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春天走进后滩--《陪着四季慢慢走》壹木自然读书会分享回顾

aaacha 啊啊啊茶的绘日记
2024-09-05



本文是周三分享的回顾


腾讯会议视频录屏,有的地方讲的有点乱,建议大家可以直接看下面的图文版:)


主持人:张一


今晚苏打老师为我们带来“后滩鸟类物语”分享。也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后滩岁时记”已更新至79篇了。真是扎实又富趣味的在地观察[强]

陪着四季慢慢走,我的新书上市了

我认识苏打老师呢,还是因为啊,《世界本来的样子——唐家河鸟兽物语》。后来我又和女儿一起读了《珍稀动物在中国:起飞吧,燕鸥小一》。发现咱们的苏打老师是一位特别有童心,画画又特别轻松愉悦的自然观察爱好者,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苏打老师在上海自然观察的主场后滩,还有她长期观察的鸟儿们的故事吧!那么接下来时间就交给我们的苏打老师。




苏打:


大家好,我是苏打,很高兴有这么个机会给大家做分享。

今天是3月8日,我不太喜欢叫它做妇女节。

在这里,祝各位大女生小女生节日快乐。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一个插画师,也是一个自然观察爱好者。因为这一爱好,目前我的插画工作主要是自然科普类的儿童绘本方向。

去年很有幸加入了壹木自然读书会,深深地感受到了群里非常浓厚的共学气氛。

作为一个植物小白,去年我参加了壹木自然读书会主办的“观察一棵树”活动,受益匪浅。

今年顺理成章地继续参加了一方自然的自然观察活动。

当公园组长闲云招募分享的时候,我就厚着脸皮报名了公园观鸟分享。



下面几本书是我这几年在自然博物领域插图的书籍和绘本。

关于燕鸥小一之前已经在地衣博物绘画群和一善儿童书店做过线上分享,今天我主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有两个部分:

1是今年的个人绘本《陪着四季慢慢走》的创作背景。

2是作为一个自然观察爱好者的一点点肤浅体会。


首先给大家看看科教出版社制作的一个短视频,很多朋友应该还没有读过这本书,先和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谢谢科教社的编辑们,他们制作了这个短视频。

这本书主要是我在2020年创作的,记录的是我和孩子们在自然里玩耍的故事。


故事要从4年前,我带孩子参加自然观察活动。

那是19年的春天,应该是在上海共青森林公园,上海自然博物馆的何鑫老师带的观鸟活动。小朋友的体会我记不太清了,但对于我个人,感觉好像,啪的一下子,大自然向我打开了一扇门。观鸟好像就是那把神奇的钥匙。

我开始爱上观鸟。

我很喜欢的脱口秀演员鸟鸟说过人总在躺和卷之间做仰卧起坐,其实我想大部分人都是这样,很多时候就是因为自己没有一个恒定的兴趣点。

在开始观鸟之后,我感觉找到了。



《中央公园效应》是一部我很喜欢的一部很有意思的记录片,讲的是在纽约中央公园里,观鸟人的故事。在片中,幕后音发问“WHY BIRDS”,为什么会爱上观鸟呢?

首先要解释一下什么是观鸟?

什么是观鸟呢?

观鸟指的是在自然状态下对野生鸟类进行观察和识别的活动。

所以观赏笼养鸟和动物园里的鸟都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观鸟。

那么户外观鸟究竟有什么乐趣呢?

片中这位黑人鸟友给出了七大观鸟之乐,我相信每个观鸟人看后都会很有默契。

这里我就不一一展开,先带大家来看看我的观鸟自留地—后滩公园。


说到上海的湿地,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崇明东滩湿地、西沙湿地、南汇东滩湿地、青西郊野湿地等……然而在市区,就有一个容易到达的湿地公园—后滩湿地公园。

后滩湿地公园在黄浦江畔,在我的这个地图上,它是被卢浦大桥黄色的这条线和地铁七号线橙色的这条线夹住的一条江边的、窄窄的、绿色的一片。占地面积约为18公顷,原来是上钢三厂和后滩船舶修理厂的所在地,2009年的时候配合世博会项目建设成了后滩公园。图上被黄色卢浦大桥和橙色地铁7号线夹在中间的狭长绿化带就是后滩湿地公园,当时一起建的还有这个卢浦大桥东侧的世博公园。

这一片细长的这个江畔湿地就是上海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一片棕地(被遗弃,闲置的地块,多数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或环境问题);后滩公园南面原来的世博会的会址,做了整体改造变成了一个很大的一个世博文化公园。



这个是卫星地图看到的后滩湿地公园和世博文化公园。



后滩公园它的这里的湿地类型很丰富的,它有黄浦江畔的这个滩涂,还有这种很美丽的夏天开满睡莲的小池塘,有蜿蜒的河道,还有一些农田;比如说现在是春天,就是油菜花盛开。这里我们可以在市区里看到一些野生动物。湿地公园也是一个天然的洪水控制系统。也是一个都市田园。

这些其实都是后滩公园的相当于一个官方介绍一样。那么对我而言,它的意义当然不仅仅是上述的那些文字。


在开始之前,我先分享三本对我很重要的书。毕竟这里是壹木自然读书会的分享会,我们要多讲讲看到的书。



观鸟的朋友们很多都会使用观鸟记录中心这个小程序,在小程序里,可以建立你的自留地。

我第一次看到自留地这个概念是在《鸟鸣时节》这本书里。《鸟鸣时节》是2021上半年出版的一本译著。虽然记录的是英国的鸟类,但247种也几乎在中国都有分布。

作者在文中说到:

到目前为止,了解鸟类的最好方式——是在当地找出一块自留地,理想情况下,你从家出发,步行、骑车或开车几分钟就能到达这里。它包含一系列的微生境,最好能包括一些水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且在一个小时或更短的时间内就能走完。这样一来,你就可以短暂且频繁地造访该地点,以此来了解生活在那里的鸟儿,特别是它们一周又一周,一季又一季,一年又一年所经历的变化。

虽然我在后滩观察也不过3年多点,但持续观察和记录的意义的确在一点点地浮现。



在座的不少人应该都读过《笔记大自然》。这本关于自然笔记的一本经典作品是一本指导如何给大自然书写日记的入门书。克莱尔和查尔斯是美国著名的自然观察家,艺术家,教育家。他们用两种指尖艺术——书写与绘画,来传递大自然的色彩与神奇。

这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每隔一段时间拾起,都会有新的发现和体会。

比如,我这次在准备PPT的时候,读到这么一段。

克莱尔说“多年以来,我不断的造访这片人工创造的荒野,它仿佛一颗熠熠生辉的红宝石。年复一年,我来这里画画、冥思,并感触生命的脉搏在这四季轮回里跳动。”我觉得,克莱尔准确地说出了我对后滩的感受。

有一些朋友曾经很喜欢后滩,但毕竟这里不是世外桃源,人工的手不断在修剪着这里仅存不多的野性,慢慢地有人淡出了。也有人慕名而来,失望而去。毕竟这里不过1点几平方公里大小。在天公不作美的时候,这里也不过是个平平无奇的人工公园。

观鸟大部分时候无法预设,你可以摸索出规律,但季节和环境的变化总在发生,而鸟----会飞来也会飞走。不是每一次自留地观鸟都能在意料之中,可能有惊喜,也可能有疑惑和不解,为什么有的鸟总是不来,为什么有的鸟一闪而过,为什么……为什么……

每一个为什么的萌生,都预示着你对自留地的了解可能会更深一层。

每一个为什么的答案,都需要你持续地造访。

后滩贵在它的开放性,绝大多数时间里,不管白天还是夜晚,只要你想去,都可以去,它是24小时开放的。

我相信在座的许多人都会有这种感受,当你感觉疲惫、沮丧、焦虑的时候,走到熟悉的风景理,慢慢地就会感觉平静下来,内心的能量一点点地增加,当你离开的时候,可能会有一种轻松感,没有什么大不了过不去的。

在那些无处可去的日子里,它还在那,可以让我们逗留,是对人心极大的安慰。



这本《散步去》应该不少画画的朋友也读过。这是我读过的谷口治郎的第一本漫画,也是最喜欢的一本。讲的是相当于作者本人化身的中年男士和家人搬到小镇上,每天兴致勃勃地散步,邂逅有趣的人和动物,欣赏不期而遇的风景的故事。

我家住在后滩公园附近,我们一家人经常周末骑车到后滩公园,孩子们都很喜欢这里,这是一个特别能亲近自然地公园。

开始观鸟以后,每当他们安顿下来,玩水地玩水,看书地看书,我就开始自己散步,绕着芦荻台附近的水域转上一圈,看看有没有什么邂逅。

看到《散步去》的男主角把自己在家周围的散步经历画下来,平淡而有味。



我也想开始把自己在大自然里散步的惊喜用小故事的形式记录下来。

就这样从冬末到深秋,我用小漫画的形式记录下在自然中行走的各种邂逅,和鸟类,和昆虫,和植物,我看到了它们,用自己的画笔画下了它们。最后,集结成这么一年四季4册的绘本。


其实我很想一个月一个月地和大家走过后滩的一年。

但是时间有限,这次我就和大家分享后滩的春天吧。



春天里的第一个小故事




这种鸟可能很多人都认识了。它经常出现在华东和南方城市的河道边。但是有些人会把它当作江鸥,有些人甚至把它当作企鹅。我记得有一次大风吹过,把两只夜鹭头上地羽毛吹得膨膨松的样子,特别像跳岩企鹅。

右边的图就是我把当时和孩子们一起观察的情景给记录下来了。




夜鹭平时并不是存在感很高的鸟类。

但每年冬末春初,它们就特别引人注目。

因为它们的繁殖季到了,平时单打独斗的夜鹭们全都到后滩公园江边的这一片林子里求偶衔枝筑巢。冬天柳树叶子落尽,夜鹭和它们的巢格外醒目,而求偶期的夜鹭也不断地发出粗哑地夸夸声。夜鹭林旅馆的密集度很高,一棵树上会同时上上下下又好几个巢。

去年我数过一次,目能所及大约有200个巢。还没算上看不见的后排的树。

它们的开张地时间每年都不同,我统计了一下:2020年大约是1月27日开张,

2021年夜鹭林开张时间是1月29日,2022年1月6日夜鹭林就有夜鹭聚集,

2023年特别晚,一直到情人节,2月中旬夜鹭才开始聚集。

夜鹭的繁殖季每年都不一样,和气温有什么关系吗?暂时我还没有理出头绪来。

如果有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去探索一下。

这就是刚才《中央公园效应》观鸟七大乐趣之一,科学探索的乐趣,增加“没有用”的知识:D



那么夜鹭宝宝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呢?这是我在2020年画的。

2020年2月下旬,大约是25日,在后滩夜鹭林子用望远镜扫荡的时候,发现了两窝鸟宝宝。应该是刚出生没多久,那天带的相机没有长焦,拍下两只瘦弱模糊的影子。

然后隔了近10天再去,林子里的窝里大多都有幼鸟出现了。之前一个月里成年夜鹭聒噪的"kwuak,kwuak"的声音,被低沉的密集的“jie,jie,jie……”所替代。感觉是成群的幼鸟在牙牙学语。



用望远镜扫荡,巢里有灰灰的一坨一般就是幼鸟。它们通常蜷在窝里,偶尔直起身体,顶着满头蓬松灰白的胎发,瞪着黄眼珠,丑萌丑萌的。



再过一星期,夜鹭宝宝们比之前更灵活了。喂食的场面我一直没遇上过,但是有一次似乎见到夜鹭妈妈教小鸟飞行技巧的。妈妈在旁边不停挥动着翅膀,鸟宝宝瞪着眼看着,然后不知怎么地就剑拔弩张起来,给它们编了一段小对话。这个对话当时是来自2020年美国纽约市长和他的兄弟互相争宠的故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考古一下:D



到了3月下旬的时候,幼鸟们的身体渐渐圆润起来。之前没有的飞羽也长出来了,不过头顶的白毛还没褪去。出生一个月后,夜鹭宝宝就陆续离巢了。刚离巢的夜鹭宝宝还十分笨拙,常常会站在地上半天一动不动。有的时候甚至会误入人行道上。这时候你最好稍微的驱赶它们一下,让它们回到无人区去,让它们不至于被伤害。



离巢后的夜鹭宝宝叫做亚成鸟。

所谓亚成鸟,就是成鸟的前一阶段,还未性成熟的时期。这个阶段它们通体褐色,密布白色条纹,看起来和成鸟完全不一样。但其实是同一种鸟。

右边就是我画的差不多夜鹭宝宝他们在巢里一个月的一个体型变化。刚出来的时候嗷嗷待哺,然后个子长大了一点,但飞羽还没有长出来,接下来飞羽长出来了以后,开始能够离巢,然后学习觅食了。




第一个介绍夜鹭是因为目前还是它们的繁殖季。如果你第一次见到的话,几百个巢几百只夜鹭不停的呱呱叫,后滩的小树林里还是十分壮观的,有机会的话大家可以去看看。再过一段时间柳树叶子都长出来的时候就看不清了。

夜鹭的繁殖季大约会延续到春末。过了繁殖季,夜鹭就不再群居了。夜鹭林重新变得空荡荡,一直到第2年的冬末初春才会重新热闹起来。

右边是我在公众号和视频号里做过的一些夜鹭观察记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扫码观看。




春天里的第二个小故事


时间进入3月,后滩的油菜花开了。来后滩赏花的人很多,也有不少人会留意到后滩河道里的水鸟。不少人会把它们叫做小鸭子。其实它们是小䴙䴘。


小䴙䴘看起来和小野鸭又点像,但实际上它们是䴙䴘目䴙䴘科。

小䴙䴘尾短(尾羽退化,长仅23毫米,看起来几乎没有尾巴)、翅短,腿短(长在身体的后部,近尾端),使得它的体形近乎椭圆,加上它的羽毛全为绒羽,松软如丝,整个感觉就像一个毛茸茸的葫芦,有的人叫它为水葫芦。

小䴙䴘主要分布于水塘、湖泊、沼泽。小䴙䴘是中国最常见的水鸟之一,在中国东部大部分开阔水面都能见到小䴙䴘。

右边这张照片是小䴙䴘的繁殖羽:喉及前颈偏红,头顶及颈背深灰褐,上体褐色,下体偏灰,具明显黄色嘴斑。



上图右边是非繁殖羽:上体灰褐,下体白。

在做PPT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对小䴙䴘繁殖羽的认知很书面。就是我回忆不出来究竟它的繁殖羽是从几月到几月。

经过一番照片查找,发现去年秋天的小䴙䴘大约是10月变灰的,而今年春天大约是2月开始变红的。小䴙䴘的非繁殖羽的时间其实很短,很容易被忽视。而这一期间你以为的非繁殖羽小䴙䴘成鸟,也完全可能是一只未成年的刚脱去斑马纹的小䴙䴘大宝宝。所以在这方面的辨识还是蛮有难度的。

刚开始给小䴙䴘拍照的时候,总是很容易气急败坏。因为小䴙䴘很喜欢潜水,一分钟可能会下潜好几次。它的食物主要是小鱼小虾之类的。繁殖季开始的时候,和其他鸟类相似,总是有一个追求的过程。在小䴙䴘而言,就是常常会发出长长的委婉的鸣叫,然后两两在水面互相追逐发足狂奔。



小䴙䴘常常会发出这种长长的很委婉的鸣叫声,然后两两在水面互相追逐,发足狂奔,我给大家看一个视频。在后面的这个小䴙䴘,它们的这个凌波微步是不是特别好看?不停跑步的小䴙䴘和不停潜水的小在䴙䴘这个视频里都有。这两只小䴙䴘就是典型的繁殖羽。



配对成功了以后,小䴙䴘就要开始筑巢。它们通常是在挺水植物的根部附近,弯折周围的植物比如芦苇的茎秆,如此反复形成一个浮岛。芦苇的茎秆没有完全折断,也让小䴙䴘的浮巢不至于随波逐流。也有一些小䴙䴘的巢是浮在水中间的,没有依托的,这个蛮神奇的,不晓得它究竟是这么做到的。

完整的孵蛋过程我没观察到。这个巢很遗憾很快就被弃了。因为这个鸟类在受到惊扰,还有一些气候原因的时候,他们有可能会把现成的巢给抛弃,然后重新再弄一个。这个巢好像是台风的原因。

然后就是很可爱的小䴙䴘宝宝出生了。右边就是刚出生的小䴙䴘宝宝,有黑白相间的斑马纹,很是醒目。

小䴙䴘宝宝是早成鸟,早成鸟也称早成雏,是晚成鸟的相对词。有的鸟类孵出后绒羽稠密,眼已睁开,可随亲鸟觅食,这类雏鸟叫早成鸟  。大多数陆禽、游禽的雏鸟都属早成鸟。刚才的夜鹭宝宝算是晚成鸟。



我们看到的这个视频里小䴙䴘宝宝就已经很会游泳了,但是还不会潜水和觅食,只能牢牢跟在妈妈屁股后面。而游累的时候,就会偷懒爬到妈妈背上,躲在妈妈翅膀下面休息。

你看现在妈妈的翅膀下面就有一只小䴙䴘。它大概就是一只偷懒的小䴙䴘,他躲在妈妈的后面,然后另外一只小䴙䴘宝宝,他现在大约也累了,拼命的想挤上去。

春天和夏天都有可能在后滩看到那个小䴙䴘育雏的一些场面。



右边是我在公众号和视频号做过的一些小䴙䴘观察记录,欢迎扫码观看。

春天是鸟类的繁殖季,在后滩可以看到好几种鸟的繁殖行为。

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有时间再和大家分享。


春天里的第三个小故事



这里我要讲的是书里第3个小故事,春天脚下的世界。

这张图是我在2020年4月初画的,记录下从冬末到初春在后滩看到的一些野花野草。

它们依次是蒲公英、早开堇菜、活血丹、泽漆、黄鹌菜、荠菜、二月兰、野豌豆、宝盖草、刺果毛艮、阿拉伯婆婆纳、繁缕、附地菜、猪泱泱、通泉草、小巢菜、白花车轴草。

当然,所有的这些物种同时开花是不可能的。这只是我人为的安排,把它们放进一个画面里。



它们中的很多都生长在夜鹭林边的落羽杉林下,油菜地边。

这个林子曾经是我家两个小朋友的乐园。



他们很喜欢用掉落的水杉或落羽杉树枝来搭树屋,然后用各种落叶,落果和野花野草来装饰这些小屋子。


而在不知不觉中,春天到了,野花们从土壤里伸出了它们的小脑袋。

我起码在这片林子里拍到6种小野花。比如说黄鹌菜,阿拉伯婆婆纳。



还有婆婆纳,比阿拉伯婆婆纳更小。还有通泉草、繁缕。



每每在它们要开成一片的时候,春天园林工拔草的身影出现了。曾经的花毯变成了裸露的土地。



曾经他们只是拔掉林下的野草,落羽杉落叶地毯还健在。

有一天,园林工终于忍受不了林下的“荒芜”,种上了各种草坪草,比如吉祥草、麦冬。曾经散步起来无比惬意的林下,走起来磕磕绊绊。



人只能走在石板上。石板中间自然是不能有野草的,统统拔掉。

拔掉太难看了,铺上人工地毯;然后估计实在是太人工了,地毯撤掉,撒上碎石子。有限的野草出来还是会拔光。



曾经3月初后滩公园靠黄浦江的河堤上开满二月兰,曾经油菜地边上是大片的车轴草(不过应该也是播种的),但是现在草地上越来越多出现的是麦冬,吉祥草。孩子们在公园里能看到的野花野草越来越少了。或者说,我们能目击的野草的生命史越来越短。能看到花看不到果。



这是去年3月后滩的早开堇菜,是我每一年春天里的念想。据说也是公园播种的,不晓得今年是不是能如期而至,会不会被园丁的辣手给斩草除根。

分享后一天我去后滩,看到零星的早开堇菜开花了。数量比去年少很多,不知道接下来会不会增加。


不好意思发了一些牢骚,说了这么多,无非是试图回答自己

为什么要做持续的观察和记录?

因为要记得这片土地的变化,曾经我们拥有了什么,现在又失去了什么。

就好像新冠三年出生的孩子习惯了口罩,它们会觉得戴口罩就是常态;

大部分的城市儿童已经习惯了平整的草地,按季更换的花坛,他们会觉得这就是自然。

真实的自然是怎么样的,我觉得首先它不应该是整齐划一的,它应该是有着丰富的多样性的,为什么我们周围的环境日渐同质化,单一化,这需要大家自己去观察去体验和思考。





前一段时间我读了一本很好的书,叫《杂草的故事》。那么《杂草的故事》里作者理查德·梅比曾经把野草比做一个大地的免疫系统,如果某个地方出现了伤口,野草就会自动的去把这个伤口给补平补全。

正如昆虫分类学上没有害虫一样,杂草也不是植物的正式分类。这个星球上大部分的绿色植物的角色其实都是由人类来决定的。有的时候也觉得蛮悲哀的。

壹木自然读书会的林婕老师,她正在文澜读书岛举办《杂草的故事》阅读分享会。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扫码。她应该是在浙江图书馆有个线下的分享的,线上的分享也有。



上面我分享了我的自留地以及和创作这本图画书相关的春天的部分。

接下来我准备分享作为一个入门级自然观察爱好者的一点小小体会:




作为一个自然观察爱好者,很多人都会问需要一些什么装备?那么这张图是我去年给“勺嘴鹬在中国”画的一张水鸟调查员的一张图,当时就画了水鸟调查员的一些装备,这些装备其实对很多我们的自然观察爱好者都是适用的。

实体工具:

以观鸟为例,双筒望远镜是必不可少的,一般8倍的就可以了,超过这个倍数容易发抖。至于什么价位和品牌,我就不具体推荐了。任何工具都是在你自己心理承受范围内选最好的不容易后悔。目前我用的差不多是1000元左右的我觉得够用,当然施华洛世奇的使用体验是非常好的,但它的价格也是杠杠的,我就不奢求了。

即使你还不是一个观鸟爱好者,只是着迷于植物或昆虫,双筒望远镜也能帮你打开一个新世界。很多树的花和果都长得很高,如果你有双筒,能看到的细节就会倍增。比如你用双筒望远镜观察盛开的玉兰时,你不仅能清楚地看到它的雄蕊和雌蕊群,也许还能遇见一只闯入视野的啄花瓣的灰椋鸟。

如果看水鸟的话,单筒望远镜最好是必须的。尤其是退潮的时候,水鸟会在离岸很远的地方休息,只有单筒才能看得比较清楚,当然超过它的焦段也是不行的。用手机接单筒在天气条件好的情况下也可以拍出不错的视频。

相机这个更是丰俭由人了。完全取决于你的预算和承重能力。相机的好处是可以拍下记录,回头辨识学习,积累素材等等;但是用相机拍摄和用望远镜观鸟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用望远镜观鸟,你可以看得清楚鸟的行为;但在用相机拍摄的时候,除非够近,很多时候你根本看不清鸟在干吗,只是机械的记录,具体行为要回去大屏幕才看得清楚。所以有一些资深观鸟人甚至是不拍照的。

上个周末我去杭州植物园,当相机交给小毛的时候,我用望远镜观鸟感觉很从容;当相机回到我手上,尤其是拍快速移动的鸟的时候的感觉是蛮狼狈的,,因为老是拍不到,甚至有点沮丧。当然这也和我拍摄技术比较菜有关系。但是这两种体验都希望大家能深度感受一下,哪一种更适合自己


接下来分享一些观鸟书籍:

第一本可能是目前最新鸟种最全的图鉴。图鉴的好处是可以把同一科目的类似鸟各种细节铺陈开,是识别鉴定的利器。

第二本是台湾野鸟,对于坐标华东南的小伙伴这本非常推荐,一是鸟种重合度比较高,二是李震霖画的实在是太好了。相对于第一本鸟类观察手册集合了几十位画手的力量,这本台湾野鸟完全是李震霖一己之力耗费几年画出来的,画技一流,统一度高,而且还配了大量的生境图,五星推荐。

第三本和第四本分别从鸟类行为和观察技巧方面做了精彩阐述,也非常推荐。



而在这个智能机时代,各种小程序,app也是自然观察的好帮手。

懂鸟和观鸟记录中心都是我使用很频繁的微信小程序。



懂鸟可以把鸟拍下来识别鸟种,当然除非你拍得足够清晰,否则准确度是要打折扣的。

当然,即使是灵魂照,它也能帮你做一个排除,缩小可能的范围。

懂鸟第2个好用的功能是听音辨鸟。观鸟的人可能都有这种感受,去到一个地方,鸟鸣很响,却怎么也找不到鸟也看不到它更遑论它是谁了。那么懂鸟可能帮你识别出这只鸟是谁。

当然和拍照识鸟一样,除非该鸟是个独唱家,而且唱的够大声,否则可能也认不出来或者认错。

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识别工具很多时候还要加上自己的判断。

懂鸟第3个好用的功能是听鸟鸣,搜索你居住地常见的鸟,多听听它们的鸣叫,很快你就会成为认鸟鸣的小行家了。



上周蒹葭分享的黄一峰老师的《自然观察达人养成术》里提到听觉体验里的拟人化记忆。

我们周围的鸟儿很多的鸣叫都是很有特点的。比如左边这只远东山雀的叫声特别像“橘子皮,橘子皮“而右边这只棕头鸦雀的四声鸣叫有点像“背信弃义“当然这些拟人化记忆都要你自己亲身感受过才能记忆犹新。我第一次听上海的周长袖老师说“背信弃义“的时候是将信将疑,真的吗,会吗?然后在很久以后有一次亲耳听到时才觉得“哇,真的啊!”

希望大家也能多去听听鸟儿的鸣唱!


抱歉音频不知道为什么贴不上来,只能请大家在懂鸟自行搜索了:(




又回到我喜欢的记录片《中央公园效应》。

其中一个人物是资深观鸟者斯塔尔(左下),她除了痴迷观鸟,还很热衷于带观鸟活动。近30年,每周4次,她带人在中央公园观鸟,只收取很低廉的费用每人6美元,最近才升到每个人8美元。

斯塔尔每次回家都会做鸟种记录,她记在本子上,手写。



而现在,我们通常使用的基本上是手机应用。比如,国内可能用的比较多的是观鸟记录中心小程序,国际上EBIRD使用的最广。

观鸟记录中心的好处很多,除了随时随地可以记录之外。它能生成出有意义的观鸟数据,比如每个月你看了多少种鸟,不同月份的鸟种和记录频次对比。像我在观鸟记录中心从2020年开始记录后滩的鸟种,2020年记录了55种。21年75种,22年84种。当然这些功能也可以用excel来完成,只不过很多时候用手机会更便捷一点。



而观鸟记录中心网站还可以根据用户记录频次生成当地记录最多鸟种。

当你检索上海和后滩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同是上海,两地的数据还是有所不同的,这就和后滩的生境有关,这里位于黄浦江畔,相对于整体上海的数据水鸟会更多。

而当你检索不同城市的数据时,就会发现有一些是老朋友,而有一些当地菜鸟完全是你的lifter(新种) 。比如说我们看在北京记录次数最多的鸟里面有沼泽山雀,这种鸟对于南方的鸟友就可能是个新种。还有像福州记录最多的鸟有暗绿秀眼鸟,在上海暗暗绿秀眼鸟也有,但是在福州,它的这个密度就比上海高,就是你完全可以随时在街边小区里看得到。

在观鸟记录中心小程序,搜索公共数据,你可以自己发现陌生地方的鸟点。

所以探索这些小程序能够帮助你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


APP方面,我就不详细说了:

形色是识别植物,EBIRD在国际上记录观鸟数据,inaturalist则是全面手,什么都可以识别,我个人用来识别昆虫比较多。是我非常推荐的一个APP。

对于一个自然观察爱好着来说,用好这些小程序和应用,不管是城乡,自然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很值得探索。



刚才上面介绍的小程序和APP,大部分是识别工具。

识别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中央公园效应》观鸟七大乐趣里也提到了----“解密之乐,识别”

比如你在书上发现一只柳莺,它跳个不停。你用望远镜追踪它,有顶冠纹,是黄腰柳莺吗,不对,它的臀羽是黄色的,应该是冕柳莺。

解密的当下会有莫名的喜悦,观鸟人应该都知道。

以下是来自《怎样观察一棵树》的笔记和思考,非常推荐的一本书,不仅对于观察植物,


伯恩德·海因里希在《森林的故事》里指出“对我们来说,无法识别的事物就不存在。”

“认识一棵树或一种鸟就像认识一个人——了解得越多,关系越深厚,它就会带给你无限的惊喜”


住在城市里,同一个小区里的邻居可能几年你都不认识也不关心。

但一旦认识了他们,知道他们的称呼,你会感觉更加亲近,这估计大家在疫情封控中都有体会。对一棵我知道各种名字(俗名、学名)的树或鸟,我也感觉更亲近;

当你熟悉了周围的物种的时候,每当步入自留地,就好像遇见各种不同的老朋友一样。

知道名字则可以帮助你将你所见组织成语言,并传达给他人。

林奈发明的双名法系统——拉丁属名加拉丁种名——确保了命名的一致性。作为一位自然博物领域的插画师,我发现用谷歌搜索“Microhyla ornata”,可能会比搜索“饰纹姬娃”得到更多更准确的信息。



接下来的这一页的内容分别来自于《自然观察——达人养成术》和《怎样观察一棵树》,他们共同谈论到一个问题就是抛弃名称的迷思。那么,作为一个自然观察爱好者,其实我们很多时候都在做这个识别这一行为,那为什么要去抛弃名称的迷思呢?

我参加不少的自然观察活动,不少孩子和大人都会问,这是什么,知道了它的名称,就OK。下次还是记不得。

作为一个自然观察爱好者,识别是我们观察的阶段而不是结论和结局。


很多不认识学名的人那里可能拥有许多关于物种的有趣知识。比如一些农民他们可能不知道这棵树,这只鸟究竟叫什么,但对它们什么时候开花结果,什么时候迁徙繁殖了如指掌。


我认为,相较于做一名学识渊博的命名者,做一名诚实、认真的观察者更重要。一棵树,即使你不知道别人如何称呼它,也完全有可能熟知它的一切——通过树皮、叶片、姿态、花朵、果实和许多其他特征,

人与自然物种之间的关联更多地取决于他们恒定不变的又与其他物种截然不同的自然特征,而不那么依赖那些多变的名字。


--《怎样观察一棵树》


不管大山雀还是远东山雀,我们喜爱我们熟知的事物,识别他们的显著和不显著特征能够带来极大的乐趣。

前面我介绍过春天里小䴙䴘,其实我的观察还是很表面的。

博物的编辑张瑜老师对小䴙䴘有非常深入的观察,他拍摄过小䴙䴘的18种食物,他从早到晚地拍摄或速写小䴙䴘,以至于小䴙䴘妈妈可以安心地把宝宝留在他的附近自己去潜水。

每一个物种都有无穷的特征等我们去发现,发现物种的新特征也能提高我们对自然的欣赏能力;而等待你去发现的大自然的各种特征,即便在一个普通的后院里,也是无穷无尽的。

不管是观察一棵树,还是观察一种鸟,你会发现自己不断有新的收获。



作为一个画画的人很建议大家都去做的就是自然笔记。自然笔记就是规律的观察记录。然后认识体会和感受自然的一种形式,其实它的形式是很多元的,你完全可以用纯文字也可以图文结合,你可以用照片也可以画画。自然笔记的范围实际上是很广的,不要把自己的思路限在一个框框里。

对我个人而言,绘图自然笔记的功能大致两点:

1、重新输出,加深记忆;

2、绘画的疗愈功能



不知道怎么开始的一些小伙伴,建议去看看《笔记大自然》这本书,一定会对你有帮助。看看克莱尔做的这个春季观察项目列表。比如观察候鸟以及鸟类的繁殖行为、观察本土昆虫和动物、观察植物(比如不同植物的冬芽变化、开花先后),像壹木自然读书会,去年举办的这个观察一棵树的活动就非常好啊!然后还可以观察记录天象、风景等等……

大自然可观察可记录的点太多了,而春天这个万物勃发的季节,简直就要让人目不暇接。



我想绘图自然笔记不管对什么年龄的人来说都是有所裨益的。而且你不用对不会画画这一点心存疑虑。其实不管你是什么程度的画画,同时,很多时候,当你放下把自然笔记当作一个作品的期待,不要把它当作科普小报,也不要把它当作博物画,单纯地去记录你真实的观察、感受和思考,反而你的记录会更动人。如果是你真实的观察感受和思考,那么大家都会很有触动的。

像底下左边这张图,就是一个很厉害的小鸟友周至一小朋友,他去年前年在南汇观鸟以后画的。画面上有起码11种野鸟,有蓝天,有芦苇荡,有水塘,有树林,就给人一种特别历历在目的感觉。

右边是来自广州的鸟友,也是我的和画友yuyan,她从2017年开始做鸟类观察笔记。

她的每一份笔记除了绘图之外,还有丰富的文字记录,包括观察时间地点以及鸟类的行为,我每次看她的图都看得津津有味。

很希望大家都有机会去尝试一下。

右上角是去年我在生态南汇做过的一场关于自然笔记的分享,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扫码回顾。




今天的结尾我还是要提到我非常喜欢的一套书,其中一本也是我非常尊敬的奚志农老师一家人钟爱的一本书,也就是现在的《大自然的一天》的旧版。作者热内梅特莱尔用同一场景每两个小时的变化,每个月的变化展现了大自然的瑰丽的旅程。




奚志农老师说:“当搬回大理之后我就想,如果把那个场景置换成大理的一个白族小院,苍山洱海之间,三塔做中景,苍山做远景,把植物、动物都置换成大理本地的物种,一定会很有趣。我相信,大理的物种之丰富,绝对超过那个欧洲乡下的农庄。”

我相信,这个场景也完全可以置换到我们每个人的自留地。坚持观察和记录本土物种,不管是写还是画,你也可以收获属于自己的大自然的一年四季,一条河,一座山,一片海,创造属于你自己的大自然的故事书。




左上角是壹木瞭然的公众号,那里面有非常多以前各种大神的分享记录;

左下角是我的个人公众号,右边是我今年的这本新书的一个购买链接,其实各个平台都有,因为只有京东能够生成二维码,我就放了一个京东的。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互动分享:


兔子我这两天晚上天天和孩子一起读这本书,孩子很喜欢,早饭吃饭时也得让读,本来她对鸟没那么感兴趣,这本书让她对观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鸟平常我们也会看到,但是在书里这么一呈现,娃就会把自己观察到的和文字、手绘图融合起来,尤其是讲到PT的时候,她看到pt在水面上潜水,起飞的景象,很快就联系起来了[呲牙]


张一我就插一句,太感谢咱们的苏打老师了。然后也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看想法吧,首先是苏打老师对于自然的理解,就是它并不是整齐划一的,而且它必须是丰富而多样的。这一点真的是完全的打动到我。还有一个点就是拍照和这个望远镜的观察其实是不一样的体验。还真是这样,就是有时候你想到要去拍它,然后心里就很着急,很焦虑,但是如果你把照相机放下,然后拿望远镜去从容的去观察获得的东西更多,真是这样。苏打老师的新书今天下午我也下单了,非常的期待。

《大自然的一天》这本书其实也是在我的书架上。作为共勉吧,因为我也是一个画画的人。

可以作为咱们的这个目标,就是说怎样去观察自然,怎样把最美好的自然记录下来,所以今天非常感谢咱们的苏打老师精彩的分享!


苏打老师答疑环节:


1、这本书是水彩画的吗?

对,这本书都是我用水彩画的。其实我刚才也没有仔细的说,我当时在画这些画的时候并没有想着要出书的。作为一个画画的人。在现场感觉到的那些喜悦,迫不及待的想要用画笔来记录下来,这就是我当时的感受,我回家以后就特别想把它们马上画下来。因为经常在自然里走,所以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惊喜,所以就不知不觉一年画了大概十几篇吧!后面才慢慢集结成书的。


2、观鸟书籍的推荐,当然好看的鸟书是很多的。我自己在豆瓣上也有做整理,之后可以分享在壹木瞭然的公众号里。

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45759778/,鸟书豆列


看到了很多朋友,但是刚才我在分享,也没有办法和你们打招呼。


3、这本书《陪着四季慢慢走》,都是我手绘的,就是我回家以后画在本子上的,就是你在淘宝上搜索英文12月--twelve moon,它就是一个卖本子的淘宝店家,绘本里大部分的画我都是画在这个素本上面。其实我在户外的时候我是舍不得坐下来画画的,我觉得眼睛都看不够,所以我大部分的素材都是拍回去,然后坐在家里画。

画画肯定是要打草稿的呀!

尤其是在书里的这些画,在家里我会先在A4纸上做一个构图草稿。大概每一块会画多大,然后画一些什么内容,这个构图草稿是一个很草的稿子,然后最后我再在本子上来完成这个成稿!


4、我也会用ipad画画。嗯,今天分享的内容里基本上都是手绘吧,ipad画画的话基本上就是用procreate。Procreate也是一个很多人都在用的一个ipad绘画软件。


5、鸟类各种习性的书。好的,这里我还可以介绍一些。


比如说。在上海的话,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有出过一本叫《身边鸟趣》。是上海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主编的一本书。然后它主撰稿人是俞远明先生,这本书也是很好的一本书,俞远明先生网名叫做渔夫,这是他也在上海做了好多年观鸟写的书,他对上海的这些常见鸟种做了介绍,而且每种鸟都有上海的壹鸺老师画的很可爱的鸟类画像!我这本书我也是很推荐的。



《鸟类行为图鉴》,我刚才没有细说,很多时候鸟人很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气质。我一开始观鸟的时候每当有资深鸟友说看观鸟要看气质的时候,我就很气急败坏,因为我觉得什么气质啊,但实际上这个气质就是一个鸟的一个整体特征,它不仅是外形,还有包括它的行为。所以说当你对一种鸟很熟悉的时候,你知道它长什么样,你知道它会做一些什么行为,它会怎么样飞,那这就是它的一个整体气质了。所以这种东西真的是很难言传,是要靠这个长期的观察才能够实现的,那么在你还不熟悉的时候,你可以看看这本《鸟类行为图鉴》,它能够帮你发现身边这些鸟的一些行为模式,然后从而就会对我们周围的鸟有更深的了解。。


6、推荐一下上海的观鸟地点:

上海的观鸟地点是很多的。其实我去的是后滩,不是前滩,前滩完全是一片人工绿地,后滩它相对来说会有一些自然滩涂。那么上海的观鸟点是很多的,除了后滩。市区还有世纪公园、共青森林公园、滨江森林公园,上海植物园、辰山植物园、闵行体育公园这些都是很值得去的,这个事后我可以把文本整理一下。此外还有大名鼎鼎的崇明东滩和西沙湿地,还有现在正在消失中的南汇东滩湿地!


7、植物书籍推荐:

植物学习书籍太多啦,如果说你关注“壹木瞭然”公众号,你会发现里面有非常多的植物学习书籍,整理和植物学习笔记之类的,这个我在这里就不专门推荐了。我能推荐的就是这本《如何观察一棵树》。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建议大家都去看看。


8、我的小孩怎么评价我的画:

我家有两个孩子。老二弟弟他比较喜欢画画,然后他也很喜欢看漫画,他经常看着我的画说“画的太差了。难看死了啊”之类的,这就是他对我的评价。偶尔也会有一些,他觉得还可以,还不错。因为他从看漫画的角度,漫画里的人物造型是有一套体系的。对的,小朋友是有自己的审美的。


9、观鸟绘画有没有占用了大部分的时间:

我觉得可能是吧,现在我的周末的时间。除了陪孩子以外,就是出门观鸟吧,不过出门观鸟的时间也不是很多,因为家里有两个孩子,一个愿意观鸟一个不愿意观鸟,那么我还要花时间陪那个不愿意观鸟的孩子。


10、我的书适合多大的小朋友呢?

我觉得如果你是喜欢自然观察的大人,你自己也可以看一看,如果你觉得太浅就把它送给你周围的小朋友。


11、想请我画画?

关注我的公众号,然后和我私信联系。我不是从小学画画的。我是从小对画画感兴趣。但是从来就没有走过艺术生这条路。后来毕业了以后工作了几年以后才开始画画的。


12、出书能不能养活自己:

基本上你不是畅销作家的话是不太能养活的,只有你是一个畅销作家,然后作品大卖的情况下你才能够赚钱,其他时候一般只能够糊口吧。


13、能推荐自然纪录片吗?

自然纪录片我也有很多可推荐的,那一样也是我们在事后的回顾文里面我会附上去,那么今天的话我这里就暂时不放了。因为我还要去找一找。

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52166582/,观鸟纪录片豆列


                                               END


海报制作 | 苏打

主持 | 张一

图文整理 | 清香猫 紫叶  苏打

文字校对 | 清香猫 苏打

图文排版 | 苏打

视频上传、图文发送 | 苏打





《陪着四季慢慢走》

目前各大平台都有售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啊啊啊茶的绘日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