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图说1944年抗战时期的大西南

2017-05-14 平民读历史


1944年4月,作为英国信息部的官方摄影师,塞西尔·比顿(Cecil Beaton)从印度坐飞机穿越驼峰航线来到战时中国,搭乘卡车、舢板、火车和飞机行走了五千英里,在重庆、成都、云贵、江西、福建、浙江等一些未被日军占领的地方,留下许多珍贵影像。


他就是塞西尔·比顿,英国著名时尚摄影师,拍摄过玛丽莲·梦露,与葛丽泰·嘉宝谈过恋爱,还是英国皇室的御用摄影师。他1904年出生于富有之家,从小对摄影情有独钟。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来到这个在小说里读过的神秘国度。图为塞西尔·比顿1944年在中国的留影。


此时,中国就在他的脚下。这些未被占领的地方,大多在山区,很穷很落后。塞西尔·比顿对中国军人的坚韧和中国平民的顽强感到极大震惊。他看到,装备匮乏、供给严重不足的中国军队面对的却是最顽固、装备精良的日本军人。图为中国军人,地点不详。


1944年4月25日,塞西尔·比顿在位于浙江丽水的一个叫碧湖的小镇,观摩了浙江省战时青年训练团的一场演习。这个训练团 1938年1月在碧湖开班,全团最多时共三千余人。作家金庸15岁时曾在此接受训练。图为浙江省战时青年训练团的学员。


塞西尔·比顿观摩的这场演习有一千多军人参加。官方说这些军人平均年龄 20 岁,但是在比顿看来,他们都好像还是孩子。他们穿着低劣材料制成的服装,穿着草鞋,按照欧洲军团的标准,这些孩子的动作似乎不那么到位。图为浙江省战时青年训练团的学员。


但是,这些少年的演习还是很壮观。他们上上下下爬山、点燃雷管、打靶、开枪射击,看起来个个精神抖擞,充满热情。图为浙江省战时青年训练团的学员。


在成都期间,塞西尔·比顿到成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参观,当时的教育长万耀煌为迎接蒋介石的到来,安排了一场阅兵演练。图为成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学员在进行阅兵。他们戴的是德式钢盔。1944年春,军校曾代训两期青年远征军教导团学员。


这场演习,数以千计的军人参加,包括骑兵、步兵、女童子军和男童子军。图为成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阅兵式中的女童子军。


在昆明,比顿拜访了“飞虎队”队长陈纳德。比顿认为如果没有陈纳德的贡献,远东战场可能会很糟。陈纳德的工作并不容易,他经常缺少飞机、物资供给以及必要的合作。图为陈纳德(右)与英国将军 Gordon Grimsdale 合影。


在塞西尔·比顿的眼中,宋庆龄是重庆最受欢迎的女人。她和蔼、真诚、无畏,将中国的安宁和繁荣放在心上。她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潜力和不足。她住在一栋小别墅里,干净整洁,房间里还摆放着挚友赠送的花束。图为宋庆龄在重庆。


比顿曾在重庆拍摄了一次各省省长和行政院各部长都参加的会议。那一天他早晨7点之前就到达会场,看到休息室里都是人,有人喝茶有人读报。他多次被问及是否能听懂汉语,如果能听懂,就要离开会场,因为这是一次秘密会议。图为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在会议上。


在塞西尔·比顿的镜头里,有各种各样的中国人。这些中国人在战时都有无限的耐心,不断与沮丧和绝望的情绪作斗争。在面对灾难时,他们的精神坚不可摧。这位老人名为周钟岳,云南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历任国民政府内政部长、国府委员、考试院副院长及总统府资政。


在战时中国,中国的装备尤其是重武器、交通工具和各种药品都眼中缺乏。中国人想尽了办法。随着日本人的逼近,中国人拆了铁轨制成武器,缺少汽油,汽车就使用酒精作为燃料。图为重庆,一名为军队服务的演员。


因为习惯了灾难,中国平民从来不担心未来;习惯了承受,他们将个人的灾难视为宿命。即使家当全被冲走,洪水一旦退去,他们便开始重新工作;城镇被炸毁,防空警报尚未解除,他们已开始重建家园。这就是比顿认识的中国人。图为浙江的一名警察。


这些坚韧的力量构成了对日本侵略军的威胁。在七年战争里,更多的人把注意力放在重建家园和陪伴家人上。只有职业政治家才关心政治。图为寺庙里的少年。


重庆早在 1937年就成为战时陪都,这座城市由于国民政府各部门的到来,人口激增。重庆还经历了五年半的大轰炸。图为重庆的消防员。


在抗战后方,医院的药品供给不足,很多受伤的士兵和生病的平民都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图为成都的加拿大教会医院,一位母亲陪伴在她生病的儿子身边。


在成都,塞西尔·比顿听说了很多“生活的艺术”。闲暇是少有的,很少有人能过上舒服的日子。无论是重庆还是成都、昆明,物价都极贵,人们离体面的生活相去甚远。图为成都,一个拿扇子遮阳的小男孩。


战争造成了大量的流民。1944年5月10日,塞西尔·比顿到达长沙的时候,长沙已经经历过三次会战,第三次会战中国取得胜利,被认为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军事上的重大胜利。图为长沙,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孩在穷人救助站。


为了防止回归热疾病的大规模发生,长沙市的卫生部门试图安排每一个经过长沙的士兵都能洗一次澡,并且高温消毒他们的衣物,但事实上没有足够的基金支持找到充足的燃料。很快,日本发动的“豫湘桂战役”就将打到长沙。图为长沙穷人救助站的一名妇女。


成都,在阳光和阴影里的男人。


中国东南,坐在轮渡上的男子。


成都,手工做面条的中国人正在把面条晒干。


成都街头看相机镜头的人们。


成都的茶馆。



成都,一名中国手艺人在制作美国国旗。他的身后分别挂着国民党党旗、中华民国国旗和苏联国旗。


成都,店主和他卖酒的小店。即使在战争年代,“茅台酒”也是招牌。


重庆,四个扛着行李的“棒棒”。


塞西尔·比顿在中国拍摄了近两个月的时间,他用这些照片为我们勾画了一副战争期间未被占领的中国图景。他说:“也许,通过某些照片,你能看到一个亘久不变的中国,她的本质和精神。”图为广西的一个村庄,河边的人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