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信息交流是消除认知障碍的必经之路

okey 信息科技时代 2024-03-15

    在我年轻的时候,那个时候是论坛风行之时,而我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自然跟他人交锋的时刻经常存在。现在的媒体相对而言是封闭的划地为王,所以就算是争论都局限于相对狭窄及不平等的位置。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接触到了一个心理学词语--“投射”。

    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 

    人在认知和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现象,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即推己及人的认知障碍。

    比如,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会以为别人都是善良的;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就会觉得别人也在算计他等等。 

    投射使人们倾向于按照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来知觉他人,而不是按照被观察者的真实情况进行知觉。当观察者与观察对象十分相像时,观察者会很准确,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知觉准确,而是因为此时的被观察者与自己相似。因此,导致了他们的发现是正确的。 

    投射效应是一种严重的认知心理偏差。

    今天在上课的时候,特别跟学生强调了,信息、知识与智慧的沟通交流必须要搭载数据这个载体,那些说可以看透你的心思的都是骗子,没有人可以通过意念或者猜测就完全搞懂另外一个人的所思所想。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各种各样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因为我们的人生经历、知识储备与社会阅历不一样。

    为什么会想谈这个问题呢?是因为昨晚先生反复跟我强调闺女的想法时,我发现我跟先生对闺女的认知是存在偏差的。比如我读大学的时候我的父母每个月只给我300元/月生活费,对于我来说是比较拮据的,所以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做家教赚钱补贴自己的生活费,所以我希望我的闺女读大学的时候手里的生活费是宽裕的,我给了她3000元/月。我的先生一开始只同意给1500元/月,他说他读大学的时候他的父母给他每个月1000元/月,但是他还是不断地问父母要钱,拿到钱就花掉了,所以他认为不能给孩子太多钱,否则孩子会乱花钱,学不会节俭。

    在先生反复强调的过程当中,我的脑海里立刻涌现了“投射”这个词。我们两个对闺女的认知都存在一定的偏差,我们在用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来猜测孩子的行为,并基于自己的经验选择不同的对待方式。   

    通过交流,我更加理解沟通存在的必要性。我一直觉得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发明,遗憾的是,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信息茧房”的产生是信息交流的一次倒退,每天接受太多同质化的信息会经常让我非常的厌倦。所以我喜欢翻评论区去找不同的观点。

    但是今天推给我的一条信息着实吓了我一跳:

    伟大的互联网信息共享时代,最终会被人工智能算法隔离成各个不同的世界吗?允许不同价值观之间进行碰撞,这是互联网时代人们认知之间进行博弈的最好场地,如果没有激烈的认知冲突,人们会不会越发固化那些错误的认知而不自知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