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点对话 | 王凯川 云端时代 我还是习惯用手思考
听说这是纽约最走心的公众号👆🏻
“多一点显得杂乱,少一点不够别致
——给你恰到好处的噪点生活。”
这是关于 纽约 的第 14 个故事
我们是在见到凯川之前,就先被他的一张燕尾桌打动的。一面看过去像“之”字,另一面又像“川”字,连接之处借鉴了中国传统家具的榫卯结构,俯身一看,又很像是调皮的燕子撅起的小尾巴。虽然听上去很东方,很中国,也很有古典美的韵味,但你把它放在什么风格的空间里,它都出挑却又不显得突兀。
这种在人群里出挑又不突兀的特质,很像凯川。
(图片为凯川设计的燕尾桌,来自家具品牌WE Living官网)
凯川并不是大众审美里的第一眼帅哥,但一屋子人里,你很难不注意到他。个头不高,穿着也并不惹眼,可当单眼皮,棱角分明的脸,两侧剃掉只从中间蓄起的小发髻,配上他身上一股淡淡的却很特别的雅气,一下子就变得醒目。怎么说呢,凯川就好像沸腾的砂锅架上的那根筷子,任凭喧嚣的热气咕嘟咕嘟,他静静地一待,就都镇得住。
凯川在家里排行老二,家里有个大他7岁的哥哥,也就算是幸运地,少承载了一部分来自父母期许的压力。与哥哥名字里的“山”字不同,“川”自古至今都带着一丝游移不定的味道,凯川自己也说,相比起于哥哥从小到大的扎实安稳、步步为营,父母多出来的那一点宽容,让他更有被允许选择和尝试不确定的勇气。
曾经在高中的时候,重大考试还是按排名来划分考场的,凯川有次超常发挥,就进了第一梯队的考场。考试的第一场,凯川特意提前20分钟到了考场,但一推门进去他就傻眼了:整个考场就只剩他一个空座位,其余所有人都已经早早坐好,安安静静地捧着课本和笔记,埋头复习。他带着歉意坐到自己位子上,手头只带了几只笔,开考前的20分钟里,翻书声和沉默的空气就好像大雨将至前黑压压的乌云,压在凯川头顶,几乎让他喘不过气来。
凯川说,有时候人作出选择的时候并不是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是不想要什么。
对于当时的凯川来说,虽然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但无趣到带着压抑,就是他出于本能去拒绝成为的人。这一场考试就像是在马拉松的跑道上被人拦下挨了一闷棍,打醒了跟着人群努力朝终点跑去的凯川,猛然发觉自己跟错了队伍,说是该懊悔,但毕竟也是幸运。
放弃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的名牌大学之争,凯川只身去了北京,开始了美术考前集训。没有了在家时父母和哥哥的照顾,有的只是一群同样用绘画当作未来唯一筹码的小伙伴,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凯川一下成长,也更加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未来长什么样儿。
九个月以后,凯川被中央美院录取了。再之后的事情,是毕业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来到美国,从世界顶尖的罗德岛设计学院再毕业,凯川有了自己的家居品牌WE Living,这才有了故事开头迷住我们的那张燕尾桌。
而从央美毕业,工作,再到美国深造,现在终于创立起自己的家具品牌,每一段人生轨迹的改变,对凯川而言都是寻找自我的新旅程。带着大学四年对传统手工艺的学习和热爱,也带着初出茅庐的设计师对市场与理想的试探,毕业后的凯川工作了几年。与被现实和工作逐渐磨灭掉热情的设计师相反,凯川越来越觉得,丰满动人的设计背后必须是充实多样的阅历和磨练,所以辞掉工作,就义无反顾地来了美国。
在罗德岛设计学院就读时,新的挑战又摆在了凯川面前。作为当时班级里唯一的中国人,那些已经根植在脑子里的东方概念和构想变得很难解释,不仅如此,老师还提出了一个“不可理喻”的要求:不许画图,只许动手做。
文化差异强迫凯川以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曾经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东方美学,老师严苛的要求则把骨子里东方匠人的潜能激发到最大化。看似简单的家具,从图纸上的雏形到最终实实在在的成品,这其中经历的不止是一道道精细的工序,一次次对材料的尝试,最重要的,是双手代替纸笔的思考。
想想原来父母那一辈人结婚的时候,彩礼里面除了“四大件”(电视机、录音机、缝纫机、自行车),还有个“三十六条腿”:床、三门橱、五斗橱、梳妆台、沙发和四个凳子。会打三十六条腿的家具,就差不多成了当时最抢手的技能。从画草稿到挑木材再到一板一眼地钉钉子锯木条,这些被父亲们粗糙的大手打磨完成的家具,对那一代人而言,是活的,有温度的。
可在各种廉价的合成材料提供给人们更多家具选择的现在,家具的内涵被工业时代的快捷和方便逐渐抽空,更新换代快,也因此更加留不住人。原来搬家是件特别麻烦的事儿,每件家具都舍不得扔,现在别说搬家时拿上行李就走,就连入住时,都已经被精装修惯得懒得自己去挑选一张餐桌。
可当你忙了一天回到家,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的时候,你能彻底放松下来,不觉得有一点不舒服;你坐在沙发上喝完水,不用看就能把杯子放在旁边的桌子上,高度顺手,不必把手抬高或者放低一寸——这样在无形中跟你产生独一无二默契的家具,才是好的,是对的,是你搬家的时候无法舍弃的。
这种人与家具之间微妙到难以察觉的交互,长久到难以割舍的联结,就像是从小一块长大的发小儿,也像是朝夕相处的老夫老妻,彼此不必言语,你一抬眼,我就知道给你递杯温水还是拿张纸巾。
凯川手下诞生的家具,便是如此。
凯川在纽约创立的品牌WE Living,WE其实是west & east的缩写。他把在中式美学里感受到的儒雅与智慧,带到了现代家居的设计中。毛笔画出设计图,精挑细选木材的颜色质地和手感,不能差以分毫的连接构造,细细打磨再耐心调整,时间在凯川的设计稿和测量尺下,就一下过得很慢,温柔得不像日不落的纽约。
就像在漫长精细的雕琢里把曾经年轻的燥气都沉淀过滤掉,现在的凯川,是纽约沉淀下来的宝藏,在繁复的忙碌里有着从容又不怠慢的笃定。
拍照那天快结束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窗外曼哈顿的金色的夜景慢慢把整条哈德逊河都照亮。看着凯川不紧不慢地铺纸,舔墨,写字,洗笔,会突然觉得特别不真实。
那些“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的时代好像变得也没那么惹人羡慕了,毕竟凯川让我们知道,就算世界再快,用手思考的人,还是能慢得下来。
摄影/汤思宇
文字/murmur
我们正在寻找与纽约人的100个故事,文字和摄影,是我们独特的交谈方式。
你不必有多耀眼的成就,但也不能甘于生活的平庸。
如果你刚好有比别人多一点的独特想法,对生活有特别的理解,有恰到好处的热爱,也有精致美好的期待。
欢迎你来联系我们
email 至 noistudio@hotmail.com
或者wechat 添加 murmur-leo817
噪点Noistudio
汤思宇 - 摄 影 师
在纽约,会照相的摄影师很多,能把你拍得真实又好看的很少。
如果你愿意,我很荣幸有你出现在我的镜头里。
个人网站:siyuphoto.com
instagram: siyuphoto_nyc
微信wechat: TangSiyu_93
噪点Noistudio
murmur -主 编
在纽约,找个喝酒吃饭的人很容易,找个听你讲故事的人很难。
如果你愿意,我很荣幸把你的故事写进书里。
个人网站:murmademoment.com
微信公众号:Murmade梦味
微信wechat: murmur-leo817
噪点NOISTUDIO
微信号:Noistudio622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关于我们/约拍/纽约故事
请点击主页底端菜单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