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闻论道】圆桌派第六期:“数学博士都在做什么”
SHAW ROUND TABLE
| 数学博士
都在做什么 |
逸夫圆桌派 第六期
"We must know. We will know."
——David Hilbert (1900)
仲夏的黄昏,
F301灯火微明,
是什么引一众青年学子,
登上长阶,
围坐而聆?
在王庆贺博士的主持下,逸夫书院圆桌派第六期之“数学博士都在做什么?”完美落幕。一群对数学研究充满兴趣的同学们在这里度过了一段在数学研究世界里的美妙旅程。此次圆桌派邀请到了刘思妤博士、杨晋达博士、杨璟玲博士、Dr. Reid Harris和张鸿锋博士五位嘉宾来逐一分享了自己从事数学科研的体验与收获,并展现了他们所研究方向的数学之美。随后的圆桌讨论热烈而充实,同学们从与学长学姐们的讨论中更加清晰而全面地认识了数学博士这一未来可能的选择,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数学研究背后动人的审美体验。
| 嘉宾分享 |
| 刘思妤博士 |
——“数学,生活,挚爱”
作为王学峰教授课题组偏微分方程领域的博士后,刘思妤学姐分享了她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与科研苦乐。她向同学们描述了她如何在差些与数学擦肩而过的边缘坚定地做出了忠于内心的选择,又如何在表面枯燥的科研生活中寻求对生活的热爱,在遇见数学之美的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刘思妤学姐的经历给不少纠结徘徊于数学殿堂门前的同学们绘下了一幅明朗的图景,鼓励着对数学怀揣着理想的同学们去勇敢追求心之所向。
| 杨晋达博士 |
——“在不止步的逼近与迭代中追逐真理”
作为王筱平教授课题组计算数学领域的博士后,杨晋达学长讲解了计算数学领域的研究方法:一切开始于一个最简洁的方程,从具体到抽象,从线性到非线性,从纸笔到超级计算机,从有穷到无穷。杨学长以精彩的讲解为我们揭示了从AI机器学习到Navier-Stokes方程的研究的背后,计算数学所关心的最根本的“解方程”的思想,并为我们指出了“逼近”与“迭代”这两个计算数学领域研究的核心方法,体现了数学的简洁与统一之美。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杨晋达学长的介绍为同学们敞开了计算数学这一高深领域的大门,激励着同学们去以数学的理性挑战方程背后的无穷与未知。
| 杨璟玲博士 |
——“当咖啡杯遇上甜甜圈:玩转拓扑与流形的空间”
作为侯勇教授课题组拓扑学领域的博士后,杨璟玲学姐为大家介绍了拓扑学这一神秘的数学领域,展现了其背后无尽的研究乐趣与审美体验。从拓扑学最基本的同胚概念到她研究领域里低维拓扑与扭结理论的简介,杨学姐以生动的图例展示与引人入胜的讲述,为同学们描摹了几何与流形背后这一最为激动人心的神秘领域。让人叹为观止的美妙图景激起了在座所有同学的浓厚兴趣,让大家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探寻这超越三维宇宙空间的奇妙秩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 Dr. Reid Harris |
——“在中西文化与学术环境的碰撞中擦出数学思维的火花”
作为侯勇教授课题组几何拓扑与代数几何领域的博士后,Reid Harris学长分享了自己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学习经历以及中西方文化与教育体制的差异。同时他以国际生的视角分享了自己在选择学校、导师与课题等方面的经验与想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Reid学长的分享为不少困惑于留学选择的同学带来了一个很好的参考,也呼唤着同学们去看看外面世界之大与数学研究土壤之广。
| 张鸿锋博士 |
——“科研心得与数学的学习方法”
作为黄家裕教授课题组抽象代数领域的博士后,张鸿峰学长介绍了自己一路从事数学基础研究的心得体会,也给同学们提供了几点本科数学学习的宝贵建议。张学长语重心长地为同学们强调了本科基础的重要性,以及读教材读论文的一些基本方法。同时,他也能让同学们看到从事数学研究所需要的踏实与刻苦。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讨论环节 |
随后的自由交流环节,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向学长学姐们提出了不少关乎未来选择的问题:专业与方向、研究导师与课题以及硕博申请的选择。学长学姐们都逐一耐心地解答,并建议同学们在本科阶段多去接触更广阔的领域,明确自己想要的未来,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 结语 |
从薄暮到深夜,一场热烈的数学讨论最终落下了帷幕。但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攀登数学之峰的路途才刚刚开始。希望同学们能够享受今晚这一次在数学世界里的畅游,明确自己真正热爱的方向,勇敢地去向着理想奔跑。当然,在以理性追逐真理的道路上,也不要忘了生活点滴的美好。
-转载请注明来源-
Author 文案
Photographer 摄影
Typesetting 排版
Editor 编辑
李颢龄
李睿彬
李颢龄
E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