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落后,日本的AI人才、研究、专利和投资均被中国甩开
2015 年底,上海交通大学面向日企高管开设了“中国经济新常态总裁班”,讲授中国的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内容。
今年 4 月,柒一拾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内田慎治谈到自己在中国骑共享单车的体验时表示,“上个月我们日本总部的干部也说了,日本也想开展同样的服务。”半年之后,7-11便利店宣布,将与软银集团合作在日本推出共享单车服务。
虽然日本的人均 GDP 仍然是中国的 5 倍左右,但是在某些领域,中国正以飞奔的姿态追赶甚至超越日本,这其中就包括人工智能。
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总人数仅次于美国,其科研实力可见一斑。而在人工智能领域,日本也是早有投入。
上世纪 80 年代,由于专家系统的兴起,人工智能迎来第二次发展浪潮,日本政府开始巨额投资“第五代计算机”项目,旨在造出能够与人对话,翻译语言,解释图像,并且像人一样推理的机器。
虽然日本的“第五代计算机”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所限,最终并未成功,但是它依然是日本在人工智能领域作为领跑者的例证。此外,包括NEC在内的日本公司在中国开设的研究所,也成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早期的AI人才。
进入到新世纪之后,受到大数据、GPU、以及深度学习算法的驱动,人工智能迎来第三次发展浪潮。然而,在以AlphaGo战胜李世石为标志点的AI时代里,局面开始出现逆转。众多专业人士认为,如今是中美争锋的时代,日本已经被甩在身后,而这体现在方方面面。
论文数量和质量
2017 年,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会议 IJCAI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据腾讯科技报导,中国有 475 篇论文入围,占整体入围论文数量的 34%,是入围论文数量最多的国家;美国有 255 篇论文入围,占整体入围论文数量的 18%,值得注意的是,入围的美国论文中,还有部分研究者为华人。与此同时,日本入围论文数量为 37 篇,仅占整体入围论文数量的 3%。
其实,不只是 IJCAI 这一个会议如此,其他的人工智能顶级会议也呈现出这样一种趋势:来自中国科研人员的论文数量正在井喷。
当然,数量并不并不一定代表质量。但是一系列的数据显示,中国学者的论文质量也在稳步提升之中。
美国白宫去年发布的人工智能报告显示,中国学者的“深度学习”相关论文从 2013 年开始呈爆发式增长,并在 2013 年年中实现对美国的超越,位于世界第一。 不仅如此,中国还在论文质量上成功赶超。如下图所示,中国学者的“深度学习”论文的引用量在 2015 年已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
近日,日本经济新闻和学术出版巨头爱思唯尔(Elsevier,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共同分析了全球有关人工智能的论文的动向。
结果显示,人工智能相关论文被引用数排在第 1 位是拥有语音识别技术等的美国微软,第 2 位是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学,第 3 位是中国科学院,中国的清华大学则排在第 9。在前 100 名中,美国的机构达到 30 家,中国也占其中的 15 家,而日本只有东京大学排在第 64 位。
显然,不论是论文数量,还是论文质量,中国在人工智能这一领域的实力都在逐渐打破过去西方世界的壁垒。与此同时,学者水平的提高也间接反应在大学的排名上。
高校人工智能专业排名
今年 9 月,马萨诸塞大学安姆斯特分校的 Emery Berger 教授公布了一个全球院校 CS 实力排名的项目 CSRankings。该排名主要基于院校教员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各大顶会所发布的论文数量,主要包含 4 个领域:人工智能(AI)、系统(Systems)、理论(Theory)、跨学科领域(Interdisciplinary Areas)。
如下图所示,在人工智能领域,美国高校依然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但是中国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成功挤进前 10,分列第 3 位和第 8 位,而日本无一高校进入前 10 。
如果我们只看亚洲高校,那么中国高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实力则更加突出。去除香港的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均进入前 10,而日本只有东京大学上榜,位列第七。
虽然这个排名不是什么权威榜单,但是它是目前唯一一个根据顶级会议文章作为依据的排名,被很多顶级科学家认可,因此仍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可以发现,中国高校在人工智能领域实力的增强,与论文数量和质量的上升是相辅相成的。
中日人工智能投资与专利比较
当然,技术终归是要落地的。在这一点上,中国正呈现出大跃进的姿态。
腾讯研究院发布的《中美两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全面解读》显示,截止到 2017 年 6 月,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总数达到 2542 家,其中美国拥有 1078 家,占据 42%;中国其次,拥有 592 家,占据 23%;其余 872 家企业分布在瑞典、新加坡、日本、英国、澳大利亚、以色列、印度等国家。
从投资趋势来看,自 1999 年美国第一笔人工智能风险投资出现以后,截止到 2017 年 6 月,美国已经达到 978 亿元,占据全球总融资 50.10%;中国仅次于美国,635 亿,占据全球 33.18%;其他国家合计占 15.73%。
今年下半年,中国的商汤科技、旷视科技又先后宣布完成超 4 亿美元的融资,再次拉升行业的平均水平。
可以发现,不管是人工智能相关的企业数量,还是融资额度,中国都遥遥领先日本。与此同时,学术界和工业界的进步也体现在了专利数量上。
2017 年 6 月,Forbes 日本刊文介绍了日本 Astamuse 公司关于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统计结果。
数据显示,与 2005-2009 年期间相比,2010-2014 年期间中国的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量增加了 2.9 倍,超过美国 1.26 倍的增长速度。与此相反,日本的专利申请数量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呈倒退趋势,减少了 3%。
人工智能发展是国家意志
当然,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而中国的这一波人工智能热潮除了技术和商业的驱动之外,与中国政府的推波助澜也离不开关系。
2017 年 3 月,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正式进入国家战略层面。2017 年 7 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宣布举全国之力在 2030 年抢占人工智能全球制高点,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 1 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 10 万亿元。
可以看出,自 2016 年以来,中国的人工智能政策密集出台,在全球竞争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已经上升为国家意志。
尽管在政策、学界和业界的共同推动下,近年来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论文和专利数量保持高速增长,已进入第一梯队,而人工智能的产业发展在中国呈现全面爆发的势态,众多外媒甚至表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超过日本,甚至有可能赶超美国,但是我们需要保持清醒,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首先,中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先天不足。腾讯研究院的报告显示,美国基础层人才数量是中国的 13.8 倍。美国团队人数在处理器/芯片,机器学习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无人机 4 大热点领域全面压制中国。
其次,虽然中国在人工智能产业化领域百花齐放,有后来居上的趋势。但是腾讯研究院表示,美国产业人才总量约是中国的两倍。美国 1078 家人工智能企业约有 78000 名员工,中国592家公司中约有 39000 位员工,只有美国的 50%。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国自身积累不足,我们还有很多课要补。
中国的人工智能是一场泡沫吗?
不过,先天不足 + 大发展,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人工智能其实是一场泡沫呢?
在商汤科技副总裁杨帆看来,人工智能创业领域已经出现了泡沫,而且泡沫很大,而这个泡沫的罪魁祸首就是不专业的人太多。
“今天我们的问题是,大家恨不得一对这个东西有一些简单的认知和了解,就投入到这个行业去做相关的事情,我觉得其实这个是最大的泡沫。我觉得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在今天这样一个高度分工的社会,一定是最专业的人来做最专业的事。”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比如 1995~2001 年期间的互联网泡沫,就为如今移动互联网的兴盛留下了诸多宝贵的遗产。这一轮人工智能泡沫,显然也不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在未来的十年中,人工智能会形成非常大的趋势,会比大多数人想象得更加深刻地去改变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而泡沫的好处就是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样一股大的浪潮的来临,并且为之做好接纳的心态和准备。”
让我们拭目以待。
热文精选
深度学习高手该怎样炼成?这位拿下阿里天池大赛冠军的中科院博士为你规划了一份专业成长路径
专访图灵奖得主John Hopcroft:中国必须提升本科教育水平,才能在AI领域赶上美国
2017年首份中美数据科学对比报告,Python受欢迎度排名第一,美国数据工作者年薪中位数高达11万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