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不朽的“面子”
图片来自|电影截图
从小就听大人唠叨“谁和谁又怎么样了”,你与我、他与她的关系中,会带出一个词叫“面子”。但是小时候不懂什么叫“面子”,所以总是不知其所以然。
直到长大以后才发现,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去经商,无论是办公事还是做私事,在各种场景中,人们总会说“和气生财”,要和别人搞好关系,要人缘好。这中间又夹杂着一个出现频率极高的词,又是“面子”。
“面子”这个东西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货币一样流转,你给我面子,我给他面子,他又给你面子;老张给老李面子,老王给老马面子……这个“面子”的流通让人和人之间一团和气。
那究竟什么是面子呢?
有一次在国外,我直接问一个外国人说,“在你看来什么是面子?”
他先是一惊,问,“What is face?”——什么是脸?
我说,“不是脸,是‘面子’。”
他想了想说,“你的行为让我觉得很受尊重,这样就是我有面子。”
也就是说,在西方人看来,“面子”的核心是交换。一个人表扬对方、吹捧对方,或者说特别回应或满足了对方的某个要求,这样就是给对方面子。
我在西安长大,陕西话其实不怎么直接说“面子”这个字眼,而会说,“你把人给尊重一下”。这个“尊重”,其实说的就是“面子”。在这里,“面子”文化的核心其实是尊重。为了表示尊重对方的意见,于是选择放弃自己的意见,或者通过一个实际行动带给对方一些实实在在的利益,从而使对方获得一种被别人赞赏、尊重的优越感。这样以来,就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对方的自尊心、虚荣心。
所以,“给人面子”实际上有三个要素。
第一,给面子的核心,就是放低自己的身段,抬高对方。举个极端的例子,封建社会时拜见皇上,人人都要下跪。甲给乙面子,甲就要放低身段;乙给丙面子,乙就要放低身段。
第二,满足对方的虚荣心。使对方能够更从容自在地扮演他的社会角色,充分彰显他的社会地位。
第三,“给面子”是一个交换的过程。起初,这种交换是一种虚荣心和自尊心的相互给予;最后,通过直接给对方一个实际利益来表示你对对方的尊重,然后对方会回报给你一个好处,这样几个来回之后,“给面子”的过程才算完美。
其实这种“交换”的模式是非常明确的。比如说,以前做生意卖房子的时候,经常会有人打电话说,“哎,哥们,我这个电话值多少钱?你看在我的面子上,给我打几折。”接到这样的电话,通常会比较为难,因为如果说少了,对方会觉得你不给面子;一旦说多了,公司又会有损失。在这时候,最巧妙的回答往往是,“大哥,这事你定,你说多少就多少。”大家哈哈一笑,彼此心照不宣,最后再补一句,“按规矩来吧,尽量照顾到就行了。”通过这样一段对话,就达成了一次圆满的利益转换。
我有一段特别有意思的经历。十多年前,我们公司请一个美国人来做管理。这个美国人曾经在老挝参加过战役,回到美国之后从事商业活动,最后到了我们公司做商业管理。为了融入中国,他特别认真地研究了中国文化。
有一天,他非常隆重地约我见面,说只需要占用我一分钟的时间。我说,“美国人果然很有效率,一分钟你要和我谈什么?”
他说,“我就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所有人都在冲我笑?我都不知道谁是我的敌人了。”
我当时就乐了,说,“你的意思是不是说,因为所有人表面上对你都很客气,他们按照中国人的方式在给你面子,但是你却不知道他们真正的意图、意见、想法、动机是什么了,是吗?”
他说,“没错,我到公司之后,发现所有人每天都对我很好,但是我不知道他们真实的想法。如果这就是中国人做事的方法的话,那我没办法做下去,我要辞职。”
▲ 《辛德勒的名单》|开场的宴会上,辛德勒给纳粹军官洒了一圈的面子
一个外国人被给足了面子之后,反而陷入了窘境。中国人这种复杂的交往模式,外国人经常会搞不懂。他们会觉得中国人都非常友好,彼此尊重,互相见面都会拱手作揖、笑脸相迎,因为中国人有句话叫“伸手不打笑脸人”。把这叫“懂规矩”也好,叫“顾全大局”也好,总之大家都表现出一副一团和气的样子。但这种状况也常常会让人误判,忘记了真实存在的利害关系。通常有一种情况是,你尊重了他的意见,给了他面子,而他却不给你面子,结果导致误解和冲突,最后撕破脸、互掐,演变成一场纷争。
我们公司曾经还有另外一个外国人,他和公司发生了一个纠纷,自己处理不了,于是他想捞点好处之后就离开。他辗转通过别人告诉我,说要请我吃饭。我说,“吃饭就不必了吧,我们就有事说事。”结果他说,“你们中国人不是要先吃饭才能办事的吗?”我心生好奇,虽然觉得这个老外没搞懂中国人的套路,但还是答应了。
在饭桌上,他说了他所有的想法和要求,眼巴巴地看着我,希望我能同意。最后我告诉他,大部分的要求我还是不能同意。他突然有点生气,面有愠色地说,“中国人不是吃了饭就可以办事了吗?为什么你吃了我的饭,最后又不答应了呢?”
我也乐了,我说,“你邀请我吃饭,我愿意来是给你面子,但不等于要答应你所有的要求。因为你想要得到的利益,比这一顿饭要重要得多了。”
“面子?好复杂啊。”
“那好吧,为了让你更有面子,今天我来买单。”
“这又是为什么?”
“这样你就可以和别人讲,是董事长请我吃饭。”
结果他说,“太复杂了,太复杂了。我们还是按美国方式来吧,我就是希望公司能满足我的这个要求,如果不的话,我就找律师。”
实际上,在面子的交换过程中,确实有面子大小的问题。面子大了,当然交换的利益就大,给的实惠就大;面子小了,就只是表示尊重而已,一般不会产生很大的利益交换。
但是由于每个人对“面子值多少钱”的认知是有差异的,所以很可能我认为我给了你面子,你也应该用这种程度的面子来回报我;但是你感受到的份量却是另外一个程度的。这时,彼此之间往往就会出现落差,就会开始在背后埋怨,“我这么给他面子,他怎么这样对我?”
中国人交往中的这套虚辞,其实损失了很多效率。但是如果按照西方的方式,直接通过律师来处理问题,虽然可以提高效率,但在中国文化的环境里,会觉得彼此之间的相处非常难堪、非常痛苦。
所以,处理事情的最高境界,是“又有面子,又有里子”,名利双收。这是我们的文化所能接受的最理想的状态。
其实每个人开始创业的时候,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的利益关系、人际关系,这种复杂的关系交织起来,都被“面子”操控着。要创业,不懂得“面子”的哲学,在商场上会显得很笨拙。
古人说,“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所谓“人情练达”,就是能在“面子”之间游刃有余,在“面子”和“里子”之间找到一个巧妙的平衡点。
鲁迅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深刻的话:“面子”是中国人的精神纲领,就像头上的辫子,抓住了“面子”就抓住了辫子,他的身体就会跟着过来。可见,要紧紧抓住在中国人精神世界中的这个“面子”,才可以打开一个人的心门,从而在实际的生活中变得更加游刃有余、进退有度、左右逢源。这样才能对创业有一个正向的积累。
其实,中国人已经把这种“面子”的概念带到了世界上其它地方。在各种全球化的贸易中,面对商业冲突,中国的领导也会潜意识地用“面子”的思维来看待其他人对自己的回应。
我们有过很深刻的历史教训。就像清朝末年我们的朝廷外交,有时候会为了保全朝廷的面子、维护自己脆弱的统治,而牺牲很大的利益。“面子”固然重要,但如果为了“面子”,你会失去核心利益,那么最终这个“面子”也将不复存在。当失去最基本的生存条件时,“面子”是不足以支撑你的肚子和嘴巴的。
回头来看生意场,当我们在创业过程中开始捡拾起“面子”,维护创业者和投资者关系,以及客户、员工的关系来维持事业发展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记住:永恒的中国人,有一个不朽的面子。
-END-
回复 前妻/干爹/康永
查看冯叔的系列专栏
-今日话题-
说一件让你觉得特丢面子的事情
-商务联系-
邮箱 wuxin@890media.com
本文版权归“冯仑风马牛”所有
欢迎分享 转载请回复“转载”了解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