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疯狂!让孩子吃兴奋剂 就为了中考体育拿高分!体育不该是这样的!

2017-07-15 中学生时事政治报

↑↑时政| 教育| 生活| 学习

中考体育测试本是为让学生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学生为拿高分,竟服食含有兴奋剂类药物。这不仅背离考试初衷,更会危害学生健康。是什么让学生、家长如此“铤而走险”?当体育被异化成一种应试,学生又能从中收获多少健康、快乐?


考生在参加体育中考的立定跳远考试 李晓果摄


“现在不拼一把,以后就没机会了”


“50分,在中考中足以改变一个考生的命运。”张女士的儿子小伟(化名)就读于北方某省重点初中。该省中考体育总分50分,计入初中学业考试总分。“平时他的水平就是39分,周围50分的孩子很多,大部分都在46分以上,仅体育一门就差别人10分,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


为了让孩子在中考取得一个好成绩,张女士用上了非常手段:经多方打探,她让小伟提前一个星期服用一种含有麻黄碱的药物。“麻黄碱能起到兴奋作用,考试的时候再喝两罐功能性饮料,应该多少会起点作用。”张女士说,“毕竟这是决定命运的考试,现在不拼一把,以后就没机会了。”


最终,小伟取得了46分的成绩。“可能考试时拼尽了全力,也可能是吃药、喝饮料起了作用吧。能考到这个成绩我很高兴。”小伟说。至于药物是否会导致不良反应以及是否违反相关考试规定,小伟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


在中考体育测试中服用含兴奋剂的药物,并非个别现象。在另一所中学就读的小超(化名)则在母亲刘女士的安排下服用了另一种含兴奋剂药物,最终取得了47分的成绩。刘女士说:“如果不想点办法,他比别人能差10多分,对孩子影响太大。有啥副作用,等上了高中再慢慢往回补。”


在微信上,不少家长群里都在私下交流体育中考的“过关秘笈”。“很多学生提前几个月就吃药,我让小伟提前一个星期吃,已经是后知后觉、不负责任了。”张女士说。


记者通过一些电商网站检索“中考体育”一词,出现大量药物、功能性饮料等结果。与电商卖家交流后,不少店主都会主动向记者推荐使用含麻黄碱、咖啡因的药物或饮品。


漫画来自网络


那么,服用此类药物真的能提高体育考试成绩吗?一位国家级反兴奋剂教育讲师告诉记者:“兴奋剂不是万能的,它必须配合长期的训练才能发挥效力,许多家长根本不懂这些,只是在盲目跟风,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事实上,服用兴奋剂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会造成危害。如麻黄,属于刺激剂,可能导致失眠、焦虑、体重降低、依赖成瘾、脱水、四肢震颤、心速和血压增加、中风概率增加等危险。北京大学附属仁和医院呼吸科医生田慧介绍,任何药物长期服用都是有毒副作用的,尤其是含兴奋剂的处方类制剂或治疗目的性较强的药物。如果不对症的话基本等同毒药,容易诱发身体原有的基础病。


从法律上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对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国际公约》和国务院《反兴奋剂条例》中都规定,严格禁止任何体育运动参加者使用兴奋剂。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2017年兴奋剂目录中,前述两种药物都赫然在列。


健全人格,首在体育 


为了拿到体育高分,家长就给孩子服药,这样的“功利心”实在可怕。不谈别的,仅就兴奋剂对孩子身体的负面影响而言,恐怕就是不堪承受之重。这样的父母,好像是在帮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实则不过是饮鸩止渴。其行为即便不会摧毁孩子的身体,也会传递给孩子对于体育的错误认识,贻害久远。



体育并非可有可无的陪衬,更不是蹦蹦跳跳的瞎玩闹,而是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锻炼对于青少年的思想品格、智力发育和审美素质的养成,都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很难想象,一个孱弱、枯坐一室,总是沉迷于电子游戏的“宅男”,会有一个好身体,并对外部世界保持足够的兴趣。


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情形,那些热爱体育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上更专注,效率也更高,学习起来比较轻松,走上社会以后,也能够有更好的心态,适应各种变化,并实现自己的人生规划。这不难理解,很多时候,人在这个社会上的竞争能力,更多取决于体力的比拼。体格好,则可顾盼自雄,应对裕如;反之则委顿不振,黯淡无光。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发生在每个人身边的故事。想想看,那些活泼、阳光、激情的“小伙伴”,是不是要比病歪歪的同事更讨人喜欢,也容易举重若轻?



早在上个世纪初,清华大学就高度重视体育,当时学校实行“强迫运动”:即每星期一到星期五下午四点到五点,图书馆、宿舍、教室一律关门,全校学生必须穿短衣到操场锻炼。而蔡元培先生也早在1920年就提出“健全人格,首在体育”,“所谓健全人格内分四育,即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这四育是一样重要的,不可放松一项的。”


遗憾的是,近百年来,国人对于体育的认识,似乎并没能超过当年清华大学的马约翰与北京大学的蔡元培。其所采用的策略,仍在于将体育视为应急的工具、临时的敲门砖。社会和学校重智、轻体的倾向,非但没能随着体育纳入考试范围而得到纠正,反而因之产生了巨大的扭曲。


“健全的精神,宿于健全的身体”。体育关系到一个人的体质、精神乃至人生境界,任何有意无意的轻忽,乃至将体育与学业对立起来的想法,都是错误的,也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始于体育,终于人格。


当下,若想把孩子们拉进运动场,除了靠中考、高考等刚性的指挥棒之外,还应该在社会上养成一种人人爱体育、个个爱锻炼的良好氛围。要让体育与个体的生活如影随形,完全常态化,而不只是意味着一种奢侈、一种麻烦。 


来源“光明日报”

中学生时事政治报

时政 | 教育| 生活| 学习

联系我们

地址:郑州顺河路11号河南教育报刊社

投稿信箱:295882026@qq.com

联系电话:0371-66324494

QQ交流:295882026

时政报粉丝QQ群:435377031

优秀公众号推荐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呀!!

初中学习大参考

教育咨询  | 各科学习  |  中考备考 


高中学习大参考

全科辅导  |  高考动向  | 升学就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