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为老师减负,应该减掉哪些?这些做法太赞了!
教育部长陈宝生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专门提出:
要下大力气为教师减负。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给学生减负,今天我要强调,教师也需要减负。
现在教师负担很重,各种填表、考评、比赛、评估,各种与教育教学科研无关的社会性事务,让老师们疲于应付。今年要把为教师减负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教育部将专门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政策。
要全面清理和规范进学校的各类检查、考核、评比活动,实行目录清单制度,未列入清单或未经批准的不准开展,要把教师从“表叔”“表哥”中解脱出来,更不能随意给学校和教师搞摊派。要把时间和精力还给教师,让他们静下心来研究教学、备课充电、提高专业化水平。
给教师减什么负,怎么减负是当下此项工作重中之重。要给教师减负,首先要明确教师有哪些负担,哪些是本无须承担的负担。当下教师的不合理负担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协助协调之负。也就是要把教师从“表叔”“表哥”中解脱出来。当下,各级各部门的“小手牵大手”工作,还有地方各种各样“重点工作”都让狭小校园难以装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工作进学校呢?这是因为各地都在“假设”一种工作情景,认为让学校、教师参与能更好地完成这些工作。这些工作名义上说需要教育部门一起参加,或者说只要学校部分参加这项工作,就能提高工作效果;但实质上却是教育部门在分担其他部门的工作。出现这种情况,根源在于地方党委、政府没有厘清教育责任和职责,没有尊重教育专业属性。
检查评比之负。一是现在学校和老师面对各种检查评比名目繁多;二是频繁出现“一事多查”而不是“一查多事”;三是检查评比过于重视“留痕”;四是将检查评比作为评价工作绩效重要的方式;五是检查评比“多头”管理,导致学校教师不仅疲于应付,更不知道谁是“亲爹亲妈”,让学生和教师分不清责任与工作的主次。这样的检查评比给教师带来了过重负担,而且对教育教学没有任何帮助,让教师“沉沦”在文山之中,无暇顾及教育教学。这样的检查评比还可能导致教师对工作方向不明、目的不清,长期以往将让教师养成“务虚”和“不务正业”的意识与作风。
晋升晋职之负。大家都认同和认可教师是专业人士,体现教师专业属性最明显的就是教师职称。给教师评定职称并无过错,如果应用得好,对教师专业成长有积极引导和推动作用,但现在一些地方的教师晋升晋职却在走向“务虚”式比拼、“衙门”式配置、“非实践”式评价。因为职称评定信息采用的并非来自教育教学实践成效,如此可能引导教师偏离主业,引导教师脱离教学实践和教学一线,去做一些连自己都不相信的“成果”。这也是教师负担过重的主要来源。
职责岗位不匹配之负。由于编制管理,学校工作职能职责在有意无意扩大,但学校在人员编制不到位和不增加的条件下,要完成更多的工作,其结果只是“小牛拉大车”——车慢牛累,其工作现状和工作效果可想而知。学校缺编已经是现实,一方面是教育教学岗位缺编,另一方面是教育教学辅助工作没有岗位。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会出台一些“土政策”支持帮助学校,但更多的地方由于各种因素没有出台相关政策,或者政策支持力度不到位。
教师减负,势在必行,否则会拖垮教师。让教师真正减负落在实处,要制定教师基本工作标准,让教师工作有章可依,有章可循。要从教师职称评聘、教师编制、教师绩效评估等方面进行整体改革。地方党委、政府和各部门要形成共识、多方协同,让教师专注教育、专注教学。要发挥教育考核评价督导改革的作用,让评价变帮扶,让评价变诊断,而非定性结论式考核。
教师减负不仅是帮教师,更是帮教育,如果教师队伍“垮塌”,其直接后果就是教育难现美丽,教师职业不再美好。如果这样,如何让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得以落实,又如何让教育成为国家之基、民族之望的目标得以落地?总之,教师减负要站在教育健康发展的高度去思量,去落地。
教育部为何提出为教师减负?减负的意图指向何方?日前,在由中国教育学会、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主办的“第三届全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术会议”上,光明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
调研中,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发现,在不同地区、学校,教师负担的类型、情况有很多差异,不同老师眼里的负担也不尽相同。“比如同一个培训,四五十岁和二十多岁的老师的看法就不一样。”他表示,减负是减去与教育无关的内容,不是不做事了,合理的、有助提升教育质量的要做得更好,这本身也符合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追求。
今年教育部“奋进之笔”要对教师减负增效,对于如何增效,任友群认为,一方面是业务方面,教学水平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另一方面是内在修养的增强,用仁爱之心关怀孩子,在心理知识方面有更多的储备,判断孩子的发展阶段,进行适时干预。“这些专业性很强,需要对老师进行系统性培训,最终实现育人效果的提升。”
对于有关教师的评比、情况上报,任友群表示,教育部会出台指导性意见,由各省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黑名单和白名单。“哪些适合、哪些必要、哪些没有必要,都要根据地方实际,不能一刀切。”
“给教师减负,根本上还是给学生减负。”北京市101中学校长陆云泉认为,通过提升教师专业水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把学生的负担减下去。“让孩子天天跑培训班,家长也受不了,对孩子也不利。要让老师在学校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更加安静潜心钻研。”对于相关课程进学校,陆云泉表示,学生、教师的时间都是有限的,需要进行整合评估,作有效整合。
2月20日,济南市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确定2019年为济南教育的“减负提质年”。会上,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区划调整筹备组组长王品木下达“减负动员令”,重点加强两项工作:
一是加强“零起点教学”和“减负提质”教学模式研究,关注学生的学习力、学习兴趣与学习方法,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就不会把学习当负担。要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是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足开齐规定课程,音体美课程“一节都不能少”。要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指导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锤炼意志。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市教育局将把为教师减负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将专门制定中小学教师减负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教师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务,特别是没必要的各种表格、检查、考核、评估等,把时间和精力还给教师,让广大教师静心施教,提高专业化水平。
天津市和平区教育局党委书记明建平认为,要真正减轻教师的负担,其前置条件是必须减轻学校和校长的负担:“布置给校长的任务和各种检查,最终还是要落在教师身上。也就是说,教师负担的根子问题,不在教师本身,而在管理者。”
明建平表示:“未来,和平区要充分发挥区教师进修学校、区教育研究与服务中心在全系统的职能,要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他进一步解释:“校长、教师要用更多的精力研究教育教学。我们要摒弃过程中的痕迹主义,能到现场了解情况的,尽量到现场去。到教室去,就是到现场去;到学生中去,就是到现场去;和家长接触,也是到现场去。”
会议类:集团一学期教师大会共两次,开学及期末(不包括上级主管部门专项重要会议),平时以分校区视频会议进行;严格控制非业务类培训的杂会;各部门组织的会议需报校长室审批,严格控制会议次数;提倡电子办公,可网上布置的任务不额外集中开会。
教学类:根据教师教龄、职称实施分层备课,设立备课组、推行集体备课;建立学校教学资源库,并在使用中不断更新、完善、传承;精简作业,落实精选、先做、全批要求;严格控制学校教学类技能竞赛等活动,安心日常教学。
科研类:科研任务分层要求,鼓励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主申报;紧密围绕学年研修主题开展培训活动,注重校本培训实效,在确保校本培训时长总量的前提下,努力控制单次校本培训时长。
活动类:整合校级层面大型活动。未列入学校工作计划的,原则上不开展。重要节庆活动,精简议程,讲求实效;严格控制接待国内来访团次数。原则上每周接待不超过2次;统筹安排上级布置的各类主题活动,简化程序、分年级实施。例如,禁毒禁赌、垃圾分类、五水共治等内容仅限于现有教材体系内实施,不另行安排课时或活动;对于各类检查评比活动有筛选,不额外增加班主任工作负担;校长室严格把关控制各类演出任务,对商业演出一律说不。
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当然,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要改变呆板、机械检查教案的办法,不要把电子教案一棍子打死,也不要一味地把手写教案奉为圭臬,尽量减轻教师的书写负担。可根据教师职称的高低、年龄的大小、教龄的多少提出不同的要求,以多种方式呈现:可以手写,可以在电子教案上进行二次备课,还可以在课本、教参上勾勾画画、添添加加、粘粘贴贴。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应大力提倡集体备课。教案是教者自己用的,自己看懂就行了,字迹不必苛求工整,文面不必苛求清楚,内容不必苛求详尽。不但如此,还要鼓励教师推敲与反思自己的教案,允许教师在教案上添加、修改、删减,写反思,追后记。
备课分为显性备课和隐性备课。显性备课就是写教案,隐性备课就是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思考教法、备学生、备朗读等。学校常规考核时,不能只凭教案评价教师的备课,要结合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考量、灵活掌握。如果有的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好、学生的考试成绩高,即使显性备课简单些也无妨,因为他做足了隐性备课的功夫。
减掉备课,是违背教育常识的,是反教育的做法。减掉备课,就是减掉了教学质量。教师要高度认识备课的重要性,正确理解教师减负的要义,做到真备课、备真课。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备课只能越来越加强,备课的负担到什么时候也减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