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数西算,会带来哪些深远影响?

刘畅 财经E法 2022-04-22

本文字数:5824,阅读时长大约10分钟


将算力需求由东向西引导,将带动相关产业转移,促进东西部数据流通、价值传递,延展东部发展空间,也给西部开辟发展新路。文 | 财经E法 刘畅编辑 | 朱弢

多个部委近期的一份文件,让市场和从业者开始高度关注“东数西算”这一国家级工程。

2月17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孙伟介绍,“东数西算”中的“数”,指的是数据,“算”指的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其核心要义即对利用西部地区丰裕的可再生能源承接东部算力需求,“要像‘南水北调’‘西电东送’一样,充分发挥我国体制机制优势,从全国角度一体化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在向大会提交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中,将实施“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布局建设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作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一部分。

对于东数西算的宏观规划,多家媒体已有详细报道。从目前市场和投资者的反应看,他们更加关心这一国家级工程的前景,及对互联网业态可能产生的影响。

01

西部算力早有布局

“东数西算”首次在官方文件中出现,是在2021年5月24日,由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指出:统筹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国家枢纽节点之间进一步打通网络传输通道,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提升跨区域算力调度水平。该《实施方案》的印发部门,与今年2月17日发文的部门一致。

另一方面,“东数西算”核心的“西部算力”和对西部云计算的相关布局,出现时间更早。

2010年10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确定将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五个城市作为先行开展云计算创新发展的试点。

2011年4月,全国10多个省份相继出现淡季“电荒”现象,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彼时就有观点称,东部城市集中,人口密度大,能源严重不足,未来应考虑在西部地区建立数据中心。

贵州成为先行者。2014年11月,云上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贵州省政府批准成立,该公司是云上贵州系统平台的建设运营主体。其官网信息显示,云上贵州系统平台是全国首个实现政府数据“统筹存储、统筹共享、统筹标准和统筹安全”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贵州全省政府数据“集聚、融通、应用”的重要支撑,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云计算、云储存、数据库、云安全及数据共享开放等服务。云上贵州是苹果公司在中国大陆运营iCloud服务的唯一合作伙伴。

2015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云计算成为中国信息化重要形态和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支撑,幵提出一系列发展和保障措施。

此后,西部各省份随之出台系列文件,要求实现云计算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把推动企业上云作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发展云计算产业、推进云计算应用的重要切入点。

2016年9月,广西发布《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实施方案》,提出统筹布局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加强和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引进云计算产业龙头企业等主要任务。

2017年5月,中国(西部)云计算中心首期工程在成都双流物联网产业园区正式投产。当时的报道显示,该中心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中国西部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性能最强的云计算资源池、最丰富的大数据资源库。

2017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经信委印发《关于制造业“万户企业登云”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推动自治区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开展,促进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

进入2018年,类似布局开始增多。包括四川、甘肃、陕西等多个省份均发布相关政策,支持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建设,并对本省的相关设施建设提出明确方案。

同年,多家知名信息科技公司也开始在西部地区布局数据中心。

2021年之前的类似政策更多倾向于对西部自身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几乎没有提及与东部地区的联动。直到2021年5月的《实施方案》第一次提出“国家枢纽节点之间进一步打通网络传输通道,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提升跨区域算力调度水平”。

根据《实施方案》,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以及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布局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这8个枢纽节点,将作为中国算力网络的骨干连接点,发展数据中心集群,开展数据中心与网络、云计算、大数据之间的协同建设,并作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战略支点,推动算力资源有序向西转移,促进解决东西部算力供需失衡问题。

“事实上,今年2月发布的通知意味着《实施方案》的实际落地,”一位不愿具名的学者表示:“表明国家实施这一重大战略的决心,和将促进以往政策具体落实的执行力。”

02

为何出现“算力失衡”?

那么东西部算力失衡具体指什么?

“总而言之,就是供需的不匹配。”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沈括指出,算力失衡突出表现在,东部地区有大量的计算需求,但计算基础设施相对不足。而在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部署有相当规模的计算基础设施,但应用场景不多,需求有限,出现设施空置资源闲置的局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许可则认为,失衡具体表现在基础设施层面的不平衡。这里的基础设施特指数网(即数据中心和网络)和枢纽(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层面上的设施。

“失衡是个结果,”许可说:“为什么会失衡呢?这是一个基础设施投入和收益的问题。”

许可解释,东部地区的经济构成,无论是从互联网经济还是国家的重大工程,再到金融业、政府党政机关等部门,“对算力均有大量切实需求”,需求又带动投资进入,这一点在西部地区就薄弱得多。

在许可看来,这种失衡并未对产业带来实质性影响。而中央此次提出东数西算布局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带动共同富裕,解决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二是实现节能减排“双碳”目标,降低能耗。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高艳东认为,中国算力的供给和水、电一样存在不均衡的状况。他指出,在东部布局一些快速计算中心,有助于充分利用东部的发展优势,有助于中国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大数据全产业链自主创新能力;在西部布局基础型计算中心,有利于充分利用西部的水电资源,促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降低用电损耗,实现双碳目标。

03

企业如何参与?

实际上,各大互联网企业对“东数西算”皆有提前布局。

比如,腾讯云在其贵州枢纽投产了贵安七星数据中心,该中心于2018年5月29日正式开启一期试运行;

在成渝枢纽中,腾讯云在重庆部署了两个云计算数据中心,其中一期已于2018年6月投用,是腾讯继天津、上海、深汕合作区之后的第四个大型数据中心集群。

按照腾讯相关人士的说法,在疫情期间,腾讯西部云计算数据中心作为后台支持一线,三天时间内,就实现1700多台服务器扩容,顺利保障各类线上服务,为疫情防控提供科技支撑。

“在相关政策出台前,我们的数据中心建设和布局有两个出发点:一是用户在哪,需求在哪我们就会考虑在哪布局;二是看当地的配套、成本、土地、电力等等,各方面资源综合考虑。”腾讯云数据中心相关负责人对《财经》表示,“今后,我们的相关布局会积极拥抱国家政策导向——这是个逐步演进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

阿里巴巴相关人士表示,其已规划建设了5座超级数据中心,分别位于张北、河源、杭州、南通和乌兰察布。其中,于2016年9月投产的张北数据中心是国内企业首个采用三点式布局的数据中心集群,采用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部署国内云计算数据中心规模最大的浸没式液冷集群。

2020年6月,阿里云在乌兰察布布署的超级数据中心开始正式对外提供云计算服务。

“乌兰察布数据中心不仅属于内蒙古枢纽,同时也是西部重要的枢纽节点。”阿里巴巴相关人士介绍。

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引擎相关负责人介绍,火山引擎在全国部署了大量CDN节点,可以为东西部的企业和用户提供传输加速服务。目前,火山引擎正在加强西部数据中心人才培养和招聘,以及西部数据中心上下游产业链建设,包括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相关耗材、服务器/交换机等零配件等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建设。

“‘东数西算’工程有助于实现算力资源的合理化部署和调度。该工程能发挥西部的土地、能源等优势,还减轻了数字经济的上层应用对于底层算力资源的需求压力,既有利于节能减排,又有利于实现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火山引擎相关负责人表示。

那么,互联网企业未来将如何参与“东数西算”工程呢?

一位大型互联网企业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对《财经》E法表示,此前几年,各地政府会出台本地区的相关扶持政策,企业也会主动与政府接洽。政府主要负责营商环境(如土地、电力协调,企业注册、运营的便利条件等)准备。在能源指标的申请上,以企业为主体提出申请,当地政府会同步向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申请相关指标。

“东数西算”工程会对互联网企业业务布局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吴沈括认为,大型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在于布局相关政策较早,在全国各地本就有计算基础设施承载,故其对基础设施的复用率会更高。且企业自身产业链上下游的闭环设置较好,“有需求,有供给,有产出,能够做到比较良好的商业循环。”

从利好的角度而言,一方面,互联网企业早期的投入能够得到政府公共资源的支持;另一方面,其计算能力的输出在参与过程中能得到更多的应用匹配。

高艳东认为,“东数西算”一是有利于节省企业成本,就近使用可再生能源,助力企业实现减碳目标;二是通过参与这类工程的计算分类,有利于互联网巨头就近服务客户,提升服务质量,改变数字经济“东热西冷”现象。通过把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算力需求转移到西部,可以避免在东部重复建设,节约运营成本;三是有利于优化现有数据中心布局,提升跨区域算力调度水平,进行数据中心的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更好地为数字化发展赋能。

“互联网公司的竞争关键在于在西部地区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的积累。”高艳东说。

许可认为,对大型互联网企业来说,参与“东数西算”最大的利好在于业务的拓展和技术的深化,“即使有些业务不赚钱,但可以通过这个业务去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规模效应会出来”。

04

如何解决算力时延?

在可预见的未来,受限于东部与西部地区的实际距离,算力的时延和网络长距离输送费用也被投资者所关注。

一位早年参与过西部某大数据中心建设的工程师对财经E法讲述了他的经历:“我们公司其实就没打算在西部地区设立分公司,”这位工程师说:“这样一来,其实大数据中心和总部沟通不畅。”加上当地人力资源匮乏和算力时延导致的竞争力偏低,最终计划中的大数据中心胎死腹中。

“当时,还没有这样的政策(《实施方案》),产业链供应商对西部地区的云计算投资前景信心不足。”这位工程师总结。

那么如今“东数西算”落地,这些问题能够得以解决吗?

腾讯相关负责人表示,能源成本一般占到大数据中心总体成本的40%-50%。算力东西部的同步确实还会带来网络上的成本,但据腾讯负责人介绍,“有一些做法是可以做些调优的”,比如在“网络不那么拥堵的时候再放过去(数据)”;此外,可以考虑将算力放送时间做架构上的部署优化,如在架构上做好设计、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等,无需“频繁到一城一地去拉取”。他也指出,上述设计需要在架构优化开始布局时就要考虑。

该负责人还指出,农业、矿产等能源类产业在西部较为丰富,可以利用云计算和AI提高其劳动生产效率。这对于整体的东数西算政策落地会有比较大的推动作用。

对于部分从业人士担心的“国有企业可能会占据部分优势”的情况,另一位大型互联网企业相关部门主管则对《财经》E法表示,目前为止,还未遇到过与国有企业之间竞争而处于弱势的情况。“应该说,市场对我们并没有另眼看待,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现象。”

在谈到数据中心的投资回报时,这位主管称“要看跟什么比”:“和很多业务比呢,它(回报周期)是比较长的;但跟很多其他业务比,它又是比较不错的”。他强调,稳定的租金回报是数据中心行业的特点,他对此有信心。

05

会产生哪些深远影响?

高艳东指出,“东数西算”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各种企业的参与,对于中小互联网及相关行业企业而言,可以把抓住“东数西算”中的发展机遇,在细分领域提供优质服务,其本身也是推动“东数西算”的一支重要力量。

“服务器是数据中心的基石,想要建设数据中心,服务器行业也将最先获益,由此也将带动相关上游市场的景气度,如存储芯片、路由器、交换机、光模块等。除了硬件,还有云计算、边缘计算等也将获得充分发展。”高艳东认为。

此外,在土建工程上,数据中心机房的建设也需大量电源设备的支持,如UPS、变压器、交直流转换设备等。机房建设完备之后,还需要注意到散热,利好散热风扇与电机等,还对监控与安防有需求,这就需要大量的监控摄像头、烟雾传感器等,甚至还需要一些机房环境管理方案。

“‘东数西算’是一个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会带动大量产业发展起来,中小企业也会是受益者。”高艳东总结。

许可认为,网络基础设施有很强的正外部性效应,这一效应既包括产业投资、技术升级迭代,也包括骨干直联网(物理系统)的拓展。

“互联网经济在中国得以蓬勃发展的最大原因,在于公私合作(国有企业、政府与民营企业的合作)。”许可建议,对诸如“东数西算”这类有很强正外部性的投资项目,既需要民间资本,政府的扶持和政策引导也不可或缺。

吴沈括表示,“东数西算”相关生态的营建,不能仅局限于当地的产业链配套,而这恰恰是中小互联网企业参与这一战略工程的意义和机遇。

“因为它们(中小企业)在做主产业链层,特别是在配套业务的供给层面中有其优势,同时在资源获取层面也有其特定优势。通过由点到面的参与,能够将自身的业务融入到整个国家的战略规划当中去。”吴沈括说。

吴沈括也指出,“东数西算”对西部而言是非常大的挑战。因为这一方面需要国家层面公共资源的支持,也需要对当地生态进行深度改造。

此外,在发展过程中需因地制宜,特别是在当地具有优势性的在这个条件基础之上,精心的设计产业链的切入点。“不要盲目复制东部模式——如果只是简单复制,难免遇到非常大的发展瓶颈——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切入到整个产业链的环节当中,不贪多求全,做好精品和特色的切入节点,设计好业务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既定规划目标。”


 近期话题,点击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