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忻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好于同期、好于上期、好于预期,各项经济指标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由‘疲’转‘兴’的态势进一步向好。”11月13日,忻州市委书记李俊明在市委四届四次全会上向常委会和忻州人民汇报。
报告显示:一年来,忻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实施“1661”发展战略,各项经济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前三季度,忻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好于同期、好于上期、好于预期,各项经济指标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由‘疲’转‘兴’的态势进一步向好。”11月13日,忻州市委书记李俊明在市委四届四次全会上向常委会和忻州人民汇报。
报告显示:一年来,忻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实施“1661”发展战略,各项经济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新成绩,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在“1661”发展战略中,第一个“1”就是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符合了党的十九大关于举全党全国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要求。
(网络配图)
一年来,忻州市全面实施“3659”脱贫攻坚策略,强化统揽格局,突出问题导向,强化党建保障,尤其是把整村搬迁作为破解深度贫困的深度举措,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重大的历史使命、重大的改革工程和干部作风转变工程来抓,出台了35条具体措施破解了“人、钱、房、树、地、村、稳”7个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已经完成了132个村搬迁任务,完成了整村拆除122个,整村复垦48个,行政村销号51个。
在精准上做文章,在“绣花”上下功夫,忻州把产业扶贫作为根本之策,以“一县一业一园区,一村一品一主体”为抓手,狠抓产业扶贫到村到户到人到位。截至目前,有脱贫产业的贫困村覆盖率达96.7%,89个村级光伏扶贫发电站并网发电。坚持把脱贫增收和生态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全市退耕还林完成28.2万亩,贫困户人均增收1297元,实现了生态和生计统一、增绿和增收同步、发展和环境双赢。
新态势,转型升级动力澎湃
抢抓十大机遇,推进转型升级。忻州市按照省委三大目标定位,在推动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征途上呈现出持续向好的新态势。
前三季度,忻州省市两级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06.7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了375.6亿元,经济发展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忻州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依托六个产业大基地和十个特色小基地建设,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工业方面,定襄县山西利国年产20万吨高性能取向硅钢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岢岚道生鑫宇焦炉煤气甲烷制LNG等煤层气转化高端项目已经建成投产;农业方面,突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全市杂粮面积、产量稳居全省之首,发展订单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旅游业方面,前三季度旅游总收入326.16亿元,同比增长25.09%,旅游外汇收入1643.01万美元。
旅游是忻州的品牌优势,是全省唯一同时拥有黄河、长城、太行三大资源的市,是全省做好旅游三篇大文章的最大主战场。随着五台山、雁门关、芦芽山三处三类世界遗产建设的不断推进,忻州文化旅游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指日可待。
新目标,美丽忻州渐行渐近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忻州市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下功夫、办实事成绩显著。
云中河美景(冯晓磊 摄)
一年来,忻州市认真落实习总书记强调的12项重大民生改革和民生工程,狠抓全省6件民生实事,统筹做好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受到了人民的肯定和好评。随着“五城联创”的深入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在去年5县(市)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县城)的基础上,静乐县今年成功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
截至目前,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7319人,创业就业4448人。全市改电改气6.02万户,全省排名第二。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新建的忻州高级中学启用,长征小学、实验幼儿园工程建设完工。大力提高卫生保障水平,县乡医疗机构改革扎实推进。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市90个村已经开工特色风貌整治。建设新家园,坚持绿色发展,完成造林76.5万亩,大气污染整治全面推进,建设美丽忻州,全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编辑:狄崇燕
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