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产业互联网“五驾马车”将如何拉动新基建

司晓 财经E法 2022-04-10


产业互联网作为连接用户的上层应用,对新基建能起到自上而下反哺的作用,能将新基建更好地与终端需求衔接,使得其建设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投入。  文 | 司晓  编辑 | 朱弢                 

2020年是充满“危”与“机”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迫使各国采取紧急措施,多种线下商业活动被按下暂停键,经济减速甚至下行的压力持续增加,世界的忧虑情绪不断加重。

危机之中,以互联网医疗、教育直播、远程办公、在线公共服务等为典型代表的新兴数字化业态呈现出爆发态势,产业互联网发展被按下快进键,对抗疫复工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经济复苏带来了曙光。

面对不确定性持续增加的世界,产业互联网将是未来重塑产业活力和韧性的关键。而产业互联网变革,必然需要与工业时代基础设施不同的“新基建”支持。新基建的核心就是数字基建,包括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云计算等,是支撑数据采集、传输、存储、计算、分析、应用、安全等能力的新一代基础设施。新基建具备跨网、弹性、智能三大特征,能有效支持产业互联网,加快促成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

发展产业互联网,也能对新基建起到自上而下的反哺作用。互联网能将新基建更好地与终端需求衔接,使得新基建的建设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投入。因此,发展新基建应更加强调市场机制和民营经济的作用,充分鼓励互联网行业企业作为生态共建者参与。在此过程中,互联网将着重发挥五种核心能力,为未来产业经济发展增加确定性砝码。


疫情倒逼产业互联网“突围”


(一)疫情按下经济的“暂停键”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造成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从东方到西方、从北半球到南半球,诸多国家不得不采取限流限行到封路封城各种紧急手段,造成主要线下商业活动受限或暂停,全球经济由此受到显著冲击。3月上旬从美国开始,多国股市发生连续熔断,联合国4月简报更将今年全球总产值从此前预测的增长2.5%转为下降0.9%,经济的忧虑情绪不断加重。

疫情暴露了当今全球化经济的紧密性和脆弱性,局部的扰动将快速传播甚至反复共振,使得全球经济减速下行幅度扩大、周期拉长的可能性持续增加。在物理隔离可能反复持续、分工贸易可能萎缩迁移的情况下,如何找新“拉力”应对经济衰退风险,成为摆在各国面前的首要问题。

(二)产业互联网按下“快进键”

疫情让物理世界的经济活动部分停摆的同时,数字世界开启了接续和修复的“快进键”。以互联网医疗、教育直播、远程办公、在线公共服务等为典型代表的新兴数字化业态呈现出爆发态势,对抗疫复工乃至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传统偏重线下的行业,在疫情倒逼之下加速上线,线上方式也从过去的辅助手段转换为主要手段。企业和机构不得不思考如何全面使用互联网来开展经营活动,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仅把互联网作为某些环节的补充,由此真正开启了产业互联网的转型实践。

在当前消费者已经充分互联的情况下,产业互联网转向以互联不够充分的广大企业和机构为对象,以其生产经营各流程环节为场景,提供互联网化的技术、应用和服务,帮助它们成为能够线上线下无缝协同运营的新型单位,完成数字化转型。这不仅能让企业和机构降本增效、创新业务,更能通过构建“数字分身”提高其应急修复能力。

(三)数字灌注未来经济“韧性”

放到更宏观的视角看,当各行各业通过产业互联网完成数字化转型,行业内的、行业与行业间的、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间都将实现有效互联互通。由此形成的数字“比特”与物理“原子”之间的实时互动能力,将为未来经济注入“韧性”,从而能更有效地应对不确定性变化。

从疫情期间的情况看,这种韧性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切换性。在原有经济活动通道中断的情况下,能借助数字化快速构建新通道,实现经济活动的灵活切换。例如,疫情期间限制人的流动和聚集,大量企业无法开展现场办公影响正常经营。通过视频会议、在线文档等方式采取远程办公,很多企业就能快速恢复基本、甚至全部的经营活动。

二是修复性。在原有经济活动通道受阻的情况下,借助数字化疏通或重连通道的节点,让活动能够延续和持续。例如,受疫情交通流控影响,物资采购流通不畅导致疫区出现抗疫和生活物资紧张等问题。电商和快递服务平台通过搭建全球采购和物流绿色通道,能够迅速对接供需修复供应链,保障物资及时的流通和供应。

三是伸缩性。在原有经济活动通道不足的情况下,借助数字化扩展通道节点和容量,让更多活动能够开展从而满足需求的增加,并且在需求收缩时也能随之释放多余的资源。例如,疫情促使大量活动转到线上,导致对网络和计算资源的需求激增。传统信息技术很难快速响应,而通过云计算就能快速扩容和调配资源满足短时间爆发的新需求。

此外,疫情还使得大量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现金流紧张,从而对资金需求激增,通过在线金融平台能够将各类借贷、融资、税收、资助等政策及申办渠道汇聚,对接给企业按需选择和快速获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保障经济的稳定。


新基建是产业互联网变革的“底座”


(一)新基建的核心是数字基建

产业互联网是产业的数字化变革,是重塑未来产业活力和韧性的关键。

历史上每一次产业变革,都呈现出从底层到顶层、从局部到整个产业体系的换代升级。作为数字时代的产业模式和体系,产业互联网必然需要与过去工业时代基础设施不同的“新基建”。

新基建的核心就是数字基建,是支撑数据采集、传输、存储、计算、分析、应用、安全等能力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有了新基建的支持,各行各业就能有效获得关键的数字化框架、资源和技术,在此基础上便利开展各种数字化应用创新,加速实现向产业互联网的升级。

(二)新基建的三层结构与三大特征

新基建虽然有个“新”字,但并非孤立存在、也不是对传统基建的替代。实际上新基建与传统基建密切相关,很多情况下新基建将与传统基建嵌套融合,共同发挥作用。

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新的数字化设备和系统安装于道路、建筑等传统设置之上,共同作用才能实现城市的智能运行。具体认识新基建,可以从范围和功能两方面入手。

范围上,新基建可分为核心层、基础层和创新层三个层面。

核心层指纯数字技术软硬件的基础设施。包括5G 、数据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是整个数字经济的技术根基。

基础层指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升级,例如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在这些领域中,传统基建投资占比较大,但近年来拉动效用递减,通过投入数字化改造能再发挥稳投资、促增长的主体作用。

创新层指以数字化为内核的全新基础设施,例如无人配送物流系统、无人工厂、无人智能终端等,对未来新兴产业和经济形态的支持作用大。

功能上,新基建具备跨网、弹性、智能三大特征使其更能应对环境变化。

跨网指新基建不是单一孤立的单元,而是多种基础设施的数字化互联网络。目的是让分散在各种传统基础设施中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能够彼此配合高效运转。尤其在遇到疫情等突发事件“断流”时,借助新基建能够快速修复连接与保障流通。

弹性指新基建不是固态不变的,而是动态耦合的云化体系。新基建要能根据环境变化迅速调整状态,保障建于其上的平台和业务运行正常。云计算能快速调配网络和计算等数据资源,支持各类应急应用快速开发上线。而在应急状态解除后,这些资源又能快速释放,应急应用也能有效转变为常态应用,以避免资源浪费。比如,紧急上线的健康码正在演变为用户授权下的“一码通”,未来将支持医疗、出行等系列服务便利开展。

智能指新基建不是单纯被使用损耗的物理资产,而是拥有数据智能的软硬件系统。数据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算法软件,拥有了能帮助使用者决策的智能。尤其当这层数据智能叠加到传统基建之上,能爆发出巨大的效率价值。如疫情大数据与交通结合可指导通行流控、医疗影像 AI 与医院设备结合可辅助疫病快速诊断、电商与物流数据结合可精准匹配物资供需等。


产业互联网反哺新基建的五种核心能力


产业互联网作为连接用户的上层应用,对新基建能起到自上而下反哺的作用,能将新基建更好地与终端需求衔接,使得其建设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投入。因此,发展新基建,应更加强调市场机制和民营经济的作用,充分鼓励互联网科技企业成为生态共建者,积极参与传统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在数字基础设施、全新基础设施建设中勇于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在此过程中,产业互联网将着重发挥五种核心能力。

(一)微接口能力,实现新基建跨网连接

利用各种便利接口快速实现到用户的“最后一公里”,使新基建能够有效保障多要素、端到端的联通。疫情期间小程序、公众号、二维码等微接口的涌现,以低门槛的海量用户连接能力,凸显出对社会快速应急和恢复的广泛价值。

在公共服务领域,疫情地图、同行查询、健康码等小程序实现极速上线,保障了居民出行和城市治理安全;商业服务领域,零售、外卖为代表的生活服务平台工具也发挥了关键的互联作用,保障了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和商家基本经营。

可以说,有了微接口能力,新基建就能最大化发挥对社会、对每个人的普惠价值。

(二)技术迭代力,加快新基建建设落地

以数字技术的高效研发和迭代能力,参与共建新基建的数字核心,能够有力支持各行各业的自主创新。疫情期间,互联网行业积累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资源及能力,为诸多行业的数字化抗疫和复工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山大学、清华大学等利用腾讯云提供的海量算力和智能算法,大大加速了新冠病毒药物研发;各地教育部门借助腾讯教育云资源快速搭建在线学习平台,让广大学生能“停课不停学”;更多的行业和机构则通过腾讯会议等创新应用,快速实现复工复产。

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平台的大规模技术资源调配能力发挥了突出作用,是实现新基建“弹性”的重要保障。为满足激增的海量用户使用,腾讯会议8天就紧急扩容主机超10万台,这种效率在传统基建、传统公共服务模式上是难以想象和实现的,这也体现了互联网参与新基建的核心价值体现。

可以说,疫情为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的深度结合提供了大规模的“试验场”,更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基础开展创新变革的行业企业,有望率先恢复经营“疫后重生”。

(三)开源协同力,扩大新基建公共价值

通过牵头推动开源合作,可最大化新基建的公共价值。开源天然有利于新基建的发展,其开放性能激发全社会的创新迭代能力,并让技术成果能快速成为全社会充分共享的基础设施。

腾讯一直是开源生态的坚定拥抱者与积极建设者,通过开放输出积累多年的连接、计算与交互等多方面能力,积极推动和参与开源社区建设,全力辅助新基建的生态共建。云操作系统、企业级容器等多项核心技术的开源共享,有效满足了各行各业碎片化与定制化的需求,降低了各行各业打造数字化助手的成本。

截至2020年3月19日,腾讯在GitHub上发布的总项目数达到100个,Star 数超28万,全球排名前十。在采用开源技术的新基建支持下,各行各业将能避免费力重复“造轮子”,大大缩短创新和迭代周期和成本,同时还能将更多精力用于聚焦核心业务发展。

(四)平台生态力,促进新基建经济拉动作用

互联网成熟的平台生态运营能力,能够将新基建卷入丰富的生态系统中,放大其对整个生态经济的拉动作用。新基建不再是单一的、固定不动的物理基础设施,而是数字化、软硬件结合的复杂系统,需要技术、应用与产业多方参与才能有效发挥作用。新基建生态将基于互联网和各传统行业的生态大融合,创造出全新的生态图景。

互联网将重点为新生态引入众多的数字化的开发者及生态伙伴,与传统产业研发力量结合,通过共享技术能力、业务逻辑和专业系统等,基于平台应用的创新需要,共同完成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这就使得新基建与平台、应用能有机结合,“按需而建”发挥最大作用。

典型如工业互联网,腾讯就与三一重工、富士康、商飞等多家制造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让底层的云计算基础设施能适配不同工业子行业平台的需求,同时带动开发者参与上层的应用开发,形成生态整体联动。

(五)全域安全力,提高新基建的安全性

从顶层应用安全到底层技术安全贯穿,协助新基建打造产业级的应用安全保障体系。在社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各行业全方位、全天候运行的网络应用和服务,将为新基建的稳定与安全带来新的挑战。互联网基于丰富的业务场景,能从最终应用安全需求出发,结合底层云服务与周边组件的安全可控需求,有效联动供应链上下游如操作系统、开源软件、产品周边攻击的防御和应对,联合打造广泛适应于各领域的产业级网络安全基础设施与服务。

腾讯安全已开放灵鲲监管科技平台、天御星云风控平台、天御反欺诈系统三大平台能力,面向泛金融、泛互联网、智慧零售等群体,解决新业务场景中的安全问题,同时还推出安全专家服务平台,将安全思维从被动防御升级到主动布局,提供战略视角的安全咨询服务,为企业数字化生命周期保驾护航。

可以预见,随着新基建的稳步推进,产业互联网正迎来加速发展的新机遇。产业上层的数字化变革也必将“反哺”底层的新基建,为其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共同推动中国经济的新旧动能转换、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家数字竞争力提升。这将为不确定性持续增加的未来,增加至关重要的确定性砝码。

作者腾讯研究院院长





往期热文







----- 解盘互联网治理 -----

搜索CAIJINGELAW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