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荒唐史 ▎晚清抵制洋货运动

2017-10-01 平民读历史

要不要抵制洋货?这不是今天才有的问题,早在晚清时期就曾有过大争论。不知为什么,凡是外国的东西总是能刺激到中国人脆弱的神经,看到“洋”字中国人就不舒服。就像一个高度自卑的人,总感觉不如别人,别人的一言一行仿佛都是瞧不起他。自己内心挣扎又痛苦,干脆抵制人际交往。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沿海地区的洋货已经出现蔓延的趋势。一些忧国忧民的人士开始痛陈洋货之弊。江苏上元县一个著名的士人管同炮轰洋货为“奇技淫巧”。他在一篇《禁用洋货议》的文章中说,洋货对中国来说,只不过是奇技淫巧而已,毫无用处。但中国人却以争抢洋货为荣,即使比较贫困的人,也以使用洋货为时尚。洋货的流行不仅会坏国人心志,还会造成大量白银外流。


在管同看来,类似洋布、玻璃、钟表等洋货,中国本土也有替代品,完全没必要去买洋货。重要的是,人们购买洋货更多是出于炫耀心理,炫于外观奇巧,如玛瑙、珊瑚、西洋镜,这极易导致国人玩物丧志。

为此,管大V就呼吁,要断绝与西国通商,禁止一切洋货的输入。他甚至还建议,已经流入的洋货应全部销毁。管同的抵制洋货论反响很大,支持者众多。


鸦片战争后,曾在两江总督署做过高级秘书的魏源公开发表文章,批判人们对洋货的认识不足,同时对抵制洋货的行为也表示谴责。魏源认为,洋货是外国强盛的产物,中国应该认真学习这些外国“长技”,以抵御外国的侵略。他率先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他也提出了建议,希望在广东建立造船厂与火器局,学习外国人制造战舰、枪炮的技术,诸如此类还有量天尺、千里镜、龙尾车、风锯、水锯、火轮机、火轮舟、自来火、千斤称等。他认为,凡是有利于国、有利于民者,都可以造、都应向外国学习。只有彻底摒弃奇技淫巧的偏见,才会在不久的将来让中国走上独立富强之路。


魏源


几乎同一时期,在上海长期生活,长期与西洋打交道的经世之士王韬写信给两江总督,表达了自己对洋货的看法。这个王韬可以算作一个地道的洋货迷,属于“纵览洋器”的行家,甚至普通人都没见过的火车、农机具也小有研究。


王韬


王韬对洋货的态度有赞有弹,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火器用于战”;二是“轮船用于海,可备寇盗威戎”;三是“语言文字以通彼此之情”。他认为,学习这三样就够了,学习这些不过是为了对付洋人。


他对一些洋货也提出了抵制,理由是不适合中国国情。如洋人的轮船、火车、报刊、电报等根本不适合中国。他认为,西洋国家普遍都是小国,政事简单,易于沟通,水路走轮船,陆路走火车,更远的还可发电报。但中国实在过于辽阔,国人居住分散,政务又极其繁琐,如果向外国那样,那非乱套不可。


现代人似乎难以想象王韬的逻辑,中国大,反而不适合火车、轮船。但王韬自有一套理由。他说,中国江河湖海众多,大大小小支流如毛细血管,很多没有港口,轮船根本没法满足需要。再者,中国多半是土松气薄的涂泥,一下雨就泥泞不堪,根本没法修铁路。另外,还有那么多的大山大河阻隔,填河凿山,耗费实在巨大,通火车是不可能的事情。火车一响,地动山摇,影响地气。


对于农机具,他也承认,东西是好东西,可以节省劳动力,完全有利于农民。但他认为,如果使用这种工具,必导致大量农民失业,尤其是很多贫困的农民。很多人因此可能游手好闲,无事可干,失业潮将对社会稳定构成极大威胁。


对于钟表、缝纫机、洋布、洋皂等洋货,王韬更是认为百无一用,容易让人玩物丧失,必须抵制。


简单总结,王韬除了军火以外,其他洋货几乎全部抵制。理由就是中国地大民散,百姓穷苦,不可简单效仿西法,洋货不适合中国国情,还是中国最传统的生活方式最好。



就在王韬写此信的两年后,李鸿章的幕僚冯桂芬也发表了对洋货的重要评价。他在《校分庐抗议》一书中,分别以“采西学议”、“制洋器议”两篇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中国当务之急是强兵与抵御外来侵犯,因此要尽快学习西洋技术,仿造西洋船炮,实在不行直接从外国购买也可以。另外就是尽快培养翻译人才,并在通商口岸设船炮局与翻译公所。


同时,对于民生方面的洋货,冯桂芬积极鼓励引进。如播种收割的农机具、水利灌溉机具、织布机具等,凡是能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机器都应引进或仿造。“多用机轮,用力少成功多,是可资也治生,有益于国计民生者。”


冯桂芬认识到,洋人的机器制造技术大大解放劳动力,常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应该是世界前进的方向,是人类的一种进步。这种人类共同的智慧,中国人不应再抱有华夷之别而自我束缚,放着先进的技艺不学,先进的洋货不用,实在是迂腐之见。国人应积极顺应潮流,努力学习西洋技艺以追赶外国。


尽管如此,冯桂芬对于生活中一些纯属玩物的洋货还是持抵制态度的。说这些东西都是少数有钱臭显摆的,猎奇而已,根本没有实用价值,还会玩物丧志。


这个时期,洋务运动已经轰轰烈烈开始。在鸦片占一半洋货份额,挖煤气管道都以为是埋地雷的环境下,大部分都是与管同相同的抵制洋货派,而像魏源、王韬、冯桂芬这样的人则少之又少。

但无论如何批判、抵制洋货,都无法阻止人们追求洋货,因为洋货实在比国产货强太多。以日用品为例,相比国货,价格实惠而且好用。如机制洋针,针尖异常锋利、针杆细而坚硬。再看中国手工制作的土针,粗笨而不好用。同样一根针,洋货比国货还便宜很多。


再比如机制火柴,使用非常方便,人们称为“自来火”。相比中国传统的火镰,取火方便且价格低廉。为了有效降低成本,拓展市场,英国的火柴公司还在上海开设了工厂,实行本土化。既解决了中国人的就业,还让中国人用上了更物美价廉的产品。


如此洋货,谁不用谁是傻子。但即使这样,公知大V康有为在公车上书时,依然大力抨击洋货之害,说什么外国奇技淫巧流行内地,民日穷匮,乞丐遍地。还说什么洋货流行会导致国家财政巨大损失,最终导致民穷国困。


其实,最应该警惕的就是康有为这种人,动不动就以国家之名让你抵制洋货。戊戌变法失败了,还不是撒丫子跑到东洋人那里去享受洋货了。

关于我们

总有刁民举报朕,删前打赏见真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