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各市诗词(一) | 古代著名诗人在广东各地留下了哪些诗词

志说岭南 2024-04-11

唐宋两代是中国文化最为鼎盛的两个时期,而作为集唐宋文化大成的诗词成就也最为高超,这两代在诗词创作上可谓名家辈出,流派纷陈,风格各异,精品如林。这其中部分抒情或写景名篇便与岭南大地有关,今日小编就与大家分享相关诗作。

岭南因远离历史文化发达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在宋元以前,这里被称为蛮荒之地,经济文化比中原和江南都要落后得多。自宋代以后,因各类复杂政治因素南迁入粤的移民数量呈爆炸式增长,加上明代海上贸易的出现,这里反而成为中国最先进入现代文明的地区。

唐宋时期迁客骚人集聚之府乃朝廷急欲开发之土,亦是岭北移民主要落脚点:流民求存,文教始兴,被贬至此的文豪诗人励精图治,同时将怀才不遇之慨放诸字里行间纾解。因而我们可借助这些诗词窥探广东各州府过去一千多年来的开发进程和文教兴衰。

通过对比广东各州府唐宋两代的诗词我们发现:

唐代及唐代以前留诗最多的几个州郡分别是:广州>韶州≥连州>肇庆。

至宋代及宋代以后则转为:广州≥潮州>惠州>肇庆。

高频诗词的迁转路径大致以广州为中心,重心自唐至宋呈粤北向粤东方向偏转。即大唐时期,岭北移民主要是从连州、韶州和南雄一带迁入,而后顺北江而下直抵广州。纵观史载,自羊城成为岭南政治中心以来,广州的经济中心地位便未曾受到撼动,是岭北迁入或华南内徙移民的理想居住地;到宋代,粤东地区因唐代韩愈、宋代苏轼等人的主政和宣传,加之五代-宋代政局多变,岭北移民开始更多地转而由福建乃至江浙方向南迁入粤。潮汕一带因而得到大力开发,此处在唐代中期还是“烟瘴恶溪的蛮荒之地”,到北宋则已成“海滨邹鲁”,南宋更是被誉为“风物冠南方”。

此外,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粤西地区在宋代以前仍是州县林立之地,而粤东地区则属人迹罕至的荒芜之地。不过,前者虽人口众多,但文人迁入记载及留世诗词并不多见,原因可能是该地在当时还属华南先民俚人的重要聚居地,地方势力较强。中国第一位巾帼女英雄冼夫人、著名宦官高力士即是隋唐粤西人氏,直至唐代中期,盘踞在今广东西部一带、统管岭南各俚人部落的首领冯盎和盘踞于今惠河梅一带的俚人将领杨世略才归顺大唐。至于负隅抵抗朝廷的俚人则多数逃至今海南五指山区和广西南部一带(“诸俚亡叛,吃敕夫人招慰”)。从历史记载来看,在北宋年间,中原仍有谚语曰“春循梅新,与死为邻,高雷窦化,听着也怕”,(即阳春、惠州、梅州、新兴、高州、雷州、信宜、化州一带,皆为古时俚人聚所且较晚开化交融,见宋《元城语录解》),由此可见,唐宋时期被贬至广、潮、韶、连、端、雄、这些州府(郡)的中原文人虽牢骚满腹,但运气还不算来得特别倒霉,如拿刘长卿、苏轼、秦观等人跟韩愈、柳宗元、包拯等人对比,后者比前者简直不要幸运太多,天真烂漫但又阔达开朗的苏轼在生命最后一段旅程还一度被贬到了“天涯海角”海南岛,但东坡先生却只以一句“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表以轻蔑。

即便唐中后期广东俚人部落纷纷归属大唐,但由于广东西部的人口基数很大,加之短时间内迁徙至此的移民较少;而广东东部人口基数较小,宋代接纳的移民很多。因此迁客骚人在广东西部留下的笔墨总体上要比广东东部地区的少得多。至今广东莲花山脉以西尤其是粤西地区仍可见大量俚人文化遗存,这在一些标志性地名上也得到很明显的应证,如“垌(峒、洞)、涌[chōng](埇、冲)、湴[bang]、氹[dàng]、朗(埌、琅、塱)、潭(谭、覃)、埔(步、布)、滘、圳、那、六、罗、麻、良、顿麻、调、博(卜)、昌(畅)、茂、迈”等。而粤东一带,中国著名历史学者徐松石曾在其著作《粤江流域人民史》中指出:"古代两粤大河流域的土著都是壮人。只有粤省的极东部分,今日潮汕地方,少有壮人罢了。"此处的壮人即是中国南方俚人部落其中一个分支。



历代诗词中涉及广东特色地名的高频词汇有:罗浮 438首、岭南 246首、广东 129首、南海 322首、大庾岭 70首、南越(南粤) 88首。在诗人眼里,广东即岭南即南越,这里的山水,有广东第一名山——罗浮山、有祖国南疆的海——南海!

在以上相关诗歌中,最出名当属以下几首:


《惠州一绝》

[宋] 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寄黄几复

[宋]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题大庾岭北驿》

[唐]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

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

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

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

应见陇头梅。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宋] 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岭南江行

[唐] 柳宗元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宋] 刘克庄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过零丁洋

[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除诗词以外,中国现存最权威的古代普及性古文选本《古文观止》亦有两篇名作系于岭南地区完成:


祭鳄鱼文

唐代韩愈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食,而告之曰:

  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擉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

  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归容,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

▲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潮州湘子桥

潮州韩文公庙碑

宋代苏轼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佑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元丰七年,诏拜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其辞曰:“公昔骑龙白云乡,手抉云汉分天章,天孙为织云锦裳。飘然乘风来帝旁,下与浊世扫秕糠。西游咸池略扶桑,草木衣被昭回光。追逐李、杜参翱翔,汗流籍、湜走且僵,灭没倒影不能望。作书抵佛讥君王,要观南海窥衡湘,历舜九嶷吊英、皇。祝融先驱海若藏,约束蛟鳄如驱羊。钧天无人帝悲伤,讴吟下招遣巫阳。犦牲鸡卜羞我觞,於粲荔丹与蕉黄。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被发下大荒。”

▲韩文公祠

  1. 注:《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该书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

  2. 《古文观止》收自东周至明代的文章222篇,全书12卷,以收散文为主,兼取骈文。题名“观止”是指该书所选的都是名篇佳作,是人们所能读到的尽善尽美的至文了。

  3. 《古文观止》则以时代为纲,作者为目,将作者的各类文体的作品集粹于一处,阅读方便,查看快捷,使读者对清代之前的散文史认识清楚,印象深刻。《古文观止》的流行性与通俗性、权威性至今难以动摇,仍影响巨大,是青年首选的普及性古文选本。

  4. 近代·鲁迅鲁迅先生评价《古文观止》时认为它和《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的不可轻视”。

  5. 《古文观止》虽有文章222篇,但涉及地方的写景或叙事者不到一百篇,岭南得其二且系“文起八代之衰的唐宋文坛领袖”韩愈和“中国古代第一全才”苏轼所作,皆乃千古传诵的名篇,实为不易。


古代文化名人为各州府留下的诗词(一)

广州府

  1. 概将:今广州、佛山、东莞、中山、深圳这五市囊括于此。共涉及诗词280余首。

  2. 涉及的高频地名词有:“广州”132首、“番禺”51首、“南海(县)”42首、“羊城”32首、“东莞”5首、“三水”3首、“花城”3首…诗词涉及的高频词绝大多数来源于今广佛主城区,即我们常说的“南番顺”(不单指于今日之南海区、番禺区、顺德区)。由此可见当时的东莞、中山、深圳及佛山西部地区都属文化相对落后地区;

  3. 从名家所作诗词来看,古时被调遣到广州主政的文人鲜有“被贬”之感,或因广州作为岭南都会、自古繁华,持续性的高质量移民给这座城市带来了耀眼光彩,故广州虽属远离朝廷的湿热之地,但终究是海疆重镇,主政的文人墨客们多带有耀眼光环;

  4. 和潮汕话一样,用广州话也能较为轻松地分辨诗词平仄(仄:上去入),细心的朋友或许都有发现广州话或香港粤语与其他地区的粤语(即常说的“土白话”)差别较大,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一者,我们都知道粤语是在古越语的基础上受历代汉语影响演变而成的汉语地方方言;二者,秦统一全国后的这两千多年,南迁到广东莲花山脉以西的移民基本聚居在该区域的军政中心、市井要地,而非原住民广泛分布的农村地区。因此,政治经济中心更容易受中原文化影响,方言在历代官话的不断冲刷交融中演变,古越语色彩也就越来越淡。而广泛流行于珠三角、粤北及粤西乡村的古越语因受影响程度不同,其自然便演变成为今日与广州话或香港粤语相似度不一的白话。

  5. “广府”全称应指广州府,宋代以前广州府主要接纳移民的地区是南番顺,其他地方在宋末以前则少有大规模远方移民迁入,直至宋末才有成批量福建海民迁入珠三角沿海地区(形成今日珠三角、粤西、海南岛沿海一带的闽方言群体)、闽粤赣边区山民迁入粤方言聚落(形成今日散布于珠三角和粤西乡镇的客家方言-崖语/艾话群体),至于岭北甚至北方移民在某一时期大规模迁入广府甚至整个粤语区农村的记载则较少。所谓“南番顺”并不能等价于于今日之南海番禺顺德三区,古时南番顺的核心即系今广佛中心区,即广州之荔湾(西关)、越秀、东山、禅城、海珠、黄埔南、白云南和南海东一带,后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才辐射到整个南海、顺德、白云、天河和番禺乡镇。如佛山原系广州府“佛山镇”,至现当代才发展成佛山市,而后统辖南番顺西部片区和三水、高明两邑。东莞原是增城县辖地,到东晋年间置东官(后改名“宝安”)县,唐代至德二年改名东莞,于南宋初年将下辖香山镇改置为香山县,明万历年间东莞又将下辖南部乡村析出置新安县。香山县后因殖民者的侵略而析出澳门地区,当代又分置为中山和珠海两市,新安县则于近代被迫析出香港片区,当代则改称深圳市。而原本远离省府的增城、花都、从化和南沙今已进入广州城区统一规划,随着产业移民的陆续迁入,这里也将会像过去的南番顺、四小虎一样大放异彩。可以说,广州府的行政沿革剧变既说明了珠三角尤其是广府地区经济的急速发展,又映射出一部厚重的移民史,如以经济发达的香港和深圳为例,香港居民原籍有近一半是粤中、粤北和粤西地区的粤语/客家话/雷州话群体,六分之一是粤东的潮汕方言群体,六分之一是以宁波人为主的江浙移民,六分之一是闽南移民、其他省区移民、香港原住民和外国人。而深圳的移民成分则更加复杂。城市的繁荣不断地吸引外来移民,从而形成多元文化格局。

  6. 除我们熟知的一些广府名人如湛若水、屈大均、袁崇焕、邓世昌等人系成长于广府乡村宗族聚落外,还有很多广府历史名人带着“新广”身份在广州这片热土上发光添彩,带有深刻的移民烙印,如广州府历史上曾有过6位文状元,除伦文叙本人原籍广州府南海县外,其余5人:简文会原籍陕西永安(今咸宁),张镇孙原籍四川遂宁,黄仕俊原籍广东潮阳(今普宁),庄有恭原籍广东澄海(今汕头),梁耀枢原籍福建莆田,榜眼探花方面亦是大同小异。再又如宋代大儒崔与之原籍河南汴京(今开封)、清代著名学者陈澧原籍江苏江宁(今南京)、清代广州十三行的“四大家族”:“世界首富”伍秉鉴原籍福建泉州、潘有度原籍福建同安(今厦门)、卢观恒原籍广东新会(今江门)、叶上林原籍江西婺源,“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祖籍江西婺源、近代“广州第一家族”高第街许氏原籍广东澄海(今汕头),大批移民尤其是家庭教育背景良好的移民群体必将给一座城市、一个地区带来全方位的繁荣,文化方面自然便不可能例外,只是广府地区过于耀眼的经济数据往往很容易让人忽视其一样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代代新广成老广,代代老广开新篇,包容开放的广州既有深厚的底蕴又有十足的活力。

  7. 过去人们对岭南文化的直观印象便来自广府文化,其中西交融色彩浓厚,又有着非常浓郁的市井味,“得风气之先”的广府文化是包容的,她善于兼收并蓄,既容易受外来文化影响,又善于将之收入广府文化体系之下,归于己用。今日之广府各市,既有着繁荣的市井风貌,又有着浓厚的文教气息,其经济文化之强盛已远非昔日南番顺之繁华可比。当前中国发达区域,已从古代之中原、江南“双核驱动”,转化为今日之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三马齐驱”。

  8. 其中系著名诗人所作的诗词有:


广州萧都督入朝过岳州宴饯得冬字

[唐] 张说

孤城抱大江,节使往朝宗。果是台中旧,依然水上逢。
京华遥比日,疲老飒如冬。窃羡能言鸟,衔恩向九重。

广州江中作

[唐] 张说

去国年方晏,愁心转不堪。离人与江水,终日向西南。


张说(yuè)(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河南洛阳人,唐朝政治家、文学家。
张说早年参加制科考试,策论为天下第一,历任太子校书、左补阙、右史、内供奉、凤阁舍人,参与编修《三教珠英》,因不肯诬陷魏元忠,被流放钦州。后来,张说返回朝中,任兵部员外郎,累迁工部侍郎、兵部侍郎、中书侍郎,加弘文馆学士。
张说拜相后,因不肯党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尚书左丞,后拜中书令,封燕国公。姚崇拜相后,张说被贬为相州刺史,又贬岳州刺史,在苏颋进言下,改任荆州长史。张说在担任天兵军大使时,持节安抚同罗、拔曳固等部,讨平突厥叛将康待宾,被召拜为兵部尚书。后又讨平康愿子叛乱,建议裁撤镇军,整顿府兵,升任中书令,加集贤院学士,并倡议唐玄宗封禅泰山,进封右丞相。
张说脾气暴躁,与同僚关系不睦,而且生性贪财,因此遭到弹劾,被免去中书令,后被迫致仕。不久,张说被起复,先为右丞相,又任左丞相。开元十八年(730年),张说病逝,时年六十四岁。追赠太师,谥号文贞。
张说前后三次为相,执掌文坛三十年,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号称“燕许大手笔”。

使至广州

[唐] 张九龄

昔年尝不调,兹地亦邅回。本谓双凫少,何知驷马来。
人非汉使橐,郡是越王台。去去虽殊事,山川长在哉。

与王六履震广州津亭晓望

[唐] 张九龄

明发临前渚,寒来净远空。水纹天上碧,日气海边红。
景物纷为异,人情赖此同。乘槎自有适,非欲破长风。

送广州周判官

[唐] 张九龄

海郡雄蛮落,津亭壮越台。城隅百雉映,水曲万家开。
里树桄榔出,时禽翡翠来。观风犹未尽,早晚使车回。

呈耿广州

[唐] 张九龄

惟昔迁乐土,迨今已重世。阴庆荷先德,素风惭后裔。
唯益梓桑恭,岂禀山川丽。于时初自勉,揆己无兼济。
瘠土资劳力,良书启蒙蔽。一探石室文,再擢金门第。
既起南宫草,复掌西掖制。过举及小人,便蕃在中岁。
亚司河海秩,转牧江湖澨。勿谓符竹轻,但觉涓尘细。
一麾尚云忝,十驾宜求税。心息已如灰,迹牵且为赘。
忽捧天书委,将革海隅弊。朝闻循诚节,夕饮蒙瘴疠。
义疾耻无勇,盗憎攻亦锐。葵藿是倾心,豺狼何反噬。
履险甘所受,劳贤恧相曳。揽辔但荒服,循陔便私第。
嘉庆始获申,恩华复相继。无庸我先举,同事君犹滞。
当推奉使绩,且结拜亲契。更延怀安旨,曾是虑危际。
善谋虽若兹,至理焉可替。所仗有神道,况承明主惠。


送使广州

[唐] 张九龄

家在湘源住,君今海峤行。经过正中道,相送倍为情。
心逐书邮去,形随世网婴。因声谢远别,缘义不缘名。


夏日奉使南海在道中作

[唐] 张九龄

缅然万里路,赫曦三伏时。飞走逃深林,流烁恐生疵。
行李岂无苦,而我方自怡。肃事诚在公,拜庆遂及私。
展力惭浅效,街恩感深慈。且欲汤火蹈,况无鬼神欺。
朝发高山阿,夕济长江湄。秋瘴宁我毒,夏水胡不夷。
信知道存者,但问心所之。吕梁有出人,乃觉非虚词。


二弟宰邑南海,见群雁南飞,因成咏以寄

[唐] 张九龄

鸿雁自北来,嗷嗷度烟景。常怀稻粱惠,岂惮江山永。
小大每相从,羽毛当自整。双凫侣晨泛,独鹤参宵警。
为我更南飞,因书至梅岭。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

送柴司户充刘卿判官之岭外

[唐] 高适

岭外资雄镇,朝端宠节旄。月卿临幕府,星使出词曹。
海对羊城阔,山连象郡高。风霜驱瘴疠,忠信涉波涛。
别恨随流水,交情脱宝刀。有才无不适,行矣莫徒劳。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别陶副使归南海

[唐] 王昌龄

南越归人梦海楼,广陵新月海亭秋。
宝刀留赠长相忆,当取戈船万户侯。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得广州张判官叔卿书,使还,以诗代意

[唐] 杜甫

乡关胡骑远,宇宙蜀城偏。忽得炎州信,遥从月峡传。
云深骠骑幕,夜隔孝廉船。却寄双愁眼,相思泪点悬。


衡州送李大夫七丈勉赴广州

[唐] 杜甫

斧钺下青冥,楼船过洞庭。北风随爽气,南斗避文星。
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萍。王孙丈人行,垂老见飘零。


广州段功曹到,得杨五长史书,功曹却归,聊

[唐] 杜甫

卫青开幕府,杨仆将楼船。汉节梅花外,春城海水边。
铜梁书远及,珠浦使将旋。贫病他乡老,烦君万里传。


送段功曹归广州

[唐] 杜甫

南海春天外,功曹几月程。峡云笼树小,湖日落船明。
交趾丹砂重,韶州白葛轻。幸君因旅客,时寄锦官城。


归雁

[唐] 杜甫

闻道今春雁,南归自广州。见花辞涨海,避雪到罗浮。
是物关兵气,何时免客愁。年年霜露隔,不过五湖秋。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

[唐] 杜甫

我之曾祖姑,尔之高祖母。尔祖未显时,归为尚书妇。
隋朝大业末,房杜俱交友。长者来在门,荒年自糊口。
家贫无供给,客位但箕帚。俄顷羞颇珍,寂寥人散后。
入怪鬓发空,吁嗟为之久。自陈翦髻鬟,鬻市充杯酒。
上云天下乱,宜与英俊厚。向窃窥数公,经纶亦俱有。
次问最少年,虬髯十八九。子等成大名,皆因此人手。
下云风云合,龙虎一吟吼。愿展丈夫雄,得辞儿女丑。
秦王时在坐,真气惊户牖。及乎贞观初,尚书践台斗。
夫人常肩舆,上殿称万寿。六宫师柔顺,法则化妃后。
至尊均嫂叔,盛事垂不朽。凤雏无凡毛,五色非尔曹。
往者胡作逆,乾坤沸嗷嗷。吾客左冯翊,尔家同遁逃。
争夺至徒步,块独委蓬蒿。逗留热尔肠,十里却呼号。
自下所骑马,右持腰间刀。左牵紫游缰,飞走使我高。
苟活到今日,寸心铭佩牢。乱离又聚散,宿昔恨滔滔。
水花笑白首,春草随青袍。廷评近要津,节制收英髦。
北驱汉阳传,南泛上泷舠。家声肯坠地,利器当秋毫。
番禺亲贤领,筹运神功操。大夫出卢宋,宝贝休脂膏。
洞主降接武,海胡舶千艘。我欲就丹砂,跋涉觉身劳。
安能陷粪土,有志乘鲸鳌。或骖鸾腾天,聊作鹤鸣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送杨瑗尉南海

[唐] 岑参

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亲。楼台重蜃气,邑里杂鲛人。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送徐大夫赴广州

[唐] 刘长卿

上将坛场拜,南荒羽檄招。远人来百越,元老事三朝。
雾绕龙山暗,山连象郡遥。路分江淼淼,军动马萧萧。
画角知秋气,楼船逐暮潮。当令输贡赋,不使外夷骄。


送张司直赴岭南谒张尚书

[唐] 刘长卿

番禺万里路,远客片帆过。盛府依横海,荒祠拜伏波。
人经秋瘴变,鸟坠火云多。诚惮炎洲里,无如一顾何。


送李秘书却赴南中

[唐] 刘长卿

却到番禺日,应伤昔所依。炎洲百口住,故国几人归。
路识梅花在,家存棣萼稀。独逢回雁去,犹作旧行飞。


送韦赞善使岭南

[唐] 刘长卿

欲逐楼船将,方安卉服夷。炎洲经瘴远,春水上泷迟。
岁贡随重译,年芳遍四时。番禺静无事,空咏饮泉诗。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送李大夫赴广州

[唐] 钱起

一贤间气生,麟趾凤凰羽。何意人之望,未为王者辅。
出镇忽推才,盛哉文且武。南越寄维城,雄雄拥甲兵。
鼓门通幕府,天井入军营。厥俗多豪侈,古来难致礼。
唯君饮冰心,可酌贪泉水。忠臣感圣君,徇义不邀勋。
龙镜逃山魅,霜风破嶂雪。征途凡几转,魏阙如在眼。
向郡海潮迎,指乡关树远。按节化瓯闽,下车佳政新。
应令尉陀俗,还作上皇人。支离交俊哲,弱冠至华发。
昔许霄汉期,今嗟鹏鷃别。图南不可御,惆怅守薄暮。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送冯著受李广州署为录事

[唐] 韦应物

郁郁杨柳枝,萧萧征马悲。送君灞陵岸,纠郡南海湄。
名在翰墨场,群公正追随。如何从此去,千里万里期。
大海吞东南,横岭隔地维。建邦临日域,温燠御四时。
百国共臻奏,珍奇献京师。富豪虞兴戎,绳墨不易持。
州伯荷天宠,还当翊丹墀。子为门下生,终始岂见遗。
所愿酌贪泉,心不为磷缁。上将玩国士,下以报渴饥。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广州朱长史座观妓

[唐] 宋之问

歌舞须连夜,神仙莫放归。参差随暮雨,前路湿人衣。

送刘评事赴广州使幕

[唐] 韩翃

征南官属似君稀,才子当今刘孝威。蛮府参军趋传舍,
交州刺史拜行衣。前临瘴海无人过,却望衡阳少雁飞。
为报苍梧云影道,明年早送客帆归。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著有《韩君平诗集》。

送李翱

[唐] 韩愈

广州万里途,山重江逶迤。行行何时到,谁能定归期。
揖我出门去,颜色异恒时。虽云有追送,足迹绝自兹。
人生一世间,不自张与弛。譬如浮江木,纵横岂自知。
宁怀别时苦,勿作别后思。


送郑尚书赴南海

[唐] 韩愈

番禺军府盛,欲说暂停杯。盖海旂幢出,连天观阁开。
衙时龙户集,上日马人来。风静鶢鶋去,官廉蚌蛤回。
货通师子国,乐奏武王台。事事皆殊异,无嫌屈大才。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江馆对雨

[唐] 王建

鸟声愁雨似秋天,病客思家一向眠。
草馆门临广州路,夜闻蛮语小江边。


送郑权尚书南海

[唐] 王建

七郡双旌贵,人皆不忆回。戍头龙脑铺,关口象牙堆。
敕设薰炉出,蛮辞咒节开。市喧山贼破,金贱海船来。
白氎家家织,红蕉处处栽。已将身报国,莫起望乡台。


王建(768-835),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
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约64岁为光州刺史。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诗题材广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善于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人、事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揭露矛盾。多用比兴、白描、对比等手法,常在结尾以重笔突出主题。体裁多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语言通俗凝练,富有民歌谣谚色彩。名篇如《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渡辽水》、《田家留客》、《望夫石》等。他又以“宫词”知名。他的“宫词”百首,突破前人抒写宫怨的窠臼,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描写唐代宫中风物和宫廷生活,是研究唐代宫廷的重要材料。其五、七言近体中,有些征戍迁谪、行旅离别、幽居宦况之作,情思感人,但杂有消极颓废思想。他的绝句则清新婉约。还写过《宫中三台》、《江南三台》等小令,为中唐文人词的重要作者之一。今存有《王建诗集》、《王建诗》、《王司马集》等本及《宫词》1卷。

送郑尚书赴广州

[唐] 张籍

圣朝选将持符节,内使宣时百辟听。海北蛮夷来舞蹈,
岭南封管送图经。白鹇飞绕迎官舫,红槿开当宴客亭。
此处莫言多瘴疠,天边看取老人星。


送郑尚书出镇南海

[唐] 张籍

远镇承新命,王程不假催。班行争路送,恩赐并时来。
牙旆从城展,兵符到府开。蛮声喧夜市,海色浸潮台。
画角天边月,寒关岭上梅。共知公望重,多是隔年回。


送侯判官赴广州从军

[唐] 张籍

年少才高求自展,将身万里赴军门。辟书远到开呈客,
公服新成著谢恩。驿舫过江分白堠,戍亭当岭见红幡。
海花蛮草连冬有,行处无家不满园。


杂曲歌辞·伤歌行

[唐] 张籍

黄门诏下促收捕,京兆尹系御史府。
出门无复部曲随,亲戚相逢不容语。
辞成谪尉南海州,受命不得须臾留。
身着青衫骑恶马,中门之外无送者。
邮夫防吏急喧驱,往往惊堕马蹄下。
长安里中荒大宅,朱门已除十二戟。 
高堂舞榭锁管弦,美人遥望西南天。


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


故番禺侯以赃罪致不辜,事觉,母者他日过其

[唐] 李商隐

饮鸩非君命,兹身亦厚亡。江陵从种橘,交广合投香。
不见千金子,空余数仞墙。杀人须显戮,谁举汉三章。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奉和袭美送李明府之任南海

[唐] 陆龟蒙

春尽之官直到秋,岭云深处凭泷楼。居人爱近沈珠浦,
候吏多来拾翠洲。賨税尽应输紫贝,蛮童多学佩金钩。
之君不恋南枝久,抛却经冬白罽裘。


奉和袭美吴中言怀寄南海二同年

[唐] 陆龟蒙

曾见凌风上赤霄,尽将华藻赴嘉招。城连虎踞山图丽,
路入龙编海舶遥。江客渔歌冲白荇,野禽人语映红蕉。
庭中必有君迁树,莫向空台望汉朝。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者,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长洲(今苏州)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今甪直镇),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吴中言怀寄南海二同年

[唐] 皮日休

曲水分飞岁已赊,东南为客各天涯。退公只傍苏劳竹,
移宴多随末利花。铜鼓夜敲溪上月,布帆晴照海边霞。
三年谩被鲈鱼累,不得横经侍绛纱。


送李明府之任海南

[唐] 皮日休

五羊城在蜃楼边,墨绶垂腰正少年。山静不应闻屈鸟,
草深从使翳贪泉。蟹奴晴上临潮槛,燕婢秋随过海船。
一事与君消远宦,乳蕉花发讼庭前。



皮日休(约838—约883),晚唐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汉族,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曾居住在鹿门山,道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醉士等。
皮日休是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终。
皮日休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被鲁迅赞誉为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皮日休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对于社会民生有深刻的洞察和思考。

高起居知广州

[宋] 杨亿

作藩南越古称雄,五管皆归节製中,
腰佩金龟三品绶,船开书鹢一帆风。
橘官手版趋尘远,梅使星车附信通。
暂阻螭头夹香案,清宵应梦未央宫。


即席赋得笔送宗人大著通判广州

[宋] 杨亿

著作蓬山局,职司华衮褒。
已能成马史,何况梦江毫。
金劲鸡摇距,霜寒兔堕毛。
归来批凤诏,弄翰莫辞劳。


宗人大著令问通判广州

[宋] 杨亿

兰台大著作,族派共关西。
南海分忧寄,东门叙解携。
离城衝臘雪,宿馆听晨鸡。
画鷁江波远,鸣驺岭路迷。
陆梅香已尽,越鸟暖初啼。
入境风生扇,行春柳拂堤。
杀青前事在,饮水古人齐。
卧理应多暇,无忘寄尺题。


章琮赴广州东莞簿

[宋] 杨亿

抱璞曾三献,悲秋忽二毛。
十年嗟不调,一命尚徒劳。
互市通蛮货,公田入海涛。
贪泉虽酌饮,未肯梁脂膏。


史馆凌职方知广州

[宋] 杨亿

番禺出守重,汉殿拜恩初。
华省郎官宿,名山太史书。
剖符從锁闼,持节上轺车。
左顾金龟印,前驱书隼旟。
由来百粤地,曾督九年储。
卉服要荒外,棠阴惠爱馀。
齐装天子赐,封部岛夷居。
羽檄招溪洞,壶浆慰里闾。
国风今已变,民瘼到应除。
江海思归否,蓬山有直庐。


杨亿(974~1020年),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
性耿介,尚气节。年十一,宋太宗闻其名,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天禧四年卒,年四十七,谥号为文。
博览强记,尤长于典章制度。曾参预修《太宗实录》,主修《册府元龟》。今存《武夷新集》、《浦城遗书》、《摛藻堂四库全书萃要》、《杨文公谈苑》15卷

酬和黄太博

[宋] 范仲淹

古籍东南美,蔚蔚幕中议。
懿行希圣贤,高文粲游赐。
伊余发已秃,偶继立朝士。
何以宣王政,甘为时所弃。
酌以广州泉,不易伯夷志。
直哉心如弦,安虑道边死。
窃尝力于古,秉笔庶几至。
孰为未闻达,聊以道幽秘。
夫君锵以名,忧为世之器。
赠我百馀言,升堂出而示。
土木朽且陋,黼黻谬增贲。
毋临烦刻画,返朴吾所愧。
华勋爱士心,蓬壶延才地。
何人薦于子,当彼得言位。
吐以胸中奇,落落金玉继。
九虚高可游。凌厉垂天翅。
吾将退而隐,尚得荣其视。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答圣俞白鹦鹉杂言

[宋] 欧阳修

忆昨滁山之人赠我玉兔子,粤明年春玉兔死。
日阳昼出月夜明,世言兔子望月生。
谓此莹然而白者,譬夫水之为雪而为冰,
皆得一阴凝结之纯精。常恨处非大荒穷北极寒之旷野,
养违其性夭厥龄。岂知火维地荒绝,
涨海连天沸天热。黄冠黑距人语言,
有鸟玉衣尤皎洁。乃知物生天地中,
万殊难以一理通。海中洲鸟穷人迹,
来市广州才八国。其间注辇来最稀,
此鸟何年随海舶。谁能◇历海上峰,
万怪千奇安可极。兔生明月月在天,
玉兔不能久人间。况尔来从炎瘴地,
岂识中州霜雪寒。渴虽有饮饥有啄,
羁绁终知非尔乐。天高海阔路茫茫,
嗟尔身微羽毛弱。尔能识路知所归,
吾欲开笼纵尔飞。俾尔归托宛陵诗。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寄南海李龙图求素馨含笑花

[宋] 蔡襄

二草曾观岭外图,开时尝与暑风俱。
使君已自怜清分。分得新条过海无。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北宋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湖蕉溪(今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九社青泽亭)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
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累赠少师,谥号“忠惠”。
蔡襄为官正直,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就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万安桥(洛阳桥);就任福州知府时,去处民间巫蛊的危害;在建州就任福建路转运使(省长)时,倡植福州市至漳州府七百里驿道松;在园林艺术上,君谟主持制作武夷茶“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而《荔枝谱》则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蔡襄工于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传世。


送番禺杜杆主簿

[宋] 梅尧臣

行识桄榔树,初窥翡翠巢。
地蒸蛮雨接,山润海云交。
讼少通华语,虫多入膳庖。
不须思朔雪,梅吐腊前梢。


李献甫於南海魏侍郎得椰子见遗

[宋] 梅尧臣

魏公番禺归,逢子芜江口。
赠以越王头,还同月支首。
割鲜为饮器,津浆若美酒。
我独愧先生,馔致崇师友。
应知愈饥渴,况是怀思久。

雪中游北山呈广州使君和叔同年

[宋] 王安石

南州岁晚亦花开,有底堪随驿使来。
看取锺山如许雪,何须持寄岭头梅。


同王浚贤良赋龟得升字

[宋] 王安石

世传一尾龟百龄,此龟逮见隋唐兴。
虽然天幸免焦灼,想屡缩颈愁严凝。
前年赴满不量力,欲替鳌负三崚嶒。
番禺使君邂逅见,知困簸荡因嗟矜。
疾呼余且设网取,以组系首龟穿绳。
北归与俱度大庾,两夫贔屭苦不胜。
舣船秦淮担送我,云此一可当十朋。
昔人宝龟谓神物,奉事稿骨尤兢兢。
残民灭国递争夺,有此乃敢司黎烝。
於时睹甲别贵贱,太卜藏法传昆仍。
岂如元君须见梦,初知欢喜得未曾。
自从九江罢纳锡,众渔贱弃秋不登。
卜人官废亦已久,果猎谁复知殊称。
今君此宝世莫识,我亦坐视心瞢瞢。
搘床才堪比瓦砾,当粟孰肯捐斗升。
糁头腥臊何足嗜,曳尾污秽适可憎。
盛溲除聋岂必验,蹈背出险安敢凭。
刳肠以占幸无事,卷壳而食病未能。
如闻翕息可视效,乃往有堕崖千层。
仰窥朝阳俯引气,亦得难老如冈陵。
谅能学此真寿类,世论妄以虫疑冰。
嗟余老矣倦呼吸,起晏光景难瞻承。
但知故人所玩惜,每戒异物相侵陵。
唯忧盗贼今好卜,夜半劫请无威惩。
复恐嚵夫负之走,并窃老木为薪蒸。
浅樊荒圃不可保,守视且寄锺山僧。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他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发广州

[宋] 苏轼

朝市日已远,此身良自如。三杯软饱后,(浙人谓饮酒为软饱。)一枕黑甜余。(俗谓睡为黑甜。)蒲涧疏钟外,黄湾落木初。天涯未觉远,处处各樵渔。

将至广州用过韵寄迈迨二子

[宋] 苏轼

皇天遣出家,临老乃学道。
北归为儿子,破戒堪一笑。
披云见天眼,回首失海潦。
蛮唱与黎歌,余音犹杳杳。
大儿牧众稚,四岁守孤峤。
次子病学医,三折乃粗晓。
小儿耕且养,得暇为书绕。
我亦困诗酒,去道愈茫渺。
纷纷何时定,所至皆可老。
莫学柳仪曹,诗书教氓獠。
亦莫事登陟,溪山有何好。
安居与我游,闭户净洒扫。


广州蒲涧寺(地产菖蒲,十二节。相传安期生

[宋] 苏轼

不用山僧导我前,自寻云外出山泉。
千章古木临无地,百尺飞涛泻漏天。
昔日菖蒲方士宅,后来薝卜祖师禅。
而今只有花含笑,笑道秦皇欲学仙。
(山中多含笑花。)


众妙堂?广州何道士?

[宋] 苏轼

湛然无观古真人,我独观此众妙门。
夫物芸芸各归根,众中得一道乃存。
道人晨起开东轩,趺坐一醉扶桑暾。
余光照我玻璃盆,倒射窗几清而温。
欲收月魄餐日魂,我自日月谁使吞。


浴日亭(在南海庙前)

[宋] 苏轼

剑气峥嵘夜插天,瑞光明灭到黄湾。
坐看旸谷浮金晕,遥想钱塘涌雪山。
已觉苍凉苏病骨,更烦沆瀣洗衰颜。
忽惊鸟动行人起,飞上千峰紫翠间。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次韵广州陈绎谏议和陈荐宋敏求二龙图二首

[宋] 苏辙

琳宫清净思悠哉,颇似山林未肯回。
五日趋朝真自适,一樽无事得频开。
董狐执笔何时易,马援征蛮未遽来。
奔走安闲谁定是,都门携手一徘徊。


曾送飞龙白日翔,未应中路许还乡。
鹤归仍有当年伴,松老知经几度霜。
城下宝坊聊寄榻,朝中振鹭旧成行。
相逢出处何须问,五岭清平十月凉。


补子瞻赠姜唐佐秀才

[宋] 苏辙

生长茅间有异芳,风流稷下古诸姜。
适从琼管鱼龙窟,秀出羊城翰墨场。
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
锦衣他日千人看,始信东坡眼目长。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得所亲广州书

[宋] 陆游

音信连年恨不闻,书来细读却消魂。
人稀野店山魈语,路僻蛮村荔子繁。
毒草自摇春寂寂,瘴云不动昼昏昏。
此生相见应无日,且置清愁近一樽。


杨庭秀寄南海集

[宋] 陆游

飞卿数阕峤南曲,不许刘郎夸竹枝。
四百年来无复继,如今始有此翁诗。


杨庭秀寄南海集

[宋] 陆游

俗子与人隔尘劫,何啻相逢风马牛。
夜读杨卿南海句,始知天下有高流。


夏日杂题

[宋] 陆游

一枝黎峒桄榔杖,二寸羊城蝳蝐冠。
万里来为老人寿,始知天地不胜宽。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闰三月二日发船广州来归亭下之官宪台

[宋] 杨万里

诸人政坐爱闲游,天遣南游天尽头。
到得广州天尽处,方教回首向韶州。


明发陈公径过摩舍那滩石峰下十首

[宋] 杨万里

城中安得山,无山安得诗。
我入五羊城,遂与山水辞。
有镜不敢览,尘面我自知。
解维来归亭,山水奔相随。
水光动我巾,山色染我衣。
舟行将一月,恨速不恨迟。
山云来未已,江月皎无滓。
开怀放之入,出语颇似之。


明发青塘芦包

[宋] 杨万里

青塘无店亦无人,只有青蛙紫蚓声。
芦荻叶深蒲叶浅,荔支花暗练花明。
船行两岸山都动,水入诸村海旋成。
回望越台烟雨外,万峰尽处五羊城。


新除广东常平之节感恩书怀

[宋] 杨万里

巳愧双旌古晋陵,更堪一节古羊城。
偶逢旧治年频熟,忽署新衔手尚生。
山与君恩谁是重?身如秋叶不胜轻。
向来百链今绕指,一寸丹心白日明。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广东漕李实夫四首

[宋] 戴复古

千里长城手,如何在广州。
共谈天下事,莫上斗南楼。
瘦露封侯骨,忠怀报国秋。
丁宁北来雁,边信怕沉浮。


减字木兰花·羊城旧路

[宋] 戴复古

羊城旧路。檀板一声惊客去。不拟重来。白发飘飘上越台。故人居处。曲巷深深通竹所。问讯桃花。欲访刘郎不在家。


书事

[宋] 戴复古

喜作羊城客,忘为鹤发翁。
问天求酒量,翻海洗诗穷。
已过西南道,适遭东北风。
扁舟载明月,枉作卖油公。


戴复古(1167年-1248年后),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
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

广州都试

[宋] 刘克庄

自昔番禺统府雄,君恩暂许领元戎。
不羞短发垂肩白,且爱前旌照眼红。
笔久不灵妨草檄,臂新无力怯开弓。
即今超距多枭俊,安用辎车载此翁。


送王南海二首

[宋] 刘克庄

史氏循良传,儒家果艺科。
土荒耕老少,海近贩人多。
古有宁馨语,今无于蒍歌。
县知新令尹,琴调得民和。


昔作翘材客,曾谈执友贤。
虽无金屋贮,赖有归巢迁。
此老飞仙去,斯文付嫡传。
病翁犹未聩,要听武城弦。


挽赵漕克勤礼部二首

[宋] 刘克庄

息影空山与世疏,感君意气独勤渠。
颇怜凤阁舍人老,犹寄羊城使者书。
化鹤安知耽是我,骑鲸难问白何如。
岂无莼鲫堪携去,衰病谁扶上素车。

羊城使者庙

[宋] 刘克庄

山川殊壮丽,井邑亦繁雄。
独有羊城庙,萧然瓦砾中。

又追和坡韵一首

[宋] 刘克庄

亭傍乔木拂云天,亭下高桅泊晚湾。
白是张骞曾泛水,青疑徐福所求山。
羊城隔雾愁回首,鲸浸收风喜见颜。
却笑金乌并玉兔,辛勤出没雪涛间。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至广州第七十七

[宋] 文天祥

南方瘴疠地,白马东北来。
长城扫遗堞,泪落强徘徊。


出广州第一宿

[宋] 文天祥

越王台下路,搔首叹萍踪。
城古都招水,山高易得风。
鼓声残雨后,塔影暮林中。
一样连营火,山同河不同。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滩哥石砚歌(有序)

[明] 宋濂

朱舍人芾见滩哥石砚禁中,遂摹榻一本,装褫成轴,悬之
书斋,命予作歌,填其空处。
朱君嗜古米黼同,三代彝器藏心胸。
滩哥古砚近获见,惊喜奚翅逢黄琮。
研煤敷纸巧摹榻,访我一一陈始终。
有唐四叶崇象教,梵僧航海来番禺。
手持贝叶写健相,翻译华竺谈玄空。
辞义幽深众莫识,当时授笔唯房融。
砚中淋漓墨花湿,助演真乘诚有功。
爱其厚重为题识,七月七日元神龙。
鬼工雷斧琢削古,天光电影生新容。
袤将四尺广逾半,作镇弗迁犹华嵩。
涉唐入宋岁五百,但见宝气浮晴虹。
南渡群公竞赏识,氏名环列萦秋虫。
朔元虽以实内府,弃置但使烟埃封。
方今圣人重文献,毡蒙舟载来江东。
风磨雨濯露精彩,奉敕舁入文华宫。
宫中日昃万軿暇,侍臣左右咸云从。
紫端玄歙尽斥去,欣然为此同重瞳。
重瞳一顾光照日,天章奎画分纤秾。
有才沉薶恨已久,石如能语夸奇逢。
维昔成周全盛日,兑戈彻衣并大弓。
藏诸天府遗孙子,用以镇国照无穷。
愿将斯砚传万世,什袭不下古鼎钟。
上明文德化八极,下书宽诏苏疲癃。
君方执笔掌纶诰,愿以此言闻帝聪。
老臣作歌在何日,洪武戊午当严冬。

壬戌南还作

[明] 归有光

半月困漳卫,今旦望邹峄。
景风时迎舟,积水不盈尺。
行路日淹留,归思逾急迫。
昔往冒飞雪,今来见秀麦。
蕴抱无经纶,徒旅空络绎。
西苑方呈兔,东郡亦雨鲫。
番禺有假号,建州乃充斥。
奈何唐尧朝,不用贾生策。
玄文故幽处,卮蜡益润泽。
天命苟无常,人生实多僻。
去去勿复言,牧豕在大泽。


安南歌送沈使君

[明] 徐祯卿

借问炎交路若何,片帆南指广州过。
知君怕见榔桄树,近岭猿声日渐多。



广州别表弟赵二

[明] 祝允明

海边三载试琴才,省问烦君两度来。
天阔风鹏嗟转徙,秋深霜雁独飞回。
计程驿路过江棹,属买渔蓑挂钓台。
别酒多倾也能醉,欢情不似故园杯。


登广州城楼

[明] 徐贲

五岭南来瘴海深,秋风榕叶尚阴阴。
安期一去家遗舄,陆贾重来橐有金。
门限虎头潮上下,城开雁翅客登临。
清时不用频兴感,万里惟存向阙心。

南海浴日亭拜长至

[明] 汤显祖

孤臣遥浴日,沧海亦书云。
愿得扶桑影,年年奉圣君。


送刘参藩寄问东莞覃见日卢海畴诸子

[明] 汤显祖

曲江春老赋停云,病浅临风一送君。
暂有公荣宜对酒,那堪孙楚即离群。
高餐露菊逢秋尽,细语霜钟入夜分。
更折梅花问耆旧,罗浮清隐最相闻。


达奚司空立南海王庙门外

[明] 汤显祖

司空暹罗人,面手黑如漆。
华风一来觐,登观稍游逸。
戏向扶胥口,树两波罗蜜。
欲表身后奇,愿此得成实。
树毕顾归舟,冥然忽相失。
虎门亦不远,决撇去何疾。
身家隔胡汉,孤生长此毕。
犹复盼舟影,左手翳西日。
嗔匈带中裂,<口胡>咙气喷溢。
立死不肯僵,目如望家室。
塑手一何似,光景时时出。
墟人递香火,阴风吹崒峍。
上有南海王,长此波臣秩。
幽情自相附,游魂知几驲。
至今波罗树,依依两蒙密。
波声林影外,檐廊暝萧瑟。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明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汤氏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汤显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

雪娘曲(为南海女伶李雪芳作)

[近代] 陈三立

明星何熠爚,绛云何葳蕤。
辉海万楼台,下此凤凰雏。
窈窈西樵山,比之藐姑射。
神人凝雪肌,餐风影空碧。
雅步汉宫仪,雅奏广陵散。
逢场留白头,谁怜幽情满。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寄广州晦公

[近代] 苏曼殊

忽闻邻女艳阳歌,南国诗人近若何?
欲寄数行相问讯,落花如雨乱愁多。


苏曼殊(1884—1918),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县(今广东省珠海市沥溪村)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
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汉文、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将其著作编成《曼殊全集》(共5卷)。作为革新派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苏曼殊曾在《民报》、《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

赠广州部队战士话剧团

[现代] 老舍

南国芦笙塞北笳,工兵四海好为家。
云峰昨开通天路,水库今开遍地花。
壮丽关山迎晓日,风流人物在中华。
英雄姓字君休问,集体光荣最可夸。


赠友人归广州

[现代] 老舍

莫苦长安春到迟,
亭园四月牡丹奇。
劝君留待端阳酒,
天上飞来红荔枝。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辛卯广州端午

[现代] 陈寅恪

菖蒲似剑还生绿,艾叶如旗不闪红。
唯有沉湘哀郢泪,弥天梅雨却相同。


己丑广州七夕

[现代] 陈寅恪

岭树高楼影动摇,天风吹海海初潮。
金瓯已缺今宵月,银汉犹填旧日桥。
帘外新凉惊节换,夜阑离绪总魂销。
人间尽误佳期了,更有佳期莫恨遥。


陈寅恪(1890.7.3—1969.10.7),字鹤寿,江西修水人。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



潮州府

  1. 概将:今潮州汕头、揭阳和汕尾四市囊括于此。共涉及诗词230余首。汕尾虽古属惠州府管辖,但其在清代以前仅指海丰一县(陆丰系清代新置),地小人少,地缘血缘与潮州三阳更近;而原潮州府之大埔、丰顺两县因所涉诗词几无,故在此不探讨其历史文化应归并于潮或梅之问题。

  2. 涉及潮州府的高频地名有:“潮州”81首、“潮阳”79首、“揭阳”16首、“海丰”13首、“海阳(县)”12首、“汕头”12首、“澄海”3首。诗词所涉高频词基本是今潮汕四市的主城区,即海阳(潮州城区)、潮阳(汕头)、揭阳(揭阳城区)和汕尾老城(海丰县),这一文化格局从宋代一路保留至今,而明清新置的饶平、惠来、普宁、丰顺、陆丰等粤东新邑则似显历史文化积淀不足。

  3. 这些诗词很好地反映了潮汕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身为唐宋两代文坛领袖的韩愈是第一位落脚潮州的国字号大文豪,他亦是中原文化在粤东的传播者、潮汕文化的开山者,以一代文宗韩愈及其副手赵德为起点,历经“十相留声”之治,“潮州八贤”之成、变身大雅辈出之地,潮州经历了从荒蛮滨海到人文圣地的千年剧变:从唐代诗歌中瘴烟恶溪的荒芜之滨演变为北宋年间的“海滨邹鲁是潮阳”(陈尧佐),再升华至南宋年间的“潮州风物冠南方”(杨万里),当代老舍更是不吝美言地大赞“潮汕文化最风流”。历经千年积淀,古代潮州的进士举人人均密度率高居全省第一,其中以“岭南第一名臣”翁万达为首。涌现出了林大钦、王大宝、许申、吴复古、郭之奇、黄奇遇、唐伯元、林大春、谢正蒙、周光镐、林熙春、郑大进、丁日昌等一大批名贤俊秀。而现当代则有如饶宗颐、许地山、秦牧、张竞生、洪灵菲、杜国庠、詹安泰、蔡澜、司马翎、陈平原、洪子诚、饶芃子、方汉奇、李新魁、郭启宏、郭豫适、钟敬文,梅益、卢钟锋、陈春声、陈唯实、赵汀阳等一大批文贤泰斗,现当代广东籍大学者大文豪十有七八来自潮汕地区,至于艺苑科坛,潮府大地更是灿若星斗,而精细雅致的潮汕文化亦早已闻名遐迩,成为中国文化地图上一记闪亮焦点。潮汕文化能有今日之成就,离不开历代先贤的细心呵护、薪火相传,崇文重教的潮汕百姓对韩文公满怀感激之情,于是他们便将府城之山取名韩山、府城之水改称韩江,从此“潮州一片江山都姓韩”,潮州人还在直面府城韩江的韩山之上建韩祠,让韩愈享尽潮汕香火。此外,潮州人还把为潮汕做出巨大贡献的历代先贤之名刻在大理石上,在府城中轴线上高立直耸而成中国最长牌坊街。

  4. 当然,潮汕文化的昌荣也与宋明两代庞大的中原迁转移民有很大关系,潮汕人有浓厚的“莆田情节”,原因便是潮汕绝大多数村落的开基祖乃是宋元明三代来自福建莆田的移民,而地处福州城南郊的莆田县乃是中原移民在东南沿海的重要落脚点、集散地,“妈祖之乡”莆田也正是因中原文化的氤氲而成中国科举史上第一县(有逾1800进士,17文状元,5榜眼,登宰辅者10人),南宋莆田籍诗人刘克庄在描述潮州开发史时便这样写道:“数当时、南迁者众,北归人少。”,潮汕正是因这一批批拥有良好教育背景的移民陆续迁入才得有“海滨邹鲁”之美称。时至今日,潮汕的姓氏结构仍与莆田有极大相似性。

  5. 据史书记载,潮汕人口从唐末到宋末,高峰时期人口暴涨了百倍之多,而后因元兵屠城(城内仅剩三家)遭遇回落,后又经明代近三百年内迁和繁衍重回峰值并开始有大批量移民下南洋,至明末潮州又惨遭清兵大范围杀戮(“屠城,斩杀无计”),加之清代前期清政府要求沿海居民累计内迁80里、外加海禁及文字狱等高压政策,潮汕经济文化曾一度陷入倒退甚至沉寂状态,直至现当代才恢复元气,另上世纪40年代日军入侵和大饥荒给潮汕的生产发展亦带来极大伤害(抗战期间,粤省伤亡情况属汕头最巨)。

  6. 其中系著名诗人所作的诗词有:

送陆员外赴潮州

[唐] 郎士元

含香台上客,剖竹海边州。楚地多归信,闽溪足乱流。
今朝永嘉兴,重见谢公游。


郎士元(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字君胄,唐代诗人,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
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泷吏

[唐] 韩愈

南行逾六旬,始下昌乐泷。险恶不可状,船石相舂撞。
往问泷头吏,潮州尚几里。行当何时到,土风复何似。
泷吏垂手笑,官何问之愚。譬官居京邑,何由知东吴。
东吴游宦乡,官知自有由。潮州底处所,有罪乃窜流。
侬幸无负犯,何由到而知。官今行自到,那遽妄问为。
不虞卒见困,汗出愧且骇。吏曰聊戏官,侬尝使往罢。
岭南大抵同,官去道苦辽。下此三千里,有州始名潮。
恶溪瘴毒聚,雷电常汹汹。鳄鱼大于船,牙眼怖杀侬。
州南数十里,有海无天地。飓风有时作,掀簸真差事。
圣人于天下,于物无不容。比闻此州囚,亦有生还侬。
官无嫌此州,固罪人所徙。官当明时来,事不待说委。
官不自谨慎,宜即引分往。胡为此水边,神色久戃慌。
亢瓦大瓶罂小,所任自有宜。官何不自量,满溢以取斯。
工农虽小人,事业各有守。不知官在朝,有益国家不。
得无虱其间,不武亦不文。仁义饬其躬,巧奸败群伦。
叩头谢吏言,始惭今更羞。历官二十余,国恩并未酬。
凡吏之所诃,嗟实颇有之。不即金木诛,敢不识恩私。
潮州虽云远,虽恶不可过。于身实已多,敢不持自贺。


次邓州界

[唐] 韩愈

潮阳南去倍长沙,恋阙那堪又忆家。心讶愁来惟贮火,
眼知别后自添花。商颜暮雪逢人少,邓鄙春泥见驿赊。
早晚王师收海岳,普将雷雨发萌芽。


题临泷寺

[唐] 韩愈

不觉离家已五千,仍将衰病入泷船。
潮阳未到吾能说,海气昏昏水拍天。


去岁自刑部侍郎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

[唐] 韩愈

数条藤束木皮棺,草殡荒山白骨寒。惊恐入心身已病,
扶舁沿路众知难。绕坟不暇号三匝,设祭惟闻饭一盘。
致汝无辜由我罪,百年惭痛泪阑干。


从潮州量移袁州,张韶州端公以诗相贺,因酬

[唐] 韩愈

明时远逐事何如,遇赦移官罪未除。北望讵令随塞雁,
南迁才免葬江鱼。将经贵郡烦留客,先惠高文谢起予。
暂欲系船韶石下,上宾虞舜整冠裾。


别赵子

[唐] 韩愈

我迁于揭阳,君先揭阳居。揭阳去京华,其里万有余。
不谓小郭中,有子可与娱。心平而行高,两通诗与书。
婆娑海水南,簸弄明月珠。及我迁宜春,意欲携以俱。
摆头笑且言,我岂不足欤。又奚为于北,往来以纷如。
海中诸山中,幽子颇不无。相期风涛观,已久不可渝。
又尝疑龙虾,果谁雄牙须。蚌蠃鱼鳖虫,瞿瞿以狙狙。
识一已忘十,大同细自殊。欲一穷究之,时岁屡谢除。
今子南且北,岂非亦有图。人心未尝同,不可一理区。
宜各从所务,未用相贤愚。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寄潮州杨继之

[唐] 白居易

相府潮阳俱梦中,梦中何者是穷通?
他时事过方应悟,不独荣空辱亦空。


得潮州杨相公继之书并诗以此寄之

[唐] 白居易

诗情书意两殷勤,来自天南瘴海滨。
初睹银钩还启齿,细吟琼什欲沾巾。
凤池隔绝三千里,蜗舍沉冥十五春。
唯有新昌故园月,至今分照两乡人。
[凤池,属杨相也。蜗舍,自谓也。]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蒙恩转仪曹郎,依前充集贤学士,举韩潮州自

[唐] 刘禹锡

翔鸾阙下谢恩初,通籍由来在石渠。暂入南宫判祥瑞,
还归内殿阅图书。故人犹在三江外,同病凡经二纪馀。
今日荐君嗟久滞,不惟文体似相如。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寄韩湘

[唐] 贾岛

过岭行多少,潮州涨满川。花开南去后,水冻北归前。
望鹭吟登阁,听猿泪滴船。相思堪面话,不著尺书传。


寄韩潮州愈

[唐]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贾岛(779~843年),字阆(读láng)仙,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人。
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
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今四川大英县)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送迁客

[唐] 王建

万里潮州一逐臣,悠悠青草海边春。
天涯莫道无回日,上岭还逢向北人。


王建(768-835),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
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约64岁为光州刺史。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诗题材广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善于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人、事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揭露矛盾。多用比兴、白描、对比等手法,常在结尾以重笔突出主题。体裁多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语言通俗凝练,富有民歌谣谚色彩。名篇如《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渡辽水》、《田家留客》、《望夫石》等。他又以“宫词”知名。他的“宫词”百首,突破前人抒写宫怨的窠臼,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描写唐代宫中风物和宫廷生活,是研究唐代宫廷的重要材料。其五、七言近体中,有些征戍迁谪、行旅离别、幽居宦况之作,情思感人,但杂有消极颓废思想。他的绝句则清新婉约。还写过《宫中三台》、《江南三台》等小令,为中唐文人词的重要作者之一。今存有《王建诗集》、《王建诗》、《王司马集》等本及《宫词》1卷。


按部至潮州题大颠堂壁

[宋] 周敦颐

退之自谓如夫子,原道深排释老非。
不识大颠何似者,数书珍重更留衣。

赴潮阳倅

[宋] 陈尧佐

休把空言较短长,算来齐物也无妨。
蛮民解唱升平曲,愿领闲愁入醉乡。


潮阳作

[宋] 陈尧佐

静院莺啼竹,幽阑蝶在花。
登临转惆怅,斜日两三家。


潮阳作

[宋] 陈尧佐

景淡花初落,寒生海上潮。
门前归北路,微雨柳垂条。

忆潮阳

[宋] 陈尧佐

东西楼阁与云齐,天际孤烟认恶溪(后称“韩江”)。
记得幽人旧吟处,独游亭在野桥西。

送王生及第归潮阳

[宋] 陈尧佐

休嗟城邑住天荒,已是仙枝耀故乡。
从此方舆载人物,海边邹鲁是潮阳。

送潮阳李孜主簿

[宋] 陈尧佐

潮阳山水东南奇,鱼盐城郭民熙熙。
当时为撰玄圣碑,而今风俗邹鲁为。

寄潮州于公九流

[宋] 陈尧佐

扁舟如叶路东西,一片滩声下恶溪。
当日亭台旧时客,相逢莫惜醉如泥。


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人。北宋大臣、水利专家、书法家、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枢密使陈尧叟之弟、天雄军节度使陈尧咨之兄。
端拱元年(988年),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历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景祐四年(1037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康定元年(1040年),以太子太师致仕。庆历四年(1044年),陈尧佐去世,年八十二。追赠司空兼侍中,谥号“文惠”。
陈尧佐在水利上颇有成就:为防钱塘潮,他提出了“下薪实土法”;为堵黄河在滑州缺口,他发明了“木尤杀水法”;他在汾水两岸筑堤植柳防洪,成为长期造福人民的“柳溪”。陈尧佐也工于书法,喜欢写特大的隶书字。因其书法点画肥重,人称“堆墨书”。著有《潮阳编》、《野庐编》、《遣兴集》、《愚邱集》等。

送胡胡官知潮州

[宋] 梅尧臣

自昔揭阳郡,刺史惟韩侯。
韩侯初来时,问吏泷水头。
到官谕鳄鱼,夜失风雨湫。
乃知抱正直,异类尚听谋。
潮虽处南粤,礼义无遐陬。
勿言古殊今,唯在政教修。
适闻豫章士,勇往登犀舟。
不畏恶溪恶,叠鼓齐歌讴。
远持天子命,水物当自囚。
更寻贤侯迹,书上揭阳楼。

潮州寒食陪太守南园宴

[宋] 梅尧臣

寒食二月三月交,红桃破纇柳染梢。
阴晴不定野云密,黕黕鼓声湖岸坳。
使君千骑出南圃,歌吹前导後鸣铙。
是时辄预车马末,倾市竞观民业抛。
竹亭临水美可爱,嗑咂草木皆吐苞。
游人春服靓妆出,笑踏俚歌相与嘲。
使君白发体尤健,自晨及暮奏酒肴。
尔辈少年翻易倦,倚席欠伸谁得教。
公虽不责以正礼,我意未容诚斗筲。
逡巡秉烛各分散,小人争路何呶呶。

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

[宋] 梅尧臣

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
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
其状已可怪,其毒亦莫加。
忿腹若封豕,怒目犹吴蛙。
庖煎苟失所,入喉为镆铘。
若此丧躯体,何须资齿牙。
持问南方人,党謢复矜夸。
皆言美无度,谁谓死如麻。
我语不能屈,自思空咄嗟。
退之来潮阳,始惮餐笼蛇。
子厚居柳州,而甘食虾蟆。
二物虽可憎,性命无舛差。
斯味曾不比,中藏祸无涯。
甚美恶亦称,此言诚可嘉。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送潮州吕使君

[宋] 王安石

韩君揭阳居,戚嗟与死邻。
吕使揭阳去,笑谈面生春。
当复进赵子,诗书相讨论。
不必移鳄鱼,诡怪以疑民。
有若大颠者,高材能动人。
亦勿与为礼,听之汩彝伦。
同朝叙朋友,异姓接婚姻。
恩义乃独厚,怀哉余所陈。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他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过岭

[宋] 苏轼

暂著南冠不到头,却随北雁与归休。
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
当日无人送临贺,至今有庙祀潮州。
剑关西望七千里,乘兴真为玉局游。

闻潮阳吴子野出家

[宋] 苏轼

子昔少年日,气盖里闾侠。
自言似剧孟,叩门知缓急。
千金已散尽,白首空四壁。
烈士叹暮年,老骥悲伏枥。
妻孥真敝履,脱弃何足惜。
四大犹幻座,衣冠矧外物。
一朝发无上,顾老灵山宅。
世事子如何,禅心久空寂。
世间出世间,此道无两得。
故应入枯槁,习气要除拂。
丈夫生岂易,趣舍志匪石。
当为师子吼,佛法无南北。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初到陈州二首

[宋] 苏辙

久爱闲居乐,兹行恐遂不。
上官容碌碌,饱食更悠悠。
枕畔书成癖,湖边柳散愁。
疏慵愧韩子,文字化潮州。

题潮阳石塔寺

[宋] 黄公度

投檄真成出瘴乡,篮舆渐喜到僧坊。
长风解事吹江雨,乞与行人五月凉。

送郑察推叔友罢官之潮阳二首

[宋] 黄公度

官达身何补,才名陆未沉。
不妨吾道在,休较吏文深。
城郭春将暮,风云晚更阴。
相看炎海阔,魂断欲分襟。


春草故人去,落花离绪多。
芙蓉少颜色,薏薿尽风波。
尘土非长策,功名一醉歌。
周南暂留滞,莫改岁寒柯。


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绍兴八年进士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罢归。除秘书省正字,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九年,差通判肇庆府,摄知南恩州。桧死复起,仕至尚书考功员外郎兼金部员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词》一卷。

卯饮醉卧枕上有赋

[宋] 陆游

天寒朝泥酒,熟醉卧蓬窗。
雨势平吞野,风声倒卷江。
渔蓑傲狐腋,菜把美羊腔。
常笑潮阳守,南征畏下泷。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别钟子洪

[宋] 戴复古

识得潮阳钟子洪,今人可想古人风。
文章有气吞馀子,天地无情负此翁。
问舍求田非细事,参禅学佛见新功。
欲知别后真消息,莫惜频书寄海鸿。


戴复古(1167年-1248年后),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
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

满庭芳 雪夜用前韵

[金] 段克己

万籁收声,六花呈瑞,小桥路断江边。笑潮州刺史,匹马蓝关。谩有清名千载,一杯酒、孤负生前。争如我,围炉小酌,和气笑中还。梅梢新月上,芒鞋竹杖,烂赏林间。便销金低唱,欲换应难。勋业何须看镜,蓬窗底、空卧袁安。君须记,游鱼失水,那可上长竿。


段克己(1196~1254)金代文学家。字复之,号遁庵,别号菊庄。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词曲,有《遁斋乐府》。

送仁山主兼寄西堂园澄禅师

[宋] 陈师道

未仕宁论马少游,虚名非复韩潮州。
祖师若问西来信,为说苍头与白头。

宿万安铺

[宋] 杨万里

来朝还入鳄鱼乡,未到潮阳到扬阳。
休说春风归路远,只今去路不胜长。

过瘦牛岭

[宋] 杨万里

行尽天涯未遣休,梅州到了又潮州。
平生岂愿乘肥马,临老须教过瘦牛。
梦里长惊炊剑首,春前应许赋刀头。
夜来尚有余樽在,急唤渠侬破客愁。

宿潮州海阳馆独夜不寐二首

[宋] 杨万里

腊前蚊子已能歌,挥去还来柰尔何。
一只搅人终夕睡,此声元自不须多。


醉来还睡睡还醒,长是三更梦便惊。
细数更声有何益,不然作麽到天明?

神堂铺前桃花

[宋] 杨万里

北江二月政春寒,初见桃花喜未残。
腊月潮州见桃李,元来不作好春看。


揭阳道中二首

[宋] 杨万里

猒穿山径石嶔崎,喜见川原路坦夷。
更著两行团树子,引人行远不教知。


地平如掌树成行,野有邮亭浦有梁。
旧日潮州底处所,如今风物冠南方。

潮阳海岸望海

[宋] 杨万里

动地惊风起海陬,为人吹散两眉愁。
身行岛北新春後,眼到天南最尽头。
众水更来何处著,千峰赴此却回休。
客间供给能消底,万顷烟波一白鸥。


平贼班师明发潮州

[宋] 杨万里

不是潢池赤白囊,何缘杖屦到潮阳。
官军已扫狐兔窟,归路莫孤山水乡。
便去罗浮参玉局,更登浴日折扶桑。
还家儿女搜行李,满袖云烟雪月香。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贺新郎·行乐尤宜少

[宋] 刘克庄

行乐尤宜少。忆坡公、洞箫听罢,划然长啸。四海共知霜鬓满,莫问近来何妙。也不记、金莲曾照。老没太官糕酒分,把茱萸、便准登高了。齐得丧,等嘻笑。集无韩子潮州表。数当时、南迁者众,北归人少。赤壁玉堂均一梦,此岂蛮烟能夭。与同叔、俱尝知道。谁向进贤冠底说,画出来、不似眉山帽。秋菊盏,献公釂。

满江红·笳鼓春城

[宋] 刘克庄

笳鼓春城,处处有、丰年语笑。浑忘却、金莲前导,青藜下照。白雪唱来偏寡和,朱颜老去难重少。羡遨头、四十已专城,真英妙。 
奎文宠,崇儒教。田毛喜,宽租诏。有舂陵之什,无潮州表。怪雨盲风稀发作,华星秋月争光耀。看来年、此夜侍端门,开佳兆。


烛影摇红·拙者平生

[宋] 刘克庄

拙者平生,不曾乞得天孙巧。那回忝卮蜀车来,岂是齐卿小。此膝不曾屈了。更休文、腰难运掉。前贤样子,表圣宜休,申公告老。 
凉簟安眠,绝胜儤直铃声搅。集中大半是诗词,幸没潮州表。月夕花朝咏啸。叹人间、愁多乐少。蓬莱有路,办个船儿,逆风也到。

韩曾一首

[宋] 刘克庄

道散斯文体尚浮,韩曾力与化工侔。
山瞻泰华岩岩耸,河出崑崙混混流。
长庆从官销不得,熙宁丞相挽难留。
沧州奏疏潮州表,犹被人拈作话头。

送潮阳方主学

[宋] 刘克庄

芹泮人人陶圣化,花封处处置师儒。
遥知避席来听讲,犹胜开门自授徒。
官比郑虔尤冷甚,士如赵德岂今无。
朝家调守方刓印,且可相依县大夫。

陈倩调真阳尉奉台檄摄潮阳尉小诗将别

[宋] 刘克庄

相阀白眉子,吾家坦腹郎。
莫贪鸢雾里,小住鳄溪傍。
粤橐无卷石,韩祠有瓣香。
两翁各钟念,安讯托风樯。

叶桂发助教从李用之秘监于潮阳李持节使广部

[宋] 刘克庄

贺监空多惜别情,木绵花得似三荆。
打包便是参禅客,垂橐何须使鬼兄。
小郭今宁无赵子,四门古亦有欧生。
南辕不涉贪泉境,归去诗肠彻底清。

送海丰薛县尉

[宋] 刘克庄

境与潮阳接,传闻盗已平。
丁男无转徒,弧卒有来迎。
东作千村急,南官几个清。
廉材遗训在,努力继家声。

挽方揭阳内子一首

[宋] 刘克庄

雌燕营巢切,鸣鸠爱子均。
荆练孟光饰,玉雪敬凄身。
女史无其匹,宗姬有若人。
里中多作诔,何况忝朱陈。

送金潮州三首

[宋] 刘克庄

五管惟潮地接闽,自唐牧守畀名臣。
欲安瘴岭疮痍俗,暂辍天家肺腑亲。
新堞永为州壮观,彩虹忽间海横陈。
皆言明主临轩遣,不是诸公启拟人。


虞翻骨体素多屯,垂老遭逢白发新。
岂有一辞裨衮斧,亦无三制报丝纶。
孤臣命薄难谐世,明主恩深欠杀身。
不道归田无以报,暮年长作祝尧人。


潮人无计驻轩车,来扇仁风仅岁馀。
棘院从今添立鹄,金堤亘古免为鱼。
真堪香火陪韩庙,谁采风谣继叶渠。
曾忝史官牛马走,不妨奋笔为公书。

送李用之察院赴潮州二首

[宋] 刘克庄

昔在番禺鬻筴时,瞽言不敢计从违。
固知国有三空患,又欲民无再榷讥。
篛裹为生尤瘠薄,牙筹所积恐纖微。
公卿文学方矛盾,应待囊封决是非。


乌府名臣暂拥麾,霜棱聊复变春熙。
行人犹谓骢当避,圣世初无鳄可移。
粤俗相携看上日,韩祠配食付它时。
极知不作周南滞,禁闼须君补阙遗。

挽陈潮州伯霆

[宋] 刘克庄

当年舍选最居优,上到青云亦白头。
律赋数篇天下诵,遗书几卷馆中留。
入游太乙曾临地,出牧昌黎所典州。
耆旧凋零今欲尽,伤心笳吹掩新丘。

送赵司理若钰之官潮州

[宋] 刘克庄

辨幕资筹笔,圜扉待雪冤。
未论公喜怒,先为母平反。
君壮行其志,吾贫赠以言。
自怜刘跛子,不及送前村。

挽薛潮州

[宋] 刘克庄

醇谨真贤胄,廉能亦吏师。
潘花一手种,韩木百年思。
良友招魂些,遗民堕泪碑。
今无黄绢笔,书墓叹吾衰。

送游潮州二首

[宋] 刘克庄

霜简刚言璧有瑕,清朝耳目不应差。
醉翁绝少环滁饮,范老何心庆朔花。
省库钱皆留享士,高斋琴却带还家。
邵平旧圃元无恙,未必封侯胜种瓜。


虽森画戟惟清啸,因讨红巾有雪髯。
孟子曾称伯夷隘,汉人亦议弱翁严。
交游皆叹遗公误,仇怨犹言太守廉。
可惜遒人官久废,此诗湮郁在闾阎。

将至海丰

[宋] 刘克庄

渔盐旧俗惯恬熙,兵火新民脱乱离。
石路树阴三十里,今犹仿佛太平时。

题方海丰诗卷

[宋] 刘克庄

诗境高吟太白伦,梧州下笔李潮亲。
今观天马非凡种,肯厌家鸡问外人。
力大鳌来吞钓饵,心专虱看似车轮。
盛年出手追风雅,莫与香奁作后尘。

白云庵

[宋] 刘克庄

太行以北海丰南,我与梁公各有惭。
儿五十馀亲八十,可堪来宿白云庵。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二十韵潮阳宰余君实日华

[宋] 王迈

昔日潮守有昌黎,恩波万顷横鳄溪。
五百年后得余令,棠阴上与韩本齐。
故家县谱熟展布,砉然牛刀优割鸡。
期年已报三异政,节爱堂扁焕新题。
手摩民瘼心隐痛,药石其具靳刀圭。
老农终岁不识吏,废畴荒陇皆锄犁。
邑有豪侠擅武断,缿筒告诉来髫齯。
仁者之勇一发露,爱苗亟欲芟稗梯。
谁为鼠辈巧道地,周道如砥生蒺藜。
公车未采舆人诵,端士先为横议挤。
朝中有语稍辨雪,言者愕立惜噬脐。
侯朝闻香花随去,丁壮鹧拜婴孩啼。
不知朝廷闻得否,天下贪吏浊如泥。
毁誉失真例如此,猜澜既倒谁能堤。
书生有舌不善佞,今拜东野头须低。
诗成翻恨天门远,何人乞我青云梯。

送吴梦大监税赴潮州圃湾二首

[宋] 王迈

诗礼名家子,铮铮早有声。
右班聊借径,在计更司征。
霜日孤标净,湖山一共平。
图南九万里,此去是头程。


一命官无小,心思及物同。
高风超俗见,只手救人穷。
宦路梅花白,亲庭萱草红。
贤明尤易事,最喜遇南丰。

谢陈尉宏父惠潮阳蕉丝碑刻因求宿诺韩文

[宋] 王迈

寒儒食面四壁直,更苦春寒寒到骨。
故人天末有书来,不寄绨袍寄绨绤。
感君高谊挟纩漫,况有石刻华吾轩。
何时揩拭眵昏眼,待看昌黎玉洁文。

陈方大弟宠父将省侍潮阳以诗约别

[宋] 王迈

逆旅频连风雨床,归来踪迹两参商。
谁知缠隔路三舍,不似相从天一方。
壶山白认梅将雪,潮水黄知菊已霜。
便去也须留驿道,欲携斗酒话彷徨。

最高楼·朱顶字

[宋] 刘辰翁

朱顶字,八十正平头。添作八千秋。无能也自收郿坞,到今恨不贬潮州。看几人,炎又冷,老还羞。也不学、太公忙把火。也不学、申公轮转磨。休莫莫,莫休休。小迟授业何曾吃,更迟食乳不须愁。且从容,某水钓,某丘游。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词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
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风格取法苏辛而又自成一体,豪放沉郁而不求藻饰,真挚动人,力透纸背。作词数量位居宋朝第三,仅次于辛弃疾、苏轼。代表作品《兰陵王·丙子送春》《永遇乐·璧月初晴》等。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沁园春 题潮阳张许二公庙

[宋] 文天祥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
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
骂贼睢阳,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
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人生翕歘云亡。
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
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
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驻潮阳第七十二

[宋] 文天祥

寒城朝烟淡,江沫拥春沙。
群盗乱豺虎,回首白日斜。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论诗三十首

[元] 元好问

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
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

漫成五首

[元] 杨维桢

四十已过五十来,白日一半夜相催。
劝君秉烛须秉烛,七十光阴能几回?西邻昨夜哭暴卒,东家今日悲免官。
今日不知来日事,人生可放酒杯干?徐家园里野莺啼,张家楼头客燕酒。
千金买宅作邮传,何处高桓大字题?铁笛道人已倦游,暮年懒上玉墀头。
只欲浮家苕霅上,小娃子夜唱潮州。
小娃家住白蘋洲,只唱舍郎如莫愁。
风波不到鸳鸯浦,承恩曷用沙棠舟?

菜薖为余唐卿赋

[明] 高启

柱桐里中君始归,菜花满园黄蜂飞。
桔槔倚树长不用,江南雨多山土肥。
方畦独绕看新绿,晚食何须尚思肉。
翠缕登盘春薤香,金钗出盎冬俎熟。
我家亦在莼菰乡,秋风便应归共尝。
潮州司马成何事,回首空愁足万羊。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督兵过潮州渡

[明] 戚继光

汗血炎方七见春,又随残月渡江津。
行藏莫遣沙鸥识,一片浮云是此身。

汕头行 赠澄海艺香潮剧团

[现代] 老舍

鲜花翠柏喜同堂,澄海春风百卉香。
一曲宋元遗韵在,冠山韩水此情长。

汕头行 赠广东潮剧院

[现代] 老舍

莫夸骑鹤下扬州,渴慕潮汕几十秋。
得句驰书傲子女,春宵听曲在汕头。
姚黄瑰紫费评章,潮剧春花色色香。
听得汕头一夕曲,青山碧海莫相忘。

汕头行 过澄海三大桥

[现代] 老舍

昔从澄海到汕头,野水荒沙旅客愁。
众志成城争跃进,万家移石断中流。
人民智慧虹为路,堤岸光辉月入沟。
寒食秧田千顷碧,飞花满县冠山游。

汕头行 流沙水库

[现代] 老舍

山抱西南北,东迎晓日开。
梯田荣桔柚,水电耀楼台。
宝血青峰在,流沙雪浪来。
英雄真不朽,世代奋风雷。

赠汕头工艺美术陈列馆

[现代] 老舍

潮汕文化最风流,
虹彩霞光映碧秋。
品罢功夫茶几盏,
欣看珠玉满琼楼。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惠州府

  1. 概将:今惠州河源两市囊括于此。共涉及诗词130余首。因汕尾之地缘血缘与潮州府更近;兴宁、五华两邑之地缘血缘与嘉应州(梅州)更近,故未将以上两处归于此处概括。

  2. 涉及的高频地名词有:“惠州”71首、“循州”16首、“博罗”17首、“龙川”12首、“归善”8首。诗歌涉及高频词基本止于归善(惠阳惠城惠东)、博罗和龙川三县,由此可见在古代,惠河地区其他县邑经济文化相对要落后得多。从惠州历代科举成就来看,归善和博罗是中举大户,占州府十之七八,余则多归海丰、龙川两邑,至于紫金、河源、连平等邑则不甚出彩。

  3. 从诗人的表述来看,唐代惠州(即循州)与潮州一样并不受迁客骚人待见,而到宋代以后,随着生性豁达的苏轼到来,诗词世界里的惠州便多了份西子色彩。苏门弟子及其友人苏辙、陈师道、黄庭坚、秦观等人和歌相送甚至欣然踏访。到杨万里、刘克庄、文天祥等人再前往时,惠州虽未能像潮州那般大放异彩,但已不至于被称为“蛮荒之地”。杨万里在大赞东坡先生的政绩及惠州的秀美景色时提到“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颖水更罗浮。东坡元是西湖长,不到罗浮便得休”。罗浮山和丰湖(惠州西湖)成了醉美惠州的山水符号。而惠河地区其他县邑在当时的诗人们看来则仍是瘴烟遍地(杨万里诗“优入蛮溪受瘴烟,一生谁料到龙川”)。

  4. 其中系著名诗人所作的诗词有:

七年元日对酒五首

[唐] 白居易

庆吊经过懒,逢迎拜跪迟。
不因时节日,岂觉此身羸?

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
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

三杯蓝尾酒,一碟胶牙饧。
除却崔常侍,无人共我争。

今朝吴与洛,相忆一欣然。
梦得君知否,俱过本命年。


夜中得循州赵司马侍郎书因寄回使

[唐] 卢纶

瘴海寄双鱼,中宵达我居。两行灯下泪,一纸岭南书。
地说炎蒸极,人称老病馀。殷勤报贾傅,莫共酒杯疏。


卢纶(739-799年),字允言,今保定涿州市卢家场村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伤循州浑尚书

[唐] 刘禹锡

贵人沦落路人哀,碧海连天丹旐回。
遥想长安此时节,朱门深巷百花开。

崔元受少府自贬所还,遗山姜花,以诗答之

[唐] 刘禹锡

故人博罗尉,遗我山姜花。采从碧海上,来自谪仙家。
云涛润孤根,阴火照晨葩。静摇扶桑日,艳对瀛洲霞。
世人爱芳辛,搴撷忘幽遐。传名入帝里,飞驿辞天涯。
王济本尚味,石崇方斗奢。雕盘多不识,绮席乃增华。
驿马损筋骨,贵人滋齿牙。顾予藜藿士,持此重咨嗟。


罗浮山人与葛篇

[唐] 李贺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
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
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
欲剪湘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

番禺道中作

[唐] 陈陶

博罗程远近,海塞愁先入。瘴雨出虹蝀,蛮江渡山急。
常闻岛夷俗,犀象满城邑。雁至草犹春,潮回樯半湿。
丹丘凤凰隐,水庙蛟龙集。何处树能言,几乡珠是泣。
千年赵佗国,霸气委原隰。龌龊笑终军,长缨祸先及。

题惠州罗浮山

[宋] 周敦颐

红尘白日无间人,况有鱼绯击此身。
关上罗浮间送目,浩然心意复吾真。

送子思兄参惠州军

[宋] 王安石

沄沄曲江水,天借九秋色。
楼台飞半空,秀气盘韶石。
载酒填里闾,吹花换朝夕。
笙箫震河汉,锦绣烂冠帻。
地灵瘴疠绝,人物倾南极。
先朝有名臣,卧理讼随息。
稍稍延诸生,谈笑与宾客。
子来适妙年,谒入交履舄。
寂寥九龄後,此独望一国。
虞翻礼丁览,韩愈俟赵德。
孤岸镇颓波,俗流未易识。
我方文葆中,旋逐旌旗迹。
去思今岂忘,耳目熟遗迹。
吏含殷勤言,俛仰问乖隔。
当时府中儿,侵寻鬓边白。
下帷虽著书,不捄寒饥迫。
谓宜门阑士,宦路久烜赫。
奈何犹差池,更捧丞掾檄。
骥摧千里蹄,鹏堕九霄翮。
人生无巧愚,天运有通塞。
试观驰骋人,意气宇宙窄。
荣华去路尘,谤辱与山积。
优游禄仕间,较计谁失得。
送君强成歌,陟岵翻感激。

答周循州

[宋] 苏轼

蔬饭藜床破衲衣,扫除习气不吟诗。
前生似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
未敢叩门求夜话,时叨送米续晨炊。
知君清俸难多辍,且觅黄精与疗饥。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

[宋] 苏轼

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
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


白水山佛迹岩

[宋] 苏轼

何人守蓬莱,夜半失左股。
浮山若鹏蹲,忽展垂天羽。
根株互连络,崖峤争吞吐。
神工自炉鞲,融液相缀补。
至今余隙罅,流出千斛乳。
方其欲合时,天匠麾月斧。
帝觞分余沥,山骨醉后土。
峰峦尚开阖,涧谷犹呼舞。
海风吹未凝,古佛来布武。
当时汪罔氏,投足不尽拇。
青莲虽不见,千古落花雨。
双溪汇九折,万马腾一鼓。
奔雷溅玉雪,潭洞开水府。
潜鳞有饥蛟,掉尾取渴虎。
我来方醉后,濯足聊戏侮。
回风卷飞雹,掠面过强弩。
山灵莫恶剧,微命安足赌。
此山吾欲老,慎勿厌求取。
溪流变春酒,与我相宾主。
当连青竹竿,下灌黄精圃。

惠州近城数小山类蜀道春与进士许毅野步会意

[宋] 苏轼

夕阳飞絮乱平芜,万里春前一酒壶。
铁化双鱼沉远素,剑分二岭隔中区。
花曾识面香仍好,鸟不知名声自呼。
梦想平生消未尽,满林烟月到西湖。


送惠州监押

[宋] 苏轼

一声鸣?一作鸿?雁破江云,万叶梧桐卷露银。
我自飘零是羁旅,更堪秋晚送行人。


送惠州押监

[宋] 苏轼

一声鸣雁破江云,万叶梧桐卷露银。
我自飘零足羁旅,更堪秋晚送行人。


舟行至清远县,见顾秀才,极谈惠州风物之美

[宋] 苏轼

到处聚观香案吏,此邦宜著玉堂仙。
江云漠漠桂花湿,海雨翛翛荔子然。
闻道黄柑常抵鹊,不容朱橘更论钱。
恰从神武来弘景,便向罗浮觅稚川。


惠州灵惠院,壁间画一仰面向天醉僧,云是蜀

[宋] 苏轼

直视无前气吐虹,五湖三岛在胸中。
相逢莫怪不相揖,只见山僧不见公。


上元夜(惠州作)

[宋] 苏轼

前年侍玉辇,端门万枝灯。
璧月挂罘罳,珠星缀觚棱。
去年中山府,老病亦宵兴。
牙旗穿夜市,铁马响春冰。
今年江海上,云房寄山僧。
亦复举膏火,松间见层层。
散策桄榔林,林疏月鬅鬙。
使君置酒罢,箫鼓转松陵。
狂生来索酒,一举辄数升。
浩歌出门去,我亦归瞢腾。


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

[宋] 苏轼

孤臣南游堕黄菅,君亦何事来牧蛮。
舣舟蜑户龙冈窟,置酒椰叶桄榔间。
高谈已笑衰语陋,杰句尤觉清诗孱。
博罗小县僧舍古,我不忍去君忘还。
君应回望秦与楚,梦涉汉水愁秦关。
我亦坐念高安客,神游黄?参洞山。
何时旷荡洗瑕垢,与君归驾相追攀。
梨花寒食隔江路,两山遥对双烟鬟。
归耕不用一钱物,惟要两脚飞孱颜。
玉床丹镞记分我,助我金鼎光斓斑。


游博罗香积寺

[宋] 苏轼

二年流落蛙鱼乡,朝来喜见麦吐芒。
东风摇波舞净绿,初日泫露酣娇黄。
汪汪春泥已没膝,剡剡秋谷初分秧。
谁言万里出无友,见此二美喜欲狂。
三山屏拥僧舍小,一溪雷转松阴凉。
要令水力供臼磨,与相地脉增堤防。
霏霏落雪看收面,隐隐叠鼓闻舂糠。
散流一啜云子白,炊裂十字琼肌香。
岂惟牢丸荐古味,要使真一流天浆。
诗成捧腹便绝倒,书生说食真膏肓。


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

[宋] 苏轼

孤臣南游堕黄菅,君亦何事来牧蛮。
舣舟蜑户龙冈窟,置酒椰叶桄榔间。
高谈已笑衰语陋,杰句尤觉清诗孱。
博罗小县僧舍古,我不忍去君忘还。
君应回望秦与楚,梦涉汉水愁秦关。
我亦坐念高安客,神游黄?参洞山。
何时旷荡洗瑕垢,与君归驾相追攀。
梨花寒食隔江路,两山遥对双烟鬟。
归耕不用一钱物,惟要两脚飞孱颜。
玉床丹镞记分我,助我金鼎光斓斑。


自题金山画像

[宋]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送吴先生谒惠州苏副使

[宋] 陈师道

闻名欣识面,异好有同功。
我亦惭吾子,人谁恕此公。
百年双白鬓,万里一秋风。
为说任安在,依然一秃翁。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二惠州

[宋] 苏辙

孤城千室闭重闉,苍莽平川绝四邻。
汉使尘来空极目,沙场雪重欲无春。
羞归应有李都尉,念旧可怜徐舍人。
会逐单于渭桥下,欢呼齐拜属车尘。


成都僧法舟为其祖师宝月求塔铭於惠州还过高

[宋] 苏辙

少年能讲大乘经,法施堂中不出扃。
为许先师传後世,径从西海集南溟。
忘身直犯黄茅瘴,满意初成白塔铭。
寄我泪痕归万里,遥知露滴涧松青。


龙川道士

[宋] 苏辙

昔我迁龙川,不见平生人。
倾囊买破屋,风雨庇病身。
颀然一道士,野鹤堕鸡群。
飞鸣闾巷中,稍与季子亲。
刺口问生事,褰裳观运斤。
俯仰忽三年,愈久意愈真。
送我出重岭,长揖清江滨。
方营玉皇宫,栋宇期一新。
成功十年後,脱身走中原。
见公心自足,徒步非我勤。
我归客箕颍,昼日长掩关。
仆夫忽告我,门有万里宾。
问其所从来,笑指南天云。
心知故人到,惊喜不食言。
我老益不堪,惟有二顷田。
年年种麦禾,仅能免饥寒。
君来亦何为,助我耕且耘。
嗟古或有是,今世非所闻。


闰九月重九与父老小饮四绝

[宋] 苏辙

获罪清时世共憎,龙川父老尚相寻。
直须便作乡关看,莫起天涯万里心。


闰九月重九与父老小饮四绝

[宋] 苏辙

九日龙山霜露凝,龙川九日气如烝。
偶逢闰月还重九,酒熟风高喜不胜。

送洪景之循州参军

[宋] 秦观

寒梅不自重,辄花桃李先。
矫枉有佳菊,最後众芳妍。
各因一时美,难以相嗤怜。
物理固若是,士林亦宜然。
夫子南国俊,声猷推妙年。
数奇晚方偶,参军古龙川。
龙川虽云远,风物号清鲜。
罗浮不相下,颉颃巉荒天。
云鬓二三子,聊足奉周旋。
行矣试老拳,归欤远翔骞。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江苏高邮人(现高邮市三垛镇武宁秦家垛),字少游,一字太虚。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苏轼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
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在秦观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

跋子瞻和陶诗

[宋] 黄庭坚

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
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南歌子·诗有渊明语

[宋] 黄庭坚

诗有渊明语,歌无子夜声。论文思见老弥明。坐想罗浮山下、羽衣轻。
何处黔中郡,遥知隔晚晴。雨余风急断虹横。应梦池塘春草、若为情。


洞仙歌·松关桂岭

[宋] 辛弃疾

松关桂岭,望青葱无路。费尽银钩榜佳处。怅空山岁晚,窈窕谁来,须著我,醉卧石楼风雨。仙人琼海上,握手当年,笑许君携半山去。劖叠嶂,卷飞泉,洞府凄凉,又却怪、先生多取。怕夜半、罗浮有时还,好长把云烟,再三遮住。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挽林惠州深父二首

[宋] 黄公度

昭代轻辞禄,高堂乐击鲜。
庆馀黄雀报,梦契白鸡年。
酹酒生刍外,归魂宿草边。
伤生耆旧尽,执绋涕潸然。


吾道初彫丧,名公竟典刑。
牧民沾汉玺,诏子有韦经。
阻奉金銮对,虚埋石槨铭。

登门人已往,遗范俨丹青。


送惠州弟

[宋] 刘克庄

半竹分来岂不荣,三荆拆散若为情。
莫云炎峤非吾土,直为丰湖作此行。
交趾珠能令绶去,郁林石可压舟轻。
悬知解印无南物,留面归看白发兄。

答惠州曾使君韵二首

[宋] 刘克庄

先贤平易以观诗,不晓尖新与崛奇。
若似后儒穿凿说,占人字字总堪疑。


潇洒使君风度峻,神仙谪堕在人间。
只今坐啸凝香处,帝赐罗浮作镇山。


惠州弟哀诗二首

[宋] 刘克庄

同产居惭余最长,二尊尤向汝钟情。
斑衣犹记循陔乐,白发皆从陟岵生。
一老吹壎无复和,十年废乐未能平。
伤心溪墅成陈迹,谁听松风看月明。


两张遗墨六亲悲,台下黄瓜摘渐稀。
用北辰阡殊不乱,似南柯梦复疑非。
向来岂有葡萄博,末后元无薏苡归。

七十残骸双秃鬓,可堪原上泪频挥。


寄题惠州嘉祐寺坡公手植枞树

[宋] 刘克庄

谁道炎州无劲植,君看韩木与苏枞。
憩棠此日成遗爱,伐树当年不见容。
巴俗曾传莱相柏,番人犹敬范公松。
阅三甲子方拈出,吴令之贤岂易逢。


送归善郑主簿

[宋] 刘克庄

境胜多遗迹,州贫异旧闻。
雌堂方致士,矮屋可烦君。
黄放无遐迩,朱勾有惰勤。
岭民如见问,白首布襦裙。


汤熨

[宋] 刘克庄

汤熨沉绵弥半载,未尝寸步出村居。
登翘材馆多新贵,归善和坊守旧书。
有客嘲杨雄拓落,无人问李白何如。
腐肠端为肥脓尔,且课畦丁力灌蔬。


挽姚循州

[宋] 刘克庄

太息龙川守,专城美绩传。
方闻歌叔度,俄有谤文渊。
旧府黄茅外,新丘紫帽边。
二姚俱已矣,怀昔一恓然。


陈夫人哀诗

[宋] 刘克庄

龙川天下士,女子节尤奇。
孟母迁邻训,共姜誓己诗。
生无封国分,殁有表阡时。
曾识双珠树,聊为补些辞。

解舟惠州东桥

[宋] 杨万里

南宦宁差北,西归敢再东。
猿声云树月,客枕露船风。
绿发春全白,苍颜酒不红。
莫憎愁与病,留取伴衰翁。


惠州丰湖亦名西湖

[宋] 杨万里

左瞰丰湖右瞰江,五峰出没水中央。
峰头寺寺楼楼月,清杀东坡锦绣肠。
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颖水更罗浮。
东坡元是西湖长,不到罗浮便得休。


正月十二日游东坡白鹤峰故居,其北思无邪斋

[宋] 杨万里

诗人自古例迁謪,苏李夜郎并惠州。
人言造物困嘲弄,故遣各捉一处囚。
不知天公爱佳句,曲与诗人为地头。
诗人眼底高四海,万象不足供诗愁。
帝将湖海赐汤沐,堇堇可以当冥搜。
却令玉堂挥翰手,为提椽笔判罗浮。
罗浮山色浓泼黛,丰湖水光先得秋。
东坡日与群仙游,朝发昆阆夕不周。
云冠霞佩照宇宙,金章玉句鸣天球。
但登诗坛将骚雅,底用蚁冗封王侯。
元符诸贤下石者,秪与千载掩鼻羞。
我来剥啄王粲宅,鹤峰无恙江空流。
安知先生百岁後,不来弄月白苹洲。
无人挽住乞一句,犹道雪乳冰湍不。
当年醉里题壁处,六丁已遣雷电收。
独遗无邪四个字,鸾飘凤泊蟠银钩。
如今亦无合江楼,嘉佑破寺风飕飕。


明发龙川二首

[宋] 杨万里

山有浓岚水有氛,非烟非雾亦非云。
北人不识南中瘴,只到龙川指似君。


优入蛮溪受瘴烟,一生谁料到龙川。
早书实历还山考,便是中书九闰年。


送彭元忠县丞北归

[宋] 杨万里

君从循州来,却向饶州去。
拍天海浪拂日峰,琼尺裁成锦机句。
学诗初学陈後山,霜皮脱尽山骨寒。
近来别具一双明,要蹈唐人最上关。
三春弱柳三秋月,半溪清冰半峰雪。
只今六月无此物,君能唤渠来入笔。
恰则新莺百啭声,忽有寒蛩终夜鸣。
潇湘故人江汉客,为君一夜头尽白。
我欠天公诗债多,霜髭捻尽未偿他。
君怀玉盘金叵罗,合骑天驷超天河。
如何也铸一大错,自古诗人多命薄。
黄茅起烟如黄沙,瘴母照永曼陀花。
广东之游乐复乐,劝君不如早还家。

哭母大祥

[宋] 文天祥

前年惠州哭母敛,去年邳州哭母期。
今年飘泊在何处,燕山狱里菊花时。
哀哀黄花如昨日,两度星周俄箭疾。
人间送死一大事,生儿富贵不得力。
只今谁人守坟墓,零落瘴乡一堆土。
大儿狼狈勿复道,下有二儿并二女。
一儿一女亦在燕,佛庐设供捐金钱。
一儿一女家下祭,病脱麻衣日晏眠。
夜来好梦归故国,忽然海上见颜色。
一声鸡泪满床,化为清血衣裳湿。
当年嫠纬意谓何,亲曾抚我夜枕戈。
古来全忠不全孝,世事至此甘滂沱。
夫人开国分齐魏,生荣死哀送天地。
悠悠国破与家亡,平生无憾惟此事。
二郎已作门户谋,江南葬母麦满舟。
不知何日归兄骨,狐死犹应正首丘。


徐榛第一百三十四

[宋] 文天祥

正将徐榛,温州人。
其父官湖北,榛往省,迷失道,归行府。
后生精练,以笔札典机密,小心可信。
予被执,榛得脱,自惠州来五羊,愿从北行。
扶持患难,备殚忠款。
道病,至丰城死焉。


贵卿

[宋] 文天祥

天高并地迥,与子独牢愁。
初作燕齐客,今为淮海游。
半生谁俯仰,一死共沉浮。
我视君年长,相看比惠州。

寄惠州弟

[宋] 文天祥

五十年兄弟,一朝生别离。
雁行长已矣,马足远何之。
葬骨知无地,论心更有谁。
亲丧君自尽,犹子是吾儿。

龙川山中早行

[明] 祝允明

朝云山腰生,我在云中行。
只恐云载我,飞上白玉京。
世尘邈己隔,天鸡犹未鸣。
须臾微风发,东极金乌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