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部叫《未来学校 新生体验》的电影
未来学校,不只是物质条件比现在好,更在于有心灵的安全场域
——看了一部叫《未来学校 新生体验》的电影
1
我一直觉得那些所谓的反思中国教育的电影,总感觉只是蜻蜓点水般不深入,不痛也不痒。难道是编剧不懂中国教育,才臆测一些想当然的桥段,谓之“反思中国教育”?我找不到答案。
至少,到现在我没有看到过像《三傻大闹宝来坞》《地球上的星星》那般,对学校教育解读得那么深刻的优秀影片;还有直面孩子性教育的《父与子的性教尬聊》那般,让苍白无力的家庭性教育亦庄亦趣。对教育的反思,我们似乎并没有走在前面。
在很多人的心中,都有对教育的理想样子。因此,我觉得这么多年来,中国教育从来没有让人满意过。很多找不到事干的人,就在声讨教育,批判其实很容易。确实,当前学生存在着很多棘手的问题,因此这骂声让人心虚。
前几天听到一个数据,说孩子的教育65%来自家庭,20%来自社会,15%才是学校。不是甩锅给家长,而是仔细琢磨,确实是那么个味儿。当前,最该反思的是中国的家庭教育,其次是社会教育,再次才是学校。
恰好,今年12月9日,朋友推荐我观看一部叫《未来学校 新生体验》的电影(言观教育网站),终于让我惊讶于中国电影对教育的反思程度。
片子不着痕迹地思考着教育的深刻问题。当我和学生们一起观看影片时,很多孩子都闪烁着晶莹的泪花。特别是里面对家庭教育的反思,让我想到了自己即将走进青春期的孩子,眼前浮现着自己与孩子相处时的种种缺失,不断叩击着我的心,不知不觉泪流满面。
2
影片一开始放,我就知道背景是一所普通的乡镇初中。确实,导演在里面很节制地点出了“凉水井中学”(宜宾的一所乡镇中学)的名字。没有刻意为谁歌功颂德,就那么普通而随意地告诉了大家。事实上,电影的拍摄也全部在凉水井中学完成。
可以说,电影从一开始就让人有些揪心。情节从三个即将跨进初中、却存在不同家庭教育问题的孩子展开,一下子就把我从影片拉到了现实。这样的场景太熟悉了。父母的强权,抑郁倾向的自闭,独居无靠的儿童,无论哪一个话题抛出来,都足够我们深挖细刨,都沉重得让我们如履薄冰。
但孩子们的人生,没有向更坏的方向发展,这一切,都止步于刚入初中的那几天入学体验。新生入学,终结了一切的痛苦与不愉快,开启了另一番新天地。我想,片子以“未来”为名,原因应该在此吧——不是要给大家介绍高大上的科技教学设备,而是让教育真正关心孩子的感受。
孩子们那澄澈的眼睛,自然的表情,本色的表达,那种“真实”,比某些“演”出来的情节让人感动百倍。
在学校里,上一级的孩子充当小老师,引导学弟学妹们不断打破原有固化的姿态,不断触碰可以改变的可能,不断拓展心理的疆界,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那种情境化、化验式的场域,让他们得到了真正的成长。把一切的说教、一切的道理放在滋养心灵的环境里,让教育在悄悄疗愈,静静修补,默默守护,慢慢滋养。最关键的,是每一个孩子都“被看见”“被回应”“被照亮”。
精神分析里有一句著名的话——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当孩子一遍遍向外界发出声音,如果没有得到聆听和回应,他便很可能会关闭通往外部世界的心门”。所以,电影里童心语说出她闭上眼看到的场景是“——护士”时,我一下子被破防了。
3
看过这部电影后,很多人应该对后半部分家长们的反思深深触动。是的,很多时候,我们感觉自己“非常生气”,其实是我们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看待问题,我们也没有孩子那么宽容大“肚”。每当想到这一点,我总是愧疚难过。刚指责过孩子,转背他已在小心翼翼地给你倒水,悄悄默默去洗碗。不是他已经忘了,而是他比我更在乎我的感受。他从来不会把父母当作敌人,而总是在反思自己是否是“坏孩子”。
陈阳老师让家长别忙着指责,而是先写写孩子的优点。仔细找,原来,孩子有那么多那么多的付出与努力被我们无视。我们不过是高高在上地要求孩子这样,要求孩子那样,却缺少了对他们心灵真正的观照。
入学体验汇报演出时家长们的反思,让我看到家长该有的样子。电影难免有艺术的处理,现实中的家长(特别是乡村学校的家长)很难有这样的觉醒,但这已开了一个好头,等待吧,就如电影的名字中有“未来”二字,要相信它会到来。
4
我看到的很多资料中,对未来课堂思考得多,而对未来学校思考得少。没有未来的学校,哪来未来的课堂?
近两年,我对学生“心理韧性培育”思考得越多,就越感到沉重。物质贫困的枷锁容易打破或已经打破,而孩子心灵上的枷锁要打破真的太难。于是,我一次次提醒自己,在面对儿童的时候,别忘了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曾经也有过无助、失落,甚至绝望。
人间伟大,人生微小。未来学校,不是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要有高档的现代化设备,而是朴素地回到教育的原点,让师生之间相互点燃、相互照亮、彼此温暖。这些,是从“心”出发的。
我希望,这个未来不遥远。
20211218
(图片来自言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