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如山动,箭无虚发。
寒凝大地,霜结汾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为了总书记在晋西北考察时的殷殷嘱托,用一句网络语言来说:静乐县干部群众也是蛮拼的。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各级干部以堡垒攻克堡垒,精准脱贫下足绣花功夫,产业扶贫堪称芝麻开花,在一个战场奋力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场攻坚战。汾河两岸,巾字山下,广大贫困户刚刚收获地里红彤彤的藜麦、红丢丢的辣椒,无数渴望摆脱贫困的农民又争先恐后投入到新的忙碌中——纷纷“掏树窝”栽下绿油油的松树苗,办贷款撑起蓝莹莹的光伏板。段家寨乡永安镇村藜麦种植户王佩清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今年他种了40亩藜麦,亩产400斤,原粮收购价也涨到8块了,等都卖了,能挣8万块钱!“藜麦不止是特色农产品,还是特色旅游资源”,永安镇村第一书记李春泽说,“9月份乡里还举办了‘藜麦熟了’首届乡村摄影文化节,来客消费让乡村增加了不低于10万元的收入,显示了额外的扶贫潜力。”
从“晒太阳”到“争时光”,从“要我干”到“我要干”,是什么调动了农民空前高涨的积极性,再现当年支前一样的火热激情呢?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村入户,不但使农民吃了定心丸,长了精气神,看到了希望,拥有了获得感,而且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拔穷根”的动力源泉。借用百姓们开心的“顺口溜”,县长王昕对这场战役作了生动阐释——
去年的脱贫攻坚首战首胜,今年该县紧紧围绕减贫11325人、摘帽79个贫困村的目标任务,移民扶贫、产业扶贫、生态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培训扶贫、金融扶贫、社保扶贫、基建扶贫、追责扶贫“十措并举”“十轮驱动”,矢志再战再胜。一是“搬离土窑穷窝窝,进城住楼上了班”。围绕944户2776人的易地搬迁和19个自然村搬迁任务,规划建设了两个移民小区,配套了两个服装加工企业,确保移民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二是“乡村产业开了花,农民增收结了果”。“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中,为192个贫困村每村拨付10万元,投资300万元打造电商村、缝纫村、农产品加工村各10个,光伏电站使2562户贫困户实现了稳定增收。三是“退耕还林领补偿,造林管护再挣钱”。组建70个造林合作社,聘用贫困人口参与造林和生态管护,使3000多户贫困户近万人受益。优先布局48个整体搬迁移民村实施荒山造林和退耕还林。四是“淘宝便宜省了钱,农产上网又变现”。建成农村淘宝村级站、乐村淘分店共136家,推出“静乐生活”县域公共品牌,通过电商平台下行工业品、上行农产品,带动贫困户2142户,户均增收近1400元。五是“60万人游静乐,迎客美食土豆宴”。坚持“生态立县”战略,让静乐赢得了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荣誉,成就了诗画般的“小清新”县域佳境,旅游创收带动2800余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增收。六是“艺不压身学本事,培训就业好挣钱”。组织了“中式烹饪”“静乐裁缝”“家政服务”等34期培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10人,实现就业695人,就业率达到76.4%。七是“金融扶贫有力量,创业投资能周转”。整合各类财政资金6类42项22814.7万元,已支出20671万元,支出率逾90%。为2497户贫困户发放1.03亿元,为5户企业发放产业扶贫贷款2390万元。八是“低保五保加医保,助残助学送温暖”。贫困户助学3437名379.9万元,纳入低保6875人、五保641名,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685名,健康扶贫“双签约”和医疗补充保险全覆盖。九是“两不愁来三保障,基础设施是关键”。拨付430万元,集中整治贫困村村容村貌,保障饮水安全、危房改造、公路硬化、网络覆盖等工程,确保贫困村符合退出标准。十是“三支队伍齐发力,结对帮扶责任担”。全面落实脱贫攻坚“双组长”负责制和“双签”责任,坚持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扶贫,强化“三支队伍”管理和监督,建立全县机关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贫困户机制。
忻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静乐县委书记李德新,连续六年驱穷致富,对这片土地显然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说:静乐是个好地方,静乐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现已打造出三块国家级品牌,即: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湿地公园。脱贫攻坚,必胜无疑。谈到下一步的打算,李德新信心坚定:“我们将擂响战鼓,攻城拔寨:2018年摘掉贫困县帽子,再用两年赶超全市平均水平,确保2020年进入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县市行列,实现全面小康!”
“群山为篱,汾水作带”“金鹅泊水,泽布六社”,是静乐及其县城——鹅城镇的文化古韵。潺潺汾水穿城而过,在这块承载了骡商古道、抗日烽火的大地上经久流淌、激越涌动,她的坚持和灵动让人深信:这方古老的黄土地和她的人民,必将把“小康社会”诠释成美好的“静乐生活”!(班彦钦 李春泽 吕宣中 范亮后)
编辑:王辰安
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