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常年湿气重,定有“痰湿”丑

2017-06-03 医道流芳


管有多少种奇绝丑法,都有一种丑淡定地存在着,叫痰湿丑。


  • 长那种能挤得出脓包的痘痘是一种。痘痘其实是体内的痰浊,随血液在周身流动,由于头面没有排毒的出口,只好从皮肤里拱出来了,在脸上形成痘痘。


  • 肚子肥胖HOLD不住是一种。大腹便便多是痰湿体质。有些人其他地方不胖,唯独腹部肥满松软得惊人,也大多是痰湿。


  • 面色黄暗、肉松是一种。痰湿的人一定脾阳虚,脾主肌肉,痰湿重先会变成黄脸婆,然后变黑。这种人肉一定是松松的。


  • 眼袋大黑眼圈是一种。呜呜我就是这种……


一直感觉湿气重却又祛不掉的朋友,是时候打起精神,让自己知道一些真相了!


真相一:长期湿重却又祛不掉,一定是阳不足。


人体的阳气,和天空中的太阳是一样的,如果我们自身阳气足,即使有湿气出现,也能把它蒸发掉。如果我们体内的阳气不足,湿气就像雾一样弥漫,无法运化掉,无法被排泄出去。


时间久了,湿气就会变成痰样的一些粘浊物质,堆积在五脏六腑或关节处,阻塞经络,变成痰湿。


这时吃“红豆薏米粥”之类单纯去湿邪已经没用了,一定要温补脏腑的阳气才有用,而且是脾肾的阳气。
因为脾负责运化水湿痰饮,所以可以这么说:常年湿气重的朋友,一定是脾阳虚。
【湿气重自测】身体变沉重了——人发困、发沉,没精神。身体阴冷了——四肢发凉、面色发白、发青、发紫。身体腐烂了——反复口腔溃疡,皮肤病多发,鼻炎、咽炎、盆腔炎、溃疡等反复不断。无理由腹泻、或便秘、或便便黏黏的,冲不干净。

容易浮肿、关节痛、背痛、腰痛。

不是很渴就想不到去喝水。


【重点是舌象】舌苔厚腻

痰湿状态久了,会引起肾气虚,肾阳不足,肾水制不住火,所以也会发虚火,出现很难受的上火症状。


真相二:即使很有用,也不能用太多清热祛湿药。


一旦湿重引起上火症状,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消火的凉茶,或者清热祛湿汤。


大家如果有心研究一下市面上各类祛湿汤的配方就知道,大部分祛湿汤是以寒凉的思路来祛湿的,也就是说这些汤偶尔喝一下可能有效,但喝久了是会伤脾阳的。它不能提升阳气,长久以来只会让身体越来越湿。


因为这种汤喝起来更容易看到效果,所以大部分医师都会选择这种思路。尤其是有虚火症状时,可能喝了就消火立竿见影。
但我不推荐,是因为既然是汤方,大家就会以为是食物级别的对它放松警惕。我认为既然是食疗,就是为身体提升能量的,它可以力量弱一些,但绝对不能损伤身体的根本。


因为湿热处理不好,就会进化成2.0版本:痰湿。
从多吃几个荔枝都能长一脸包,到无来由的皮肤瘙痒,到长痘痘,再到终于发展成精力不济的痰湿体质,我彻底经历过湿热变痰湿……的长残过程。虽然凭我的多年祛湿的功力已扳回一成,但颜值也是毁不少。。
血泪教训就是:痰湿的人祛湿同时一定要健脾,补脾阳



说到健脾大家一定都能想到吃山药,山药其实对祛湿帮助不大,因为山药是对脾阴虚比较好。倒是这些健脾的食物可以:如土茯苓、五指毛桃、莲子、芡实、白术、和干姜


敢长期喝的祛湿汤

【黄老师祛湿汤配方】
 


【五指毛桃】补气健脾化湿,又补不上火,被称为岭南人参。

【牛奶树根】滋阴清热【野生土茯苓】搜剔湿热之毒【红湘莲、炒白扁豆】养心、补脾胃【红腰豆】专祛肾的寒湿

这个汤是我见过最清爽平和,祛湿不伤身还附带补气的因为真正痰湿很久的人一般都是寒热夹杂,既要补阳气又要小心补上火,既要清热又要补底子的虚。


我和黄老师商量,把这个汤方公布出来,给大家祛湿参考:五指毛桃、土茯苓各30克,其他分别抓一小把,没有严格分量要求,但白扁豆一定要用炒过的,白扁豆生用有小毒,炒过的健脾燥湿效果会更强。


❤❤❤

消痰浊小茶方:扁豆山药茶



▲山药30克,炒过的白扁豆30克,陈皮3克。三者水煎取汁,可加糖调味。这个茶方健脾益气,化湿止带。 平时可以当茶喝。 


因为脾虚,长黄褐斑、黑眼圈、“游泳圈”,还容易各种下垂。。烦恼的朋友,可以常喝这个茶消痰浊。


另一个去湿小验方

无论是阴虚体质,还是内热体质,或是脾湿体质,都可食用。



▲两个新鲜甜葫芦,其中一个削头净瓤。另一个葫芦洗净剁碎,倒入葫芦里,倒进黄酒,封盖阴处放10天。每晚睡前温一两喝下。


葫芦的功效是清水利湿,通过黄酒引子,传遍身体经络,把湿气通过小便带走。

疏通经络:最容易堆积痰湿的穴位



【阴陵泉】湿重的人,阴陵泉的位置按起来会酸痛;脾虚的人湿气很容易在这里堆积,久了就会脸色发黄。阴陵泉穴刮痧,可以内化湿邪、清利湿热、健脾理气。


【血海】是生血和活血化淤要穴。
【丰隆】胃经及脾经水湿浊气汇合于此。长按消痰浊,胖子多痰湿,所以丰隆穴也是个减肥穴


【承山穴】



按承山穴,都会有明显酸胀痛感,这是因为体内有湿的缘故;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这是膀胱经上的阳气在起作用,身上的湿邪,正随着微微升高的体温向外逃逸。


以上,都可以经常按揉或艾灸。想要祛湿一定要经常敲打后背的膀胱经,晒后背,或者膀胱经刮痧,因为膀胱经是全身第一大阳经,也是排浊气第一名。


最省钱的祛湿:户外运动


湿气重的人,其实就是那群最容易犯懒的人。能坐着不站着,能躺着不坐着,能睡会儿就睡会儿,能不干就不干。这种懒病把湿气去掉就好了。


真想要祛湿,一定不能少了运动。而且一定要户外运动,当新鲜的空气、能量进来了,阳气升腾起来后,沉积的浊气才能排得出。这是最直接,最省钱的办法。


但长期湿重的人大多气虚,也不能一开始就做太耗气的运动,慢跑或快走就可以了。


痰湿体质宜忌


【忌】思虑过多,思虑伤脾,脾一虚,就无法运化湿气了。

【忌】寒凉。带冰的东西通通不要吃,无论它是多么有营养的果蔬汁,不要问我别人为啥能吃,别人阳气还旺呢,你咋不旺个。。


【忌】湿着头发做头部按摩。头部按摩是祛风祛湿的,你倒好,开了毛孔请湿气进去。。

【忌】绿茶长期喝。咽喉咽喉片也不要长期含着。

【忌】吃得太滋补。痰湿在体内时,最忌讳滋补,会补出火和瘀滞。


【宜】适当主动出汗。

【宜】芳香食物,比如茴香、藿香、香椿、桂花、玫瑰花,芳香化湿,还能冲破淤阻,解除郁闷。

【宜】盐水泡脚,盐可以除湿。

【延伸阅读】


湿气一除,大病皆无!国医大师路志正推荐最强祛湿方

▲路志正老师


内容来自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近日出版的《无病到天年2》一书,该书由国医大师路志正撰写,书中把湿邪是什么,如何祛湿邪,如何调理常见病和慢性病等内容讲得通俗、清晰。


有好的东西、适应比较广泛的经验就要拿出来跟大众分享,让大家传承下去,不流失,据为己有、拿来变现不是路志正老师的作为。


1头痛喝点三仁茶

很多人都有过头痛、头晕等不适,如果头痛迁延多日,又检查不出什么异常,可能是肝阳上亢、气血虚弱、瘀血阻络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痰湿上蒙的原因。


因痰湿而头痛的患者,往往体型比较丰腴,平时饮食不节,喜食甘甜肥腻。这类患者如果头痛症状稍轻,可喝点三仁茶。


三仁茶配方

【材料】炒杏仁9克,生薏苡仁30克,冬瓜仁10克,姜2片。

【做法】将所有材料洗净后,加水一起煎煮。

【用法】代茶频饮。

【功效】清热祛湿,通利水道,适用于头重发蒙,尤其是阴天加重者。

★冬瓜仁不可以直接吃,要打碎后再煮水。


2大多数皮肤有湿气、湿疹、脚气

很多皮肤上的问题,其实归根结底都是湿热引起的,最常见的就是湿疹、足癣。


临床上很多湿疹患者嗜好烟酒和辛辣食物,而且脾气急躁。湿疹患者一定要戒烟戒酒,饮食清淡,并保持心情舒畅,否则体内湿热的大环境还在,即便这次治好了,一遇到外部的风湿热邪,就容易复发。


此外,湿疹患者可以在家里种上一盆芦荟,在急性湿疹发作时可以用芦荟叶擦拭患处,能起到止痒的作用。如果有渗出液就不要用这种办法了。


芦荟止痒方

【材料】鲜芦荟叶。

【做法】剪掉 3 厘米长的芦荟, 刮去表皮后,将芦荟汁均匀地 涂抹在湿疹部位。

【次数】每天 5-6 次。

★一次用不完的芦荟可以放在冰箱冷藏。


还有人皮肤有湿气,足癣从名称上我们也能看出,足癣同“湿”有很大关系,或是脾胃湿热下注所成,或是因为久居湿地湿毒内侵,或是脚部汗多长期受潮湿浸渍。


如果足癣不是很严重,可以不用服汤剂,每晚洗脚后,撒上痱子粉, 坚持下去也能痊愈。


严重者可选用一些祛湿的中药,煎汤后外用洗脚,有辅助治疗足癣的作用。蛇床子这味中药味苦性温,能燥湿祛风,对体内湿重引起的足癣有不错的效果。


蛇床子剂治足癣

【材料】蛇床子、苍耳子、百部、枯矾、地肤子各 20 克。

【做法】将这些药包起来后,加清水 1000 毫升,煎沸 15 分钟。

【用法】将药液倒入盆内,待温时将患足浸泡在药液中 30 分钟。每日 1 剂,日浸泡 2 次,7 日为 1 个疗程。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止痒。适用于足癣水疱多或糜烂者。

★注意水温不要太高,以免加重病情。


3湿气重致茯苓加白术健脾止泻

非感染性腹泻多半是湿邪引起的,对于湿邪在脾引起的腹泻,治疗时要健脾补气、渗湿止泻,中医古方里就有一种专门针对这种情况的方药参苓白术散。


普通人若脾有湿邪,可在药店里买参苓白术丸,用煮枣的热水送服。


 此外,茯苓和白术都是参苓白术散里的中药,一个健脾,一个祛湿,二者煮水或泡茶喝也有健脾止泻的作用。


茯苓白术茶


【材料】茯苓 10 克,炒白术 10 克。

【做法】将二者清洗干净后,一起煮水。

【用法】代茶饮。

【功效】健脾祛湿,止泻。


4莱菔散治湿邪引起的便秘


很多人觉得便秘是上火引起的,所以吃点去火药、喝点通便茶。这对于大便干结难解的便秘,可能有点功效,但如果是湿邪引起的便秘,这样做无疑是雪上加霜。


湿邪引起的便秘有这样一种特点:大便偏软,而且多黏秽,就是黏湿气味大。对此类便秘,我有一个小方:莱菔散。莱菔散是由炒莱菔子研面而成,莱菔子就是萝卜籽。


莱菔散

【材料】莱菔子 10 克。

【做法】将莱菔子去除杂质,洗净后晾干;之后放入锅中用文火翻炒,炒至鼓起,有爆裂声,外表色泽加深,闻有香气,取出晾凉;最后研面即可。

【用法】每次 1.5 克,每天 2 次,用水冲服。

【适应证】大便秘结,腹满胀痛。



5

痰多咳嗽也是湿气

三方选一,根据自己情况


有人说,他最近痰很多,是不是跟肺有关?吃了很多治疗肺炎、甚至是鼻炎的药物没用,于是觉得中医无用,其实五千年到现在都活下来的中医怎么会看不好?痰跟肺有关,但痰的问题不仅仅是肺的问题。


中医有句话叫,肺与大肠相表里,肺除了呼气作用,还有往下降气的作用。因此,肺气不宣,就会影响到大便的排泄,所以化痰的同时还要理气消食。


1.消化不好又有痰用三子养亲汤


人年纪大了,身体各项机能都有所退化,很多人容易消化不好、平素痰多或气喘。三子养亲汤就是专门解决老年人这种问题的方子。


三子养亲汤

【材料】白芥子苏子、莱菔子等量。

【做法】将它们洗净后,微炒,之后用纱布包裹起来,煎汤频服。

【用法】每次服用时,可以煎汤,也可以炒后打粉用开水冲服。

【功效】温肺化痰,降气消食。


★这三种药可以等量而用,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症状突出某一中药的用量。


苏子即紫苏的种子,有降气化痰的作用。


白芥子有温肺豁痰利气的功效,痰多者可多放一点白芥子。莱菔子有顺气消滞的作用,消化不好多放点莱菔子。


2.二子二仁汤理气、平和化痰


咳痰分为寒热两种,热痰颜色发黄,比较黏稠,舌苔偏黄腻,多发于气管炎、急性肺炎等急性病症;寒痰颜色发白,呈水状、泡沫状,舌苔偏白腻,多发于慢性疾病且身体阳虚怕冷之人。


热痰要清化,寒痰要温化。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种药性平和的祛痰方:二子二仁汤。


二子二仁汤

【材料】苏子、莱菔子各 1 份,薏苡仁、冬瓜仁各 3 份。

【做法】将所有材料洗净后,一起熬煮。

【用法】每天煮服,代茶慢饮。

【功效】理气化痰。


寒痰可在二子二仁汤的基础上加6克干姜。干姜并不是晒干了的生姜,生姜一般在夏天和初秋采摘,而干姜则在深秋甚至是冬天采摘,有温阳化饮的功效。


如果患者大便不成形,除了干姜,还可加10克芡实,这样可以补益脾肾,化解浊湿。


3.陈皮薏仁饮和胃祛痰 


很多老年朋友,胃肠功能下降,吃了东西不容易消化,嘴里发黏,常有痰,舌苔也偏腻,这种情况就可以用陈皮薏仁饮调理一下。


陈皮薏仁饮

【材料】陈皮(最好用新会皮,广东新会县产的橘子的外皮)10 克,薏苡仁 30 克。

【做法】将两味药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煎沸 20 分钟,滤渣取汁。

【用法】代茶饮。

【功效】和胃祛痰。

来源:72物候元气生活、《无病到天年2》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


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