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疫已三年

慕峰 太阳照常升起 2024-04-07

这是本公号covid-19系列的第27篇文章,除1篇曾被删除外,其余文章只字未改。本公号忠实记录作者在不同阶段的观点和建议,提供历史合订本,从不担心各位读者挖坟。这也符合本公号的初衷,即以个人视角去记录这个时代。

昨晚,中国防疫政策彻底转向。自张继先医生于2019年12月27日首次上报疫情病例,大疫已三年。过去三年,本公号关于疫情讨论的文章,尽量避开中文网络舆论热衷的各种站队。尽管作者对相关人物也有自己的意见,但从不在公开文章提及。本公号过去六年参与的每一项社会议题,出发点都是自身利益的维护。我们参与讨论疫情不同阶段的政策,一方面是记录不同时点自己的认识,另一方面是提醒自己,做出每一步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因此本公号发表所有文章的初衷,不是为了赞扬谁、支持谁,也不是为了反对谁、批评谁,仅仅是为了搞清楚事实,做出自己的判断,然后根据自己的判断去应对可能或将要发生的种种问题甚至危机。

有的人参与社会议题的讨论是为了站队,有的人是在享受群体性言论的欢愉,有的人就像在看肥皂剧一般,有的人在其中形成自己的判断并做出相应的选择。

身为个体,我们对自己包括家庭高度负责,并由此推及到身边人,希望更多人因此获益。我们关注社会议题的初衷仅仅是为了自己,但不代表对公众利益没有自己的看法。

过去八个月,我们建议提高疫苗接种率、建议引入更有效的mRNA疫苗、建议按照人口规模储备paxlovid,也建议尽快提高ICU床位数量。个中道理、逻辑非常简单,甚至丝毫不值得争论。

但我们不是决策者,也不是执行者,只是普通老百姓。当我们看到社会整体准备不足时,也就自然开始自己的准备。最近很多天,我们看到长期坚持无条件放开的上海某位文人,家中竟然退烧药不足;我们也看到某著名外交人士家属在微博抱怨,为什么买不到感冒药。对此,我们既意外,也不意外。我们并不意外每天热衷讨论疫情、抒发各种观点的人在关键时刻对自己家庭的贡献几乎是零。我们甚至不意外即便把paxlovid这类药品免费送给他们,他们可能都不知道如何服用,因为他们从未关心过自己家人的基础病和日常用药有哪些,进而完全不了解相关药物冲突可能带来的致命危险。

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千奇百怪,以及人们在应对疫病时做出不同选择的自由。我们尊重人们有不同的选择,无论选择paxlovid还是连花清瘟,无论选择恒河水还是葱姜白,人们都有选择的自由。一个成年人完全有能力而且应当根据自己的选择去承受各种后果,不需要外人去包办。

选择paxlovid的人完全没有必要去嘲笑只使用中成药的人,选择中成药的人也不应当阻止他人对于各类西药的需求。相互攻击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因为最终的结果,是那些需要paxlovid的人,和需要连花清瘟的人,都在关键时刻发现找不到自己需要的药品。

无论对于疫苗选择还是药物选择,我们的观点一直简单而直白:让人们各得其所。政府需要做的,是满足不同的需要,而不是只支持任何一方。

印度总理莫迪,在恒河沐浴之后,转身就支持在印度仿制paxlovid,所以他既收获了印度传统疗法的支持,也收获了印度现代疗法的支持。这是一种真正的政治睿智。

网络舆论对最终的决策有重要影响吗?坦率的讲,我认为有作用,但根本不是关键所在。最终的决策必然是决策者根据专业智囊团队提出的建议去做出的。现代国家中,政务官员是引领国家方向的人,而庞大的事务官员也就是技术官僚,是维持体系稳定的专业人士。如果专业智囊团队放弃自己的操守、良知和专业精神,那么再睿智的决策者也会犯错。相反,如果决策者完全不顾及专业智囊团队的建议,那么犯错的机率也不会小。

关键问题在于,专业智囊团队有巨大的冲突意见时怎么办?历史不断告诉我们,当决策者手下有诸多能人时,不一定就能收获好的结果。当能人之间有相互猜忌,有各自利益,有攀附之心,那么对决策者的要求就变得非常高。但这个问题也并非无解。“摸着石头过河”,是传统的中国智慧。既然中国是最晚选择放开的大国,那么前面各国的经验教训,足以形成有力的判断依据。既然前面已有数十亿海外人口为我们试遍各种疫苗和药物,我们就完全没有必要再让14亿人再逐个尝试一遍。有的国家与中国目前有冲突,但更多的国家与中国是合作关系,我们可以选择不信任部分有激烈冲突的国家,但完全没有必要拒绝其他国家的分析数据与经验。

有人说不引入mRNA是为国家安全考虑,有人说晚引入paxlovid是为支持国产考虑。我想说的是,请不要把民族情绪致于人民生命之上,如果非要拒绝海外的产品,我们似乎应当先选择拒绝iPhone而不是先选择拒绝海外的疫苗和药物。然而既然连iPhone都拒绝不了,何以去拒绝疫苗与药物?

有人拒绝接种mRNA,有人拒绝使用paxlovid,非常好,这是个人选择。正如美国有很多人至今不接种任何疫苗,欧洲许多大夫也不推荐使用paxlovid。但个人选择的前提是有这种选择。有人希望接种海外最广泛接种的疫苗,希望使用WHO力推的抗病毒药物,应当满足他们的需求;这种需求本质上跟希望打国产疫苗和使用国产药物没有任何区别。人们可能会在网络上比较优劣,那就让他们比较好了,政府需要做到的是对疫苗和药物设置专业的准入标准,剩下的就让民众自己去选择。中医西医的相互网络攻讦是中国互联网舆论的一大特点,官方不应当选边站,而应当居中看待这种社会舆论。

有人认为海外疫苗和药物的引入会导致医保的巨大负担。非常好,那我们可以把国产疫苗和国产药物负担的医保总量数据公开,我们可以设定一个比例,不让海外疫苗和药物的医保支出超出国产支出的一定比例,超出部分,人们可以选择自费。我们也可以充分发挥大国规模优势,利用好我们优秀的药物集采制度,通过规模化采购,将进口疫苗和药物的价格压制在极低的水平,我们在这方面有最充分的经验,没有任何一家国际药企会放弃中国市场。

无论如何,我们不应当拒绝选择的权利。中国至今要从海外进口大量的药物,我们的许多疾病至今要靠进口药物或者进口品牌药物治疗。2021年中国医药材及药品进口数量是22.61万吨,进口金额为446.63亿美元;与之相对应,2021年中国医药材及药品出口数量为146.41万吨,出口金额为496.25亿美元。中国是药物制剂的出口大国,但本身缺乏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药物产品。支持拒绝某个进口药物的人,理应支持拒绝所有进口药物,因为药物只有功能的区别;这部分人从逻辑上自然也应当拒绝所有中国的药物出口,因为中国出口的制剂绝大部分是用于海外药物生产进而部分又返销国内。持有同样观念的人首先应当拒绝的是使用手机上网,因为每个手机中都有进口零部件。政府显然不是也不应当是这些偏激人群的支持者,否则中国的药物进出口早成了大问题。

我们乐见大多数人通过服用价廉物美的中成药或者西药退烧药就能够痊愈。我们当然支持本土药物研发,并期待有朝一日中国的药企能够成长为世界级的药企,能够有创新药是中国真正研发出来并获得全球的认可和最广泛的使用。我们认为任何行业的发展道阻且长,殊为不易,没有长时间的积累,短期的鸡血通常都是以金融行业的投资利益收场。追捧官方热衷的投资领域,最终一地鸡毛,这种情况从平台、教培领域,如今发展到医疗领域,谁更该反思?

我们只是一个个普通人,对决策没有半点发言权。然而这个人类社会就是由一个个普通人构成。一个有为政府要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几乎是不可能的。但现代国家必须承认一个社会肯定有不同的利益群体存在,政府应当做的,是划定底线,设定标准,寻找最大公约数,尽可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而不选边站

八个月前,我们主要提出了四项建议(疫苗接种率、疫苗有效性、特效药储备和病床准备),当此之时,我们继续提出以下建议,是否能够采纳或者得到重视,不得而知,但本公号聪明的读者,一定能够读出自己的认知。

1、所有正在经历或者已经历第一波放开冲击的地区,应当及时研究整理引发肺炎的数据,并为后期尽快做好相关药物储备。按目前感染模型判断,仍有超过十亿总量的人口尚未度过第一波冲击,尽管已有对中小城市和村镇退烧类药物安排,但从各大城市近期一线医护人员反应的情况来看,肺炎数量仍然不少,相关治疗药物应当与退烧药同步准备并尽快分发,尤其是村镇一级医疗条件极其匮乏的地区,应当尽快下发简易可行的治疗方案和相关药物。我想特别指出的是,正如在4月份文章中已经提及的,中国农村老龄人口的一项重要“社会职能”是在村镇替在大城市打工的儿女陪护大量留守儿童,如果我们不给予村镇这一级留守老人以足够的重视,那么春节之后的返工潮,势必将受到巨大影响。这个观点,我们是在八个月之前提到的,在此继续强调。

2、经过第一波冲击的大城市,应当尽快启动关于肺炎数量为何比预期更高的研究,是由于疫苗效力问题,还是因为加强针接种时间过晚问题,应当尽快明确。从我身边得到的反馈信息来看,最近半年接种过mRNA疫苗的阳性人群,在症状上表现普遍轻微得多。这到底是疫苗差异,还是因为疫苗接种时间导致的差异,必须有十分清晰的结论,并据此调整后续的疫苗选择和接种。不要寄希望于第一波冲击后就会有快速的大规模消费恢复,如果人们认为每年都要应对如此强调的感染,心理上的负面影响可能持续时间很长。

3、政府和专业人士去做专业的事,根据专业和良知做出各种判断并为之开始准备。官方不要认为网络上的声音就是大多数老百姓真实的声音。绝大部分老百姓,不可能在微博说一句话,也没有自己的公众号。掺和网络吵架不会得到民众的任何支持,很大程度上这只是部分人的一种娱乐方式,老百姓最后只看,官方该做的准备,到底有没有做到。

心中仍有千万言,此时只想说一句:天凉好个秋。

以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