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生物多样性的“扬州样本”
湖面波光粼粼,四周郁郁葱葱……在扬州北湖省级湿地公园,岛屿星罗棋布,集湖光和山色于一体,在初夏时节,让人感觉心旷神怡。“生物的多样性保护,本质上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身发展的未来。”20日一早,由扬州市生态环境局、扬州市邗江生态环境局、北湖湿地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和方巷镇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为所有生命构建共同的未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在此地正式召开。
邀请专家公布邗江区目前生物多样性的“家底”、正式对北湖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教学实习基地揭牌……现场活动精彩丰富。扬州正在全域范围内摸清物种家底,全力打造生物多样性的“扬州样本”。
已经做了哪些努力?
扬州已初步构建自然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扬州地处江淮交汇,也是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境内平原辽阔、水网密布、河湖众多,湿地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特色鲜明。”扬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陈修道介绍,丰富的湿地资源和多样的湿地类型,孕育了丰富的湿地生物多样性。
近年来,扬州采取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形式保护湿地,并积极实施湿地修复工程,对重要的自然湿地资源进行修护。目前,全市重要和典型湿地、重要水禽栖息地、重要水源区湿地资源逐步得到保护,初步构建了扬州市自然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历时半年,“邗江样本”初现进展
首次发现红脚苦恶鸟和斑头鸺鹠
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工作,通过系统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可以为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了做好本次调查工作,由我们环境学院牵头在全校范围内精心组织了生物多样性各领域有着长期实践经验的骨干教师,组建成扬州大学生物多样性调查组。”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小治介绍,2022年初,启动了邗江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
四个月的辛勤付出,也让扬州市邗江区多姿多彩的生物多样性逐渐呈现出来。“经我们调查发现:邗江区陆生维管植物共计约500多种,其中,约有300多种野生植物。”王小治一一列举,邗江区区域内以香樟、悬铃木等行道树最为常见,最具代表性的植物为芍药和琼花。“初步调查结果显示,邗江区可能存在的哺乳动物大约有24种,包括江豚、水獭等5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和刺猬、猪獾等4种江苏省重点保护动物。”王小治介绍,鸟类是陆生野生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动物类群,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十分密切。邗江区共记录过的鸟类有200多种,以雀形目鸟类种数最多,有90多种。常见的鸟类有喜鹊、乌鸫、斑鸠、麻雀、白鹭等。目前,通过现场调查并鉴定核实的物种有78种。“此外,该区域还首次发现了红脚苦恶鸟和斑头鸺(xiu)鹠(liu)。”
目前,初步调查得出邗江区内两栖动物共有4科7种,已调查到的爬行动物共有14种,均为“三有”保护动物。其中,乌龟、黄喉拟水龟、赤链蛇、乌梢蛇和黑眉锦蛇属于江苏省重点保护动物。昆虫方面,目前共采集到邗江区昆虫201种,蝴蝶有39种,此外,水生生物种类繁多。
“共同的未来”需全社会共同参与
“我们从去年年底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正式开展生物多样性的摸排工作。”市生态环境局生态处处长孙江介绍,目前,我市正积极搭建生物多样性数据平台建设、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与监管平台建设。“通过半年多调查工作,扬州各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不断提高,公众保护意识确实正在增强。”
致敬“所有生命”,只为“共同的未来”
生命的种类不胜枚举,于枝头穿梭的飞禽、于地上奔跑的走兽、于水中嬉戏的游鱼、于天地间默默奉献的植物以及那些我们用肉眼无法观察的微生物群,主题中的“所有生命”包括了人类自身,以及共存于地球上的一切生物;而“共同的未来”则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地球上一切生物本质上是命运的共同体。
正是生物多样性的存在,才让我们看到了这个丰富多彩的美丽世界,才让我们得到了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才让我们的未来充满了期望和更多的可能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离不开公众参与,我们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志愿者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让每一个人,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事做起,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
供稿:邗江生态环境局
审核:陈修道
扫码关注我们
扬州生态环境 环保//公益//生活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