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并不总是完美
选择大于努力,是许多人经历很多事情才会得出的结论。小时候,选择就是比较“2”和“1”谁更大,比较乌龟和兔子谁跑得快,对就是对,错就是错。那时候天真的以为,选择会一直是这样,一旦选择,就有对错。
慢慢地长大了,阅历的增长改变了每个人,选择再也不是非黑即白,我们再也不会用正确与否来作为评判标准了,于是出现了“不适合”“不应该”“假如当时”等类似的词句。甚至这个选择就像石头剪刀布,每一个选项都是“不一定对”,石头会比剪刀厉害,剪刀会比布厉害,而布又比石头厉害,更焦虑的是未知,我们根本不知道对方出什么,所以我们总是在别人出了拳头之后懊悔,为什么我当时没有出布呢?
最近几个月,我回答过最多的问题,便是为什么,听到最多的感叹,就是好可惜,听到最多的话就是“那不晓得……”,有的人理解,有的人疑虑,有的人带入自己,有的人置之事外,但后来我明白,如何转变心态,那就是去看看自己能得到什么,而不是纠结于自己失去了什么。
选择的故事,在我的身边,就有很多。H,是一名高材生,拥有着他专业最顶尖的学校与学历,今年毕业的他,也会面临着择业的困境。一边是考上的编制,一边是签好的企业,有着沿海城市的高工资,当他把所有行李打包好前往了大城市,但在父母的劝说下选择了回来。偶尔还会在父母面前抱怨一句,他的父母则会在我们面前说,没关系,未来他会理解的。
未来我并不知道,那一条未走过的路,前方究竟是什么样子,没有人知道。也许他会在现在工作的某一天,突然觉得很疲惫,看着许多人在企业里的高工资,而后悔当初的决定,也许他开始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开始感谢当初听了父母的话。
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不久前,我会和F去探讨那条也未去探索的路,会去不断的比较,F会苦口婆心地告诉我,不要去美化那条未知的路,6个月的时间,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有的人将路规划的很完美,有的人还在不断的探索当中,就像我身边的一个从未见面的人Z,她的故事,我已经听熟人讲过很多遍。但我们也仅仅是一笔带过,毕竟我们从一开始就有着不一样的人生。我们总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怀疑曾经的选择,却也总是在不断的选择。
我特别喜欢一个作者的一句话,不必站在50岁的年龄,去悔恨30岁的生活,也不必站在30岁的年龄,去悔恨18岁的爱情。你不能用30岁的自己去否定18岁的自己,不能站在后来诸多经历的高度去批判当年自己的幼稚。因为回到当初,我们依然会这么选择。选择就像是一门学不会的学问,每一条路都会有遗憾。所以,做好当下,不是他人的选择,他人自然可以评头论足,但路是自己的,一旦选择,就必须要走下去,接受每一条自己选择的路,因为我们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所有的故事都不是一成不变,所有的得失并不成正比。
当面前有日出时,我们欣赏日出,去感叹日出的美丽,而不要去想为了这个日出我失去了睡眠,如果日出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惊叹也没有关系,因为今天的日出总归是独一无二的。或者相比那些去看日出却碰到了下雨的人,已经很幸运了。
所以,在条件有限的条件下,当我们选择了今天去看日出,就不要去想为什么没有去看今天的日落。我们的选择并不会总是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