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区风采|北京:宝剑锋从磨砺出,教材培训展深功
2019年2月20日到3月5日,北京市基教研中心小学科学教研员贾欣老师携顺义区科学教研员高晓颖老师和顺义区六名科学骨干教师分四场次对顺义区(2月20日)、怀柔区(2月21日)、海淀区(2月28日)和大兴区(3月5日)的近700位科学教师进行了参与式教材培训。我们在上学期教材试教及寒假前和假期里四次集体备课和参与式培训多次试讲的基础上,为各区老师们提供了丰富的、适合教材理解的动手参与式活动。
上图是老师们在海淀区培训后的合影。(左六为市教研员贾欣老师、左五为顺义区教研员高晓颖老师、右三为海淀区科学教研员王思锦老师、右二为海淀区科学教研员郭晓丽老师)
首先,由市教研员贾欣老师对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磁铁》单元进行解读。贾老师首先从理解课标开始引领教师如何进行教材的研读,强调科学探究中的思维和认知发展过程,总体把握小学科学教学的发展方向。
深入浅出的讲解了二年级《磁铁》单元与现行教材的不同。通过具体案例使老师们明晰了教材逻辑和编者的意图。在贾老师培训过程中,也让老师们分组进行磁铁性质等实验,“蝴蝶飞”的实验让老师们玩得不亦乐乎。
接下来由顺义区科学教研员高晓颖老师带领六名科学骨干教师,为老师们进行第二单元《我们自己》的参与式教材培训。
为了改变以往培训中枯燥、费时、没收获、没效果的缺陷,高老师提出本次培训采取广大教师参与体验的培训方式。期望通过培训,使参训教师参与完活动能明晰教材编写意图,通过前测分享能读懂学生,对单元和课时四维教学目标能清晰的表述出来,并知道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学目标。
高老师在培训开始就让大家参与头脑风暴活动,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请老师们用喜欢的方式在海报纸上表达出对人体的了解。通过头脑风暴活动,目的是让老师们明晰二年级下册要讲的《我们自己》单元的内容应该如何把握,应该讲的只是老师们头脑中的一小部分,未来中年级段、高年级段、甚至初中的生物还要有一个主题继续进行学习。最重要的是老师们要保护好学生对个人身体的好奇心、保持对人体的研究兴趣。高老师的培训从课标到教材、从低年级段至初中,深入浅出的带领大家用学习进程的视角理解和把握教材。在高老师高屋建瓴的总述中,大家了解了本单元的单元结构以及这六课之间的逻辑关系,也为后面逐课介绍的老师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一课《观察我们的身体》和第二课《通过感官来发现》由南彩二小王晋龙老师为大家介绍。《观察我们的身体》一课,王老师从学生的元认知出发,把学生对身体的零散认知系统化,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认识到我们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通过在王老师创新的学具上画、剪人体另一半,发现身体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通过摸一摸、听一听,认识到我们身体内部还有我们看不到的一些器官。王老师通过对7个教学目标的梳理,使老师们一下记住每课的7个教学目标。
第二课:通过目标梳理和前测分析,老师们明晰了本课让学生认识到眼、鼻、舌、耳、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它们有各自的特定功能(事实),但也有自己感觉不到的(想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要认识事物需要综合的利用我们的感觉器官。感觉器官对我们很重要,它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及其变化,我们要爱护他们,珍爱生命。
第三课《观察与比较》由石园小学郭庆和高洁二位老师进行参与式培训。为了让老师们意识到学生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感觉器官是什么,知道这些感觉器官能获取物体的不同特征,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的感觉器官收集到的信息,加入大脑的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形成对认识事物的知觉。我们反复使用感觉器官获取同种信息,发现其具备“学习”功能,综合利用多种感觉器官认识事物可以更全面、更细致。这就需要教师在参与体验活动的过程中真实感受到。两位老师为参训教师们准备了分组观察实验材料,老师们参与积极主动,通过感知,教师们也体验到单一感觉器官认识事物不完整,反复使用可以具备学习功能。
第四课《测试反应快慢》由空港第二小学陈立娟老师组织参与式培训,本节课主要依托游戏活动,来表现人体的综合感觉器官的观察和反应的快慢。游戏是研究实践的主体,收集数据作为证据是研究活动的支撑。通过观察、比较、对数据进行分析,启发学生思考在反复强化训练中,反应速度就会有一定的提升。本节课充分体现了玩中学的思想。培训过程中老师的参与体验积极性很高,在这个过程中每位老师都有了自己的思考:感觉器官通过训练的确可以提高反应速度。
第五课《发现生长》石园小学高洁老师与大家交流了试教体会,尤其强调对于比较思维的培养,贯穿于整个科学课程始终,学生在求同和求异的比较过程中会运用到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在发现生长的过程中,学生就是课堂的主人,他们通过比较与测量发现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变化,回顾过去的同时引发对健康的思考。
第五课《发现生长》是由河南村中小秦颖老师交流分享的。她在试讲过程中深刻的体会到:如果教师不在课前积极准备证明成长的衣服、鞋子、手脚印、小袜子和小手套及照片等资料,就很难上好本课。秦老师说明本课是主要围绕学生的生长变化开展活动的,通过一次“穿越”活动,看到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变化,同时从身高、体重、以及增长数值,头发,牙齿等信息,让孩子发现自己确实在生长的证据,而生长的方面不仅单单体现在身高、体重、牙齿、头发、手脚等,还有前面涉及到的思考能力、反应能力、运动能力、语言能力、生活技能等方面,同时也显现出,生长的含义也包含了短时间内技能的提升。
第六课《身体的“时间胶囊”》由高丽营学校李霞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制作“时间胶囊”。本课的教学就像是孩子的“成人礼”,有着一种仪式感。学生将会把目前自己的身体状况记录下来,并把记录单封装在一个叫做“时间胶囊”的容器中,等到六年级毕业的时候,他们会打开这个“时间胶囊”,看看自己在二年级时曾经做出的“健康生活”的期待。李老师带着大家利用超轻黏土制作的卡通形象做容器,老师们在会场上也制作出了自己的“时间胶囊”,期待5年后的老师们都能够实现愿望。
本次培训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培训中老师们全神贯注的听,认认真真的“玩”,开开心心的“做”,把自己当成了一名小学生。参与体验式的培训使老师们参与积极、体验深刻,都纷纷表示要把本次的教材培训认真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要积极开动脑筋,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快乐的学习。
贾欣老师再次强调,这样的培训为新课标新教材的落实,奠定了基础。今后的教材培训还会有这样的方式,真正从教学实践层面给老师们更多的可借鉴可思考的案例,保障新教材的顺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