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3自然资源工作答卷之八:心系民生福祉,倾力护航美好生活


心系民生福祉,倾力护航美好生活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3年,从发布我国首个针对乡村振兴用地政策的“工具包”,到扎实推进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从防范“杜苏芮”“卡努”等台风过境期间可能造成的地质灾害,到发布一期期海洋灾害警报,从推动“带押过户”常态化,到赋能各行各业、惠及千家万户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自然资源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优化服务,以新举措新作为扎实做好民生实事,倾力护航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从陆地到海洋
织密灾害监测预警防治安全网民生就是以人为本,安全重于泰山。2023年,自然资源部持续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科学构建防灾减灾救灾体系,不断提升灾害防御能力。“高度重视”体现在强化部署安排上——为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自然资源部负责同志先后主持召开26次会议、批示100余次,印发专项通知9份,汛前派出5个工作组赴20个省份督促指导。“高度重视”体现在强化制度建设上——自然资源部会同应急管理部修订《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印发《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将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的通知》,出台《特大型突发地质灾害隐患点认定与核销管理办法(试行)》,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规范》等。“高度重视”体现在强化预警响应上——自然资源部启动34次地质灾害防御响应,累计派出95组302人次专家工作组,高效处置或支撑内蒙古阿拉善新井煤业露天矿“2·22”坍塌事故应急抢险救援等多起灾险情,以及防范“杜苏芮”“卡努”等台风过境期间可能造成的地质灾害;271名部派出专家年度野外工作累计达4000余天,组织1000余支专业队伍、9000余名专业人员驻县包乡,指导地方做好风险防御和临灾处置。“高度重视”体现在强化科技支撑上——针对隐患发现难问题,推进综合遥感识别;通过使用自主研发的低成本普适型监测预警设备,弥补群测群防体系的不足;推进“隐患点+风险区”点面双控试点,着力解决隐患点外风险防控不足的问题。“高度重视”体现在强化能力提升上——2023年,部署开展3367个乡镇的1∶1万调查,完成407平方千米综合遥感调查,调查新增隐患点1万余处;完成4255处工程治理、3040处排危除险和工程维护,对3.1万余户居民实施避险搬迁,有效保护了66.4万余人生命财产安全;开展演练及培训10万余场和7.4万余次,参加人数分别为321万余人次和275万余人次。面对灾情,冲锋在前、向险而行,以专业优势为民生安全保驾护航是自然资源人的鲜明注脚——在内蒙古阿拉善新井煤矿坍塌等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灾情处置和灾后重建中,各级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第一时间获取灾区卫星遥感影像、航摄遥感数据等地理信息数据,制作灾区影像图、编制应急专题图和三维模型数据等,为了解灾情、指挥决策、抢险救灾及恢复重建提供了高效有力支撑。在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发生后,根据自然资源部统一部署,中国地质调查局迅速组织专家组携带专业设备赶赴灾区,开展地震影响区次生地质灾害防御支撑工作,并组织有关局属单位为救灾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共发生3628起地质灾害,其中31起造成74人死亡(失踪),灾害发生数量和死亡(失踪)人数较上一年同期分别减少35.8%、30.2%,较上五年同期平均值分别减少33.5%、44.8%。1~10月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424起,涉及可能伤亡人员5193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50462万元。把目光从陆地转向海洋。海洋防灾减灾能力的提升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关系到海洋经济发展。2023年,自然资源部通过全面完成第一次全国海洋灾害风险普查、持续推进国家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建设、不断提升海洋预报和防灾减灾水平、强化海洋灾害应对和调查评估、组织实施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等措施,筑牢海上安全“蓝色防线”。“网”兜底——新增9个岸基观测站点,布放4套10米浮标,建设宁德中心站;国家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海洋站(点)实时观测数据传输到报率达99.5%,数据有效率达99.8%。
“技”护航——继续实施海洋预报“芯片”工程,自主研发的“妈祖”系列预警报模式实现业务化运行;建成中国近海10千米的全国海洋智能网格预报系统,基本形成三级联动机制和全国“一张网”的海洋网格化预报产品。“御”在前——成功预测45次海洋灾害过程,启动海洋灾害应急响应18次,开展应急视频会商65次,发布风暴潮、海浪等海洋灾害警报288期,新启动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项目5个,促进海洋生态与减灾协同增效,提升沿海抵御台风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的能力。“效”显现——全国海洋灾害致灾次数为11次,未造成人员伤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05亿元,与上五年同期致灾次数均值和直接经济损失均值相比分别减少36%和49%。无论是地质灾害防治还是海洋灾害监测预警,数据都向我们证明了一个真切的事实——我国总体防灾减灾效益较为显著。防范灾害风险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确保江河安澜、山川无恙,是自然资源人的职责所系,须臾不容懈怠。
用规划和行动
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落实好这项惠及亿万农民的重大战略,自然资源部门定规划、建制度、强管理、重帮扶,多措并举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建设,2023年,自然资源部门积极发挥村庄规划引领作用,立足资源资产等现状调查,挖掘空间潜力,优化空间布局,盘活乡村存量用地,同时注重乡村空间设计,统筹设计“山水路林村”等大地景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此外,通过举办“村庄规划引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主题论坛,强化县域统筹,整合空间资源,形成乡村发展新动力,提高基层用地管理水平,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以江苏为例,通过编制镇村布局规划,明确了村庄用地布局、建设安排和风貌管控要求,一批“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特色田园乡村如雨后春笋纷纷建成。——保障用地,回应热点。土地是乡村最大的资源、资产,是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支撑要素。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有助于让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民有所需,我有所应。针对基层反映乡村用地方面的政策文件繁多、条文分散,实践中存在政策不会用、不敢用等问题,自然资源部出台我国首部《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2023年)》,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通过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强化用途管制、积极盘活存量等系列举措,切实提升自然资源领域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用地的能力。——综合整治,宜居宜业。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是自然资源管理中另一项接地气、惠民生的工作。自2019年启动以来,自然资源部门突出久久为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深入谋划和持续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试点在“保护农耕肌理,留住乡韵乡愁;释放发展空间,助力乡村振兴;修复生态基底,提升人居环境;深化制度改革,共享土地红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平台抓手作用:在浙江省宁波市,通过推进“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整治片区内已实现新增耕地333.76公顷,5亩以下耕地零星破碎图斑减少了144个。在广州市从化区,推进流溪河流域上游30条一级支流达到Ⅱ类以上水质,建成碧道111.80公里,助力从化区入选国家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区。在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围绕“花果厨房、廊下飘香”的总体定位,立足区域自然禀赋、特色产业及乡土文化,形成富有特色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廊下模式”。…………——确权赋能,有序推进。作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基础,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是显化和实现农民财产权益的重要举措。2023年,自然资源部党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深化农村改革决策部署,组织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上下联动、合力攻坚,全面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成果更新汇交,实现集体土地所有权“应登尽登、应更尽更”,全面摸清了全国集体土地有多少、在哪里。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成果的准确性、完整性和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有力夯实了集体所有制根基,在明晰产权、维护权益、支撑农村改革、促进乡村振兴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年,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农村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通知》,实行“分片包干”,加强调度指导,总结推广地方经验,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分类推进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截至目前,江苏、江西、海南、甘肃、宁夏等省份基本完成任务。2023年,自然资源部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动产权证书印制标准,制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数据库标准,强化部门协同,加强日常调度和培训交流,稳妥有序推进工作。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发文部署,推动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纳入不动产登记。各地加强工作衔接,稳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依法开展土地经营权登记颁证,支撑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服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让农民吃上“定心丸”。此外,为夯实林权登记工作基础,自然资源部会同国家林草局印发《关于强化业务协同加快推进林权登记资料移交数据整合和信息共享的通知》;认真落实《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稳妥有序推进林权确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切实维护林权权利人合法权益。——定点帮扶,向“实”而行。2023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这一年,为继续推进这项重要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自然资源部坚持初心不改、方向不变、力度不减、脚步不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深入调查研究,落实自然资源定点帮扶支持政策,发挥行业优势创新帮扶举措,扎实推进定点帮扶黑龙江省海伦市,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于都县、宁都县、兴国县,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高质量完成定点帮扶目标任务。围绕乡村“五大振兴”,自然资源领域各项措施落实落细,成绩单亮点纷呈——立足“土”特产,重点支持定点帮扶县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红色旅游业等乡村特色产业;深化运用地质调查成果,促进定点帮扶县资源优势向特色产业转化;部系统司局单位13个党支部与13个脱贫村党支部进行党建结对,帮助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因需施训,培训定点帮扶县乡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带头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等2164人;加强水质、水量监测,巩固扶贫找水成果……跨越千山万水倾情相助,自然资源人与定点帮扶地区人民携手奔向共同富裕,让定点帮扶地区群众生活越来越甜,推动乡村振兴迈入快车道。
从窗口到网上
便民利民措施助力经济社会大发展


在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中,不动产登记作为一项基本的公共政务服务,关系企业和群众最普遍的重大财产权益。便民利民是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的初心,服务质量更是不动产登记的生命线。自然资源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开展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将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作为抓手,持续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水平,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增强企业和群众的改革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落实自然资源部党组在2023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提升不动产登记规范化便利化水平”要求,自然资源部门通过开展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和素质提升专项行动,把自然资发〔2022〕144号文任务要求落实到每一个登记窗口、每一名登记人员,成功举办首届不动产登记技能竞赛,开展寻找“最美不动产登记人”公益活动,组织全国登记窗口工作人员签订书面承诺,印发登记窗口人员服务行为规范汇编,扎实开展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推动不动产“带押过户”,是民法典的明确要求。2023年3月,自然资源部尊重基层实践首创,联合原中国银保监会总结地方经验做法,印发《关于协同做好不动产“带押过户”便民利企服务的通知》,推动常态化开展“带押过户”服务,进一步提升便利化服务水平,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截至目前,已有30个省份、1600多个县市推出“带押过户”改革,累计办理业务11.6万件,涉及带押金额1600多亿元,不仅为企业和群众带来省心体验,还起到了省钱的惠民效果。调研发现,总体来看,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度已成为各地的自觉行动,企业和群众办事越来越方便,不动产统一登记实现了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重大转变。2023年,自然资源部门总结地方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推动不动产登记业务创新,聚焦全面推进“全程网办”、创新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登记服务、提高涉企服务水平、强化登记和税务及金融高效协同、拓展预告登记覆盖面、优化继承登记办理流程、健全化解历史遗留问题长效机制、深化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8个方面,出台政策文件,进一步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程度,支撑高质量发展。此外,自然资源部总结、宣传各地营商环境创新改革工作,持续推出4批共58个登记财产营商环境改革典型案例,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在安徽黄山,突出政治建设,打造“徽易登”党建业务融合品牌,“始于群众需求,终于群众满意”的黄山不动产登记文化深入人心。在浙江、重庆,通过商品房和存量房“双预告”登记集成办、网上办,有效降低了“一房二卖”“先卖后抵”等交易风险……据统计,全国31个省份、1900多个县市实施了“交地、交房即交证”改革,涉及1.6万多个项目、500多万套房屋(土地),1200多万企业和群众在拿地、收房的同时,领取了不动产权证书,不仅防止了新增历史遗留问题,还缩短了经营主体开发建设时间,提升了人民群众幸福感。2600多个县市推出“互联网+不动产登记”,2100多个县市全面实现纸质证书证明和电子证照同步颁发,累计颁发电子证书证明3.95亿本,方便企业和群众异地便捷办理登记。此外,为构建完善地籍调查工作新机制,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地籍调查工作的通知》,健全地籍调查服务确权登记和自然资源管理的工作机制,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履行“两统一”核心职责提供产权底板。深化部门信息共享,各级不动产登记机构持续为有关部门提供登记信息共享服务,有效支撑司法执行、税收征缴、精准社会救助等工作。从窗口转向网上,在数字技术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自然资源部立足职责,高位谋划,着力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各行各业需求,支撑自然资源管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两支撑两服务”取得积极成效。这一年,自然资源部统筹地理信息安全与应用,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召开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试点应用交流会,推进试点工作,印发《高级辅助驾驶地图安全应用基本要求》,全面开放国内普通道路高级辅助驾驶地图应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基础地图安全应用;结合地图新产品、新应用的发展情况,按照地图管理行政法规等新要求,修订并印发《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范》等一系列规范要求,引导新型地图产品规范应用。着眼于统筹发展与安全、统筹行业领域优势、推动交叉领域融合、兼顾国际标准对接,发布了《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对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标准体系作出了建设规划。一串串数据是自然资源部门认真履行测绘成果管理职责的一个个缩影:通过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新发布成果目录494批次、98.6万条,新注册用户3.96万人,系统响应用户查询173.6万次,向社会公众提供测绘成果在线下载5.05万批次、数据量3.2TB……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随着一项项为民政策强力推进、一幅幅暖心画卷徐徐展开、一件件惠民实事落到实处,自然资源部门用心、用情、用爱书写新时代的民生答卷,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来源:自然资源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争当服务保障江苏高质量发展排头兵⑬】厅矿业权管理处:深化矿产资源改革 规范矿业权管理省厅组织召开《常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审查会我省未利用矿区调查评价2023年度工作成果通过审查省厅召开全省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工作推进会2023自然资源工作答卷之七:厚植善治沃土,切实维护资源资产权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