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隋朝:隋炀帝三征高丽

2018-02-21 自强不息 平民读历史

  隋炀帝在军事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让他变得更加任性,他不顾国内老百姓的死活,在大兴土木的同时,对地处东北地区的高丽王国发动三次大规模的战争。此时的朝鲜半岛上是三国鼎立的时代,即高丽、新罗与百济三国并立。在这三国中,高丽是曹魏,势力最强,而南方的新罗、百济可比吴蜀,势力较弱,因此这两国知道自己的处境,对隋朝始终奉行的是友好政策。


  但是高丽(也叫高句丽)与隋朝的关系,则比较微妙复杂,因为高丽地处半岛最北,与隋境毗邻,总怀疑隋朝有吞并之心,所以高丽一直对隋朝保持戒心。同时,随着高丽王国国力的增长,已经不满足在朝鲜半岛上称王称霸了,开始打起了大隋的主意,想要向北拓展领土。早在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高丽王高元就发兵进攻辽西,被隋军打的落荒而逃。


  高丽犯边,隋文帝大怒,他决意讨伐高丽,派汉王杨谅、大臣王世积等率领大军讨伐,终于因为隋军军中瘟疫流行和后勤补给吃紧,加上水军又受大风侵袭,不得已而罢兵。此时高丽王国国王高元也比较识相,他也不愿意跟隋朝发生大规模的战争,趁老天爷帮忙,送来谢罪表,给了隋文帝一个台阶下,隋文帝也就见坡下驴,同意赦免高丽国王的罪行,从此两国才相安无事了。


  但是隋炀帝与他父亲不同,他是个好大喜功的帝王,他上台后,雄心勃勃,一刻也不消停,在军事上斩获颇丰,在外交上捷报频传,他就有些飘飘然了,自居为周边的国家的宗主国。周边其他国家摄于大隋强大的国力不敢不给隋朝面子,只有高丽国王高元,不来朝见隋炀帝,这令隋炀帝大为震怒,并以此为借口,决定发兵攻打高丽,以惩其不来朝见之罪。于是隋炀帝动员三军,并且慷慨激昂,发表了演说,他说这次讨伐高丽,是为了吊民伐罪。


  大业八年(公元612年),隋炀帝集中百万兵力,正式下诏征伐高丽。隋军声势浩大,而高丽无论是国力还是兵力,较之于大隋都是处于绝对的劣势。隋军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率领江、淮水军,跨过鸭绿江,登陆朝鲜半岛,很快就打到了离平壤六十里地。但是高丽军因势利导,诈败佯输。隋军以为可以趁胜追击,却不知道进入敌人的埋伏圈,刚进平壤城内就遭到伏击,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四万隋军精兵几乎全军覆没,来护儿在千余名卫兵的护卫下逃走。隋军的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等共计三十万大军刚进入高丽国境,高丽大臣乙支文德来诈降,隋军不知是计,继续进军,不料高丽军出其不意的,突然反攻,隋军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打的大败,加上粮草补给跟不上,军士厌战,一败再败,损兵折将,只得狼狈撤军。


  隋炀帝第一次征高丽遭到了惨败,他当然不会善罢甘休,又在第二年,即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再次下诏出兵讨伐高丽。但是隋军还没有从上次的惨败中缓过气来,兵力大不如前了。所幸高丽这时候也没有从上次的战争中缓过来,加上隋炀帝御驾亲征,水陆并进,隋军的进展还算顺利,打了几个胜仗。但是正当隋炀帝打算攻城的时候,后方传来了杨玄感起兵的消息。后院着火,隋炀帝大惊,只得放弃高丽,仓促班师回国,连军械物资都不要了。隋炀帝的第二次征讨高丽,也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隋炀帝将国内的叛乱镇压下去之后,他不顾国内抗暴烽火四起,又开始了他第三次的征高丽的战争。隋朝经不住连年对外战争,已经精疲力尽了,高丽也已经兵疲财困,高丽国王高元只得向隋炀帝送来了降表,并遣还上年因受杨玄感株连而逃往高丽的将军斛斯政。这个时候,隋炀帝也知道形势比人强,高丽国王给足了面子就顺着台阶下吧,于是他同意了高丽的投降,下令班师。第三次征伐高丽,勉强算是获得了“胜利”,但是在隋炀帝班师回国后,高丽国王又拒绝来朝见隋炀帝。隋炀帝恼羞成怒,打算第四次出兵攻打高丽,但是此时民变四起,天下大乱,他再也没有时间去打高丽了。

  三次征讨高丽,是隋朝对外规模最大的战争,但是一无所获,却使得隋朝的元气大伤,以至上下离心,徭役兵役压迫的老百姓喘不过气来,最终不得不铤而走险,发出呐喊,揭竿为旗,强大的隋王朝瞬间土崩瓦解,荡然无存,隋炀帝本人也落了个身死人手的下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