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深圳不炒房他们都干了什么?

2016-11-09 楼校长 买房之前



明眼人早就猜到了,本轮楼市遭严控的主要目的是救实业。


《人民日报》教育我们,“资产热”与“实业冷”的矛盾需要缓解。过度虚拟化的经济注定乱象丛生,轻则酿成市场的异常波动、大起大落,重则掏空老百姓的钱袋子。所以,让干实业的不输给炒房子的,关键就要让“实”与“虚”的结构再调整、再平衡,把这一比例维持在风险红线以内。


实业不救,国家危矣。自楼校长开号以来,每天都遇到年轻人咨询楼事,该不该花父母的养老本来投资买房,能不能去买临深片区,去炒郑州、西安、长沙等“价格洼地”靠不靠谱……眼睁睁看着这些本应无惧无畏的热血青年,纷纷变身瞻前顾后投机倒把的“算计鬼”。


将失去理智的年轻血脉与热钱逼出楼市,迫在眉睫。然而,用这些从楼市滚出来的钱去投资实业或创业做实事,又会经历怎样的遭遇和挑战呢?


不炒房,做餐饮


餐饮给人的感觉是门槛相对低的,炒菜做饭谁不会啊?再加上西少爷、伏牛堂、猪蹄西施这种90后创业项目的火爆效应,促使一大波年轻人走入餐饮行业。


2015年,楼市涨成鬼的非常时期,小李(化名)和几个好朋友在南山科技园附近张罗着开饭店“做大事情”。几经周转,他们谈妥一处翻新写字楼的一楼商铺,房租是1万元/月左右。因为是一手新物业,所以是0转让费,这让小李一度觉得自己很幸运。算下来,他们前期共投入成本不超过10万。然而,还没做多久,合作矛盾等现实问题导致这些年轻人的创业梦想难以为继。最终,他们将店面转让出手。


“没有挣到钱,耽误了很多时间。”创业失败后的小李回忆这段经历。



不炒房,做商超


小张(化名)算是“深二代”,但其父母来深打拼20多年,从石岩、横岗、皇岗、梅林、景田一路辗转,竟都没想过去追逐投资商品房的大浪潮。


一家人从初来乍到摆路边摊,到开中型百货超市。本以为事业可以越做越火,却不曾想,随着周边大小零售商店井喷式生长,家乐福、沃尔玛等大超市的夹击,加之日渐高涨的租金,他们竟不得不选择关门改行。


另据楼校长粉丝爆料,深圳知名商超自开业来,门店长期处于亏损经营状态,且预料未来两到三年仍然继续亏损。大公司且是如此,小商铺的困境更可见一斑。



不炒房,做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早已是“商业红海”,但每年还有许多人怀揣梦想进入这个行业。


“我们这边距离学校近,周边社区很成熟。总共有这两层,房租每月6万,装修投入差不多200万。”当小赵(化名)和他老婆去咨询教育培训加盟时候,负责人如此告诉他们。


假设一个孩子每月收费2000元,这需要干多久,或者干多大规模才能盈利呀?


成本投入大,回报率有限,竞争又激烈…面对如此困境,名校毕业的小赵却觉得这件事依然有可做的空间与价值。一是对深圳年轻人口数量的把握,二是对深圳家长消费力的信心。“只要用心把服务做好,把教育水平提上来,我们百分百有能力做得比市面上的这些小培训机构好很多!”



 不炒房:做工厂


90后小刘(化名)是同学眼中的富二代,大家都说他是“家里祖传开工厂”的实业家。从小在深圳长大,国外大学毕业后在华为工作了几年,现在他已经从他爸手里正式接管一个工厂“练练手”。


虽然年入几百万,但他说自己赚的都是辛苦钱。“客户一个电话,再晚再远都得立刻过去,天天陪吃陪喝陪笑,真挺烦的!”


深圳工厂租金不贵,一平方不到10元,甚至近年还有下降趋势。“这几年产业转型,很多工厂都搬走了,租金成本不是问题,关键是人力难得,人才很重要。前些年都是动员父辈老家的亲戚邻居过来打工,现在想招个靠谱的人越来越难。”


另外,产业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倒逼企业改革,技术革新。如果不迎合时代,这些传统的工厂只有被淘汰的下场。


目前,他发挥国外留学优势,积极布局海外业务,只希望能把手头这小工厂做好做强。



写在最后


来深圳这些年,发现一件事:对创业热忱的人,很难会专注炒楼的。生活不止眼前的房价,还有更多有意义的事情等着人们去做。也许有人通过房地产赚了一点点资本,但它放在人生的大格局里,那也只是过眼云烟吧。


楼校长希望有一天,所谓“几年前卖房创业,几年后挣的钱连首付都交不起”的段子不再引起朋友圈共鸣,中国大妈不再为“除了买房,还能买啥”而焦虑,年轻人不再因房价暴涨担惊受怕…




如有疑问或者建议

欢迎加楼校长微信进群交流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直达深圳最全学区房服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