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思品核心考点7-9年级汇总
七年级(上)
主要考点有六个:①融入集体,享受学习。②珍爱生命。③克服烦恼,认识自我。④认识情绪,调控情绪。⑤正确把握好奇和从众,学会拒绝不良诱惑。⑥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考点梳理:
考点:融入集体 珍爱生命 认识自我 调控情绪
问题 | 解读 |
【怎么做】 1.如何创建新集体? | ⑴共同的目标,前进的动力 ⑵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 ⑶团结协作,互助前行。 |
【是什么】 2、人类应该怎样和其他生命相处? 【为什么】 | (1)人类应该和其他生命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和谐相处。 (2)因为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践踏地球上的生命,就是在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
【是什么】 3、人的生命独特性表现在哪里? | (1)人的生命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2)人的生命独特性更多地表现在: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 |
【怎么做】 4、我们应怎样认识自己? | (1)用全面的眼光看待自己。 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缺点。 (2)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通过不断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 |
【是什么】 5、我们应通过什么途径认识自己? | (1)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 (2)通过他人了解自己。 (3)通过集体了解自己(集体对一个人的评价往往最全面、最客观。) |
【怎么做】 6.中学生追星要注意什么? | (1)要善于从不同榜样身上学习不同的优点,不断完善自我。 (2)不盲目追星,不疯狂追星,不迷失自我。 |
【怎么做】 7、中学生在上网过程中应如何去做? | (1)把网络优势运用到学习上,提高自身素质。 (2)正确选择网上信息,自觉抵制不健康信息的影响。 (3)合理安排时间,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4)遵守道德和法律。 |
七年级(下)
主要考点有六个:①自尊的含义与表现。②自信的含义与表现,以及自信的重要性。③自立、自强的含义及其表现和重要意义。④挫折的含义、造成挫折的因素,以及挫折与人生的关系;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挫折。⑤知道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不可违反。⑥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考点梳理:
考点:自尊 自信 自立 自强 挫折 法律(特征、作用、违法)
问题 | 解读 |
【是什么】 1.自尊 | 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
【是什么】 2、自信 | 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
【是什么】 2、自信 | 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
【是什么】 3、自立 |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自己干。 |
【怎么做】 4、自强 | 就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 |
【怎么做】 5、少年怎样才能自强? | 树立正确的理想,战胜自身的弱点,发挥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 |
【是什么】 6.什么是挫折? | 挫折,就是所谓“钉子”,即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 |
【怎么做】 7、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 | (1)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2)正确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 (3)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 (4)学会自我疏导。 |
【是什么】 8、法律的作用 | (1)规范作用:突出表现为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2)保护作用。 |
【是什么】 9、违法行为及其分类 | (1)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分类:依据违反的法律类别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依据违反情节的轻重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包括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也叫刑事违法行为,即犯罪。 |
【是什么】 10、什么是犯罪 | 所谓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
【是什么】 11、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 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第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
【是什么】 12、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有哪些?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
【是什么】 13、家庭保护 | 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的职责和抚养的义务,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
【是什么】 14、学校保护 | 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
【是什么】 15、社会保护 | 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权的保护等方面。 |
【是什么】 16、司法保护 | 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 |
【是什么】 17、什么是诉讼? | 诉讼是指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诉讼是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有效、最权威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
八年级(上)
第一、二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与“师友结伴同行”
主要考点有四个:①孝敬父母和长辈。②正确对待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客服逆反心理。③与同学交往的基本要求。④与老师沟通的方法;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和批评。
考点梳理:
考点一:理解父母 孝敬父母
问题 | 解读 |
【为什么】 1.为什么要孝敬父母?(为什么要感激、回报父母?) | (1)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为家庭做出了贡献,理应受到我们孝敬 (2)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 (3)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和法律义务。 |
【怎样做】 2怎样孝敬父母?(怎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 (1)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2)孝敬父母表现在各个方面。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等。 |
考点二:与父母交往和沟通
问题 | 解读 |
【是什么】 1.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 | 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 |
【怎样做】 2.怎样化解与父母的矛盾冲突?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是什么? | (1)当我们与父母发生矛盾,首先要冷静下来,心理气和地与家长商量。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 (2)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 |
【怎样做】 3.与父母交往的艺术与小窍门有哪些? | 赞赏父母;认真聆听;帮助父母;宽容父母。 |
考点三:同学朋友 男生女生
【为什么】 1、为什么要消除闭锁心理,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 | (1)闭锁心理会使我们的“人际关系树轮”萎缩,使自己陷入孤立 (2)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敞开自己的心扉,开放自我,积极交往,能够接触更多的人,分析更多的经验和快乐,被更多的人接纳,友谊之树才会枝繁叶茂,性格才会更加开朗,人生才能更精彩。 |
【是什么】 2、受欢迎的人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 真诚、友好、善良、负责任等品德 |
【是什么】 3、交友的益处是什么? 【为什么】 我们为什么渴望友情? | 朋友带给我们温暖,给我们支持和力量,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在人生的旅途上,朋友伴我们同行,友谊照亮我们的生活之路。 |
【怎样做】 4、交友的原则?(交友时要注意什么?) | (1)交友是一个平等互惠的过程,给予与分担必须是双向的,这样才能做到双赢甚至多赢。 (2)欣赏他人,赞美他人,宽容他人,尊重差异,加强沟通 (3)真正的友谊应该是坦诚的,在原则面前一定要坚定,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谊 (4)广交朋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慎交朋友,善交益友。 |
【为什么】 5.、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有何重要意义? | 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可以增进我们对异性的了解,学习对方的长处,完善自己的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可能扩大交往范围,锻炼交往能力;可以学习如何适应社会对不同性别的要求,增进自己的性别意识 |
【怎样做】 6、男女同学之间怎样进行正常、健康的交往? | (1)既要相互尊重,又要自重自爱; (2)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 (3)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 |
【怎样做】 7、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异性间的情感? | (1)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我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我们开始关注异性,渴望接触、了解异性,甚至可能萌发对异性的好感或爱慕之情。这是正常、自然而又美丽的事。 (2)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需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在反思中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 (3)在与异性相处时要学会保护。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以及我们的自律,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
考点四:我爱我师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为什么】 1、老师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起着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孝敬老师?) | (1)老师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还帮助我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老师的工作不止是传授知识,老师的巨大力量还在于做出榜样,老师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是什么】 2、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 | (1)基础:民主平等 (2)特点: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 (3)角色: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朋友。 |
【怎样做】[来源:Z.xx.k.Com] 3、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是什么? | (1)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 (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3)原谅老师的错误; (4)礼貌待师、注意场合、误失分寸。 |
八年级(上)
第三、四单元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与“交往艺术新思维”
主要考点有七个:①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②正确对待文化差异。③交往礼仪与技能。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⑤认识宽容。⑥诚信的基本要求⑦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考点梳理:
考点一:文化的多样性
问题 | 解读 |
【是什么】 1.世界文化有什么特点?通过什么表现出来? | (1)世界文化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 (2)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特别是节日)表现出来。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 |
【是什么】 2.经济全球化对世界文化发展有什么影响? |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性持续推进。全球化不意味着文化单一,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应当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 |
【怎样做】 3、面对不同的文化,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对待文化差异应持怎样的态度?) | (1)我们应采取沟通的态度对待文化差异,既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各国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多样性,共同繁荣进步。 (2)面对不同文化我们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要虚心学习其它文化的优点、长处;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作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也要尊重并加以保护。 |
【怎样做】 4、怎样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 不仅要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文化,还要宣传、弘扬我们民族的文化,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 |
考点二:礼貌与宽容
问题 | 解读 |
【是什么】 1、为什么要讲礼貌? | (1)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 (2)礼貌是文明的体现。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修养,影响到人际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
【是什么】 2、对人有礼貌的主要表现? | 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语言、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养 |
【是什么】 3、宽容要注意哪些问题? | 宽容并不意味着我们是非不分,爱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辨,麻木不仁。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我们绝不迁就“坏人”“恶人”,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 |
考点三:诚实守信
问题 | 解读 |
【是什么】 1、什么是诚信? | 我们为人处事、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 |
【为什么】 2、人为什么要讲诚信? | (1)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2)不讲诚信的人可以欺人一时,但不能欺人一世,一旦被识破,就难以在社会中立足。 (3)诚实是信任的基础,为人诚实,言而有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 |
【是什么】 3、诚信的基本要求 | 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
【是什么】 4、诚信守则。(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 | ①坚持实事求是,是诚信做人的守则之一。 ②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 ③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 ④在情与法的冲突中,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一边。 |
八年级(下)
第一、二单元
“权利义务伴我行”与“我们的人身权利”
主要考点有三个:(1)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2)我们要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3)法律维护公民的人格尊严权,我们要依法维护公民的人格尊严权,我们要依法维护公民的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和隐私权。
考点搜索:
考点一: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
问题 | 解读 |
【是什么】 1.我国的国家性质。 |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们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是什么】 2.公民权利与公民基本权利. | (1)公民权利:指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2)公民的基本权利:指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 |
【是什么】 3.公民与人民的区别是什么? | (1)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 (2)公民是法律概念,与国籍有关。 (3)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
【是什么】 4.我国建立了怎样的权利保障制度? |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 |
【怎样做】 5.怎样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 (1)要尊重他人权利; (2)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 (4)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
考点二:我们应尽的义务
问题 | 解读 |
【是什么】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要求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
【是什么】 2.道德义务的含义和意义。 | (1)含义: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的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2)意义:既有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又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
【怎样做】 3.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 (1)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2)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
【是什么】 4.如何认识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关系? | (1)两者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2)凡法律所禁止的,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 (3)我们积极实施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考点三:人身权利
问题 | 解读 |
【是什么】 1.人身权利的重要性及内容。 | (1)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2)内容:人格权和身份权。 |
【是什么】 2.人身自由权的含义、重要性及侵权行为。 | (1)含义: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 (2)重要性:是公民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 (3)侵权行为: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 |
【为什么】 3.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 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也是首要的人身权利。 |
【是什么】 4.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及具体体现。 | (1)含义:指公民依法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 (2)内容: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 |
【是什么】 5.名誉权的含义、表现及侵权行为。 | (1)含义: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2)内容: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3)侵权行为:侮辱、诽谤。 |
【是什么】 6.肖像权的内容及侵权行为。 | (1)内容:肖像制作权、肖像使用权、肖像获酬权 (2)侵权行为: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的使用公民肖像;恶意毁损、玷污、丑化他人肖像;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 |
【是什么】 7.姓名权的含义及侵权行为。 | (1)含义: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2)侵权行为:干涉他人决定、使用和变更自己的姓名。盗用、冒用他人姓名。 【注意】给人起侮辱性绰号侵犯的是他人的名誉权而不是姓名权。 |
【是什么】 8.隐私权的真谛、内容。[来源:学科网] | (1)真谛: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证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 (2)内容:私人生活安宁权、个人信息保密权、个人通信内容保密权、个人对隐私的利用权。 |
【怎样做】 9.怎样尊重他人隐私? | (1)尊重他人隐私,要树立隐私意识。 (2)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3)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 |
八年级(下)
第三、四单元 “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与“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
考试的侧重点在于理解。主要考点有六个:(1)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2)公民的合法财产收法律保护。(3)国家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和荣誉权。(4)消费者的权益。(5)正确理解公平。(6)社会发展需要正义。
考点搜索:
考点一:受教育权
问题 | 解读 |
【是什么】 1.受教育权的含义。 | 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
【是什么】 2.义务教育的特征。 | (1)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推行和实施。 (2)公益性:即不收学费、杂费。(与免费性联系在一起) (3)统一性: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 |
【怎样做】 3.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 (1)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2)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应做到:①按时入学;②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得中途退学;③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3)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4)学会学习,终身学习。 |
考点二:财产所有权、继承权、智力成果权、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问题 | 解读 |
【是什么】 1.公民的个人合法财产有哪些? | 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注意】以下财产不属于个人所有,不受法律保护:①施工发现的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②捡拾到他人的遗失物;③采用非法手段获得的财产。 |
【是什么】 2.财产所有权的含义。 | 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
【是什么】 3.保护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手段。 | 民事法律——重要武器 刑事法律——锐利武器 |
【是什么】 4.作为遗产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 (1)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 (2)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 (3)必须是合法的财产。 |
【是什么】 5.财产继承权的实现方式? | 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
【是什么】 6.智力成果权的内容。 | 也称知识产权,通常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以及反不正竞争中的商业秘密。 |
【是什么】 7.我国专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是?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 | (1)专门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消费者享有的权利: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结社权等。 |
【怎样做】 8.如何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 (1)商品交易前:增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能力。 (2)商品交易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商品交易后:应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请求消协调解;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④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⑤向人民法院起诉。 |
考点三:公平、正义
问题 | 解读 |
【是什么】 1.什么是公平? | (1)公平是我们社会生活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 (2)公平体现在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对权利的尊重、对自身力量的肯定。 (3)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
【怎样做】 2.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办? | (1)我们应增强权利意识,善于用合法手段,求得问题的合理解决,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2)我们不妨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或许我们会更加客观的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3)崇尚公平、主持公道,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
【是什么】 3.制度的正义性体现在哪里? | 它的程序与规则是为维护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 |
【怎样做】 4.怎样自觉维护正义?(怎样做有正义感的人?) | (1)我们要从小树立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2)做有正义感的人,应该要做到: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采取正当方式,奋起抗争;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我们是未成年人,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巧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3)在思想上明辨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更重要的是去感悟,以升华道德境界;去践行,以伸张正义。 |
九年级
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
主要考点有两个:(1)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不同角色承担不同责任,要自觉承担责任。(2)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考点搜索:
问题 | 解读 |
【是什么】 1.责任的含义是什么?来源有哪些? | (1)含义: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责任是不应该做某些事情。 (2)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责任可以来自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 |
【是什么】 2角色与责任有怎样的关系? | (1)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都与他人有或远或近的关系,都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社会责任。 (2)随着所处环境和场所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角色。因此,在社会的舞台上,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 |
【是什么】 3.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及意义。 【为什么】 为什么要对自己负责? | (1)表现: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小到为自己的一次约定守时,大到终身信守诚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2)意义:①谁对自己不负责,谁就要对这种不负责任所造成的后果负责。②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③如果不能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对自己负责,你就永远无法长大成人。 |
【是什么】 4.承担责任有什么代价与回报? | (1)代价: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还意味着可能因做的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 (2)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如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等。 |
5.承担责任的作用。 | (1)对社会的作用: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我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对我负责;我对自己负责,说到底,也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2)对个人的作用: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
【是什么】 6.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是什么? | 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
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问题 | 解读 |
【是什么】 1.集体与个体的关系。 | 集体离不开个体而存在。同时,个体也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
【是什么】 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因此,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
【怎样做】 3.怎样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关爱集体的表现) | (1)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 (2)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3)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更大的力量。 集体的力量不仅取决于成员数量的多少,而且取决于成员之间的组织和配合。 |
【怎样做】 4.公民如何承担起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 (1)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2)当国家尊严收到侵犯时,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3)国家处在危难时刻,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 (4)青少年要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5)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
【为什么】 5.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具有哪些重要意义?(为什么要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 (1)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 (2)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3)公民在参加公益活动中,将会吸引众多关注的目光,得到众多人的积极响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
【怎样做】 6.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怎样自觉承担责任?) | (1)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 (2)错了,就要勇于承认,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3)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 (4)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
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
主要考点有五个:①我国的基本国情。②当今世界发展趋势;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③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⑤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考点梳理:
考点一:基本国情(新增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问题 | 解读 |
【是什么】 1.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是怎样的?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树立了怎样的形象? | (1)地位: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2)作用: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注意】中国不是发达国家,还没有跻身世界强国行列,在国际事务中并未起到主导作用。 |
【是什么】 2.我国现在的基本国情及表现。 | (1)基本国情: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表现: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
【是什么】 3、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持续多长时间? | (1)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算起,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注意】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是什么】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什么?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是什么】 5、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是什么】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什么? | 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
【是什么】 7、在九十多年的艰辛探索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 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中国人民,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
【是什么】 8、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
【为什么】 9、为什么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 旗帜就是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考点二:党的基本路线
问题 | 解读 |
【是什么】 1、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根本依据和出发点 | (1)根本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2)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
【是什么】 2、我国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具体内容和核心内容是什么? | (1)具体内容:领到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2)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是什么】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是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1)含义: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位。 (2)原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一个中心两个要) 【注意】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其他的如以教育为中心,以对外开放为中心等表述都是错误的。 |
【是什么】 4、什么是四项基本原则? 【为什么】 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1)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意义: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四 立 政)[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
【为什么】 5、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 |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改强源) 【注意】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两部分,不能把改革开放等同于对外开放的国策。 |
【为什么】 6、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怎样做】 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 (1)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因为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必须要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2)怎样做: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 |
考点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问题 | 解读 |
【是什么】 1、怎样认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了各民族的根本利益。 |
【是什么】 2、我国现阶段的民族关系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分别是什么? | (1)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注意区别) |
【为什么】 3、公民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 【怎样做】 如何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 (1)原因: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是我们每一位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2)怎样做:自觉履行这一义务,我们就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三个尊重)(或积极宣传我国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
【是什么】 4、党和政府为实现祖国统一制定的方针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 | “一国两制”。 “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
【是什么】 5、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是什么】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方针是什么? | 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
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主要考点有四个:①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②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③可持续发展战略。④科教兴国战略。
考点梳理:
考点一:对外开放
问题 | 解读 |
【为什么】 1、我国为什么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 (1)经济全球促使世界变得更加开放。 (2)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3)中国要发展、进步、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 (4)实行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
【怎样做】 2、怎样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 (1)全方位开放: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开放。 (与党的基本路线中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区别) *太相似了,一定要学会区别哦!!! |
考点二:计划生育 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可持续发展
问题 | 解读 |
【是什么】 1、我国的人口现状 | (1)人口方面的重要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一大一多一低是基本) (3)其他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等。 |
【为什么】 2、为什么我们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为什么说计划生育关乎国计民生?) | (1)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只有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实行优生优育,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顺利实现。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 (3)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
【是什么】 3、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具体要求。 | (1)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
【是什么】 4、我国面临的环境形势是怎样的? |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一些地区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
【怎样做】 5、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 | 关爱、保护环境,不能肆意破坏、走向自我毁灭。我们应该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
【是什么】 6、我国的资源现状。 | (1)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放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一大一多一少一难) (2)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
【是什么】 7、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 | (1)含义: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2)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
【怎样做】 8、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 (1)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的国情,国家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2)个人:我们要自觉树立循环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用水、用电,不用一次性筷子;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保护环境。 |
考点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问题 | 解读 |
【为什么】 1、我国为什么要加快科技发展? 【是什么】 中国的科技现状是怎样的? | (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第一生产力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已经在一些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建立起坚实的基础。但从整体看,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
【为什么】 2、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为什么要重视教育事业?) | (1)当今世界,各国激烈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2)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必须要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教育关系子孙后代,涉及千家万户,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4)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
【是什么】 3、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的重要性是什么? 4、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几个合理建议? | 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国家: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科学事业,重奖科技人才;加大科技、教育投入,建立科技创新机制;重视培养创新人才,加大创新宣传。 个人: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个人素质;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动手能力,积极参与各类创新活动;树立崇高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转变学习方式,进行创造性学习。 |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主要考点有一个:中华民族精神。我们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成为民族精神的弘扬者、传播者和建设者。
考点搜索:
考点一:中华文化(新增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中学生应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继承和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作贡献。
问题 | 解读 |
【是什么】 1.中华文化的内容。 |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 |
【是什么】 2.中华文明的特点、地位、作用、影响。 | (1)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地位: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3)作用: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中。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有深刻影响。 (4)影响:对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对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
【是什么】 3.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品质。 | (1)内容:奉献精神、爱国情操、崇高志趣、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为政风范、广阔胸襟、英雄气概、社会理想等。 (2)品质: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
考点二:民族精神
问题 | 解读 |
【是什么】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地位。 | (1)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地位: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什么】 2.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何丰富和发展? |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 (2)新中国成立后: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等。 (3)改革开放以来,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自由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公平公正意识、求知精神、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大大增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
【为什么】 3.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4.如何弘扬培育民族精神? | (1)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这样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3)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4)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必需的技能 培育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素质行为 |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
主要考点有五个:(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2)依法治国。它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3)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4)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5)增强法律意识,自觉树立法制观念。
考点搜索:
考点一:根本政治制度
问题 | 解读 |
【是什么】 1.我国人民是怎样当家作主的? | 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利。因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
【是什么】 2.全国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什么? | (1)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位最高,权力最大。 (2)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3)国务院、最高法、最高检要向它报告工作。 (4)全国人大可以对国务院及其各部门提出质询案等。 |
【是什么】 3.全国人大的地位及其主要职权。 | (1)地位: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主要职权: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等都由它来选举或决定);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 |
考点二:依法治国(新增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以宪治国)
依宪治国: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全会认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实践证明,我国现行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因此,我们中学生应当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和权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问题 | 解读 |
【是什么】 1.如何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是什么?) | (1)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2)意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
【怎样做】 2.如何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 (1)实行依法治国,就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 (3)人人都要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4)人人都要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
【是什么】 3.宪法的地位及其作用是什么? |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
【为什么】 4.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 (1)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2)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
【是什么】 5.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宪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的表现) | (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 (2)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最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4)同普通法律相比,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 |
考点三:政治权利 监督权
问题 | 解读 |
【是什么】 1.公民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有哪些? | (1)公民可通过人大代表或人大常委会反映。 (2)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 (3)可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等。 |
【怎样做】 2.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政治权利? | (1)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 (2)应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 (3)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来源:学*科*网Z*X*X*K] |
3.国家安全的内容 | (1)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 (2)国家的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 (3)社会秩序不被破坏 |
【怎样做】 3.公民应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 (1)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 (2)保守国家秘密;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 (3)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为其执行公务提供便利。 |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
主要考点有三个:(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对共同富裕的正确认识。(3)对国有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作用的正确认识。
考点搜索:
考点:基本经济制度 共同富裕 正确的消费观
问题 | 解读 |
【是什么】 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步走”战略目标是什么? | (1)第一步(1981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2)第二步(1991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3)第三步(2001到205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
【是什么】 2.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 |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它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决定的。 |
【是什么】 3.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地位、作用是什么? | (1)内容: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地位:基础、主体、唱主角。 (3)作用: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发挥主体作用。 (4)国家政策: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
【是什么】 4.国有经济的地位、作用是什么? | (1)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2)作用: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
【是什么】 5.集体经济的地位、作用是什么? | (1)地位: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作用:体现共同致富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
【是什么】 6.非公有制经济有哪些形式?其地位是什么?国家对其采取怎样的政策? | (1)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2)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国家政策: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
【是什么】 7.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是什么? | (1)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分配原则: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
【是什么】 8.如何理解共同富裕? | (1)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同时富裕 共同富裕≠同步富裕 同等富裕 (2)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 |
【怎样做】 9.如何合理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怎样培养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 | (1)消费时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2)避免非理性消费,先作出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不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 (3)在消费过程中,应用环保和节俭的眼光选购商品,学会绿色消费; (4)在满足基本的物质消费需求后,更应该注重自己精神上的需求。 |
第八课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
主要考点有两个:(1)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先进文化的含义。文明要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自觉辨别消极文化并加以抵制。
考点搜索:
考点:精神文明建设
问题 | 解读 |
【是什么】 1.先进文化的含义。 | 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
【为什么】 2.为什么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何把握这一方向? | (1)重要性:方向问题是根本问题。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2)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社会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层面) | |
【是什么】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哪些内容?其地位分别是怎样的? | (1)内容: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2)地位:思想道德建设——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发展教育和科学——基础工程。 |
【怎样做】 4.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 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自觉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
【是什么】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 (1)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
6.这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作用和意义) [来源:学|科|网] | 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促进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对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产生了巨大影响。 |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主要考点有五个:(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4)我们要发扬艰苦创业精神。(5)正确对待理想与前途。
考点搜索:
考点一:共同理想 和谐社会 艰苦奋斗
问题 | 解读 |
【是什么】 1.我们的最高理想是什么?共同理想是什么?二者的关系如何? | (1)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2)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二者关系: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 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
【是什么】 2.我国现阶段所达到的小康水平是怎样的? | 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生产力水平低)、 不全面的(物质、精神、生态、可持续发展等)、 发展很不平衡(人口、城乡、东西部、贫富)的小康。 |
【是什么】 3.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特征)是什么? | 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
【怎样做】 4.怎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 (1)需要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 (2)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人人有责任、人人有行动、人人有贡献。 |
【为什么】 5.在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为什么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 (1)在人类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艰苦创业精神逐渐积淀为一种崇高的美德,成为后人继往开来、开拓创新的巨大动力。 (2)艰苦创业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被人们视为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德。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充满艰辛和创造的伟大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 (4)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
【怎样做】 6.在今后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中学生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 (1)物质生活方面: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合理消费,自觉抵制相互攀比的不良思想,反对铺张浪费、奢侈挥霍。 (2)学习方面:勤奋努力,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全面发展,以精益求精为荣. (3)思想境界方面:乐观向上,开拓创新, 培养艰苦奋斗的美德,坚定理想,以志存高远为荣. |
第十课 选择希望人生
问题 | 解读 |
【是什么】 1.理想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 (1)理想总是指向未来,表现为奋斗目标,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作用。(个人) (2)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理想激励着我们不断超越自己。(个人) (3)亿万人民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特别是追求美好社会理想的过程中,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社会) |
【是什么】 2.学习压力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 (1)积极影响: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积极。 (2)消极影响:过度的学习压力则会使焦虑不断增加,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学习没有压力,会使我们失去动力,止步不前。 |
【怎样做】 3.缓解压力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 明确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 |
【怎样做】 4.如何从容的面对考试? | (1)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 (2)要实事求是的调整自我期望; (3)要增强自身实力,这是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 |
【是什么】 5.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懈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 |
【是什么】 6.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 具备了团队精神,我们才能更好地施展个人才华,实现自身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团队的创造力,形成文明和谐、团结高效的集体,推动社会进步。 |
【为什么】 7.为什么要终身学习? | (1)终身学习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使命。 (2)终身学习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怎样做】 8.我们如何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 (1)终身学习,要求我们珍惜在学校学习的机会。 (2)终身学习,成就自己美好的未来,我们要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主动学习、持续学习的习惯。 |
【特别提醒】 十九大和2018两会修宪,需要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