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初二第二节课的原始课件与我修改过后的课件对比……

陈鸥辉 信息科技时代 2024-03-15

    晚上,我正在楼下散步,突然收到刚从初一离职去长沙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留言,所以决定将原始课件与我修改的课件做一个对比,让大家看看我有不有分享修改后的课件的权利。我分享的链接:初一|第二节--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

原始课件
修改后的课件
原始课件没有导入视频

我将这张删除了

    我看到内容将信息与信息的载体混淆了,我还以为是教材上的错误。我上课前没有看到教材。课件上也没有注明设计者是谁,我以为是原初一信息技术教研组的集体设计成果,所以并没有多想什么,只是将内容修改了一下。

     考虑到可能是教材上的概念,所以没有修改,刚刚查看了一下,确实是教材上的定义:

    这一张我搜了一下,没有找到权威的这种分类方式。我以为教材上是这样分的,考虑到不能偏离教材太远,所以没有修改。教材上的实际内容如下:

    看到这张的时候,我非常意外,我仍然以为是教材上的错误。这个错误是让我觉得难以理解。但是当时没有教材,所以我也没有多想,只是按我自己的理解进行了修改。

    原设计是上图,我找的是视频。

   计算机里本身饱含芯片,所以,我按自己的理解将对应的解释修改了。

    原始视频我没用,因为没有涉及到量子计算机技术,所以自己找了个视频。

    全改了。

     原视频中用到的是传感技术,所以换了通信技术的视频。

     接下来几张全部被我删了,换了个视频与应用。



    我刚刚翻了一下才拿到的教材,才知道这个内容框架竟然不是教材的原始内容,以下是教材的原始内容:

    实际上,我在设计的时候搜了信息技术包含的技术领域,只在一篇文章里找到了类似分类。考虑到可能是教材这么设计的,所以才没有大刀阔斧地修改分类信息,毕竟,课堂教学不适合偏离教材太远。如果我知道这个课件的框架完全不是按教材来的,我肯定会彻底摈弃原始课件。
    当然,我并没有将我修改后的课件功劳归为己有,而是署名“二中初中部信息备课组”。作为集体备课资源,原本就归属于单位公共资源,至于是否公开,我也在现在的信息技术组征求了本组信息技术教师的意见:

    当然,如果我一开始知道是她设计的这个课件,我都不会拿来做参考。我并不是不想尊重她的劳动成果,而是因为这个课件的设计逻辑并不符合我的教学风格,只是基于假想的对教材的尊重,才保留了基本框架 。当然在公开前,我自认为已经将该做的工作都做到位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