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嫦娥奔月清宫寒,婵娟返照亲情暖

2017-10-03 作者:石岩磊 桃花源间


         苏轼(字子瞻)年长弟弟苏辙(字子由)三岁,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兄弟二人同榜进士及第,一起步入仕途。苏轼个性鲜明、不合时宜、不拘小节、旷达洒脱,苏辙则性格沉稳内敛不外露,人情世故高哥哥一筹,但兄弟之间手足情深,常常以诗文相互勉励,他们唱酬的诗词达数百首,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政见不同,而遭非议便自求外放,辗转在多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以求兄弟多多团聚,但两人仍难相会。这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有七年未曾谋面,苏轼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人们大概会在三种情况下最容易思念亲人,一是遭遇挫折时,仕途不顺、恋爱受阻、生意赔本、名声被污,面对不幸,最先想到的是父母的疼爱、兄弟姐妹的帮扶、爱人的支持;二是孤独寂寞时,或偏于一隅,或长宅在家,或置身异地,心中的寂寥难以排遣,有太多的话似要与亲人倾诉;三是十五月圆时,明晃晃的圆月提醒人们团聚的日子到了,然而在外的游子犹如月宫中的嫦娥,只能将孤寂研磨成苦涩的咖啡,遥望故乡星球,慢啜渐浓渐稠的思恋。


       苏轼却将这三种境况集于一身,仕途受挫、远赴他乡、中秋醉饮,酒入情肠情更长,赋诗言心便是自然之事。整首词字字珠玑,句句经典,尤其是最后两句不仅表达了作者的美好祝愿,而且表白了苏东坡豁达的心胸。只有人安康长乐,才会共享圆月明辉,也许是父亲五十多岁就亡故的打击,结发妻子王弗早逝留下的凄苦,使得苏轼偏好寻禅问道,在彻悟中看开了分离,在冥思里看淡了沉浮。苏轼苏辙兄弟虽不能常相聚,但他们的骨肉亲情一如中秋的明月般皓然当空,驱赶走冷漠的阴影,永远照亮人们心头柔嫩的亲情。可以说是:嫦娥奔月清宫寒,婵娟返照亲情暖。


注:本文特为《桃花源间》供稿


作者简介:石岩磊,一个漂在北京的满城人,一个年龄逼着早起的知命人,一个不会抱怨的傻子,一个不知后悔的呆子,在微信里觅到一处清静之所,在文字的组合中发现了一片蓝天。

往期回顾

1、仰天大笑匆匆去,富贵焉能沸沸语

2、鹊桥之恋

3、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玄妙原来是⋯⋯

4、酒浅心不远,梦深桃源偏




点击“阅读原文”有精彩视觉盛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