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天、1.3万余会员、8600余万元,这种新型传销要警惕!
‘’新闻媒体的报道让“比特币”以及背后的“区块链”技术进入了普通百姓的视野,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投资渠道。
然而在这个投资中也潜藏着巨大的风险,不少犯罪分子就盯上了这块新型犯罪的土壤,利用人们想要一本万利的心理,骗取钱财。
涉案金额高达8600万元
18天、1.3万余会员、8600余万元……4月15日,全国首例打着“区块链”这一网红概念,实则“新壶装老酒”的特大网络传销案被西安警方成功破获,9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归案。
4月4日,西安市公安局经侦部门接到举报,迅速展开侦查工作。从事经侦信息工作的民警以投资者的身份加入“消费时代”网络平台的客户微信群,在群里通过和其他投资者的交流,逐渐摸清了该网络平台的组织架构以及牟利形式。同时,经侦部门调查发现,该网络平台资金交易频繁,且资金分散存入集中转出,也极其符合网络传销的资金流动特征。
西安市公安局经过前期9个昼夜缜密侦查、连续作战,基本掌握了犯罪嫌疑人郑某为牟取非法利益,组织网络平台管理员张某、李某,营销副总勾某等9人开展违法犯罪活动的事实。4月15日,西安市公安局在陕西西安、浙江宁波等地集中收网,将9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全部查获,6个传销窝点被捣毁,冻结涉案账户42个,涉案金额高达8600万元。
据办案民警介绍,郑某等人自2017年10月开始筹备,于今年3月28日起以聚集性传销、网络传销为手段,以每枚3元的价格在“消费时代”(DBTC)网络平台销售虚拟的“大唐币”,并通过网络发展下线。并自行操控虚拟货币的价格涨幅。
同时,该组织还先后去国内外多地召开虚拟货币的推介会,并花3万元请外籍男子做旗下香港永利大唐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将自己打造成具有外资背景的“高科技跨国企业”以扩大影响。与此同时,实施28级分代管理,设置“分享收益奖”进行奖励;对10个层级148人组成的营销团队设置“团队业绩奖”,根据营销团队业绩进行奖励。
26种所谓数字货币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武长海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大唐币传销案”是一起虚拟货币传销案,并且披着最近火热的“区块链”马甲,实质上仍然有收取入门费、发展下线、层级计酬三个传销特征,是典型的传销活动。
但武长海指出,像“大唐币”这样名为“虚拟货币”,实为传销活动的案件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出现,只不过目前借着“区块链”的东风呈加速爆发之势。
《中国青年报》早在去年就刊文报道,江苏省互联网金融协会结合互联网传销特点和模式对2016年出台的《互联网传销识别指南》进行更新。这份指南点名26种所谓数字货币都是披着或者疑似披着数字货币的外衣进行非法传销的项目。分别是:“珍宝币”、“百川币”、“SMI”、“MBI”、“马克币”、“暗黑币”、“MMM”、“美国富达复利理财”、“克拉币”、“V宝”、“维卡币”、“石油币”、“华强币”、“CB亚投行香港集团”、“币盛”、“摩根币”、“贝塔币”、“世通元”、“U币”、“聚宝”、“21世纪福克斯”、“万喜理财”、“万福币”、“五行币”、“易币”、“中华币”等。
《法治周末》记者梳理发现,早在2015年就出现了“百川币”传销骗局,福建百川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周运煌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便建立起“百川币”多级金字塔形传销活动王国,范围涉及24个省区市90余万会员,会员层级多达253层,涉案金额21亿元。
2016年11月,广东警方破获了“恒星币”非法传销案。公开资料显示,该组织团伙以发展人员数量为条件提成返利,引诱会员通过“恒星币”继续层层发展他人参与。4个月就吸收全国31个省(区、市)16万余名会员,涉案金额近两亿元。
2017年9月,海南海口警方破获“亚欧币”传销案亦属于同一类型。短短一年时间,亚欧币骗局就吸引了4万多名参与者,吸收资金40多亿元。
“区块链”技术成熟仍需要5-10年
不久前,腾讯安全反诈骗实验室联合国家工商总局(广东深圳)反传销监测治理基地发布了《腾讯2017年度传销态势感知白皮书》,《白皮书》指出,各类境外资金盘、虚拟币和ICO(解释一下)项目也成为新型网络传销的主要模式之一。
据《经济日报》报道,资本将“区块链”视为共享经济、人工智能后的又一个“风口”。来自第三方研究机构的数据称,据不完全统计,投资机构去年在“区块链”领域共投入12.71亿元,进行了100次投资。而2018年一季度就有58起“区块链”投资事件,投资总额为6.81亿元。
一些金融科技业内人士指出,“区块链”对很多行业尤其金融行业会带来了巨大改变,这个趋势不可阻挡。金融行业运用“区块链”的空间和范围是最大的,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区块链”已达到了舆论炒作的巅峰,但“区块链”技术成熟仍需要5-10年时间。目前金融行业对于“区块链”技术仍旧处于初步应用的阶段。
近日,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骗子太多了,基本都是借“区块链”之名,实则发币。
“区块链”媒体三言财经合伙人杨苗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投资者不了解何为“区块链”就贸然跟风投资,结果要么是被“割韭菜”,要么就是掉入传销骗局。因此投资者除了平日里要从正规、权威渠道学习“区块链”的相关知识外,还要时刻谨记“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轻易相信市面上那些所谓的“内部发币”“只涨不跌”“超高回报”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