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活动回顾 | 华乐论坛:弦语芳华——邓建栋的二胡求索之路

乐小微 上海国际乐器展 2020-02-04


邓建栋先生

著名二胡演奏家

中国音协二胡学会常务副会长

刘红 先生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2018上海国际乐器展——华乐论坛的现场,著名二胡演奏家邓建栋与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刘红展开对话,一位是当代二胡求索路上的开拓者,一位是不断探索传统音乐形式多样性的音乐人,两人一问一答,风趣幽默,用音乐情趣贯穿邓老师的学琴生涯与重要创作阶段,点亮弓弦之上的艺术人生,更让在座众人看到一代大师的艺术恒心。



谈到二胡,邓老师首先和大家分享了风景秀丽的家乡——无锡,一个经济发达且人才辈出的地方,不仅养育了众多拥有艺术天赋的二胡名家,也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手工匠人,因此被称为“二胡之乡”。


回忆首次接触二胡,是小时候和母亲去亲戚家,偶然看到一位残疾人在教几个小孩拉琴,那时候邓老师就被二胡吸引了,并主动和母亲说:“我要学这个”,起初母亲并不愿意让孩子学二胡,不过经过亲戚的开导和邓老师的坚持,母亲最终同意了。




在上海百货大楼买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把二胡,象征着邓老师的二胡求学之路正式开始,这把二胡也陪伴着邓老师走上了职业化的道路、登上了最高领奖台、在世界最著名的剧院进行演出。


光鲜亮丽的背后总是少不了默默的付出,邓老师谈到,不论每天有多少忙碌,都会不间断的每天练琴。同时,邓老师也会要求自己的学生,每天练琴不少于8小时,并且在这8小时内要保持高度集中、使用正确的方法,达到高效率的练习



二胡求学经历


邓老师的二胡求学经历特殊,从戏教的学员,到音乐学院的大学生,再到正式踏上艺术道路,而同时他的演奏技艺与创作也是别具一格的,这两者之间又是否有所关联呢?


8岁的时候,邓老师曾在江苏南京学习了三年,并获得了首次上台的机会,为将来能够上更大的舞台打下基础。后回到了家乡学习,接触到了专业学校的音乐教育,学习戏剧伴奏, 在当时的年代能够接触到比较正规的音乐教育,邓老师感觉自己非常幸运。与此同时,戏剧学校的老师要求邓老师停止二胡的练习。由于最初的二胡只是在戏曲中承担一个伴奏的角色(后进行改革)。最初戏剧伴奏的乐手们要求会弹奏多种乐器,而不是目前演奏中的只精通一件乐器,因此邓老师学会了多种乐器的演奏。


经过刻苦的学习和时间的积淀,邓老师陆续在各类二胡比赛崭露头角,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进入音乐学院接受专业训练。当时的上海音乐学院以及南京艺术学院都向邓老师伸出了橄榄枝,而热爱家乡的邓老师最终选择了江苏省的南京艺术学院,专业深造弥补了他之前只接触传统音乐而没有接触过视唱练耳、钢琴等的遗憾。在音乐界很忌讳一个学生师从多个老师,但邓老师的大学老师却鼓励他和更多的老师学习更多的东西,因此也形成了邓老师更加随性且多元化表演风格。



重要代表作品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在一篇文章中详细介绍了邓建栋老师并提到:关于二胡创造的三个阶段邓老师都经历过了,其中的两个部分的经历邓老师都是第一个完成的。


第一阶段:喜欢二胡音乐的朋友们都知道,最初的二胡演奏是没有曲谱的,刘天华先生在1918首次写出曲谱,而在此之前,学习二胡都是靠口传心授。著名的二胡曲目《二泉映月》,也是阿炳创作出来之后再根据录音写下的谱。邓老师在最初学习时也都是老师手把手地教


第二阶段:传统的技术方法写曲子


第三阶段:当代二胡作品的作曲,邓老师创建了二胡史上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二胡新阶段。


无论是中国音乐史、世界音乐史还是二胡作曲方面,王健民老师(以下简称王老师)《第一二胡狂想曲》都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创作,因为王老师创建的曲目和过去的二胡曲目有很大区别,并且在指法和功法都是质的跨越。


那么这个作品是怎么产生的呢?


邓老师谈到在南京艺术学院读大学的时候,毕业之际,正在思索毕业音乐会作品。当时还是学生的他胆怯地找到了王老师并请求王老师帮忙写个作品,没想到王老师欣然应允。邓老师拿到手稿分外惊喜,手稿是用铅笔写的,虽然纸质已经泛黄,但邓老师依旧完好无损地保留至今。他说:“将来有一天要找个机会送给王老师”,在现场观众的热情期待中,邓老师为大家演奏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二胡狂想曲》。


第一二胡狂想曲


第一二胡狂想曲是江苏无锡籍作曲家王建民根据云南多个少数民族的音乐为素材,并加以融合与提炼而创作的一首极具云南音乐风格又体现了时代气息的优秀二胡曲。


二胡演奏家邓建栋曾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此曲,使二胡在西方的传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现场观众提问

Q1

准备练习的步骤是怎样的?


拿到曲谱不急于马上着手练习。


首先进行作品分析,表达的风格、创作时应用了哪些元素,整首曲子的情感色彩、风格、手法,这些都需要宏观的先了解到。


接下来可以先唱一下谱子,从唱谱的过程中对曲子形成近一步的认识,在唱的过程中对弓法、指法,音乐上的一些表达、表现形式要有基本的概念。


试奏后进入实际的练习过程,分阶段、分层次、分段落化整为零地练习,突破难点,然后对整首曲子进行完善。不要太过于纠结细节,细节是必须要注意的,但也要学会跳出来看、宏观地看这首曲子,做到宏观与微观结合的来看整首曲子,过度的细节处理反而不利于整首曲子的完美。



Q2

对于演奏的速度应该怎样定位?例如《姑苏春晓》,速度快和慢时,曲子的感觉不同,但是都很好听,那么速度究竟应该怎么定位呢?


答:确实乐曲的速度在音乐表达中非常重要,首先按谱子上规定的速度来演奏,如果自己不能确定速度,就配合节拍器来演奏。

Q3

在30年前的音乐环境下,学习条件也没有这么成熟,前卫的演奏技术、新鲜的作品形式被创作出来的时候,势必各方会有很多不同的声音,那这个时候是怎么应对这些质疑的呢?


答:大家知道在文革时期,我们的文化艺术发展被制约了十年,同时也是闭关锁国的十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1978年)中国的大门才打开,国外的经济、文化、认知和音乐才进入中国,同时出现大批新贵的作品,而这批作品能够保留三十年并且流传至今,是历史留下来的。


这批音乐包含很多民族性,以《第一二胡狂想曲》为例,首先旋律性非常强,同时借鉴国外的先进创作手法与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相结合。


当时作品创作出来的时候也有不同的声音,但最后还是获得了大家的认可。我当时力争把《第一二胡狂想曲》编录在考级教材中,出现了很多质疑的声音:这么难?业余的怎么能够拉的出来?


而后通过不断的演出、学校的教学,社会的接受会程度越来越高,加上二胡市场专业人的引导,大家脑海中的二胡音乐就不仅仅是《赛马》和《二泉映月》了。所以说,二胡的专业人士要学会给作品创新并引导大众接受,更新大众对二胡音乐的认知,最后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把作品传播出去。


王建民老师正是一位创造性学习的人民教师,在二胡的百年历史中,王老师占据了重要地位,1988年创作《第一狂想曲》流传至今,已经30多年了,经久不衰,之后又创作出第二、三四五狂想曲,还有我们一起创作的《草原风韵》,每部作品都流传下来了。


Q4

我们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准备音乐会期间经常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在准备音乐会的前、中、后期,如何高效合理地练琴?在上台的时候应该如何克服紧张和恐惧感?



答:首先确定曲目,确认曲目对于要举办音乐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一定要量力而行


设计好节目单,做到传统民间现代经典国外多种曲目,便于全方面展现自己的才华。


关于上台紧张的问题,每个人都会遇到,我自己也不例外。表演专业的特性决定了演奏者在上台时一定会紧张,而这个特性就是公开性和一次性。归根结底是自己的演奏能力是不是够硬?所谓“艺高人胆大”,这是一个原因。


还有演出的“杂音”影响,往往出现问题都是心里杂念太多,例如比赛时评委的看法、对手的水平,要拿奖等这些心里的杂念会影响自我演奏的状态,音乐的创造需要我们把更多的心思投入到音乐的创作当中,排除自己心中的杂念


综上所述,如果想完成一场完美的音乐演出,要提前做好技术、作品、心理等方面的准备。



▼点击阅读原文,

观看2018上海国际乐器展之华乐论坛——邓建栋、刘红专场完整视频


本文由上海国际乐器展原创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点 我 看 热 点 文 章 哦 


活动回顾丨华乐论坛:艺术审美与表达——琵琶音乐鉴赏


活动回顾 | 华乐论坛:袁莎——筝与传承之美


活动回顾 | 教育大师班——竹笛教学与演奏要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