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白永秀|关于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定位的理解

CPEER 2024-01-13

●●●嘉宾简介●●●

白永秀,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原院长,西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发改委优秀成果奖,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等。

1


问题的提出

大家下午好!


现在我就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定位谈一点看法。过去学术界一般把经济制度看成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而把经济体制看成是生产关系的实现方式或者形式,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一种调节手段,而不是经济制度。因此,资本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然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起共同看成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而且认为,这种认识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所以我今天提出一些问题,与原来的一些理论和说法有不太相同的地方。比如,十九届四中全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体制上升为经济制度,而且是基本经济制度,那么应该如何准确理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定位?从总体上,我认为这种定位是正确的,这也是政治经济学界在新时代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和我的博士生们进行了深入讨论,认为主要涉及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如何理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三者有无差异?


二是如何理解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市场经济体制与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实现形式的关系,它们是不是一个层次的制度?


三是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定位和性质方面有哪些创新?


四是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定位的创新有什么重大意义?


五是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现机制是什么?


下面我就一些相关问题谈点自己的理解。


2


我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过程

我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围绕公有制与非公有制、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政府与市场、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关系等重大问题,我们党致力于把带有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因素的落后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最集中的体现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完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方面,不断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在宏观经济体制方面,以所有制结构、分配方式、资源配置方式、经济运行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市场化改革;三是在微观体制方面,建立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的国有企业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市场化改革。以对这三方面认识的转变为依据,我把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基的阶段(1978-1992.2);第二个阶段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1992.2-2003.10);第三个阶段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2003.10-2013.11);第四个阶段是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2013.11至今)。


我把每个阶段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演化的重要内容列了详细的表格。我认为,在第一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虽然并不是把经济体制直接称为市场经济体制,但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提法奠定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基础;再就是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一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重要的是十四届三中全会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十五大和十六大进一步明确相关表述。第三个阶段主要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十七大、十八大做出进一步完善。第四个阶段主要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始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乃至到现在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由于内容较多,我这里不详细展开。


3


党的五个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定位的演进

下面我主要讲一下“五个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的贡献。过去我们只讲十二届三中全会、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六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这“四个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贡献,而不讲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贡献。但我个人觉得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一个重要基础,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前提,所以我这次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一个重要环节,虽然它没有直接决定、甚至没有直接提出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关的问题,但是它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和政治方向,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奠定了方向性基础。


我认为,十二届三中全会是很重要的一次会议,它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基础,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将市场经济的主要要素引入计划经济体制,探索两种体制相结合的模式。在宏观方面,强调自觉依据与运用价值规律,发展商品经济;在微观方面,强调国有企业改革,尤其是所有权和使用权两权分离,提出搞活大中型国有企业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这个论断在今天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城乡关系方面,提出推进农村改革,特别强调疏通城乡流通渠道;在非公有制经济方面,提出通过加快中小企业改革等办法来发展个体经济。


十四届三中全会主要设计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总体规划,把党的十四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在宏观上,从所有制结构、分配方式、政府调控等方面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微观上,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提出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征。所以我认为,十四届三中全会的这些精神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行动纲领。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在这里我首先讲一个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关的问题:我们团队曾经系统提出一个“后改革时代”的概念与理论体系,因为从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太短,只有10年时间,10年时间是不可能由“建立”到“完善”的,而且我们这个团队还研究了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的内容,总结与概括出在内容上有五个方面的区别,从总体上看改革的方式与方法发生了变化,已经不是原来的改革,所以提出叫“后改革时代”,并且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有的文章《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我认为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是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还没有到完善的时候。现在回到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我认为这次会议提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主要包括探索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完善家庭联产责任制、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等四个方面。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特别是以下四个重点,即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全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但是我觉得现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劲不足,企业的混改方案大部分是小打小闹,缺乏推进的有效手段,而且民营经济参与国有经济混改以后就会权利虚化、有的还有可能会行政化。我曾做过我们陕北能源化工行业一些企业的案例研究,有些民营企业参与了国有企业的混改,甚至一度发展的还很好,但有的最后退出来了,退出的原因比较复杂。从总体上看,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走得很艰难。


4


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

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同时,还在多个方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新的论述。


一是在所有制方面,提出了“三个基本经济制度”,强调“两个毫不动摇”和“两个健康”。但是我理解的不够系统,有些问题还要进一步深化理解,特别是如何将前后连贯起来深刻理解。比如说与“三个制度”相适应应该是三个“不动摇”,除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不动摇、发展非公经济不动摇外,还有“发展市场经济不动摇”,但是《决定》中没有提出这句话;“两个健康”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这在当前尤为重要。


二是在分配方面,首次提出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并提出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这个问题我在“首届数字陕西建设高峰论坛”上详细讲过,这里不再展开。


三是在微观体制方面,提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问题,特别是强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同时,提出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以及提出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四是在宏观体制方面,强调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特别是再次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框架下,让“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相得益彰、进一步融合。


五是在要素市场方面,提出加强要素市场制度的建设,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我认为这方面还是比较完善的。


六是在环境方面,要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使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5


定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意义

换句话说,这也就是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定位方面创新的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持续不断的发展市场经济,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十九届四中全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基本经济制度,那我们可不可以理解为: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从基本经济制度的高度来看待市场经济体制,再不要把市场看成是“非社会主义的东西”,只是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利用”它来发展经济,要理直气壮地把市场经济体制上升到制度的层面。如果可以这样理解的话,那么从战略的高度来概括,我认为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已经经历和将要经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制度”三个阶段,或者上三个大台阶,这三个提法在层次上是有区别的,制度是更高层次的东西。我们从八九十年代开始搞市场经济,过去我们只是从“经济”和“体制”的层面来认识市场经济,今后要更多地把市场经济体制上升到“制度”的层面来看待与处理。


第二,有利于我们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特征。我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特征是平等互利的人际关系,“平等”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互利”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利益要求。


第三,有利于我们在根本上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深度地结合起来,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九届四中全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和市场经济本质的高度统一,其本质就是以人为本,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在本质高度统一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把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相衔接。我认为,市场经济体制虽然也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端,但是市场经济体制是最能反映人的心理,最能反映人的本质,最能调动积极性,最能适合中国发展,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根本的保证。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现机制

最后,简单说一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现机制。从总体上说,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现机制:


第一是构建平等互利的人际关系的实现机制。平等互利人际关系怎么反映?市场经济本质就是一种人际关系。“平等”的实现机制就是把所有制制度和分配制度由基本经济制度层面转化为党和政府的产权和分配政策与措施,从而常态化、规范化、精细化;“互利”的实现机制就是构建完善的市场要素制度,培育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平等”与“互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统一机制,就是三种基本制度统一的长效机制。


第二是构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机制。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同时,提振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信念,培育企业家精神,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第三是构建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健全数据参与分配的相关体制机制,防止少数大数据平台垄断而造成不公平竞争和不公平分配,以及分配差距等问题。


第四是构建职能明确的政府与市场协调运行机制。应该明确政府的职能范围与市场的职能范围,凡是应该由市场解决的问题就交给市场去解决。既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又发挥政府的调节作用,形成政府与市场的宏微观互补、长短期结合、既相互分离又相互统一的协调发展机制。


第五是构建科技创新的举国体制与工匠精神引领创新相结合的机制。将科技创新的举国体制与工匠精神引领创新发展有效结合,从社会整体和个体两方面合力为创新发展提供动力。


(责任编辑:张梓彬  审校:孙小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白永秀|关于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定位的理解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