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第四版深阅读·关注常州市天宁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在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查家湾村,生态修复使当地重现好山好水,好生态滋养下的蜜梨美味可口,为村民带来收益,为当地打响品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流向这里,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进一步改善生态,形成良性循环。
查家湾村几乎家家种梨。69岁的顾文兴把自家果园的梨一车车运回家。客厅里,妻子范荣娣正在分拣包装,屋里包装用的纸盒足有几百个。在查家湾村,梨农家多是如此繁忙。
从“卖石头”,到“卖梨子”,再到“卖生态”,查家湾村正在生态修复和产业转型中不断发展。
生态修复后 梨子好卖了
顾文兴家距离舜过山不到200米。蓝天白云下,湖阔山美、碧树叠翠,村里的梨树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茁壮生长。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查家湾村开始对舜过山山体进行挖掘开采。曾在矿山做机修工的顾文兴记得,每次大风过后,庄稼都裹着一层灰,河里的鱼虾也不见了。2002年,矿山停止开采,留下裸露的山体。时任焦溪镇(后并入郑陆镇)党委副书记的冯顺政引进蜜梨,推广种植,果实品质却不尽如人意。
山体裸露、水土流失影响水源质量;在3月、4月授粉关键期,风裹挟着粉尘袭来,蜜梨坐果率大受影响;有时,果园还会遭受山体滑坡带来的意外损失……多重因素下,产出的梨子颜色偏黄、色泽暗淡,平均每只重七八两,口感普通,鲜有人问津。
转折发生在2018年,天宁区统筹推进地质灾害治理与生态修复、美丽乡村建设。舜过山修复工程启动,通过锚索格构梁加固、植生袋覆绿、坡脚栽植树木、播撒草种等方式,恢复被损毁山体5万多平方米,增加绿化植被面积近8万平方米。村里同步关停不规范畜禽养殖和散乱污企业,实施生活污水接管和水环境综合整治。目前,查家湾村水质达到Ⅱ类水标准,全村绿化面积达85%以上。
现在,这里的梨子颜色翠绿、色泽鲜亮,每只1斤左右,水分充足,平均甜度12度以上,每斤售价6元,依旧供不应求。“生态变好了,梨子从喝脏水到喝清水、从吹灰尘风到晒阳光浴,自然一年比一年漂亮、好吃。”顾文兴说。
梨子品牌响 带动产业旺
为了让梨子口感更佳,村民们不断钻研种植技术。“我们用有机种植方式改良土壤,以菜饼、豆粕等为肥料,用生物方式灭虫。”顾文兴在果树下养殖了7只鸡、4只鸭、2只鹅,可以吃草吃虫、提供新鲜禽蛋,粪肥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他算了一笔账:两亩梨树产梨共8000多斤,按每斤6元的售价,年销售5万余元、纯利润4万元左右。
查家湾村蜜梨种植面积增加到600多亩,村里直接从事梨果产供销的人数占比70%,从事与之相关产业的人数占比超过90%,仅林果经纪人就有35名。
“我们从蜜梨品种中打磨出了‘焦溪翠冠梨’品牌,现在连原产地的蜜梨也用上了这个品牌。”天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保护科科长周平说。去年8月,这个品牌获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今年7月,为扩大品牌效应,天宁区举办首届翠冠梨评比。综合考察汁液、风味、色泽等指标后,顾文兴家的梨子一举夺冠。获奖的梨子中,有的超过2斤,有的甜度达到13.8度。
2002年,查家湾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不到8000元,村集体收入仅几万元;2021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3.8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600万元;今年全村出梨200余万斤、产值1200多万元。在查家湾村的带动下,全镇梨果产业年产值已超过1亿元。梨果业已发展为郑陆镇乃至天宁区的重要特色产业之一。
产业提质量 生态更美好
好生态引来好产业,好产业“反哺”好生态。
今年4月11日,江苏省首宗附带“生态管养”土地在查家湾村出让。“这次交易的最大亮点,就是把生态管养纳入资源配置环节,赋予地块生态产品价值。”查家湾村党总支书记顾相才介绍,“很多公司来投资,就是看中了这里优越的生态环境,以及梨子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潜力。”
据介绍,查家湾村现有干燥设备、医疗器械、化工机械等34家企业,将在提档升级后,整建制搬迁到位于郑陆镇的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到时村里将有更多生产用地转化为生态、生活用地。”顾相才介绍,腾退的300多亩土地,将与社会资本合作,用于拓展梨果种植,以及发展鲥鱼养殖和清水蟹养殖等水产产业。鲥鱼和清水蟹等对于水质要求较高,将进一步倒逼当地保护生态环境,释放更多生态红利。
梨子成为查家湾村招商引资的招牌,也吸引着每年数万游客前来。顾相才告诉记者,村里加工制作梨子酒、梨膏糖等伴手礼,目前梨子酒年产量3000斤左右、秋梨膏年产量2000瓶左右,未来还将进一步细分产品类型。
在顾相才看来,保护生态“有一分付出,却有九分回报”:还掉了历史欠账,带来了良好的生态,绿色农业发展起来了,社会资本和项目吸引来了,村庄更美丽、乡风也更文明了……(记者 姚雪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