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煮雪赏析//边城石子之《渡江云》

2016-11-28 作者:煮雪 桃花源间








赏析

煮雪

原作者

边城石子


《渡江云*比竹教子》

边城石子原玉


春风催劲笋,蜕衣不及,直挂向云天。弄纤躯颤栗,满地襦衣,稚嫩到何年?轻浮意气,恨当时、一味贪鲜。吹不尽、虚空孤调,着懊恼无边。


如烟,笙萧笛管,快板琵琶,尽昙花一现。多半是、平芜剩草,笑料人前。如何节念尤激烈,更近来、含泪执鞭。终罢曲,斯名记作音弦。


注:愚子名弦,每恨铁不成钢,恨未了,笋已成竹矣!


煮雪赏析:这个世界上,最深的情谊莫过于父母亲情,最重的恩情亦是莫过于父母的养育之恩。而天下的父母有哪一个不是为了儿女倾尽了一生心血,一世流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他牙牙学语的时候,父母作为他成长的第一任导师的形象和行为准则便深深的镌刻在幼小的心灵之上,所以任何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悉心照料和谆谆教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是每一对父母最美好的期望。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边城石子的一阕《渡江云.比竹教子》,看看这位边城才子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春风催劲笋,蜕衣不及,直挂向云天。”春季是万物萌动的季节,一夜春风过后,所有邀约在春天的故事都会鼓满芽孢爬上细嫩的枝头。在春风的催促下急不可耐的张开眼睛。春笋也不例外,在春风的鼓动下,也许仅仅是一夜之间,在你还没有来得及做好准备的时候,他已经长大了,已经是参天的大树了。开篇词人用了拟人、夸张和比兴的写作手法,形象的描写了竹笋的长势和成长速度。暗喻孩子的成长亦是在不经意间,便像雨后的春笋般长大成人了。“蜕衣不及,直挂向云天”。贴切而夸张的比喻,让文字更加的鲜活和生动起来。一个“催”字极其准确的抓住了春风的特点,让春天的景色也在他的笔下活了起来, 与后面的“不及”紧密呼应。给读者带来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也许此时孩子稚嫩的羽衣还不曾褪却,带着些许的婴儿肥,就那么不管不顾的,不知天高地厚的闯入了云天之上,这里的云天暗指外面的世界。自己的孩子,作为父亲,岂有不爱之理?通过这一句对嫩竹的细致描写,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父亲发自内心深处的对儿子无限怜爱与疼惜之情。起笔精致,刻画逼真,惟妙惟肖!






煮雪赏析




“弄纤躯颤栗,满地襦衣,稚嫩到何年?”承接上文,竹子在春风的吹动下虽然外形高大,但终是未经风雨,未经世事,纤弱的身体禁不起风雨的洗礼而时常在风中颤栗。襦,幼儿的围嘴儿。比喻稚嫩,暗喻儿子羽毛尚未丰满。稚嫩到何年?什么时候才能够成熟呢?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的长大呢?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担心的问题,词人直接问了出来。问句加深了词人对儿子成长的关怀和关切之情。正如诗中所言“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承接自然,于情于理皆为常人心态,易于引起读者的共鸣。




煮雪赏析






“轻浮意气,恨当时,一味贪鲜。”如果说前面两句饱含了深情的父爱与疼惜,那么这一句转折,便是因恨铁不成钢而产生的怨叹了。因为爱之深,所以希望也是足够深重的,希望他健康成长,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但是,孩子终究是孩子呀,他们幼稚、任性、贪玩、浮躁......同所有的孩子一样,他们缺少自我约束力,经常淘气惹得老师生气,父母担心。此处的一个“恨”字,更加生动的刻画了作为父亲的心里矛盾,这种对孩子又是爱,又是恨的矛盾心理,有着每一个平凡人的共性。转句突兀,却尽在情理之中。





煮雪赏析




“吹不尽,虚空孤调,着懊恼无边。”竹子既然长得那么快,那么好看,为什么惹人生气呢?原来是,吹不尽,虚空孤调,所以才会惹得词人不快,恨意绵绵。是的,作为父母,他希望孩子能够脚踏实地的学习真本事,学习做人的道理。郑板桥曾经在教子篇说过这样的话:“然爱之必以其道,以其道是真爱,不以其道是溺爱。”这里的“道”便是做人之道。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都是小事,第一要明理,要做一个好人,一个有用的人。教子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明好人之理,爱天下农夫。”所以此时的词人怀着忡忡的忧虑,无边的烦恼。上结比竹教子,于无限担心中深埋爱子之情!



词的上片以春笋起兴,逐层递进,步步为营,比喻形象贴切,描写生动 真实,状难写之景物如在眼前,使人感同身受。





煮雪赏析




“如烟,笙箫笛管,快板琵琶,尽昙花一现。”世事如烟,如果一味的贪慕虚荣,认知肤浅,不能修成虚怀若谷的高尚品格。只会逞一时之强,就像那些竹头木屑一样被做成了笙箫,笛管,快板,琵琶等等,供人玩赏的小把戏。很快就会被人们遗弃和忘记了。那么这一辈子也就是昙花一样只能博取非常短暂的生命光辉。这样的生命有什么意义呢。如烟,形容生命意义之轻,轻的就像一缕尘烟,说散就散了,如此情形怎不叫身为父亲的词人心痛呢?类比的手法,更加逼真,更加清晰的表达了词人的思想感情。






煮雪赏析




“多半是,平芜剩草,笑料人前。”这样的命运结局多半与平芜剩草相同,笑料人前。讽喻手法。看来边城大才子的教子过程是越骂越生气啊,这样不学无术,追求眼前的繁花与享乐,那么这样下去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将来你就是被人遗弃的剩草,没人要了,也必是人们茶余饭后聊以消遣的笑料罢了。这首词的教子过程逐层递进的还有词人的情绪,愤怒在逐步加深,感情走向了高潮,非常符合父母教子的心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管束孩子多是越说话越多,情绪也越是激动了,所以,这一笔小激动把一个父亲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的形象与殷切心情刻画的淋漓尽致。






煮雪赏析




“如何节念尤激烈,更近来,含泪执鞭。”如此这般,怎么能够修成竹子的高尚节操,不负老父亲的一怀期望。“更近来,含泪执鞭。”终于忍不住了,鞭子都拿起来了,并且是含着眼泪,真想打吗?非也,鞭子未下来呢,自己眼泪先下来了。心疼啊,谁的孩子谁不心疼呀?但是他不懂事呀。自己的孩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不以其道是溺爱。怎么办,管吧,一打二吓唬,鞭子一般都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因为打在孩子身上,比打自己还疼呢,快别打了,我都快哭了。一句“含泪执鞭”不由得想起了“岳母刺字”,不由得想起了“孟母三迁”,不由得想起了“画荻教子”....古有三娘教子,那真是血泪俱下,而今三郎教子亦是令人同样感动,忍不住潸然泪下。通过这一节的细腻描写,对词中人物心理描写更加的入木三分。



煮雪赏析






“终罢曲,斯名记作音弦。”一曲读来声泪俱下,人物有血有肉,仿佛就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仿佛就是隔壁老李家的故事,老王家的故事。有着极其普遍性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最后词人强调了儿子的名字。“斯名记作音弦。”弦,与“贤”同音。暗喻词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贤德的人。人生,幸福不是目的,高尚的品德才是准绳。结句清晰明了,喻意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词的下片,以情绪的转换刻画人物性格与内心深处的情感,极为成功的塑造了一个严父的形象,也阐明了词人的观点与情操。





煮雪赏析




为什么比竹教子而不是比别的什么花花草草呢,因为作者爱竹之品性。竹子能够彰显气节,虽不粗壮,但却正直。坚韧挺拔,不惧严寒酷暑,万古长青。竹亦是君子的化身。他有着不屈的气节,更有谦逊的胸怀。以此可见词人的高怀清节。


一篇《渡江云.比竹教子》让我们真实的领略了词人的形象与风采,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全篇字词流畅,比喻贴切精准,情感真实厚重,语言凝练,工丽多彩,层次清晰,章法井然!令人叹为观止!问好边城石子老师,煮雪才疏,不周之处见谅。





煮雪赏析




本期编辑:烟雨红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