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东民居 | Ⅰ开平碉楼,广东最早一批海归“洋别墅”

志说岭南 2024-04-11

江门五邑之一的开平伫立着一座座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中国民居建筑,她叫开平碉楼——是广东地区首个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华侨文化世界遗产项目,是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融合的独特建筑艺术代表和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相比上千年甚至更长时期的建筑文化遗产,从明代中后期出现的开平碉楼承载了本地乡土建筑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乡土建筑中最“洋气”的典型,是集防卫、居住和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根据文献记载,开平共有3000多座碉楼,目前现存有1833座,分布在开平各乡村之间。




开平碉楼

她,因造型似碉堡而得名



碉楼来源


相传在清末时期,五邑地区人民为了生计出海谋生

有一部分人在外拼搏成功后衣锦还乡

又因为当时战乱频繁,匪患猖獗

海归华侨为了保护自身的财产

所以各式各样的碉楼拔地而起



碉楼

发展


真正形成规模的开平碉楼集中在19世纪20、30年代

因当时人口暴涨,耕地不足

本地原住民与迁居五邑的嘉应人发生

旷日持久的械斗甚至是战争

(嘉应即今梅州一带,时接受清政府引导到五邑地区垦荒,当时的江门本地人将之称为“客家人”)

促使大批的开平男性流向海外谋生

几代开平男人漂洋过海

历经艰辛,终于成为了父老乡亲中的“金山伯”

虽然开平碉楼的材质有多种

但用得最多的还是从国外引进的当时最先进的混凝土技术

一则让楼体更加坚固,二则让楼面更加美观

同时更是抵御土匪及洪水的不二选择

因此,“金山伯”回乡修建的祖屋

一座比一座高,一座比一座华丽


碉楼特征


因碉楼的特殊性

楼高,城厚,护窗窄小,钢门铁索,燕子窝

成为了碉楼的共有特征

又由于是海外华侨所建

碉楼融合了他们内心的中华文化和在外所见的西方文化

使碉楼成为了中西建筑风格完美融合的典型



碉楼分类


碉楼因其建筑者的不同

分为了不同的种类

1

众楼


由全村人家集资兴建

建成后每家可分得一间

为了躲避土匪和洪水而建

先存473座



2

居楼


由富裕人家独资兴建

顾名思义用来居住

造型多样,美观大方,追求建筑的美感

现存1149座



3

更楼


由村民集资而建

高耸挺立,视野开阔

多数配有探照灯和报警器

以便提前发现匪情

是村落联防的重要产物

现存221座



在碉楼鼎盛时期过后

随着历史的沉淀

仅剩着1833座完整的碉楼

每一座碉楼

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

都有自己的故事


瑞石楼

有着开平第一楼之称

是开平现存最美最高的碉楼

其下层的简陋和上层极尽奢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简陋的下层阻挡了盗贼的攀爬

奢华的上层让荣耀的光芒闪耀

九层的高楼,至今任让人惊叹



迎龙楼

是开平历史最悠久的碉楼

有着四百多年的历史

历史上叫迓龙楼

其建成后曾经数次庇护了村民

免于水患和匪灾

由于村民对它的感情

迎龙楼才得以保存的如此完好


碉楼现状



立园


不同于传统岭南园林(一般指粤中园林,如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顺德可园等),更有别于传统岭东园林(即粤东园林/潮汕园林,如澄海西塘、潮阳西园、潮州莼园等),以立园为代表的开平园林在广东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存在,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粤中园林的格局,也可以看到粤东园林的装饰,更可以感受中西文化交融之独特韵味

我们现在看到的美丽洋房并不是在一天垒砌起来的,从前开平属于四不管地带,土匪众多,加之水患严重,开平地区的楼房渐渐出现了防御性功能。然而防御性的楼房为什么没有走向福建土楼那种实用性更强的房屋呢?

我们现在看到的碉楼都是几代人在海外漂泊归来修建的,在海外当做劳工的艰辛大家可想而知,而终于回到家乡,带来的财富竟再度引起了盗匪的关注。最让我瞩目的就是楼的小窗,敲了敲竟然发现是铁的,有的大楼还设置了射击孔,进出只有一个铁门。室内空间并不会很宽,即使有了财富,而守住财富的道路才是最难的。

虽然碉楼的关键在于“碉”的防御性,而最让人着迷的,还是这些中西合璧的装饰。在当时一定被人看来十分怪异,在那个缺乏安全感的年代,将国外的履历记忆带回家乡,给自己打造一个可以承载记忆的堡垒。

华侨们在抵御一代代匪盗之后,开始向装饰华丽转型,就好像客家围屋到了安居乐业的年代,渐渐的都变为了半圆形,逐渐走向开敞。碉楼也慢慢的变成了“庐”,充满了奇思妙想的小别墅就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

华侨们的履历与记忆,变作了世界建筑史上的传奇。这里有希腊的柱廊、古罗马的拱券、拜占庭的穹顶、甚至还有印度、伊斯兰风格的装饰在其中。如果是现代人来做肯定被人批判崇洋媚外,弄得乌烟瘴气四不像的机会也大有可能,而在旧时开平的当地工匠就能有这样的技巧,历经百年仍然屹立不倒,充满魅力。这些不同风格流派、不同宗教门类的建筑元素在开平表现出极大的包容性,汇聚一地和谐共处,形成了一种新的综合性很强的建筑类型,表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

立园既有中国园林的韵味,又吸收欧美建筑的西洋情调,将其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在中国华侨私人建造的园林中堪称一流,也是中国目前发现较为完整的中西结合的名园。立园的布局,大体可分为三部分:别墅区、大花园区、小花园区。三个区用人工河或围墙分隔,又巧妙地用桥亭或通天回廊将三个区连成一体,使人感到园中有园,景中有景,亭台楼榭,布局幽雅,独具匠心,金漆木雕和彩绘交织期间,令人心生巧夺天工之感。

立园牌坊,南隔运河,遥对"虎山",牌坊左右,有铁制的20米高,直径30公分的两条圆形"打虎鞭",向着虎山巍然矗立,象是要镇住“老虎”的淫威,起着理顺当时人们信仰风水的祈求,也衬托得牌坊更加肃穆壮丽。步入牌坊,可以看到两边对称地各蹲一只雕刻精细的花岗岩石狮,右雄左雌,显示出雄踞镇虎之气概。

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最迟在明代后期(16世纪)已经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这一类建筑群规模宏大、品类繁多,造型别致,分布在开平市的乡村。

开平碉楼融合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北方建筑文化的独特建筑艺术,为多层建筑,高于一般的民居,比普通民居坚固厚实,窗比民居开口小,外设铁板门窗。碉楼上部四角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可居高临下还击进村之敌。

从正门进内,沿运河回廊西行约100米,便进入别墅区。别墅区有别墅六幢,古式碉楼一幢,其中以"泮立"、"泮文"两幢别墅最为华丽壮观,其楼顶按中国古代"重檐"式建筑,盖绿色琉璃瓦,巧妙地架空,成了实用的隔热层。室内地面和楼梯皆铺彩色意大利石,而今六十多年,仍然光彩照人,此乃能工巧匠登峰造极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室内墙壁装饰着以中国古代人物故事为题材的大型彩色壁画、浮雕和大型涂金木雕。

彩坭浮雕是"刘备三顾草庐",涂金木雕为"六国大封相",塑造人物逼真,栩栩如生,且雕刻精湛,构图别出心裁,。各层墙边都装置西式壁炉;所有窗户装上防蚊窗纱;天花下悬吊着古式灯饰;每层摆设着工艺精致的酸枝家具,显得古朴幽雅贵重,古色古香。用水和卫生间的设施,如抽水机、浴盆、坐厕、水箱等均是从国外购置的。门口重门深锁,使人倍感神秘──当时的家庭防盗设施,由此可见一斑。

充满美感的碉楼因为人而兴衰,虽然是豪宅,但却保留了中国的传统农具,鸡舍,一洋一土,一点都不违和。华侨们来了又去,碉楼内的人与流浪在外的华侨多少年来相互守望,这里就是它们对思乡之情的结晶。


自力村

自力村是开平碉楼最集中的一个地方,更、众楼和居庐有15栋。此处成片的良田,纵横的阡陌,平阔的地形与怡人的风光,宛如一座世外桃源,散落其间的碉楼保存完好,光彩依旧,徜徉此处不但可以欣赏绿麦成林的风景,更能感知金山伯时期繁荣似锦的景象。不一样的乡村、不一样的民俗风情,这里是中国与海外文化碰撞的现行之地。


马降龙村


马降龙村是有名的侨户,海外侨胞比居住在村里的人多,不同于自力村的是这里植被茂密,林木苍翠,修建在此的碉楼虽然很高,但衬托在山间绿林中别有一番风貌,不如自力村放眼望去的开阔,而是半掩半隐在绿海林间的“城堡”,此地最为代表的天禄楼建成于1925年,由村民集资兴建,为典型的众楼。该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上半部为西式的券廊与哥特式的屋檐,下半部为典型的小口铁窗造型,当地村民以此防御匪患和洪水。



锦江里村


在开平碉楼中,规模最大、造型最精致、保存最完好的莫属锦江里的瑞石楼,素有开平“第一楼”的称誉,此楼建成于1925年,共有九层高,站在顶上眺望,此楼不但是该村落的中心点,更是处在绵山群林中的风水宝地。该楼创造了开平碉楼几大之最,相对其他碉楼,瑞石楼在体量、造型、装饰、细节上远远超过其他碉楼的水平。

远观瑞石楼,最顶上大穹顶毋庸置疑是当时最流向的西式建筑符号,而四个角落的城堡头配合在一起,让瑞石楼的头显得更具西式化,券廊立柱都有很精美的西式花纹,最为奇妙的是,在八楼处设计了一个大圆窗,透过圆窗能开到远方的风景,而团团圆圆的传统美意也许是主人最想表达的思绪。


对于这些豪华别墅

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期待你们的精彩留言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