查看原文
其他

【中美关系】王栋:误入歧途的傲慢(中英文)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美聚焦 Author 王栋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小 i 导 读

1月19日至21日,中美交流基金会(CUSEF) 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CCIEE)联合举办了第三届香港中美论坛,主题为超越分歧 聚焦合作(Beyond Differences, Towards Cooperation)。(点击链接查看详情)三十余位世界领袖与专家参加了本次论坛,围绕中美关系的挑战与合作发言与交流。


爱尔兰前总统玛丽·罗宾逊(Mary Robinson),新加坡荣誉国务资政、前总理吴作栋,加拿大前总理让·克雷蒂安(Jean Chretien),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创始人、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等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原主任、外交部原副部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特邀专家何亚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执行局副主任,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陈文玲;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受邀参与本届论坛。


本届论坛第六阶段会议聚焦“人文交流”,探讨如何加强两国在教育、体育、民间机构及智库等各层面、多领域的交流沟通,为双边关系发展夯实基础。会议由中美交流基金会特约主编周柳建成主持,美国前驻华大使马克斯·鲍卡斯(Max Baucus),福斯特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乔治·布什美中关系基金会副主席查尔斯·福斯特(Charles Foster),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理事会原主席、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原总裁、教育部原副部长章新胜,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执行局副主任,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陈文玲,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出席会议并发言。


王栋教授从哲学、思想和经验三个层面谈中美关系,引用寓言故事“刻舟求剑”比喻美国对华的旧接触共识。(王栋教授曾在《新接触共识:全球秩序的中国愿景》一文中谈到旧接触共识,点击链接查看详情)王栋教授认为,如果美国期望制定进步的对华战略,应该克服种族主义倾向和以西方为中心的优越感,并重视中美之间人文交流的力量


以下是中英文发言实录,与读者分享。

王栋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


本文约2300字,读完约7分钟


中文发言实录(译)

我想提出三个观点,分别是哲学、思想和经验层面上的。


首先,哲学层面的观点。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美国国内两党对与中国接触的共识——我称之为 “旧的接触共识”,包含着一种错误的认识,把中国视为“他者”,需要“改造”和“融入”到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其中隐含的期望是,随着时间推移,中国会在经济甚至政治上越来越像美国。这种谬论与中国古代寓言“刻舟求剑”的道理是一样的。


现在,许多美国分析人士认为,对华战略接触政策失败了。背后是有原因的。 “旧的接触共识”里的期望,即中国将逐渐转变,最终变得像美国一样,就像刻舟求剑中的丢剑者刻在船舷上的标记。美国的精英们应该做的,是平等对待中国、尊重中国,而不是把中国看作需要改造的“他者”


问题是,虽然拜登和政府高层官员公开承认,华盛顿不再寻求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但美国的精英群体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把中国视为决心挑战和取代美国霸权的威权国家。因此,他们发誓要和中国“竞争”,捍卫美国的优势地位。


第二,思想层面的观点。华盛顿利用充满意识形态色彩的言论,参与到“定义他者”的过程,其中包括非人化和妖魔化中国,诬陷中国专制、实行高压政策和富有侵略性的大国,对抗美国及其盟国所代表的“自由、民主世界”。通过吹捧所谓的基于规则的秩序,华盛顿毫不掩饰其诬陷中国是现有国际秩序里的规则破坏者的意图。


更糟糕的是,关于价值观和规则的言论背后,对华竞争策略里可能有含蓄的种族主义色彩。比如,2021年9月,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美国需要和欧洲合作,以“减缓中国的创新速度”。欧盟高级代表何塞·博雷利·丰特列斯在11月的某个论坛上说:“我们西方人,包括美国和欧盟,一直在统治着世界……我们是运用技术的主宰……如果我们不再制定标准,将无法统治21世纪。”


这种以西方为中心的优越感和赤裸裸的傲慢态度着实让人震惊。然而,其内在的种族主义穿上了一层意识形态话语的外衣,为维持西方的世界主导地位的行动进行辩护。美国对华竞争策略里的种族主义,还体现在近年来新麦卡锡主义在美国的崛起。比如,联邦调查局2021年1月撤销了针对麻省理工学院陈刚教授的案件。这是特朗普政府推出的“中国行动计划”里最突出的案例之一,而现在这个计划早已臭名昭著。未来几年和几十年,如果美国希望制定进步的对华政策,这种种族主义倾向应该加以约束和纠正。



第三,经验层面的观点。我想和各位尊敬的小组专家一起,强调我们两国人文交流的重要性。作为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的执行主任,我多年来参与了许多交流项目。查尔斯·福斯特先生可能对此很了解。通过与乔治·布什美中关系基金会的合作,我们进行了三次对话,分别聚焦经济和贸易、安全以及阿富汗(点击链接查看会议回顾)


“中美高级别战略与政策对话:阿富汗问题”


另外,2016年起,我们和卡特中心、《环球时报》合作,每年联合举办中美青年学者交流研讨会(点击链接查看会议回顾)


第六届“中美青年学者论坛”


2021年4月10日是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为此,我们举办了庆祝青年学者交流研讨会五周年的特别活动,邀请到50多位历次论坛的参与者。吉米·卡特总统亲切地给青年学者送上热情的鼓励话语。此外,我们组织了几轮乔治城大学和北京大学间的学生交流活动,包括去年关于气候变化的交流(点击链接查看会议回顾)


北京大学-乔治城大学中美青年全球议题对话项目


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年轻人相聚在一起,没有意识形态偏见的包袱,进行真诚、坦诚、相互尊重、热烈以及引人思考的交流。习主席多次说过,“中美关系的希望落在年轻人的肩上”。确实如此。尽管疫情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带来不确定性和困难,得益于Zoom等技术,我们仍然能够相互沟通,尽管规模要小得多。我还赞同教育部原副部长章新胜在本论坛演讲中提到的一个观点,即我们应该为后疫情时代的交往做好准备,而且人文交流应该在我们两个社会的“再挂钩”过程中发挥领先作用。

英文发言要点

The West’s approach to engagement with China since normalization was been based on the false assumption that, if given a hand, the country would eventually come to look like the United States, economically and even politically. It didn’t work out that way. 


In fact, Prof. Wang finds the whole concept offensive. With its ideological rhetoric,  Washington has engaged in a process of “othering,” which also involves dehumanization and demonization, to frame China as an authoritarian, repressive and aggressive power that stands in opposition to the “liberal, democratic world” represented by the U.S. and its allies, Prof. Wang says.


Washington has openly labeled Beijing as a rule-breaker in the existing international order. Worse still, underneath the rhetoric, one may detect an implicit sense of racism, he says.


For Prof. Wang, such a Western-centric sense of superiority and arrogance could not be more appalling.


Other evidence of this attitude includes:


• The rise of neo-McCarthyism in recent years.


• U.S. Secretary of Commerce Gina Raimondo saying that the U.S. needs to work with Europe to “slow down China’s rate of innovation.”


•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s infamous China Initiative. The FBI dropped its case against Professor Chen Gang of MIT, who had been accused of concealing ties to Chinese government institutions.


• EU High Representative Josep Borrell Fontelles saying in November: “We Western people — the U.S. and EU — we have been ruling the world… If we are no longer standard-setting, we will not rule the 21st century.”


If the U.S. were to develop a progressive China policy in the years and decades ahead, such attitudes should be reined in and rectified, in Prof. Wang’s view.


Dialogues with young people have steered in a more positive direction, Prof. Wang says, citing numerous forums supported by institute of Global Cooperation and Understanding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Carter Center and the George H.W. Bush Foundation on U.S.-China Relations.


“What I was most impressed with is that when young people gather together, there is no baggage of ideological prejudice, and they are able to engage in genuine, candid, mutually respectful, warm and indeed inspiring exchanges,” Prof. Wang says.


“President Xi Jinping has said many times that the hope of China-U.S. relations rests on the shoulders of young people. This cannot be more true.”



原文:中美聚焦

排版:谢鸿雁

审校:刘聪、高丹


往期推荐

【学术前沿】王栋:新接触共识——全球秩序的中国愿景

【学术前沿】王栋教授在知名国际期刊Global Asia发表英文刊首文章

【学术前沿】王栋、屠新泉在知名国际主流媒体The Straits Times发表英文评论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