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进阶版职场类综艺,又回春了吗?

风其然 传媒独家 2019-06-13

其实,职场主题节目一直都是一线创作者重点关注的领域,较早就进行了不同程度和方式的尝试,并成为不少观众心中经典的综艺代表节目之一。


来源:传媒内参-传媒独家

文/风其然


事实上,每一品类节目都有自身发展轨迹,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节目形态,但最终殊途同归,回归到大众情感上的表达或共鸣。

 

近两年,聚焦于具象职业的综艺越来越多,诸如湖南卫视聚焦于主持新人培养的真人秀《嘿!好样的》,浙江卫视聚焦于演员、演技真人秀《我就是演员》,以及最近腾讯视频聚焦于经纪人这一职业的《我和我的经纪人》(招商时曾命名为《朝阳里N3》。另外,芒果TV与Discovery合作策划和推出的职业类真人秀《功夫学徒》等。


在大众眼里,当下颇为风光的职场类综艺,因其真实、残酷、接地气的特征,或许比披着职场外衣的偶像剧更耐看一些,至少不会太玛丽苏或者说杰克苏。



从素人求职到明星职业体验,

职场类综艺都经历了些什么?

 

其实,职场主题节目一直都是一线创作者重点关注的领域,较早就进行了不同程度和方式的尝试,并成为不少观众心中经典的综艺代表节目之一。

 

回溯国内职场类综艺的发展历程,尤其是电视端节目,主要是帮助个人或者选手完成对某种职业或规划的目标诉求。

 

第一阶段,央视平台对此类节目的初期探索阶段。诸如2003年央视经济频道推出的大型人力资源节目《绝对挑战》,目标在于给求职者提供真实的职业发展机遇。

 


其实,谈及职场真人秀的节目模式,不少人会将美国在2004年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推出的电视节目《学徒》(又译为飞黄腾达)视为此类节目鼻祖。在《学徒》节目中,成功的地产商人唐纳德·特朗普担任主持人,通过每周的任务测试,最终挑选出一人获得特朗普公司的高薪职位,而这档节目也成为全球范围内颇具影响力的职场真人秀,同时也是许多节目参考的样本。

 

第二阶段,创投类节目早期雏形。以2006年央视创业类节目《赢在中国》(有中国版《学徒》的说法)为代表,商战的表现形式,获胜创业者可以获得千万元的风投,这档节目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全民创意的热忱。

 

第三阶段,电视作为求职招聘的平台,服务属性更为凸显。越来越多素人嘉宾可以来到舞台上进行应聘,而企业也可以现场表达自己对所需人才的要求此时颇为代表的两档节目,一档是2010年中国教育电视台推出的《职来职往》,另一档则是同年天津卫视打造的《非你莫属》。


《职来职往》主持人李响


《非你莫属》主持人张绍刚


与此同时,不少求职类节目相继推出,也成为国内综艺节目重要的品类之一。2010年,东方卫视打造了大型女性职场节目《寻找杜拉拉》。2011年,广东卫视推出了职场招聘真人秀《天生我才》。2012年,江苏卫视打造了职场类节目《脱颖而出》。同年,广东卫视推出了职业技能竞技类节目《技行天下》。宁夏卫视第一财经则打造了季播求职真人秀《中国职场好榜样》和职场PK脱口秀《谁来一起午餐》。



第四阶段,侧重明星嘉宾对不同职业体验的真人秀呈现。诸如2015年安徽卫视推出的职场体验类真人秀《你好!菜鸟》,六位明星嘉宾吴镇宇、陈楚生、陈德容、姜潮、保剑锋、姚星彤脱下了耀眼的明星光环,进入职场,体验普通上班族的生活。同年,浙江卫视也推出了职业体验真人秀《挑战者联盟》,六位固定MC分别是范冰冰、李晨、吴亦凡、林更新、董成鹏、陈汉典,一季节目下来,几位嘉宾体验了诸如出租车司机、安保员、导游、魔术师等不同职业,当然所谓体验,大都是一种了解,几天时间想要真正深入认知某一职业,确实不太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腾讯视频出品的职场主题综艺《实习也疯狂》则稍显不同,这是一档源于英国节目《The Work Experience》模式的另类真人秀,明星嘉宾将与工作人员一同组成了一个虚构的“道腾传媒”创意传媒公司,每期节目都会有两位从各大招聘网站招聘而来的实习生来接受考验,目的是考验他们真实的临场反应。

 


职场类综艺又回春了吗?

 

必须承认的是,国内户外真人秀“疯狂”发展的这些年,“职场”元素在综艺节目中被广泛使用,具体说来就是“职场体验”成为不少节目单期操作主题或者说某一环节。因为在大的任务为导向的明星户外真人秀的节目中,陌生职场元素的加入,无疑能够刺激明星嘉宾产出更多现场反应或是说节目效果。

 

与之前带有职场元素的户外真人秀不同的是,当下职场主题综艺,更加注重场景真实感和职场人现状的呈现,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是需要有一点纪录片的真实味道,这样才能引发观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那么,无论是目前关注度较高的《我和我的经纪人》,还是之前关注演员演技的《我就是演员》,都较为明显地呈现出这一职业的核心特质,甚至是发展困境,让观众可以从不同侧面多元了解这个行业的生态。



因为于观众而言,或许他们并不一定是要从这档节目中获取多少实用性的职场经验,而是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共鸣或依赖,就是说无论多么光鲜亮丽的职业背后,依旧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需要付出很多很多努力,而真正将这一情感诉求点做得充分了,那么这档节目至少已经成功了一多半。


所以,与其采取剑走偏锋式进取方法去做节目内容创新,其实不妨静下心来,认真考察和分析当下大众的情感需求点,因为外在节目模式只是一种内容到达的手段,关键还是要看这档节目到底能够给观众带来怎样的内在精神向的收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