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计算思维真的是我们的课程的核心素养吗?

陈鸥辉 信息科技时代 2024-04-07

    有老师后台留言让我将计算思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出来,网上各类介绍都有,找一张图基本上差不多了吧?

    我记得2007年左右,大家争论的是信息素养是我们课程不可替代的培养目标吗?有老师提出了信息技术素养、计算机技术素养等等……课程设置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的培养内容及目标具有不可替代性。

    当信息技术教师在利用应用软件整合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教学时。比如整合物理实验介绍数字化应用软件,只要思考一下物理老师是否更具备整合教学的能力及应用软件的操作是否足够简单,就会明白应用软件的教学是建立在它的操作难度及它的市场应用价值的基础上的。它们的消失在于技术平权的发展中,不能占领市场应用价值或者技术操作逐渐傻瓜化,自然就失去了教学价值……

    比如OFFICE、PS、FLASH及音视频剪辑等应用软件,失去了市场应用价值或操作傻瓜化后就从信息技术课程中退出了历史舞台……各类应用软件名目繁杂,但是作为其他学科的整合工具,趋势就如手机的适应性一样,各类APP并不需要另外开设课程单独教学……由于技术平权速度非常快,所以导致课程中应用软件的教学内容变化太快,不具备稳定的核心素养,让教学更具备随意性,其学校地位显而易见也很低。

    编程软件也一样,从BASIC、VB到Python……同样面临的是编程语法的简化与推广。从程序员的角度思考学习编程的价值就是从劳动价值去考虑学习学科知识的意义,毕竟信息技术课程为非高考科目,历来学校地位不高,被领导们忽视是常态,人性的短期功利主义只能顺从无法对抗。

    那么从计算思维的角度来思考教学,信息技术学科能够承载的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教学内容是什么呢?而且这些内容不会随着技术的平权及市场应用价值而过快更新,具有教学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我一直觉得只有编程实现背后所承载的算法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其他计算思维是各类学科共同的培养目标。比如现在很火的各类大语言模型,既然学美术的李一舟都能卖人工智能课程,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AI的应用面前其不可替代性的价值在哪里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