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自信满满救全球之前,还是先做好国内医疗物资的储备吧

慕峰 太阳照常升起 2024-04-07

随着中国疫情得到控制,气氛逐渐轻松起来。但近期无症状感染情况的出现,再次告诉大家,人类对COVID-19病毒的理解仍然不够充分。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外公共卫生专家都在提醒,不排除中国在普遍解除隔离并复工后,会出现第二波疫情。这些专家包括WHO的Dr. Bruce Aylward、被称为“德国钟南山”的Christian Drosten、香港大学医学院院长梁卓伟、美国西东大学全球卫生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黄严忠等。张文宏医生也在3月29日表示,金秋10月可能会是疫情低谷,之后可能还有高峰。


应当说中国以全民将近三个月的共同努力,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将疫情控制在目前的状态,而随着疫情的全球化和对病毒传播更充分的认识,我们仍将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无法恢复到疫情之前的状态,而是需要选择与病毒共生。


在疫情初期,中国快速选择全民隔离这一防疫策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们的医疗系统难堪重负。且不要讲人均ICU床位资源、呼吸机资源远低于美、德、日等国,即便是医用N95口罩,在疫情初期,北京、上海三甲医院的储备,也只有短短三五天,更不用讲广大二线城市以下医院的情况。初期是在海外华人的全力支持下,才不断有医疗物资运送回国,国内医护产品产能在其后逐渐恢复。我们不能因为目前疫情好转,就忘记了两三个月前医疗物资极其短缺的情况。


2月3日,ZZJ常委会会议提出,要系统梳理国家储备体系短板,提升储备效能,优化关键物资生产能力布局。3月4日,ZZJ常委会会议再次强调,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


与中国疫情防控相比较,我们今天能够看到,尽管整个美国的防疫策略显得混乱,并且确诊人数,以及未来的死亡人数都可能会远超中国,但必须看到,美国在如此状态下,它的日常医疗物资储备其实是非常充分的。我们了解到,目前纽约等疫情最严重地区的医院,医用N95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其实仍有一周到两周的储备,这其实比中国疫情初期北京、上海三甲医院的储备还要多很多。正是由于充分的医疗物资储备,才使美国在混乱的防疫策略下能够扛到今天。当然,这个窗口期他们可能真的没有珍惜。接下来一段时间,美国医疗物资也将面临短缺的情况。


当中美两国在不同时期都声称需要口罩的时候,中国需要的是多种类型的口罩,而美国需要的其实只是医用N95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surgical mask),因为美国至今遵从的防疫策略是普通人不需要戴口罩,所以美国需要的只是医护人员的专业口罩。所以当美国提出需要3亿只(医护人员专业)口罩的时候,可能大多数人不能理解这是一个什么量级的概念。


中国目前能够规模化生产医用N95口罩的企业也就五家左右,因为医用N95级别的口罩生产设备昂贵、对灭菌环境的要求非常高,不是一般企业能够立马转型实现的。根据国家发改委在3月2日公布的信息,口罩日产能和日产量在当时都突破了1亿只,而其中医用N95口罩的日产能只有200万只左右。那按这个产能,储备3亿只医用N95口罩需要多长时间呢?需要整整150天。问题是,在有了此次疫情经验后,中国所有地区需要的医用N95口罩到底是多少呢?我们没有找到需求统计数据。


我们同时了解到,由于医用N95级别的口罩在平时的需求是有限的,而中国并没有建立明确的应急储备机制,所以相关企业无法合理预测未来医用N95口罩的需求量是否会增长,随意的扩张产能可能导致在一年内就产能过剩,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另方面,目前中国医用N95口罩的价格并非市场形成,而是基于疫情考虑,仅给相关企业保留了不多的利润空间,这也限制了相关企业增产扩能。


所以今天我们看到中国口罩日产能在1亿只以上,认为可以随意供应全球,这是一个巨大的误解。因为欧美防疫策略并没有进入全民口罩阶段,甚至有可能一直如此,所以中国新增口罩产能的绝大部分,都是海外不需要的。而欠发达国家,自始致终也没有考虑过全民口罩这个需求。欧美真正需要的那部分口罩资源,也就是医用专业级别的口罩,至今也是中国急需储备的。我们不能因为疫情缓和,就忘记了我们今天的医疗物资应急储备仍然不如美国、德国等平时储备这一事实。


今天,我们也看到一则新闻,在特朗普女婿库什纳牵头之下,美东时间3月29日上午,中国已有一批医疗物资运至纽约市,据美媒报道,计划在未来33天进行约22次空运。首次空运物资包括13万只医用N95口罩、170万只医用外科口罩(surgical masks)等。People‘s Daily在twitter上发布了这一消息,结果引来的不是赞扬,相当部分是指责,包括认为是中国人传播了病毒,应当由中国人负责,还有认为中国可能大发其财。

很显然,被特朗普驯化为敌视中国的无知美国百姓,并不知道美国口罩早就95%依赖进口这一事实,他们也不明白全球化对美国有多重要。所以这种医疗物资支援(哪怕是通过贸易的支援),能否达到最初预期的效果,可能也是存疑的。


我们一直认为,全球化之下,一损俱损,如果全球疫情无法结束,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疫情延续时间较长,那么对中国外贸将会产生持续性负面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有任何义务去支持欧美本国的抗疫。我们要抵制国内的民粹情绪,认识到全球各国的相互依赖,但这种依赖是基于公平交往、相互信任,以及在双方民众心理都能支持的前提下才会实现的更多帮助。如果中国在此时提供的帮助,对某些国家而言,只能实现支持某些政客的效果,不能换来贸易上的利益,不能换来该国民众对中国乃至华人负面看法的改观,而某些国家的政客在慷中国之慨的同时,还在随时煽动该国的民粹情绪,那么这种支持,还有多大必要呢?


为此,我们建议:


1、有关部门尽快落实中央决策,明确各级医疗系统的医疗物资(尤其是医用N95口罩等稀缺物资)的储备目标和目前缺口,将国内产能尽快用于优先填补国内缺口,充分利用这个来之不易的时间窗口,将省、市、县、乡的医疗体系武装起来。


2、对海外抗疫医疗资源的支持,应当坚持本国利益原则,充分尊重本国企业利益。如果以低于全球市场价格向海外提供相关医疗物资,应以获得其他对等利益和相互尊重为前提。如果对某些国家不能实现上述支持目标,那么医疗物资的对外提供,应当完全交由市场去完成,不应干涉市场价格,尤其不能人为压低价格。


3、民间的对外医疗捐赠,应当鼓励,但民间医疗捐赠各方,需要考虑好捐赠目标,评估好捐赠目标能否实现,在捐赠内容、捐赠方式上,建议及时根据反馈做出调整。


4、由官方建议WHO等全球组织尽快制定各国互通的医疗物资标准,或推动建立双边、多边互认标准,以帮助国内产能日益增长的医疗物资产品实现顺利出口。


以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