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0年9月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新冠檢測亂象環生 「跨界」「假陰性」隨時中伏

大公文匯全媒體 香港连线 2020-09-04


【6·18香港連線】大公報記者 郭恩卓 報道:粵港澳三地商討互認健康碼多時,香港暫時公佈有八間認可醫院和化驗所發出的健康碼,其餘細節仍未出台,不過商界已出招搶奪市場,而心急等過關的市民,一時間未必搞得清楚如何取得健康碼和怎樣選擇檢測方法。大公報記者發現目前新冠檢測亂象叢生,檢測公司怪招盡出無王管,有醫生、專家呼籲市民選購時要格外留神,免墮陷阱。


有公司聲稱新冠病毒RNA核酸快速檢測準確度達99.9%,涉嫌違《商品說明條例》。另一核酸檢測公司毋須醫生轉介信,直接由化驗所檢測,完全沒有要求申報個人病歷及旅遊史等(大公報圖片)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早前接受《大公報》專訪時稱,市民往返內地及澳門時須自費進行新冠病毒檢測,預計每天會有7000個檢驗,收費大約由1500元至2000元,估計每天可創造至少一千萬元商機。消息一公佈,除了被認可的檢測機構推出新冠檢測計劃外,連其他未被健康碼認可的醫療機構也想分杯羹,「踩界」推銷檢測服務搶客。


稱準確度達99.9% 涉誤導!


《大公報》接獲讀者投訴,指其中一間健康評估公司涉嫌違規,在其網頁及Facebook上誤導消費者,指出「新冠病毒RNA核酸快速檢測」可達特異性準確度達99.9%。最近疫情下,推出「新冠病毒RNA核酸快速檢測」,惟推銷檢測宣傳涉嫌誤導消費者。


海關接到投訴展開調查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舉例說,沙田瀝源村祿泉樓有一男子經過五次病毒檢測都呈陰性,到了第六次才呈陽性確診,所以梁子超相當懷疑有關病毒檢測公司所表達的99.9%準確度是如何採取樣本測試出來,因為採樣方法、何時採樣、何地採樣等因素都會影響檢測結果。因此他提醒市民,這標準不能等同實際臨床病例和樣本的檢測的標準,這是兩碼子的事。


梁子超續稱,香港暫時沒有法例監管這些診斷工具的測試,但其意思表達有可能誤導了消費者,觸及《商品說明條例》。海關承認接到投訴,現正展開調查。



毋須醫生轉介信 好兒戲!


另一間基因檢測公司是政府公佈認可檢測機構之一,惟該公司早前推出一項核酸檢查計劃,程序和銷售手法受到業內人士質疑。該核酸檢查計劃自稱非牟利,每次收費僅985元,較早前聯同保險公司力推此項目,更減至685元。不過其銷售手法與商品說明受到質疑。據悉,有關投訴已交由醫務化驗師管理委員會跟進。


投訴人陳先生指出,該檢測公司與保險公司合作,推出優惠核酸檢查計劃,但其檢測過程中毋須醫生轉介信,便能直接將樣本交由化驗所檢測,最後報告也是由化驗師簽名電郵給客人,過程完全沒有要求申報個人病歷及旅遊史等,感覺好兒戲。


根據醫務化驗師《輔助醫療業條例》(香港法例第359章),未有醫生轉介下,化驗師不能進行為醫務診斷或治療的任何化驗。香港醫務化驗所總會主席李偉振表示,大部分傳統化驗所只會接受有醫生信轉介的化驗,但近年有些DNA檢測公司卻接受客戶直接驗測的要求。



利用灰色地帶做生意


投訴人陳生指該公司又涉嫌利用保險公司客戶群接觸潛在客戶。「見過最誇張是該醫療計劃宣傳品,直接洗樓,放入大廈信箱。醫生、化驗師點可以賣廣告?」


梁子超醫生說,醫療守則裏限制了已註冊的醫生、化驗師等專業人士不能賣廣告,但不包括商業機構。有懷疑個案會展開紀律聆訊,可是很多時候化驗師會推說自己不知情,這明顯是醫療機構利用灰色地帶做生意。


記者以顧客身份致電該公司,職員表示取樣過程和發出報告都不用見醫生,如結果呈陽性便會轉介去合作私營醫療機構,需另外付款。即是說不是第一時間通知衛生署。記者追問下,職員才承認有關核酸檢測最終不能用作「健康碼」,只作個人安心使用。梁子超認為,如果沒有病徵或沒高危因素去做檢測意義不大,而為了通關的健康碼就另當別論,呼籲市民要小心選擇。


配合醫生診斷 檢測更有保障


坊間大部分不是經醫生轉介的核酸檢測,其實純粹作自我檢驗,其檢測結果沒法得到醫生證明或健康碼。市場人士解說:「不經醫生可以減低至少300元成本,有些僱主是用來幫菲傭印傭檢測的。」何仲平醫生表示,病毒測試是太多複雜性,必須有醫生臨床問症,不能單靠一個檢測,檢測結果也要懂得解讀。如果檢測呈陰性不代表一定沒受感染,要結合病徵、旅遊史、高危接觸史等來診斷。假陰性令病人放下戒備,隨時會傳播給家人或社區,危險性更大。


有網店售賣新冠病毒抗體測試套裝,但進入商品簡介頁面,卻隻字不提只屬「抗體」測試(拼版圖片)


驗血快速測試 易出現假陰性


香港市面流行使用新冠病毒快速檢測,通過自購測試套裝,於家中以血液滴在測試卡上,最快十至十五分鐘便知結果。不過,早於4月,消委會便警告該類測試存在「假陰性」風險,而且提醒市民該測試只能測試人體內有否對新型冠狀病毒產生抗體,而非直接測試病毒抗原或基因。李偉振化驗師指出,市民仍未能完全分清楚,以為這種血清檢測可驗到自己身上有沒有受到感染。加上市面銷售產品時說明不清晰,令市民誤會。有網店售賣抗體測試套裝,但售賣專頁上除了在產品配圖上出現「抗體測試」字樣外,標題及商品簡介都沒有顯示這快速測試屬病毒抗體測試,反而標題顯示:「新型冠狀病毒家用快速測試套裝」,容易令人誤墮消費陷阱。



大公社評 | 核酸檢測市場不能「無王管」



粵港澳三地實施互認「健康碼」制度勢在必行,因此產生龐大商機。本港除了八間獲三地官方認證的檢測機構外,市面上聲稱可提供相關服務的機構不少,各種宣傳五花八門。這些機構的資質令人懷疑,不明真相的市民隨時被誤導,荷包損失還在其次,誤測帶來的後遺症事大。為保障消費者利益,當局必須加強執法,杜絕渾水摸魚的亂象。


核酸檢測問題是眼下市民最關心的熱點之一,大公報近日作出系列專題報道,反響熱烈,也得到不少反饋。根據讀者投訴,記者發現有機構涉嫌在網頁誤導消費者,聲稱其針對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準確度高達99.9%」,但事實卻未必如此。早前沙田瀝源村有一名男子經過5次病毒檢測都呈陰性,到了第6次才呈陽性,所謂高準確率不知從何說起。醫療專家提醒,採樣方法、何時採樣、何地採樣等因素都會影響檢測結果,市民不能將實際臨床病例和樣本的檢測標準混為一談。


香港民建聯6月15日在香港政府總部門前請願,要求盡快推出粵港澳三地「健康碼」互認措施(中新社)


還有一些公司打著基因檢測的旗號,與保險公司合作推出聲稱「非牟利」核酸檢測服務,收費較正規檢測機構便宜約一半,更毋須醫生轉介信。但根據有關條例,未有醫生轉介之下,化驗師不能進行為醫務診斷及治療為目的的任何化驗,因此有關檢測的性質與街頭「算命」相仿,不能獲得官方認可,當然也不能獲得「健康碼」。這類檢測結果除了「求個心安」,毫無意義。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商家爭相加入檢測市場,無非是瞄準商機。三地互認健康碼計劃實施初期,估計每日會有7000個檢驗個案,意味著每天有至少一千萬元的商機。未來通關力度加大,商機更加誘人。有些機構自稱「非牟利」,根本就不足信,因為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某程度上說,這些機構為了「發災難財」而誇大檢測準確率,消費者不僅浪費錢財,還會隨時因誤測而耽誤治療時機,貽禍家人、親友及同事,更可能造成社區爆發,這已不是不道德這麼簡單,說是謀財害命也不為過。


但令人遺憾的是,目前香港並沒有法例規管這些診斷工具的測試,只能在涉及虛假宣傳時,由海關根據《商品說明條例》予以調查及檢控,阻嚇力有限,這可能是無良商家得以魚目混珠「博一鋪」的誘因所在。因此,政府應考慮在法例方面與時俱進,杜絕那些灰色地帶。治亂世,用重典,只有讓無良商家感到「痛」,才能保障市場秩序。


市民關心檢測機構的可靠性,也關心收費水平。目前,內地城市的相關收費多則二百元,低則數十元,澳門收費為180元,也僅及香港的十分之一,這不是一句「香港的人工成本特別貴」可以解釋的。


疫情打擊之下百業蕭條,失業率飆升,病毒檢測不應該成為市民的另一項負擔。政府在加強市場監管的同時,也應該考慮優化競爭,讓病毒檢測變得「平靚正」。

大公文匯傳媒集團

大公報 郭恩卓 報道
往期閱讀

限聚令鬆綁 父親節可同枱闔家歡
疾控專家:京市場病毒來自歐洲
進口三文魚疑帶病毒傳人 北京海鮮市場多人中招
今日相關報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