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多D | 省内及全国有哪些地方病,应如何做好筛查和预防
地方病是指具有严格地方性区域特点的一类疾病。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不同的地方病发生,有的地区可多达五、六种,受威胁人口多达4.2亿多。地方病主要发生于广大农村、山区、牧区等偏僻地区,病区呈灶状分布。
本文将分“广东省典型地方病的概述及防治”和“国内常见地方病概况”两部分进行讲解。
“广东省典型地方病的概述及防治”
岭南地区较之全国高发的典型地方病当属鼻咽癌和地中海贫血病,其在省内各地区间表现除了较大的差异性,接下来就让我们了解下这两大地方病的特征、分布及预防措施(如遗传病筛查)吧。
鼻咽癌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特征及分布
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80%的鼻咽癌发生在我国,其集中发生在以四会为中心、覆盖珠江三角洲、西江流域、广西梧州等地区,是典型的“珠江流域地方病”,所以也被称为“广东癌”,粤方言群体相对高发,客家方言和雷州方言群体居次,普通话群体和潮汕方言群体发病率较低。这一现象同样存在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中国移民中,有明显的家族集聚现象。总的来看,广东、广西、湖南、福建和江西等省份,每年新发病人超过15000人。该病的发病年龄多见于30~59岁,男女性别之比为2:1~4:1。
鼻咽癌的发病率居耳鼻咽喉恶性肿瘤之首。常见临床症状为鼻塞、涕中带血、耳闷堵感、听力下降、复视及头痛等。鼻咽癌大多对放射治疗具有中度敏感性,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对较高分化癌,病程较晚以及放疗后复发的病例,手术切除和化学药物治疗亦属于不可缺少的手段。
预防
必读:80%鼻咽癌有颈部肿块 早诊早治生存率高达95%
防患于未然是人们面对鼻咽癌的首要方针。鼻咽癌总是能够成功让人们的片刻紧张起来,它永远会给人们带来阴沉沉的负面影响。对付鼻咽癌,最有效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预防。那么在生活中预防鼻咽癌有效的方法有哪些呢?努力让自己的健康更长久吧...
预防鼻咽癌的方法一:避免疾病侵袭
现在正处秋季气温转凉,早晚温差较大,要注意气候变化,预防感冒,注意保持鼻及咽喉卫生,每日数次漱口,必要时进行鼻咽腔冲洗,避免病毒感染。
预防鼻咽癌的方法二:远离有毒气体
尽量避免有害烟雾经过鼻子吸入人体,如二手烟气、煤油灯气、杀虫气雾剂等,并积极戒烟、戒酒。
预防鼻咽癌的方法三:及时治疗鼻部疾病
有鼻咽疾病的患者应及早就医诊治,切勿觉得是小事而耽误治疗时间,如发现鼻涕带血或吸鼻后口中吐出带血鼻涕,以及不明原因的颈部淋巴结肿大、中耳积液等应及时作详细的鼻咽部的检查,对鼻咽癌的预防非常重要。
预防鼻咽癌的方法四:增强抵抗力
要注意生活调理,避免体力上的过劳:如重体力劳动,熬夜,过度的体育锻炼等,均可使机体的内环境失衡,抵抗力下降,促使鼻咽癌产生并扩散。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人参提取物——人参皂苷Rh2在调节人体免疫力方面有比较确切的效果。临床研究发现,人参皂苷Rh2主要具有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NK细胞的杀伤活性和IL-2细胞的活性,且对淋巴细胞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突变。专家建议,想要提高免疫力的人群可以选择服用。
预防鼻咽癌的方法五:合理饮食
合理搭配饮食可以减小罹患癌症的几率。在日常饮食中要多摄入谷物,选择瘦肉,多吃水果和蔬菜。食物要多选吃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增加纤维摄取量,减低脂肪进食量,保持理想的体重。
地中海贫血
thalassemia
特征及分布
地中海贫血又称海洋性贫血,由于早期报道的病例几乎都是来自于地中海地区的移民,该病遂被命名为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现标准学名叫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是一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疾病。由于遗传的基因缺陷致使血红蛋白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珠蛋白链合成缺如或不足所导致的贫血或病理状态。缘于基因缺陷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使缺乏的珠蛋白链类型、数量及临床症状变异性较大。根据所缺乏的珠蛋白链种类及缺乏程度予以命名和分类。
珠蛋白链的分子结构及合成是由基因决定的。γ、δ、ε和β珠蛋白基因组成“β基因族”,ζ和α珠蛋白组成“α基因族”。正常人自父母双方各继承2个α珠蛋白基因(αα/αα)合成足够的α珠蛋白链;自父母双方各继承1个β珠蛋白基因合成足够的β珠蛋白链。由于珠蛋白基因的缺失或点突变,肽链合成障碍导致发病。地中海贫血分为α型、β型、δβ型和δ型4种,其中以β和α地中海贫血较为常见。
承上所述,地贫主要分为α-地贫和β-地贫两大类。临床上,根据病情轻重的不同分为地贫携带者、中间型地贫和重型地贫。
地贫携带者,一般和正常人一样,无明显临床症状。
中间型地贫,病情介于地贫携带者和重型地贫之间。轻者无症状;重者则需要进行定期输血、切脾等治疗。重型地贫,一般专指重型β地贫。重型α地贫多数胎死腹中或出生后不久死亡。而重型β地贫患者出生时没有临床症状表现,一般在3-6个月开始出现症状,如不治疗,患儿常于5岁前死亡。
地中海贫血作为一种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或隐性遗传病。我们假设它为不完全隐性遗传病,则AA表现正常,Aa症状较轻(帯因者),aa则为重症。一对携带地中海贫血症的夫妻,生育一个健康孩子的机率仅为1/4。
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许多地区,东南亚即为高发区之一。是一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致死、致残的遗传性血液病。
截至目前,我国重型和中间型地贫患者在30万人左右,“地贫”基因携带者超过3000万人,涉及近3000万家庭1亿人口,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江西、福建、重庆等省(市、自治区),尤以两广地区最为严重,由于基因携带率高和人口基数大,这类遗传病是我国南方人口出生缺陷的公共卫生问题,预防地贫是中国南方地贫高发区减少出生缺陷的战略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迁移、南北通婚群体日渐增多,地贫基因携带者逐渐向北方地区蔓延。
▲地贫基因携带率地区分布概图(全球)
▲地贫基因携带率地区分布概图-全国
▲地贫基因携带率地区分布概图-华南∩珠江流域
该遗产病在国内是典型的华南病,在广东省内的大致分布规律为:
①纵观全省,山区高于平原,内陆高于沿海;细看区内,农村高于城市;
②地区分布情况则总体见西高东低,莲花山脉以东的潮汕地区低频,珠三角和雷州半岛相对低频,粤北边区相对高频,其他山地丘陵地区高频。
③省内方言片区分布情况来看,客家方言群体(23%左右,其中莲花山以西客家方言片区偏高,莲花山以东客家方言片区较低)及粤方言群体(20%左右,其中珠三角粤方言片区较低,粤西粤方言片区偏高)的携带率远高于潮汕方言群体(4%左右,以中心地区最低)和普通话群体(4%左右,总体西高东低),雷州方言(8%左右,方言混合区较高)的携带率群体则居上述二者之间。就地区内部地贫基因携带率而言,如深圳市,粤方言群体远高于普通话方言群体;如梅州市,客家方言群体地贫携带率远高于潮汕方言群体;如湛江市,粤方言群体远高于雷州方言群体;如惠州市,客家方言群体略高于粤方言群体。
该病根据病情轻重的不同,分为以下3型。
1.重型
出生数日即出现贫血、肝脾肿大进行性加重,黄疸,并有发育不良,其特殊表现有:头大、眼距增宽、马鞍鼻、前额突出、两颊突出,其典型的表现是臀状头,长骨可骨折。骨骼改变是骨髓造血功能亢进、骨髓腔变宽、皮质变薄所致。少数患者在肋骨及脊椎之间发生胸腔肿块,亦可见胆石症、下肢溃疡。
2.中间型
轻度至中度贫血,患者大多可存活至成年。
3.轻型
轻度贫血或无症状,一般在调查家族史时发现。
预防
必读:地中海贫血的危害及预防
他山之石:
“对携带同型地贫基因夫妇每次怀孕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发现为重度地贫胎儿时及时干预,是目前国际上避免重度地贫患儿出生的最好办法。”尹爱华说,这一措施在地贫高发的地中海沿岸国家、东南亚的泰国、新加坡,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广西普遍采用,已取得良好效果。例如在塞浦路斯和中国香港地区已基本消灭了重度地贫患儿的发生率。
由此,医生给出生育健康孩子的建议:
利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助孕技术(PGD,俗称“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助孕治疗,在胚胎移植入母亲子宫前,对胚胎进行基因检测,选择正常的胚胎植入,避免怀上患病的胎儿。
一般来说,如果两名属同一类型的地中海贫血患者结合,便有机会生下重型贫血患者。要想有效预防本病,需抽血进行肽链检测和基因分析,若证实本身和配偶同属β型极轻型或轻型地贫患者,子女将有四分之一的机会完全正常、二分之一的机会成为轻型贫血患者,四分之一的机会成为中型或重型贫血患者。鉴于本病缺少根治的方法,临床中、重型预后不良,故在婚配方面医生应向有阳性家族史或患者提出医学建议,进行婚前检查和胎儿产前基因诊断,避免下一代患儿的发生。
“国内常见地方病概况”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的工作重点,我国对人类危害特别严重地方病包括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和鼠疫、布鲁杆菌病、流行性出血热、寄生虫病等。(中心简介)
克山病主要发病地区——克山病在我国分布地区甚广,已确定存在克山病区的涉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内蒙、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湖北、云南和西藏等十四个省和自治区。(《临床营养学》_20 缺硒与克山病)
大骨节病主要发病地区——大骨节病病区大部分在我国境内,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山东、河南、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四川、青海、西藏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布在川藏到黑龙江的狭长地带,另外西伯利亚东部、朝鲜北部有少数病区,世界其他地区无大骨节病。
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氟中毒在我国分布面也是非常广泛,是世界流行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到目前为止,除上海市、海南省以外,其余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均有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存在。
地方性砷中毒——根据我国截止2002年底的调查结果,我国发现有地方性砷中毒的省份有新疆、内蒙古、贵州、山西、吉林、宁夏、青海、台湾省以及陕西、安徽等。 详见
鼠疫——我国现有11块鼠疫疫源地,多数分布在西北、西南,尤其是青海、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详见,我国现有11块鼠疫疫源地 肺鼠疫可皮肤传播--科技--人民网
布鲁杆菌病——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人布鲁氏菌病疫情经历了多次高低起伏。目前,人布鲁氏菌病在我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发病,部分省份发病率急剧上升,内蒙古自治区自1999年以来成为影响最严重的疫区。详见 我国布鲁氏菌病时空分布及风险预测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3年硕士论文
流行性出血热——2000年以来,我国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整体呈下降趋势,但部分地区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黑龙江、辽宁、吉林、山东、陕西和河北等省份流行性出血热发病较为集中。
寄生虫病——这个由于有很多虫子,特点不太一样,详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介。
碘缺乏病——这个病是一组病的统称,哪里都有,现在主要在西藏、新疆和青海,另外是一些偏远山区。截至2010年底,已有28个省(区、市)达到了省级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目标,97.9%的县(市、区)达到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此外,癌症也有一定的区域分布规律,如上述所讲鼻咽癌之所以被称为“广东癌”即是因为该病主要发病地区在以广东四会为中心的两广一带。
截至目前,四川人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最高,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为4 503.3人年/10万。其次是安徽(标化 DALY 率为4 484.9人年/10万),青海(标化DALY 率为4 254.3人年/10万),澳门最低(标化 DALY 率为2321.1人年/10万)。
河南仍是食管癌重灾区,疾病负担最高(标化DALY 率为495.5人年/10万),其次是四川和江苏,澳门人最远离食管癌(标化DALY 率为80.4人年/10万)。
青海、甘肃和安徽最受胃癌所累(标化DALY 率为985.2人年/10万),而港澳、北京等地胃癌负担最低。
肝癌所致疾病负担最重的是广西(标化DALY 率为1171.1人年/10万)、海南和四川,北京最低(标化DALY 率为342.3人年/10万),其次是上海和香港。
东北三省除了心脑血管疾病负担最重外,肺癌也是全国最重,西北地区相对普遍最低。
DALY是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生命年,包括伤残所指健康生命损失年(YLD)和因早死所致生命损失年(YLL),兼顾了患病与死亡两方面的健康损失。1 个DALY相当于损失1个健康生命年。
来源:曾新颖,齐金蕾,殷鹏,等. 1990~2016年中国及省级行政区疾病负担报告.中国循环杂志, 2018, 33:1147-1158.
▲广东还有一种发病率不高但较为典型的地方病——
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段的潮汕地区与河南、河北、山西、江苏和川北同属中国食管癌相对高发区之一。
虽说潮汕依山傍水,气候宜人,是古代南迁汉人生息繁衍地之一。但此症发病率高达40/10万人,每年新发病例估计超过5000例。
由于潮汕与上述长江以北地区并不接壤且相距千里。人们对潮汕地区食管癌高发原因作了不少推测。
如“基因说”,认为食管癌是家族遗传病,因潮汕人迁徙自中原,主体是中古乃至上古时期的中原先民,而食管癌主要发生地恰恰是在今安阳林县一带,而安阳是殷墟(有一说法称部分潮汕先民系商民之后)所在、林州是潮汕古时第一大姓林氏发源地。mtDNA检测结果已证实绝大多数潮汕人的先民来自太行山一带的中原地区,但这并不能充分解释食管癌与古今中原人的必然关系。
如“饮食说”,指出喜欢吃腌制食品或滚烫食物或是国内上述地区食管癌高发的主要原因,这个将在接下来的介绍中展开:
食管癌
esophageal cancer
特征及分布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是全球常见八大恶性肿瘤之一,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第六位。依据组织病理类型分类,食管癌主要包括食管鳞癌和食管腺癌。食管鳞癌主要集中在亚洲的中东部和非洲等地区,而食管腺癌则在欧美等国家地区多发。
食道癌在中国是比较典型的汉族病、哈萨克病,我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食管鳞癌高发国,食管鳞癌病例占全部食管癌病例的90%以上,并呈现明显的地理性分布差异,发病率,从省份看,河南居全国之最,江苏、山西、河北、福建、陕西、安徽、湖北、山东、广东等地亦较明显,总体呈北多南少。集聚性高发区: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和山西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地区,闽粤交界的潮汕沿海地区,鄂皖交界的大别山地区,四川北部地区,新疆哈萨克族居民居住地区和苏北地区等,高发区常有一个明显的高发中心,由高到低呈不 规则同心圆分布。
该病在省内则是典型的“粤东病”,潮汕方言群体和梅县客家话群体高发,与遗传和环境、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肿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潮汕地区是我国唯一的沿海食管癌高发区,在潮汕当地,食管鳞癌的发病率一直高居各类恶性肿瘤之首。
食管癌是多因素致病,首先是遗传因素,在食管癌高发区,连续几代出现食管癌患者的家庭屡见不鲜。此外,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地区,比如东北、山东等地,人们习惯吃酸菜和腌制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亚硝胺类化合物,这是已被世界公认的强致癌物,还有一些人喜欢吃烫食、进食过快,也容易刺激食管黏膜,导致癌变。另外,反流性食管炎等慢性炎症也是食管癌发病的温床。
食管癌的发病与不良生活习惯关系密切,因此被称为生活方式癌。过去食管癌高发,主要因为生活条件不好,为了生存不得不经常吃腌制食品,很多时候有发霉、变质的情况。现在生活好了,人们更注重饮食健康了,但食管癌的发病率并没有下降。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观察发现,如今导致我国食管鳞癌高发的主要原因是饮酒和吸烟,这也是男性高发的主要原因。长期饮酒,尤其是烈性酒,对食管黏膜损伤和灼伤很大,容易引起食管鳞状上皮或腺上皮的异常增生,从而导致癌变。
顿顿离不开咸菜
河南杞县腌菜、河北沧州冬菜、山西的大头腌菜,这些高盐食物是当地居民的压桌菜。腌菜中往往含有大量亚硝酸盐,尤其是当气温高于20℃时,亚硝酸盐含量还会上升,亚硝酸盐含量越大,食管癌发生风险越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尤长宣表示,粤东、闽南地区也是食管癌高发地区,这与当地人喜欢吃咸菜、酱菜不无关系。
爱吃烫食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支持与治疗委员会秘书长孙凌宇指出,由于河南、河北、山西等地冬季气温低,人们习惯了吃热粥、热汤面、喝热茶。但喜食过烫的食物,可能会对食管造成伤害。食管黏膜正常耐受温度为40℃~50℃,如果超过65℃危害更大,可能造成损伤、溃烂等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报告,警告饮用65℃以上的热饮,可能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风险。虽然黏膜皮有自我修复功能,但长期反复刺激会让黏膜产生长期损伤,进而可能诱发癌症。其实,福建和广东潮汕等地居民爱喝滚饮、吃生滚粥,也是食管癌的高发群体。
酒量大得很
无酒不成宴,酒文化在中国有着深厚的积淀,华北、华中地区更是中国酒业的消耗大省。2015年发布的“全国酒量调查”结果显示,河北、河南和山西全部进军全国十强。适量饮酒或许对身体有好处,但大量饮酒就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华北、华中地区食管癌高发,与之不无关系。研究显示,酒精中虽然没有致癌物质,但会刺激食管黏膜,使其产生损害,特别是60度以上的高浓度白酒,对食管黏膜的伤害更明显。国外研究显示,食管癌患者中约60%都是嗜酒者,瑞典德隆大学研究发现,45岁以上的男性如果少饮酒甚至不饮酒,食管癌的患病风险会下降五成。
主食吃太硬
华北、华中地区以面食为主,老百姓爱吃烧饼、煎饼、馓子等比较粗糙和偏硬的食物,这些食物如果吃得过快或咀嚼不充分,也容易对食管黏膜造成伤害。
预防
必读:胃食管反流病在哪些情况下需警惕食管癌
南方医科大学肿瘤科副主任尤长宣表示,针对上述原因,少吃腌菜,限酒,不吃烫食和细嚼慢咽是预防食管癌的好方法。孙凌宇指出,如果出现如下信号就要早做检查,以便尽早发现早期食管癌:一是吞咽食物有迟缓、滞留或轻微哽咽感,可自行消失,一段时间后会再出现,这是食管癌初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二是咽喉部有异物感,咽不下也吐不出的感觉;三是胸部不适,如胸骨后胀闷或轻微疼痛,呈现间歇性或在疲劳后及快速进食时症状加重。
食管癌在韩国、日本的发病率不比我国低,但死亡率却远远低于我国,主要原因就是早期预防做得好。有的人没有症状就不去看病,等去医院检查后,发现已经是晚期了。特别强调一点:人的一生会不会得癌症,也许我们控制不了,但却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推迟发病年龄。除了改变以上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少吃腌制食物、控制食物温度、细嚼慢咽、少熬夜,最重要的是高危人群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吞咽不适,赶快做胃镜
胃镜是早期发现食管癌的唯一方法,有家族史、长期抽烟喝酒等高危因素的人应每年做一次。
在这个谈癌色变的时代,人们害怕生病,尤其害怕癌症。因为不论对个人还是家庭而言,除了生命遭受威胁,罹患癌症意味着辛苦多年为了改善生活做出的努力,可能会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人们常说的癌症,其实指的是恶性肿瘤。2015年,死亡的中国居民中,有约四分之一是由恶性肿瘤造成的,而且发病率还在不断提高。
2018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在《中国肿瘤》杂志上发布了2014年中国恶性肿瘤的登记资料。数据显示,中国2014年新发病恶性肿瘤约380.4万例,死亡病例229.6万例,发病率为278.07人/10万,死亡率为167.9人/10万,发病率和死亡率相比于2013年均有所上升。
但是作为一个国土面积巨大,各地区人民生活习惯差异很大的国家,整体的数据显然不能反映出区域间的差异。那么中国各地常见的癌症有什么不同呢?死亡率又有什么差异呢?
不同的土地,不同的命运
尽管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登记资料没有提供具体的省际数据,但是依然可以看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上的差异。
乍看之下,粗发病率最高的东部地区每十万人有306.84人患病,而发病率相对较低的西部地区仅仅为246.38人/每十万,似乎说明东部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更高。
但与其他两个地区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数量更多、平均寿命更长,这恰恰与恶性肿瘤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的发病率相吻合。在根据世界人口结构调整发病率后,研究者发现东部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有所减小,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人口老龄化是导致东部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的一个因素。
另外,发病率较低可能恰恰是中西部地区医疗环境相对恶劣的佐证。西部地区地域广阔,尽管人口相对较少,但是医疗资源长期落后,偏远地区居民一直存在就医困难的问题,人们对癌症的筛查往往也更加轻视。
2017年发布在《安徽医科大学学报》上的一份调查显示,在中部省会城市合肥,40-70岁女性乳腺癌的筛查率仅为18.6%,愿意筛查率仅为62.7%。而同年,浙江省宁波市肺癌、肝癌和女性乳腺癌筛查率分别达到了40.40%、50.97%和57.07%,远高于合肥市的筛查率。
除了发病率,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也为东部地区更加优越的医疗条件提供了证明。研究人员发现,在根据世界标准人口年龄结构调整了死亡率后,东部地区的死亡率甚至低于中部地区。这在反映出中西部地区医疗服务效率低,恶性肿瘤治疗存在问题的同时,也间接证明了东部地区恶性肿瘤筛查工作更为出色。
肿瘤也分地域和性别
当然,简单的比较发病率和死亡率还不足以说明地区发展差异给恶性肿瘤带来的深刻影响。根据地区发展程度的高低,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也有着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
简单来说,死亡率相对较高的恶性肿瘤更容易出现在中西部地区,而这些恶性肿瘤往往是由于当地慢性疾病流行导致的。
以肝癌为例,全国80%左右的肝癌患者都是因为乙肝引起的肝硬化造成的,而乙肝流行率仍然较高的,恰恰是发展程度较低的西部地区。体现在肝癌上的结果是,2014年西部地区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达到29.27人/每十万和24.26人/每十万,正是三个地区中最高的。
同样相对欠发达的中部地区则是胃癌和食管癌的高发地区,2014年发病率分别为34.33人/每十万和15.62人/每十万。一般来说,吸烟、大量饮酒、饮食不规律以及慢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导致胃癌的危险因素,而提倡“趁热吃”的烫食习惯则将带来2-4倍的食管癌风险。
在发展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与较高社会经济水平,不断西化的生活方式有关的恶性肿瘤较为普遍,比如东部就是结直肠癌的重灾区。由于发达国家肥胖率较高,饮食习惯不太健康,结直肠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而中国正在向此靠拢,数据显示,中国2013年超重和肥胖的人群已经超过四亿,超重和肥胖率增长幅度均超过发达国家,而更为发达的东部地区,也在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上高于中西部地区。
此外,东部地区的乳腺癌的发病率也明显高过其他两个地区。
如果考虑性别差异,各地区间癌症谱系的差异则有所减小。三个地区中发病率前五的男性恶性肿瘤完全相同,全国男性超高的吸烟率(52.9%)为肺癌发病率提供了佐证,中式酒文化的盛行则为胃癌和肝癌的大量出现提供了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西部地区女性的肺癌发病率超过了乳腺癌,成为该地区发病率最高的女性癌症。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室内燃料的使用以及不吸烟女性较高的二手烟暴露率。
别等敌军到达战场
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着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的参考意义。但对于个人而言,如果不幸确诊恶性肿瘤,公共医学上不足100%的发病率瞬间变成个人生活中的绝对不幸。这时候,更有参考价值的则是不同类型癌症的五年生存率。毕竟,这关系到患者还有多少时间能陪伴自己所爱的人。
所谓癌症的五年生存率,指的是如果癌症患者能在确诊和治疗后存活超过五年以上,那么癌症的治愈概率将达到90%。令人遗憾的是,在中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五年生存率普遍较低,而那些世界范围内五年生存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在中国的五年生存率也不如人意。
世界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近期公布了2010-2014年全球各地区恶性肿瘤五年生存率对比数据。通过与《2014年中国分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进行对比,可以发现除了乳腺癌等女性癌症五年生存率与世界顶尖水平差距较小外,中国发病率位于前五位的肺癌、胃癌、结直肠癌和肝癌的五年生存率普遍偏低。
发病率最高的肺癌,五年生存率最高的日本也只是刚刚超过30%,而中国19.8%的生存率已经足以排在世界前15。更为惨淡的是,在中国发病率位于第五位的肝癌,在中国的五年生存率仅为14.1%,甚至不足日本(30.1%)的一半。
与肺癌和肝癌不同的是,胃癌的世界五年生存率差异较大。生存率最高的日本和韩国达到了60.3%和68.9%,而中国(35.9%)的表现则和美国(33.1%)、德国(33.5%)一道,远远落于人后。
相比于指望医疗技术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对癌症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才是更为行之有效的办法。
根据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统计,肿瘤较小且尚未转移的一期癌症患者到医院的就诊率仅有12.6%,而癌细胞已经大范围扩散的四期癌症患者的就诊率则为26.4%,城市尚且如此,医疗水平更差的农村地区,情况可想而知。考虑到部分早期癌症有着超过90%的治愈率,也许定期体检,等敌军到达战场前就将他们消灭,才是更好的办法。
拿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极高的肺癌来说,X光拍摄并不能有效地排除肺癌风险,常规CT检查的辐射剂量又十分显著,而在各大城市逐渐发展起来的低剂量CT却可以将肺癌高危人群的病死率降低20%。上海市浦东医院体检部的研究显示,每例体检者筛查费用大概在1412.05元。
尽管如此,能做到定期体检和早期筛查的人依然是少数。在平均年收入只有2万余元的中国,对很多人来说体检依然是一项高昂的支出,而癌症的早期筛查更是听都没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