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做医疗锁定“大目标”,王健林准备先投个1000个亿
E企咖(ID:e-qika) 作者:艾薇
传统地产商万达从2000年就计划转型,十几年中,触角先后伸及商业地产、文化娱乐、网络、金融等多个领域,已成功转型为轻资产模式。如今,高端医疗又成为了万达抢占的下一个高地。王健林的小目标究竟还有多少?万达一再突破自身的转型边界,似乎让我们隐约看到了一个搭建中的商业帝国雏形。
万达最近动作不停,前脚刚宣布推出“万达院线游戏”新品牌,表示“杀入”游戏产业,马上又公布与IBM练手进军公有云市场的消息。不过要说到重磅,最近刷爆各大媒体平台的是“国民公公”王健林率领万达全面进军医疗产业的新闻:你们“一个亿”的小目标居然还没实现,我先简单来个1000亿建建医院和诊所吧。财大气粗的感觉,真好。
从万达一贯的“买买买”风格背后,我们要看到布局医疗产业并不是万达的一次随机任性的投资,王健林为此谋划已久,并公开宣布:5年之内,医疗产业将成为万达新的支柱产业。这是否意味着在商业、文化、网络、金融之外,万达的第五大服务型支柱产业正在崛起?
为何瞄准高端医疗
早在2014年8月,万达就已经在青岛拿下医卫慈善用地,当时的楼板价仅150元/平方米,此处正是万达目前正在打造的一家高端国际医院项目的所在地。也就是在同一年,万达就开始和全球顶尖国际医疗集团——英国国际医院集团(简称IHG)合作,计划在青岛建设国际医院。截至目前,双方合作的项目已经延伸到上海、青岛、成都三地。
万达在成都布局医疗产业早有端倪,2015年4月,万达集团就与成都市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内容涉及文化旅游、医疗卫生、电子商务以及城市综合体等领域。其中的万达国际医疗中心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
今年4月6日,万达集团与成都市人民政府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万达将投资700亿元,在成都建设医疗产业园区,共同打造一座世界级医疗产业中心。此外,万达还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投资90亿元,在全国各地的万达广场,开设300家牙科诊所。
为何选择高端医疗?王健林曾公开表示,万达大规模进军医疗产业,源于中国巨大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开放,以及万达遍布全国的持有物业。
先看市场需求。咨询公司德勤早在2011年就发布调查报告称,仅21%消费者对医疗体系满意,相当一部分的中产以及富裕人群对于改善现有医疗服务的愿望非常迫切。据最新《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有86%的精英人士对现有医疗服务表示不满,迫切需要专家进行治疗、希望拥有完善的术后康复和专业家庭护理,这类人群对费用不敏感,更关注医院设施环境、医生素质和诊疗效率等问题。
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调研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医疗科技市场的规模会跃居全球第二。其中,中产阶级和富裕消费者将占城市家庭总数的59%,越来越多的人能为医疗保健支付更高的费用,迅速推动医疗保健产品与服务需求的增长。
此外,良好的政策环境也为高端医疗产业的发展做了背书。“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拟将健康医疗产业规模扩至10万亿元量级,未来几年里,国内民营医疗服务机构占比预计将达25%~30%。
难怪马云都说,“中国下一个首富,将诞生在医疗健康领域。”
就是要建立新竞争优势
高端医疗产业是万达转型的最新一步棋。在今年1月14日的万达集团年会上,王健林对外正式宣布:万达转型基本成功,再也不是一家传统的地产企业了,不仅万达集团不是,万达商业也不再是了。
2015年,王健林在有一次谈到万达转型时,指出了四个战略方向,并表示万达在接下来的十年都将围绕这四个支柱产业发展:一是万达商业。把原先靠地产起家的基础型公司变成一个商业服务公司,没有地产。二是文化集团。万达文化集团是一个大的文化集团概念,包括文化、体育、旅游等在内。三是金融板块。万达将形成一个金融集团,有银行、保险、证券、支付公司、资产管理等,会跟传统的金融集团完全不同。四是电子商务。但并不同于阿里巴巴,而是基于大会员和大数据的O2O模式。
从上述战略规划能看出,万达在想尽一切办法去地产化。王健林为什么一直如此忌讳,拼命想摘掉“地产”这个标签呢?
那是因为王健林始终不看好地产行业的长远生命力,认为不管当下多火爆,也只是周期性行业。请看下文他的一番解读:
“2000年,房地产住宅市场如火如荼的时候,商品房供不应求,钱非常好挣。但我当时就觉得这个产业模式是有问题的。如果你出国学习多了,就会发现,纯粹的住宅房地产市场就是个周期性的行业。这个周期差不多就是半个世纪,全球工业化的国家都有这个特点。等到人口城市化到达70%~80%,工业化完成,房地产市场就萎缩了。不是消失,是萎缩了。
再看香港,最早有几百家地产公司,最后就八大家。虽然到后来交易还是很稳定,但90%以上都是二手房的交易,新房市场就不行了。加上地产行业的现金流不稳定,所以从很早开始我们就说要转型,做商业地产。做了十几年,一直到最近几年,模仿者很多了,现在还没有我们真正的全国性对手,万达一年的商业地产开工量至少一千多万平米,竣工量是好几百万。而且每年都是百万级别的增长:比如前年竣工300万,去年竣工410万,今年竣工开业大概在500万以上。明年就是600万,一直处于增长之中。
但是商业地产依然是周期性的,城市化完成,布局基本稳定,就不可能有很大的增长了,加上现在模仿者比较多,市场空间越来越小。就像有人问,为什么万达现在拼命在做文化产业,做旅游,做跨国,其实核心是要‘挖一个护城河’,说白了就是要建立新的竞争优势。我们要做文化产业建立竞争优势,做文化旅游,特别是做规模比较大的项目,就更难有模仿竞争者,因为这已经不是资金和土地的问题了,最核心的部分是科技、人才和创意。”
万达转型的边界会在哪儿?
在十几年的转型历程中,万达从最早做住宅地产,转向做商业地产,再从给商业广场做配套开始,将业务扩展到电影产业:从投资院线,到投资电影制作,再到投资美国电影制片公司和国内的影城,打通了整条电影产业链。根据万达对外公布的数据,它目前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业务收入,已超过整个集团收入的50%,转型第一步已经成功。
此外,万达的房地产业务也通过推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形式实现转型,从一个重资产、重资金的传统地产商转型为轻资产模式的基金管理和项目管理公司。
从万达十几年转型之路来看,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但中间也有投资失败的领域。对此,曾为多家中国企业提供过转型咨询的普华永道中国工业行业管理咨询主管合伙人陈兆丰先生表示,企业转型必须要凝聚一定的竞争优势,万达之所以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取得成功,主要还是立足于商业地产的平台,而且院线、影城,以及电影投资同属电影产业链上下游,是一脉相承的,协调转换相对容易。但其他领域,例如它重拳出击的体育产业,优势就相对较弱,想取得规模性发展的难度就会比较大。
现在再回归到文章开篇提及的,万达瞄准的高端医疗产业。
对于万达来说,资金实力从不是问题,所以它有更多的转型资本。但说到企业沉淀下来的经验与实力,万达与医疗行业是不搭边的。高端医疗项目土地的竞买资格中,除了对竞买主体有资金要求,还要求必须拥有三级医院管理能力。因此,万达与英国国际医院集团(IHG)签订合作协议,万达商业负责项目投资开发,IHG负责医院管理,共同运营。看似各司其职,但IHG在中国本土化运营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系列问题,IHG的经验与模式是否适合中国,尚未可知。
IHG不是第一家登陆中国高端医疗市场的国外顶尖医疗集团,来到中国的很多高端医院项目都处在严重亏损状态,有的一两年就倒闭了。这和医院运营成本高,入住率低有关:一方面,高端私立医院的建设时间很长,口碑树立需要时间,前期需要大量资本注入。
另一方面,高端医院锁定的受众群体只是有限的一小波中产以上或富裕人群。这部分人群还会被三甲医院的国际部、特需部门以及高端专科医院分流,难以带来稳定的流量。
万达的商业逻辑是,高端项目建成后,万达可以依托酒店、配套住宅来赚钱,高端医院成为聚拢人气的一种方式。可见,万达的高端医院仍然紧紧依托着地产开发的大框架。但反过来看,在国家房地产政策持续收紧、无论是普通住宅还是商住房市场都受到严重冲击的当下,主体项目市场萎缩,作为配套的这些高端医院的出路又在哪里呢?
(参考资料来源:FT中文网、搜狐财经、动脉网、界面新闻、腾讯视频、万达集团官网)
END
推荐阅读
点击文字或图片进入链接
E企咖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如果你想进入千人商业大群,
请猛戳“阅读原文”,填写报名表。
如需转载、合作及约访
请后台留言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