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速看!江苏等地勾画耕地保护2023年新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年初召开的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要求,围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地方各级自然资源部门将继续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着力压实耕保责任、稳定耕地总量、优化耕地布局,全面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落实党政同责

让每一块耕地都有人管

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是健全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举措。


2023年,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将完善党政同责、部门协同的耕地保护责任体系,层层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将耕地保护落实到地块,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让每一块耕地都有人管、有人护。湖南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厅将在全省开展100个最美田园评选活动,落实耕地保护政治责任的同时,推动耕地保护与乡村道德建设、乡村文化融合。


“耕地保护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作为耕地保护监督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向各级党委政府传导压力。”河北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处长苏文海表示,2023年,河北厅将发挥党委政府考核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对外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对内协调规划、用途管制、利用、调查、执法等相关处室,形成耕地保护工作合力。


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市县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确保年底全区各级形成完备的田长制体系,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得到有效遏制,力争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布局稳定合理。同时,根据国家确定的耕地保护目标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配合完成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考核工作,以及国家与自治区、自治区与各设区市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书签订工作。


2022年,吉林省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增产8.32亿斤,总产量达到816.16亿斤。亮眼的粮食产量成绩单,离不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2023年,吉林省自然资源厅将积极推动田长制落地落实,开展省级总田长年度巡田,督促各级田长完成年度巡田。在自下而上逐级开展2022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的同时,按照国家新制定的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考核办法,开展制定省级考核办法、签订责任书、落实考核等工作,指导各地完善考核制度。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浙江省进一步强化“人防+技防”,完善耕地保护田长制,抓好田长制配套制度建设,实现耕地“人防”全面覆盖。此外,加快“耕地智保”应用场景迭代升级,进一步构建覆盖补充耕地、进出平衡、永久基本农田补划、高标准农田补划等耕地保护全周期、全流程数字化监管体系。


“加强耕地保护,既要压实压紧各级政府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将每一块田的责任落实到人;还要调动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探索激励性耕地保护政策。”江苏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江苏省将进一步完善省级耕地保护激励措施,加大耕地保护补偿激励力度,形成全省耕地保护补偿激励的制度体系。


四川省将以“长牙齿”的硬措施,继续守护好“天府之国”的粮仓。2023年,四川省将出台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厘清部门职责,推动耕地全链条、全过程保护;全面推行田长制,出台田长制运行的配套措施,建立“空、天、地”一体化全覆盖耕地动态监测机制,加快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田长体系并有序运转;严格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考核,研究制定耕地保护激励办法,加大耕地保护政策法规正面宣传力度,切实调动基层党委、政府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保护耕地的积极性,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耕地的氛围。


青海省自然资源厅也将健全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机制,完善考核办法,量化评价指标,细化评价内容,压实各级政府耕地保护的主体责任。为全面推进耕地保护田长制试点工作,该省21个耕地保护重点县(市、区)将试点建立县、乡、村三级田长制,将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到人和地块,指导各级田长根据职责分工开展耕地保护相关工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形成保护耕地合力。



实施“两平衡一冻结”

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减少

2023年,各地自然资源部门将围绕稳定耕地总量,全面落实“两平衡一冻结”制度(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要占补平衡,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和农业设施建设用地要“进出平衡”;对违法建设占用耕地的,冻结同等数量补充耕地指标),确保可长期稳定利用耕地不再减少。


“2023年,我省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牢牢守住5650.32万亩耕地、4749.0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山西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山西厅将进一步规范耕地“进出平衡”管理,统筹农业结构调整、国土绿化等工作,细化耕地“进出平衡”实施流程,确保全省耕地保有量不减少。


2023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对接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1亿亩以上,力争到2025年建成15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粮食产能达到1400亿斤。


作为我国农业大省、粮食主产区之一的河南省,素有“中原粮仓”的美誉。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河南省将全面落实“两平衡一冻结”,严格控制一般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和其他农用地,实行“项目挂钩、以进定出、进大于出、先进后出”,确保稳定利用耕地一亩不减;进一步完善补充耕地立项、实施、验收、管护全程监管机制,建立补充耕地地块公开制度,做到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双到位,确保新增耕地一亩不假;对非农建设违法建设占用耕地,处置到位前先行冻结项目所在地补充耕地指标,确保违法占地一亩不让。


“2023年,我们将严格耕地用途管制,从控流出和增流入两端同时发力。”广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控流出主要是深入实施耕地保护系列专项行动,严格执法督察,持续运用好综合监测监管快速反应机制,通过早发现、早制止,从源头遏制耕地减少势头。增流入主要是全面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制度,调整补充耕地指标交易指导价格,研究确定耕地“进出平衡”调剂指导价格,开展耕地保护激励,提高地方保护耕地积极性,加大耕地恢复力度,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此外,对补充耕地项目实行全流程监管,严把新增耕地核定关,确保入库补充耕地指标真实可信。


在落实“两平衡一冻结”、加强耕地用途管制方面,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将加强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管理,对符合国家统筹条件的项目,积极申请国家统筹;加大省域内补充耕地指标调剂力度,保障各类建设项目用地需求;指导后备资源严重匮乏、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确有困难的地方,拓宽统筹渠道,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指导各地用好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不断提升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水平。


今年,江西省将根据耕地后备资源情况和建设占用需求,分解下达年度补充耕地计划;严格补充耕地全程监管,完善跨设区市补充耕地省级统筹调剂管理办法;稳妥推进耕地“进出平衡”,严格控制一般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和农业设施建设用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将全面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建立补充耕地全过程监管机制。新疆厅还将配合自治区有关部门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确保可以长期稳定利用耕地不减少。同时,严控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和将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对违法建设占用耕地的,冻结同等数量的补充耕地指标。


青海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青海省将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对建设项目涉及占用耕地的,首先完成耕地占补平衡任务落实,无法落实的,不予办理用地预审。同时,夯实县级政府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主体责任,按照“县域自行平衡为主,市州域内调剂为辅,重大项目省级统筹”的原则,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任务。


广东省珠海市自然资源局将对耕地流向非耕农用地(尤其是坑塘)问题进行分类处置,涉及一般耕地流向非耕农用地问题,纳入年度耕地“进出平衡”管理,统筹考虑“以进定出”,确保辖区耕地总量不减少。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自然资源局将因地制宜,稳妥处置耕地“非粮化”存量问题,将符合复垦复耕条件的园地、林地等进行逐步复垦复耕,计划完成退果还田6万亩,争取完成8万亩。继续以耕地“进出平衡”为抓手,努力实现占优补优。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自然资源局统筹推进耕地与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的转换,优化农用地内部结构布局,分解指标、压实责任,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该局还将大力推进耕地质量提升项目实施,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6.5万亩、补充耕地2200亩,提高建设标准和耕地质量。



优化耕地布局

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2023年,各地自然资源部门精心谋划优化耕地布局,以乡镇为单元试点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破解耕地和建设用地碎片化问题,使农业生产空间布局更加符合自然地理格局和农业生产规律,各类农业生产各得其所。


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的一年广东省将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100万亩、垦造水田5万亩,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加强精耕细作,扎实推进种业振兴,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浙江省2023年将有序推进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完成整治项目100个,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60万亩以上,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5万亩以上。


浙江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浙江省将垦造新增耕地6万亩,纵深推进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建设,进一步强化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整治,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群众利益底线。


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安徽省将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10万亩。同时,开展农业精耕细作改革,新增“小田变大田”改造513万亩、“大托管”服务300万亩。


安徽省是我国13个主粮产区之一,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安徽厅将结合2022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核实整改补足永久基本农田,更新完善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确保714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少、质量不降、布局稳定。同时,完成《安徽省恢复耕地专项规划(2023-2027年)》编制并组织实施,指导各地制定年度实施方案,既要积极稳妥“找回”,又要科学有序实施,抓好政策支撑。此外,将耕地恢复与耕地年度进出平衡、“小田变大田”、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有机结合,综合考虑地方自然资源禀赋、农业生产特征和新型农业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分类处置,不搞“简单化”“一刀切”。


吉林厅将继续推进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和国家试点,根据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建设方案,编制2023年度建设方案,明确年度建设任务。具体措施包括:推广盐碱地改良成熟技术,利用盐碱地治理技术成熟度评价成果,推广适宜吉林省的优势成熟技术;牵头推动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国家试点,按照分工方案,合理安排工作进度,指导市县有序实施试点项目,全面完成5.72万亩新增水田和4.5万亩改善水田建设任务。


提到优化耕地布局,新疆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新疆将科学安排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范围、规模和时序,统筹对“十四五”期间全区有水资源保障的280余万亩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其余纳入中远期规划适时开发。


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海南省要守牢耕地红线,推进集中连片造大田行动,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该省还计划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建设改造高标准农田20万亩,整治撂荒地3万亩,确保粮食种植407万亩。


安徽省蚌埠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蚌埠市将积极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增耕地不少于5000亩、“旱改水”面积不少于1万亩,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机制。


珠海市地处珠江出海口,河网密布,耕地呈现碎片化状态。为了优化耕地布局,让耕地集中连片,珠海局将以广东省第二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为契机,结合正在编制的耕地集聚区规划,选择耕地集聚分布镇(街)申请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科学合理优化镇(街)农用地和建设用地,谋划高质量连片耕地集聚区建设,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出现了“空心村”和土地撂荒现象。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动撂荒耕地复垦和流转,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计划开工实施耕地储备立项,总规模1.3万亩,预计新增耕地1万亩。同时,拟实施9个批次补充耕地项目,总规模约3.3万亩,新增耕地约2.5万亩;整治“空心村”1万亩,全年计划交易耕地指标1500亩以上,努力实现平台专场定点交易2000亩。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注重保护和修复同步推进,压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层层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确保耕地保有量73.28万亩的目标不降。为持续放大资源保护效益,该区在秦南镇试点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着力破解耕地和建设用地碎片化问题,系统推进一体化保护修复。


春天已经来临,大地孕育着无限希望。在各地自然资源人的守护下,每寸耕地都将成为丰盈的沃土。期待稻飘香、粮满仓,迎来一个又一个丰收年。




(首席记者 赵蕾 洪曙光  记者 王丽容 王爽 张舰 郭峰 王旭雁 张永强 黄尚宁 张强 骆岩岩 何伟 康维海 李风  特约记者 唐柏林 胥国海 邓志勇 通讯员 梁万 康志 武磊 周文超 王平原 杨名成 曾旷遥 提供稿件素材)
【来源:i自然全媒体


 江苏省政府领导如何分工?通知来了

◆ 维护资源资产权益——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自然资源工作定位(四)

 【二十大·二十问】短视频 | 如何理解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

◆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

 榜样力量|江苏省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南京市局高淳分局

◆ 风采录|全省系统先进工作者展播——陈健、王义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