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打造企业偶像?东方甄选时代的新问题
东方甄选的故事还要发酵。这是一个难得的商业事故,我们做一点更深入的讨论。
直播行业的本质与娱乐行业非常像,也就是偶像经济模式。不同圈层有不同偶像,不同人设的偶像都有众多粉丝。很多时候,不同圈层很难跨圈,理解不了为什么“那样的人”还有那么多粉丝。这是一个市场筛选的过程。
有一种观点认为,过度依赖个人的商业模式风险很大。讲这句话的投资者,大概率没有在娱乐行业待过。周杰伦、刘德化也好,汤姆克鲁斯也好,都是完全依赖个人的小经济体。粉丝们并不会关心他们背后的经纪公司,他们只关心偶像本身。换言之,不能换的是偶像,能换的是经纪公司。
东方甄选到目前为止,充其量只是一个孵化了董宇辉的经纪公司,完全谈不上平台公司。因为偶像平台的孵化能力,与单个偶像的经纪能力,完全不在同一层面。
今天类似好莱坞那样的偶像平台,只有极少数几家互联网平台,佼佼者当然是抖音(tiktok)。除此之外,都是经纪公司而已。所以,如果东方甄选的定位是偶像平台,那它的竞对就是抖音们;如果它的定位是电商平台,那自然想做去董化,但它的竞对就突然变成了京东、淘宝、拼多多们,至少也是有独立app的唯品会、得到们。所以,在商业目标上,俞敏洪同志其实已经出了判断上的问题。你的目标,直接决定了你的对标对象,当然也会决定市场采用哪种估值体系。
其实,对俞敏洪来讲,最好的方法是做好一家经纪公司,如果能从一个偶像,孵化出下一个偶像,那“偶像平台”就会初露峥嵘。但从新东方的基因来看,这又是绝对不可能的。新东方当年就是一家“偶像黄埔军校”,出走了太多有才华的人。每家企业都有自身的上限与特点,新东方是一家好企业,俞敏洪也是一个很好的企业家,但他们不是万能的。
推而广之,互联网时代,企业到底要不要打造自己的偶像呢?
事实上,高度依赖互联网营销的企业,确实需要,而且普遍都拥有自己的偶像。这是因为,互联网舆论,无论是竞对友商的水军,还是情绪善变的粉丝,随时都可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最好的公关其实就是企业自己的大V,企业最好的大V,最好就是创始人自己。Elon Musk收购twitter,就是看到了互联网舆论的颠覆性力量,他本人充分利用了超级大V的影响力。余承东虽然大嘴,但很大程度上也充当了“华为发言人”的角色,在友商水军袭来时,两条微博就可以及时扭转局面,节省的公关费不可计数,实际效果也非慢条斯理的公关们可比。
当然,除了创始人自任偶像这种“最安全”的方式外,要驾驭余承东这个级别的大V,就要求老板要有任正非那样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这既需要心胸,也需要能力。最关键的,余承东离开了华为的生产链条,其实就什么都不是了。而东方甄选本来什么生产链条都没有,完全是靠董宇辉(们)撑起的摊子。
所以,企业要不要打造自己的偶像呢?如果不打造,应对网络舆论事件就只能靠传统的公关部;如果打造,也有可能“喧宾夺主”,甚至搞不好,偶像也会坏事。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不外乎如此。
但话说回来,像董宇辉这样的性格、这样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俞敏洪竟然接不好、接不住,只能说明,新东方系没有这个基因。“昙花一现”并非因为那朵花,而是那个土壤。这就更麻烦了,因为这竟然是个粉丝情绪与企业市值挂钩的时代。
如果一家企业的老板没有心胸和能力接纳一个超级偶像,那最好一开始就不要打造任何偶像,这大概是东方甄选给老板们上的最结实的一课吧。
话又说回来,尽管无数人都在批评,将行业利益集中于头部直播,不利于这个,不利于那个,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各家平台为何在依赖头部,又同时在去头部化呢?各位读者,不妨在否定一切不合理之前,多加思考。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