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普丨中国钢琴音乐历史演进的五个阶段

于宁 上海国际乐器展 2020-02-04


浅谈中国钢琴音乐的历史演进


导读: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在世界上是最早的国家之一,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中国民族音乐经过长久的积淀,形成了自已特有的民族风格和特色,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部分西方文化的精华,对我国音乐的发展历史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00

引言



中国民族音乐的成绩是经过中国音乐家们近百年的积淀和探索创作出来的,在无边的音乐艺术大海里,中国的音乐家门完美的完成了国家赋予他们的责任和使命。任何一个音乐家在演奏中国钢琴作品之前,了解中国钢琴作品的成长、发展轨迹是非常有必要的。 


01

萌芽和发展阶段 


赵元任与妻子


我国著名作曲家赵元任在国外就读大学时,以我国传统曲调为主旋律改编的一首《花八板与湘江浪》,预示着键盘音乐创作在我国已经启蒙,其在1915年又创作一首《和平进行曲》,这首曲子以乐曲完整、曲调流畅,为我国正式发表的第一首中国钢琴曲。


然而,虽然这首曲子在我国早期音乐的探索旅途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具有价值。但是,由于这首曲子属于典型的欧式大调,并没有体现出特有的中国特色。 


以上这个时期的钢琴音乐创作在我国钢琴音乐的历史上,处于刚刚探索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作曲难免会显得幼稚不成熟,或者不理想的情况。但是,作为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就不得不钦佩那一代中国钢琴曲作曲家的勇气和贡献,对整个现代中国音乐的新创作都有重要启示。 


02

第二阶段


作曲家冼星海


钢琴音乐作品的第二阶段为趋于成熟的阶段,这一时期指的是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在这一时期,杰出的代表作曲家有贺绿汀、江宝仙、陈田鹤、冼星海等。 


当时有很多的作品被创作出来,其中,某些作品不但确立了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道路,而且对以后的中国钢琴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具有代表性质的作品主要有:《牧童短笛》《摇篮曲》《牧童之乐》《小调变奏曲》《序曲》和《哈萨克舞曲三首》等。 


作曲家贺绿汀


其中,贺绿汀创作的《牧童短笛》,成功地将中国旋律与西方复调音乐技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极具东方色彩的对位化和声创造了中国式的优美清新的田园风格。 


另一首较有代表性的钢琴曲有瞿淮创作的作品――《花鼓》。此乐曲曲调流畅、结构严谨、生活气息浓厚,全曲贯穿着锣鼓节奏,民间音乐风格鲜明,是用钢琴这件西洋乐器表现中国乡土气息的成功之作。


此乐曲以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为欢乐的第一主题,以民间小调《茉莉花》的音调变化发展为第二主题进行创作。 


03

第三阶段


钢琴作曲的第三阶段为新中国初步繁荣阶段这一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从事钢琴作曲创作的人数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初步繁荣的形式,钢琴曲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也都有了飞速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的激励下,很多作曲家的创作激情与热情被大大激发了出来,创作热情高涨,国内钢琴作品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时期,并涌现出了一大批格调清新,形式、体裁多样的作品。 


在这个阶段,儿童创作钢琴曲露出端倪,丁善德先生创作的《第一新疆舞曲》和《第二新疆舞曲》极具代表性,他开创了儿童创作钢琴曲的先河。他的作曲以独特的调式、巧妙的变化音、得到人们的喜爱,作品中带有的浓郁新疆风情的复合节奏,让人们充满向往之情。 


作曲家丁善德


这个阶段,钢琴作曲家在创作技法上有了较大的改进:其创作技法虽大都引用民间曲调配以织体及多变的节奏型,对位法、对比式和模仿式复调二声部写作手法,对和声的民族化有较多新的探索。


以上创作方式较之以前的钢琴作品而言,创作技巧更为丰富了,满足了更为广大的听众力需求,审美情趣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这一时期,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题材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其取材广泛而风格多样,并且内容丰富、新颖、群众化,感情纯朴、充满乐观向上,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精神风貌。 


04

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为改革开放探索阶段。 


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热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使得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与交流更加紧密起来,得以跟世界各国实现其文化交流,这给中国的音乐事业带来了空前的生机。 


在这个阶段,世界上许多优秀的钢琴家到中国进行学术交流,中国钢琴音乐文化事业空前活跃起来,涌现出一批采用新技法创作的新作品,由此开始了新的发展历程。


追求调式音阶与无调性因素相结合的:如老一辈钢琴家、作曲家丁善德先生创作的《儿童钢琴曲八首》(作品28)《小序曲与赋格四首》(作品29)《小奏鸣曲》(作品32)《前奏曲六首》(作品34),这些作品既保持了一定的传统,又加入新音响组织与色彩变化的独创性钢琴曲。 


作曲家汪立三


这一时期,中国作曲家的钢琴写作技巧的主要的特点就是多元化,题材体裁多元化、形式风格多元化、审美趣味多元化、技术技巧多元化,这些多元化的现代音乐创作作品,奠定了中国钢琴音乐新的里程碑,为中国钢琴音乐文化事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80年代以后,受西方现代作曲技术强烈的影响,我国当代作曲家们运用十二音序列、多调性、无调性等各种音乐流派及其作曲技法创作的中国钢琴作品,打破了原有传统的曲式结构形式。


例如汪立三创作的钢琴曲《他山集》的《梦天》中开始采用多调性音块、十二音等技法,明确地表现出汪立三先生的探索意识;陈铭志创作的《钢琴小品八首》成功地把十二音技法与民族音乐思维结合起来;高为杰创作的《秋野》强调调式体系半音化,音响具有“新印象主义”的特点。 


05

总结


对于我国钢琴史的发展历程,是一个长河,作为一名中国的从事钢琴事业的人来说,我们不能自卑,也不能自豪。希望我们能着眼于世界的舞台,理性的认清中国钢琴音乐在整个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笔者相信我们中国人可以演奏好钢琴乐曲、可以创作出更加优质的钢琴曲调。但是,我们还不能说钢琴乐曲已经实现了中国化,笔者以为,钢琴的中国化最根本的体现只能是整个世界上存在大量的、高水准的由中国钢琴家创作出来的优质曲子,我们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本文转载自西方音乐史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点 我 看 热 点 文 章 哦 


科普|聊一聊那些最通俗的音乐流派——布鲁斯(Blues)


演出资讯丨2019年6月上海音乐会精选推荐


趣闻丨话说19世纪以前那些神奇而精美的弦乐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