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全球化,海内外华人还能做什么?
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中国即将成为第一批有效控制新冠病毒疫情的全球主要国家。但正如全球防疫专家们反复强调,此次全球化的疫情相互影响,短期难以真正结束。目前,欧美日新等主要国家都开始为疫情存续半年甚至一年以上做准备。
不同国家的防疫策略不同,导致疫情期限会动态延长。目前欧美国家已开始有条件的锁闭边境政策,避免来自海外的传播,以集中处理国内已经爆发的疫情。
如果我们认为哪个国家优先控制疫情,哪个国家就取得了优势和胜利,这不但错误而且幼稚。正如我们反复强调,深度全球化下的各国关系,一荣未必俱荣,但一损必然俱损。中国内需市场虽比十几年前有了极大提高,但仍然不可能、也永远不可能全面替代重要的海外市场。并且,如果全球产业链长期中断,中国的企业和产业也会遭受严重打击。
作为第一批有效控制疫情的国家,中国经验将逐渐变得更加重要。中国经验的输出是有必要的,这不是为了彰显所谓大国风范,慷他人之慨,而完全是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战结束,德国战败被罚以巨款,在明明不可能有效偿还的情况下,战胜国以高傲姿态逼迫德国偿还,最后激起德国民粹,纳粹上台,酿出二战巨祸。二战结束后,美国对战败国输出资源甚至技术,促其经济社会快速恢复,不但收获海外人心,还成功取得海外资源与市场。
由于海外民粹情绪日甚,欧美某些舆论仍可能像过往一样,将疫情的起因归咎于中国,仅仅是正面舆论的反击,并不能带来最大的利益。阴谋论和口水仗,甚至会加深海外对华人的歧视和敌视。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真正对中国最正面的宣传并非来自国内媒体,而是NYT记者Donald McNeil在美国接受的电视采访,他仅仅花了几分钟时间就基本介绍清楚了中国防疫措施的有效性,这段视频在海外社交媒体上被观看了数百万次,他的NYT记者身份是这段视频能够在海外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也因此开始破除此前欧美媒体对中国防疫片面和负面报道的偏见。
从全球资本市场的反应来看,随着欧美疫情的扩散,市场仍然找不到方向,不知道疫情还将持续多长时间,以及疫情还将造成多大的影响。这些情绪是基于海外仍处疫情上升期,不确定性太多。尽管各国情况可能存在不同,但先期控制疫情国家的经验会有相当大的共性和可参考价值。
新加坡和中国代表了不同防疫模式。作为外防输入的欧美国家,本应积极采纳新加坡的防疫模式,严控输入、及时追踪、全面隔离,但欧美许多国家只做到了新加坡最初号召的“不戴口罩”。新加坡模式错过之后,就直接面临国内社交传播的巨大风险,各种聚集传播会使被感染人数呈几何指数增长。此时整个防疫措施将被迫转向延缓策略,以防医疗资源被快速挤兑。中国模式,也就是政府强制、民众配合进行有效全面隔离,是欧美国家很难做到的。但很有可能,对于人口密集和聚集传染较多的海外城市,中国大城市已采取的应对方案才是有效的。
从我们对欧美华人个体了解到的信息来看,欧美疫情比较严重或者未来一段时间会加重的国家,当地华人存在不同情绪。一种是相信所在国能够最终有效控制疫情,对所在国的医疗条件、应对能力仍然抱有信心;一种是认为所在国防疫措施滞后,风险正在加大。目前很难判断两种情绪的华人群体所占比例。
但有一点十分明确,即大量华人最近集中回国,已使北京上海等城市面临海外疫情倒灌的风险。最近几日北京上海新增病例基本都是海外输入病例,每个病例的背后,都意味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做检验、隔离。其中少部分归国华侨自视甚高,不遵守防疫法律法规,无视国内防疫付出的巨大代价,增加病毒传播风险,激起民愤。
如果我们仔细阅读国内外防疫专家最近的言论,基本可以判断,在错过新加坡防疫模式后,如果没有日本那样人人平时皆戴口罩的习惯,聚集带来的传染风险会陡然增加,如果轻症不加以全面隔离,挤兑医疗资源很可能会出现。种种不乐观,已经反应在市场波动中,湖北的情形,可能会在海外某些城市再现。
当此之时,嘲讽海外不懂抄作业已无任何意义,海外疫情如不能尽快控制,不但外需持续受挫,也将对中国十分疲惫的医护资源和防疫体系造成二次冲击。自媒体上流传的建议将归国人员尽数归于武汉的言论,竟然被某些大的媒体转载传播,愚昧至极、令人震惊。
全球化疫情发展之迅速,可以说谁都难以做出稍微长期一点的预判。短期而言,作为已经以巨大代价为自己换来喘息之机的中国,为自身利益考虑,需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国家层面应当尽快对海外输入风险做彻底评估,制定清晰的政策,加以公布,全国统一执行。
此次防疫,首先走完整个流程的应该是中国,此时已无国外经验可供借鉴,专业判断极为重要。海外华人在国外疫情爆发后选择归国,无可厚非,其中一些华人在前期国内防疫最困难时期,做出过巨大贡献。但有效庇护并非没有前提,这个前提就是国内目前自身的救治能力。
由于举国救湖北、防疫情,已使全国医护资源处于高度疲惫状态,各省最有力的医护人员,仍然还没有完全撤出湖北,他们的家人盼归,他们需要休整。我们不可忘记,中国疫情的控制,是以各省相当多数正常医疗活动停止数月为代价的,国内积压的其他疾病患者也做出了巨大牺牲。在获得喘息的此时,首先应当做的,是让一线医护人员得到充分的休整,尽快恢复国内正常医疗秩序。
海外归国人员集中于飞机、航站楼,这种聚集其实极大增加了个体风险。此时不考虑本国医护需要休整的现实,不考虑国内其他患者已付出的巨大代价,在不评估自身救治能力的前提下,如果在极短期限内慷慨的接收全部海外人员,甚至主动宣扬这种慷慨,毫无疑问会对国内防疫体系和医疗资源造成二次冲击。最终的结果,是归国人员不但无法得到有效庇护,还会使国内医疗秩序的恢复继续延后,这将造成更多的“次生灾害”。
我们认为,应当在恢复国内正常医疗秩序的前提下,仔细评估各地应对海外疫情风险回流的能力,根据各地能力不同,分期、分批接收有归国意愿的华人回国。对于仍是中国国籍且未在他国永居的人士当然要最优先接收。对于已在外国永居或属外国国籍人士,应当置后。此时使领馆系统应当发挥作用,可以考虑先由海关线上登计拟回国人员信息,统计人数,再根据一定次序发售机票,把一线城市目前海关的压力前移到海外。同时也给出明确信号,引导不同人群做出不同决定。规则必须明确,解释应当充分,国内的医疗资源是有限的,且在恢复过程中,举国付出必定有举国代价,分期分批对所有华人都能有较好的交代。
同时,目前有归国意愿的海外华人,也应理性考虑以下两点:
1、所在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防疫措施也在动态变化,在习惯性的阅读国内诸多信息的同时,也不妨多花时间阅读一下所在国防疫专业人士的判断。如果是长期要在国外生活发展,更应当主动融入,向所在国提供更多有效的建议。正如武汉疫情初期处理不当,国内有非常多民间的声音提出各种意见、建议,最后被官方采纳,及时调整了防疫措施,在国外疫情上升期,也很可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无论拥有哪个国家的国籍,都应当有公民意识,而不是总在逃跑。今天华人在海外面临被歧视的情形,不是靠逃跑就能解决的,如果真要立足长远,就应当积极融入。中国已渡过疫情最严峻的阶段,有非常多官方和民间的经验可供参考,海外华人完全有理由此时尽己之力,去帮助所在国渡过困难期,这样才能收获长远。
2、在所在国出现疫情上升势头时,因恐慌而离开是一种正常情绪,但留下与离开的风险判断需要理性做出。疫情是动态变化的,对个体而言,最需要考虑的,不是不计代价的跑到一个疫情较少的国家,而是尽量避免人群聚集。从过去两个月的疫情发展来看,中国大多数人之所以平安无事,是因为民众遵循防疫要求,老老实实待在家中,尽最大可能减少了人员聚集。只要做到必要的防护,被感染的机率对个体而言完全可以降到最低。从欧美回国目前风险越来越大,主要在于航班和机场的聚集,这种聚集非常类似武汉疫情初期在医院的聚集,也非常类似公主号游轮此前的聚集。我们目前每天都能看到从欧美回国航班的确诊病例,这意味着,整个航班的人群都是密切接触者,而在机场出关入关的密切接触人群更多,如果没被传染,其实也有非常大的侥幸成份。如果在海外能够做到居家有效防护,为什么还要登上航班增加被感染的机率呢?目前回国也是隔离,在海外也是隔离,既然都是隔离才能安全,为什么要徒增在航班和机场被传染的风险?
在一线城市逐渐严控海外疫情输入的同时,其他拥有国际航班的国内城市,风险也在迅速增加。如果全国没有统一的入境政策和防疫措施,那么还将出现各种漏洞。我们建议尽快形成统一的入境防疫政策,统一执行。
此外,国内针对海外华人归国也存在不少极端的声音,一概加以排斥。这种民粹情绪既伤害了同胞情义,也完全忘记了在中国疫情最困难时期海外华人发挥的重要作用。这种舆论风气,不可助长。
二、中国应当积极支持海外各国抗击疫情,真诚的帮助、聪明的传播
中国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后,已开始在各个层面帮助海外各国抗击疫情。捐赠医护装备、疫苗开发合作、提供检测试剂,都已在进行。
但最令人担心的,是中国在提供实在的支持之后,如因舆论宣传失当,可能收获负面评价。
此时对海外各国抗击疫情的心态应当是真诚而善意的,因为帮助其他国家是真实的帮助自己,如果全球疫情早一日得到控制,外需也会早一日恢复,这对中国经济恢复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这种帮助不是为了展现所谓大国风范,也不用官方媒体出来喊口号,这种帮助应当润物细无声的进行。只有抱着真诚与善意,各种舆论才会有平和的心态,才能站在被帮助者一方进行考虑,最终才可能以善意收获善意。
中国对海外抗击疫情的支持,有若干层面:
一是官方或者准官方的疫情信息交流、防疫经验分享以及技术合作。这部分官方工作已经启动,应当由官方来宣传。
二是在欧美部分国家疫情处于上升期的此时,民间可以扼要的总结中国防疫措施的各个细致方面,包括居家隔离方式、物资准备、如何解决儿童看护问题等等,将其制作成短视频或者简短的社交传播资料,适时提供给所在国的人士。在疫情扩散之前,肯定没有多少人愿意看,但随着疫情的扩散,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考。这些内容一定是要站在个体角度考虑,目的不是为了宣传谁更厉害、谁更伟大,而是为了提供真正有意义的经验和帮助。正因为中国防疫措施具有相当的科学合理性,所以NYT的Donald McNeil才予以支持。我们要相信海外理性的人士大有人在,关键要把理智的经验传递给他们,让他们去进一步传播。如此,才能让海外所在国人士逐渐认识到,疫情的控制需要政府和民众共同努力,需要所有人的付出。这部分工作,应交由民间来完成,官方媒体不宜参与。
三是对前期支持、甚至可能没有太支持中国抗击疫情国家的民众,提供有效的民间捐助。坦率的讲,这部分工作不可能由国内民众牵头,而必须由所在国的海外华人牵头,国内只能是提供支持。如同日本前期对中国的捐助其实相当多数是海外华人团体在牵线搭桥,由此缓和了中日关系。对欧美目前而言,也需要欧美国家的海外华人来组织反向的自中国向海外的民间捐助,因为只有海外华人能够清晰的知道怎样的捐助才能最大程度的收获各国民众对中国的善意,而只有收获这种善意,海外华人所受敌视和歧视才会大幅消减。因病毒而歧视华人是非常不公正的,但要破除这种不公,只能靠所有华人共同的努力,而不是靠隔空放嘴炮和回国。反过来,除官方对海外反华言论的批驳外,国内民间也应当积极的帮助海外华人去收获各国民众的善意。
正如我们一直强调,欧美处在逆全球化的民粹情绪中,部分海外媒体制造与中国对立的负面话题,目的在于将中国引入这些舆论漩涡中,使这些国家的民众反复看到与中国相关的新闻都是这些负面话题,因此仅仅驳斥是远远不够的。阴谋论式的反击更是会被对方利用,继续在该国民众中形成对华人的负面印象,最终的结果,是逆全球化的民粹势力全面掌握话语权。
所以首要的是争得话语权,要跳出海外舆论设定的话题,在这方面,祖国与海外华人的形象和利益其实是高度捆绑的。在目前中国有防疫经验、防疫产品的情况下,如果海外华人能够牵头宣传、组织有针对的捐助,国内民间加以极大的支持,国内如果能够出现一种真诚提供支持和帮助的舆论氛围,而不要被那些海外负面舆论引导出国内民粹情绪,那么将会收获最大的信誉,也会为海外疫情的早日结束提供尽可能大的帮助,也就才能让海外消费尽快恢复正常,这才是对中国和海外华人最有利的。
最后,我们仍然要批驳那些煽动国内民粹情绪的言论,这些言论丝毫没有站在中国利益的立场,而是自愿堕入某些海外媒体设定的负面话题陷阱。目前海内外针对疫情的舆论传播现状是,海外某些媒体恶意攻击中国,国内某些媒体和自媒体不断煽动国内民粹情绪无理性的予以反击,甚至释放各种低级阴谋论,而海外媒体又将国内这些无理性的言论报道给国外民众,导致国外民众对中国和海外华人更加仇视。请问,这些煽动民粹言论的行为,到底是站在中国利益的立场,还是在帮助某些海外媒体实现他们煽动本国民众敌视中国和海外华人的目的?
我们一直并且将会继续强调,如果中国要坚守全球化之路,认定存在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那么在欧美陷入民粹之后,中国就要真正能够扛得起全球化这面大旗,推动全球化的改善,而不是陷入逆全球化的种种陷阱。这需要官方和精英阶层有足够深刻的认识,如此方能言行一致,不再反复摇摆。道阻且长,但别无他途。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