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适:“世间最可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

2018-02-06 白龙王许少锋





面对别人的发难,不要轻易动怒,这既是做人的修养,也是高明的处世智慧。

胡适先生在《我的母亲》一文中,结合母亲的经历感慨道:“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更难受。”

 

人生气时,是最丑的时候


由于父亲早亡,胡适的母亲是当家的后母,家里的财政并不宽裕,一年到头全靠胡适的二哥在上海经营调度。

胡适的大哥从小就是败家子,赌博、吸毒,每次回家就把家里值钱的东西拿出当了,到处欠钱。

每到除夕,家里总有一堆要债的,母亲每次都好生招待,等半夜的时候,才每一家债户发一点钱。

好说歹说,把讨债的人劝回去,等到胡适大哥回来,她不出一句责备的话,不露一点怒色,依旧和胡适的大哥大嫂一起吃团圆饭。

“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情感的话。”

母亲的性格对胡适产生很大的影响,使胡适懂得了:尽量不给人看一张生气的脸。

母亲温和的性子和宽宏的气量对胡适影响很大,胡适本人几乎是民国时代,性子最温和宽厚的人。 

这样的性格也为他带来了好的人缘,以至于在民国时候流行一句话“我的朋友胡适之”,社会各界人士都以和胡适交友为荣。

 




爱生气,是因为层次不够


其实,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礼记》里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也就是说人有各种情绪是本能,是天生就有的。

生气有什么危害?危害实在太多,首先伤身,其次误事,再者毁誉、伤感情,甚至还有人因此而葬送了性命。

 

春秋末年,邾国有一任国君是邾庄公,名叫曹穿。 

有一次,邾庄公与大夫夷射姑一起喝酒。期间夷射姑出来小便,看门人向他讨肉吃。

结果着急去如厕的夷射姑,气不打一处来,就夺过看门人的木杖追打他,吓得看门人抱头鼠窜,呼嚎奔命。

过了些日子,邾庄公到庭院中散步。这位看门人就假装打水泼洒庭院。 

邾庄公见庭院满地湿漉漉,顿时发怒喝问。 

看门人就骗他说:“夷射姑旋焉。”(是夷射姑小便给弄脏的)

邾庄公顿时暴跳如雷,下令抓捕夷射姑,可是吩咐下去好久都没有抓到。

邾庄公闻听更加怒不可遏,急得栽到床上又从床上跳下来,却不小心跌入了床边的炭炉中烧伤了。 

不久后,邾庄公就因烧伤的皮肤感染溃烂而死。


明代思想家薛文清,号称用二十年治一“怒”字而不尽,“是知克己之难。”人的情绪之难控制,可见一斑。

修养高如林则徐、曾国藩这些人,也难免有动怒之时。 

但层次越高的人,越懂得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一个生气门槛很低的人,要么是不成熟,要么是没有教养。 

一旦生气就要逞凶作恶的,不是显示出你的威严,而只是凸显了你的无能,败光你的人品。

《吕氏春秋》载,要考察一个人能否担当大任,有几种方法,其中一个就是“怒之以验其节”。 

故意激怒他,观察他表现出来的品德、节操:他是破口大骂,还是沉着隐忍;是斤斤计较、纠缠于坏情绪,还是很快就忘怀得失;是将过错喷洒在别人身上,还是只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真正修养好的人,无故加之而不怒,猝然临之而不惊,善于将怒气化解成霹雳手段,化解困局。 

所以爱生气,归根结底,是因为做人的层次不够。




不生气,是修养,更是智慧


《中庸》中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人在没有产生喜怒哀乐这些情感的时候,心中没有受到外物的侵扰,是平和自然的,这样的状态就是"中"。

所以,层次越高、越有智慧的人,越懂得控制情绪中的人格和修养的意义。 

清朝名臣林则徐一生为官,走遍十八省,每到一地都要带着他的座右铭“制怒”。

当时虎门销烟,林则徐风头正旺。

哪里知道西方侵略者一路打到天津,逼得皇帝严办林则徐。

听到皇帝的圣旨,林则徐悲愤莫名,吩咐家人收拾行装,准备离开广州。 

他指了指卧室里的“制怒”横幅,对夫人说:“把这个也带上吧。”

夫人问:“比这贵重的都还没带,你带这个干嘛?”

林则徐回答:“这件最宝贵。我办事数十年,时时记着它。如今老了,还要靠它养身呢。”


正如明末清初的著名文人申涵光所言:“制怒者当涵养于未怒之先”,要想在“路怒”之时保持理性的克制,就要防“路怒”于未然。


你站得越高,越不容易生气。


有时候,在遭遇别人恶语相加之时,不妨人为拔高自己,因为我比你高级、高明,所以无论你怎么说,我都不生气。 

台湾作家李敖常常在各种场合痛骂曾经的朋友余光中。 

蒋经国死后,余光中为他写了一首诗《送别》。李敖骂余光中是“马屁诗人”。

 有人就去问余光中:李敖天天找你茬,你从不回应,这是为什么? 

余沉吟片刻答:“天天骂我,说明他生活不能没有我;而我不搭理,证明我的生活可以没有他。”——你看,不仅不生气,还能幽默对待。


面对别人的发难,不要轻易动怒,这既是做人的修养,也是高明的处世智慧。

《论语》:子贡曾问老师:“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答复:“其恕乎!”。

意思是说,“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恕己恕人,对事对人皆以“恕”字待之,才是不生气的终极法门。

胡适和鲁迅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双星,因为观念的差异,鲁迅几次讽刺胡适。

但是胡适却从未和鲁迅直接交锋过,也没有与他进行过笔战,更没有表现出对他的人格的不恭。

胡适晚年的时候,提到“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胡适一生提倡“自由主义”,但是在晚年却回到了“恕”道,这份宽厚仁恕,正是受教于他的母亲。

所以胡适才感叹说:“世间最可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





白龙王许少锋

(百人大群需扫码加群主,邀请进群!)

国易华人联盟(ID: unfengshui )定期周末举办公益沙龙茶会,以国学文化为主题,内容涉及易经风水、佛学道学、玄学、中医养生、心理健康等,探讨人生哲理、分享生活艺术,意在打造一个资源共享,人脉分享的平台,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让学员豁然顿悟摆脱迷困,改善命运,巧妙运用道家的智慧管理企业、创造物质与精神齐并的财富,欢迎您加入国易沙龙,感受国学最高境界---修身、齐家、立业、处世,知命从容,知行合一,不错过人生的每一段精彩……


热门推荐

如何理解家居风水中的“气”

如何敬神,才能有求必应!

祭祖可以改变自己的运气

风水调理,是人生受益必须的投资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