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房价的思考之一
其实,作为房价上升的既得利益者,我们自己也看不下去了。
每个城市的房产,就是这个城市发行的股票。这支股票有基本面,包括工作机会、教育资源、医疗资源、人文环境等等。这些基本面,是支撑股价(房价)的基本因素。但股价,肯定不只受基本面影响,它更多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供给需求。当一个城市,基本面十分好的时候,房产供给不足,价格肯定要上升。整个市场的股票供给,是证券监管机构决定的;单支股票的供给,是企业决定的;房子的供给,是地方政府决定的。
2、资金量。房子跟股票一样,有投资属性,有投资属性,就会有金融属性。从宏观来看,资金的配置是跨大类的,如果其他方面的资金配置遇到障碍(比如实业不赚钱,比如没有良好稳定的证券投资渠道,比如P2P横行,比如想出境配置的资金无法出境),那么寻求稳定收益的资金,一定会不断流入一个相比较而言,更有保障的市场。因此房子的投资属性越来越强。这主要是因为其他投资渠道被抑制了,或者,不被信任了。于是,这两年,各类资金集中进入,房价快速上升。
3、杠杆。当贷款越容易,能进入游戏的人越来越多,预期被提前释放。
4、税费。这是持有房产的成本,决定了投资收益的多寡。
那么,部分城市的房子,为什么会看起来一直上涨,而股票却不是呢?因为:
1、基本面好的城市,在今年之前,确实一直向好。这是城市化的过程,大家收入也不断提高。有基础的住房需求,也有顺势而为的投资需求。
2、部分地方政府有意识的控制住房供给。出于种种原因,地方政府不愿意看到房价下跌,主要是财政方面的考虑。
3、资金量问题
(1)中央政府综合考虑货币投放量
一般认为,是中央银行货币发行过多导致房价不断上涨,这个观点是不严谨的。整个社会的货币投放,要考虑历史的投资情况,要考虑现实的就业情况,主要目标是稳定经济和保障就业。目前对地产基建的依赖,是历史形成的,外贸+基建地产+服务业,是中国成为全球化最得益国家的根本原因。但每个经济模式,都是有惯性的,转型需要时间,尽管我们也浪费了不少时间。两个三角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地区,都能感受到低端外贸越来越差,转型已经好几年了,转型不成功的企业,就业人群没有消失,要分流到基建地产和服务业中去。服务业发展要快,必须与需求相结合,而服务业是民营企业擅长的,民营企业的空间决定了这部分是否能够继续壮大。基建地产,产业链跨度是最大的,要在关键时候保就业,还是只能靠基建地产。中国产能为什么过剩?因为以前中国的产能是针对全球的,欧美经济下行,中国成本提高,产能就过剩了。这部分产能,要么淘汰,要么继续开发新的国际市场,比如“一带一路”。无论淘汰还是继续,这部分就业人口是现实的问题。目前中国的农民工,是2.7亿人。所以货币投放,是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针对城市房价的货币政策,只会局限在房贷次数和利息上,这要平衡首套刚需、二套正常换房需求和其他投资需求的冲突。货币政策能做的,其实非常少。
(2)住房贷款是自主需求,与货币投放有关,但并不直接相关。货币投放再多,你有多种投资渠道,就分散了。如果证券市场好,那你的资金不会集中配置到房产,如果办企业赚钱,你不会关了企业买房。因此,一个社会的资金量放大,部分领域会出现价格升高,但资金进入某个领域,必然有特殊的原因。这个问题,是最值得思考的。
4、税费。持有环节的税费越多,收益越少。但也有可能,在部分地区,转嫁给租房人。这是因地区差异会有巨大差别的。这个政策,如果执行,就是全国性的,一刀切往往容易产生问题,所以轻易不会出台。
综合来看,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
国家规划强化部分城市基本面,个人及民营企业投资收窄,部分地方政府限制住房供给,住房贷款仍在可接受范围,持有阶段的税收政策尚未出台。基于上述预期,大量投资资金入场,对政府政策形成对赌。
房价继续上涨的后果是:
房价成为企业成本,尤其是民营企业成本的关键因素;全面推升部分城市的各类成本;大量中高端人才将被迫迁徙,在部分城市长期形成“房东+租客”两个阶层;有可能出现比较严重的信任危机,激化社会矛盾。
今天先分析这些背景性原因,明天分析可能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