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慧控糖杨枫:让糖尿病病人吃饱是个大问题丨医疗科技

2017-08-31 王航 四百味


编者按:


AI对医疗的渗透,正在改变人们对抗糖尿病的劣势。


作为这一大势的推进者之一,慧控糖的杨枫及其团队,耗时4年,花费近2万小时,研发出糖尿病管理方法“糖代谢动力学”。他们通过量化分析血糖波动原因,在7天糖代谢动力学监测中,确认病程,发现低血糖风险,然后提供个性化定制的药物、饮食、运动管理方案。


整套产品也在盈利问题上得到了可行认证,其中15%~30%的用户在检测后,有付费意愿;而与美中宜和的于莺全科集团、慈铭的高端体检合作,则让他们找到了另一条从0到1的盈利路径,即一条B2b2C的方向。


在采访中。杨枫对品途说,未来他们要做出一个全中国AI智慧控糖助手,彻底改变中国糖尿病现状。




文丨王航

来源丨品途商业评论(pintu360)



糖尿病在世界上是一个有普遍性的病种,中国的糖尿病患者群体也是数量巨大。我们也许都见到过糖尿病患者因为控制血糖,很多的食物不敢吃,也见到过糖尿病患者每天都要用测血糖的针扎一下来确认血糖的高低,这是一个长期与患者“纠缠”的病症。


此外,糖尿病还可以引发很多的并发症,急性并发症主要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各种急性感染、高血糖、高渗透压综合征等。那么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相关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变、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还有下肢血管病变、皮肤病变、胃肠病变、以及糖尿病阳痿等。


这些慢性并发症虽然是和很多因素有关的,但是它的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血糖控制水平和糖尿病病程的长短。如果是血糖控制不佳,那么随着患病时间延长,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也就会增加。因此,控糖对于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


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这个指标代表一个人过去90天的控糖平均值,按照中国标准必须控制在7.0%以下,而每高1%,死亡率就升高21%,其他的糖尿病并发症如失明、截肢、肾透析、心脑血管疾病都大幅提高。这个是世界公认的糖尿病控制金指标,中国只有10%达标,因此人均寿命减少9年,后期还很惨。


随着医疗产业AI化的发展,智能医疗对于糖尿病的控糖等有了些许突破,健安华夏就是一家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到了糖尿病控制过程的公司。其创始人杨枫是原微软大中华区软件构架首席顾问。创办健安华夏后,他研发出糖尿病控糖产品慧控糖,已经在糖尿病患者控糖过程中取得了些许突破。


自创糖代谢动力学



中国"1亿糖尿病,5亿在路上",显然,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是有症结存在的。杨枫为了攻克糖尿病的难题,带领团队花了4年时间,近2万小时研发,研究了全世界30-40G文献,发明了糖尿病管理方法糖代谢动力学,目前没有可以任何对照的技术存在。


杨枫用几百字,对糖代谢动力学进行了解释。


糖代谢动力学,简单讲就是人活着要靠食物获取能量,每顿饭血糖会有一个起伏;糖代谢可以理解为新陈代谢中的血糖变化,动力学就是量化分析血糖波动原因。


健康人血糖有5-6-7-8-10的规律,就是餐前不超过5.6,餐后两小时不超过7.8,任何时候不超过10.0,同时任何时候不低于4.2。


血糖控制在10以下,就能大幅减少失明,截肢,尿毒症等并发症风险。不低于4.2,就能预防低血糖带来的死亡或脑死亡、老年痴呆等风险。


通过7天糖代谢动力学监测,能确认病程,发现低血糖风险,个性化定制最佳的药物、饮食、运动管理方案。不仅血糖达标,还能享受正常生活。


同时提供3个月慧控糖控糖强化班服务。其中包括7天动态血糖监测,2次体检,4次高端诊所面诊,医生问答,专业报告分析以及全程医生指导。


单点突破



杨枫曾在一个活动的分享中说到,800人中有83.3人,在18年内可能会失明、截肢,肾透析,甚至死亡,剩下的人中,还有354人可能在7-10年会加入到他们的行列。很不幸,这就是中国的糖尿病现状。


杨枫的一个好朋友,糖尿病18年,双眼突然出问题,几乎失明,才49岁。另外糖尿病患者朋友,已经不能下楼,靠肾透析维持,什么都不能吃,一吃就超标,饿得对他妈说:妈,您就让我吃饱一顿走了吧。那年他才41岁,儿子刚9岁。


与国内相反的认知是,国际卫生组织认为糖尿病和肺结核一样,早已是人类已经征服的疾病。


糖尿病只要按时随访,平衡营养,也可以长寿的活到100岁。于是杨枫意识到两个问题:


1.  糖尿病可以管理得好,关键是家庭医生负责制。

2.  中国除了模式创新,更需要科技创新。


目前一方面现状是,中国有1.47亿患者,却只有10.2%达标,糖尿病的管理是市场刚需;另一方面中国仅有2万内分泌医生,其中仅有一万做糖尿病,医患比例1:1万,缺口120万家庭医生,杨枫说,十年都填补不了这个空缺。


因此,可以方便快捷并且价格低廉,市场可实施的去推进糖尿病控糖管理是突破糖尿病的关键。杨枫团队研发的慧控糖产品,将人工智能和糖尿病管理做到很好的结合。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7天监测,结合其他生活数据,建立个性化数据模型,就能确认病程,发现低血糖风险,个性化定制最佳的药物、饮食、运动管理方案。不仅血糖达标,还能享受正常生活。


1年前,2016年1月12日,慧控糖的第一个正式患者完成测试出组,效果惊人。发现她7个晚上有4个晚上低血糖,发现是餐后应激反应。通过简单的睡前加餐就能防止低血糖风险。从此,糖代谢动力学开启了一扇大门,不断有新发现,不断有惊喜。


通过这种方法,杨枫发现自己也是糖尿病前期,但通过这种方法,仅仅靠饮食、运动调理,已经基本逆转。


一位用户按照定制食谱,2个月减肥6.5公斤,波动性完全达标。一位用户糖化血红蛋白7.6%,高于中国达标线7.0%,经过糖代谢动力学管理后三个月降到6.4%,低于美国达标线6.5%,又三个月降到6.1%,接近正常人6.0%,同时减药15%,延缓了病情发展。


看未来的AI+医疗



杨枫谈及医疗领域的未来是非常有信心的,这不仅仅是他看到了慧控糖的发展前景。目前的慧控糖在渠道、市场、产品应用上都有很多的突破。


据慧控糖的数据,15%~30%的用户在检测后,愿意付费请我们帮助控糖。慧控糖可提供3个月慧控糖控糖强化班服务,定制私人医生。除了7天监测,还包括2次体检,4次高端诊所面诊,提供全程医生指导,并养成控糖习惯,这样的业务模式推进起来很顺利。


另外慧控糖已和美中宜和的于莺全科集团、慈铭的高端体检合作,探索中国全科医学的试点。获得了很多奖项,得到医生、和行业协会的认可。产品曾在中国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教育年会上展示。


这样慧控糖实现了从0到1,找到一条B2b2C的路,验证了疗效,验证了价值,验证了用户付费意愿,验证了与机构和医生商务合作模式。


杨枫说未来要做出一个全中国AI智慧控糖助手(临床决策标准),彻底改变中国糖尿病现状。


也要一辈子做成一件事:让亿万人能吃饱饭,血糖还达标。这是慧控糖的未来。


对于AI医疗的未来,杨枫还另有见地。


杨枫认为,在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创新创业机会要以根本上解决病症问题为基础,这是核心的创新能力,也是更为有突破能力的科技创新方向。


例如杨枫提到在TED的演讲中,有一个机械手的发明,用人工大脑中的意念来控制机械手臂,将生物电能解码后再产生动作。这一类的发明可以实质的帮助残障人士达到不能达到的事情,例如一个在恐怖袭击事件中失去腿的舞者,在机械臂的帮助下成功在舞台跳舞。


这样的科技创新如果已经可以应用到了其他领域甚至是军事上,这会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能力突破。


但目前医学能力仍旧有限,在IT能力或者说人工智能发展虽然迅速,但仍旧有很大的医学应用的阻碍没有完成突破,例如糖尿病,有人认为,人工胰腺将会突破糖尿病,但有很多因素人类还不能掌握,例如情绪对血糖的影响,担忧人工胰腺不能完成的,当血糖持平了,人会出现其他的疾病障碍。或者当血糖出现了极限值,也超出了目前医学的分析能力。


在应用上也有同样的障碍,例如糖尿病眼底筛查的技术设备,可以帮助医生筛查疾病,但在机器筛查的同时也需要医生确认,而这一类设备造价昂贵,诊断病症的医生也会觉得医生这个岗位有些“多余”一样,这样的配置是不合理的。


在中国实施AI医疗的过程中,已经有很多公司在不断的尝试,都因为医疗行业的自身难点进度略慢,杨枫团队研发的慧控糖已经是糖尿病领域有巨大突破的产品。这都是依靠科技创新的能力。


在技术变革的进程中,很多人都相信“奇点”的存在,及未来会有一天或者一年,会带给人类超乎想象的改变,也有很多人预测了未来10内将会发生,医疗的AI会是在哪一年出现“奇点”呢?也许就像杨枫提到的,只有从根本解决了病症的科技技术出现,使人类的医疗水平得到提升,才算是AI医疗的“奇点”。



< END >





为寻求变革的中国公司

提供有内容的价值服务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