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朗读者和见字如面的143封读稿中,最打动我的是这10篇

2017-04-13 雨荷 雨荷

 

很高兴认识你!点击蓝字就可以关注我哦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学语文课文后面,都有这么一句。

人们通过朗读把文字沉入心里,通过自己的声音,与作者的思想进行连接。

 

我喜欢在家里做琐事的时候,开着音乐,自从见字如面和朗读者开播以来,我开始开着这两个文化情感类综艺节目。

 

文章目录

一、朗读者 & 见字如面 各自的特点


二、打动我的自我篇

1#黄永玉#  #曹禺#  #诤友#

2#许渊冲#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3#赵蕊蕊#  #握紧你的右手,命运就掌握在我们的手里#


三、打动我的亲情篇

4#斯琴高娃#   #写给母亲#

5#麦家#    #父母的小心翼翼不是出于一份恐惧,而是出于一份爱#

6#徐静蕾#  #地上死了一个人,天上就多了一颗星星#

7#张梓琳#  #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每天都能睡到自然醒#

8#柳传志#  #写给儿子婚礼的致辞#


四、打动我的爱情篇

9#冯亦代#  #黄宗英#   #耄耋之恋与生命延续#

10#蔡琴#  #杨德昌

 

 

朗读者 & 见字如面 的特点

《朗读者》每期会有一个主题,比如选择、勇气、告别,节目开头会有董卿自己对于这个主题的解读。每期会请5-7个嘉宾,其中有名人、明星、学者、作家、医生等等有故事的普通人,我觉得节目组挑选嘉宾不仅看这个人是否有故事,还要有个人魅力。


《朗读者》让一种私密的体验,通过嘉宾自身的故事分享作为铺垫,变成了一场故事分享会,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最重要的是要与读者共情,朗读是共情的形式。

 

 

《见字如面》邀请演员来读信,力求还原写信人的心态和信中表达的情感,仿佛写信人从文字里走出来,历史场面从声音里再生。大部分信件并不是当代的,节目导演希望“观众能够以史为鉴,因为历史总是重复,人性总是面对同样的困难,读过去的信件,能够帮助我们活在当下。” 



节目组选择演绎的信要求是直接打开一个历史事件或是历史场景的窗口,对人性和人际关系状态的精彩表达。我觉得《见字如面》更重要的是演员读信时,对于这封信情感动态的把握和写信人的心情起伏的演绎。

 

 

自我篇

 

1、#黄永玉#  #曹禺#  #诤友#


演员王耀庆和张国立分别在节目中扮演了黄永玉和曹禺,朗读了黄永玉写给曹禺的批评信,以及曹禺的回信。黄永玉对于兄长曹禺的批评直截了当,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了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写到这里,不禁让我想起莎翁《马克白》里的台词:醒来啊,马克白,把沉睡赶走!



曹禺在回信中连连称奇,你指责我泥困于不情愿的艺术创作中,这句话射中了我的要害……”曹禺还郑重其事地将黄永玉的信裱起来挂在家中。


无论在什么时候,这都是少有的率真交流,黄永玉和曹禺是响当当的诤友。诤友就像一面镜子,能够互相照出自己脸上的黯淡和自身的不足。

这样的诤友,何尝不是世界上的另一个自我呢。

 

 

2、#许渊冲#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许渊冲今年已经96岁,是世界翻译最高奖北极光奖的获得者,他把唐诗宋词诗经翻译成英语法语,又把《包法利夫人》《莎士比亚全集》翻译成中文,是诗译英法第一人。他在节目中说起,他翻译成英文的第一首诗,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别丢掉》,是因为他喜欢一个女同学,他觉得这首诗情感真挚,就翻译了,但这位女同学当时没有收到。时隔50年,已经移居台湾的这位女同学从报纸上看到已经成名的许渊冲翻译的这首诗,才给他回信了。



节目上的许渊冲依旧感动的热泪盈眶“失败有失败的美,这件事没有成功,可我回想当年,还是很美的。”他再次读起这首诗一样是明月,一样是隔山灯火,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还是像个孩子一样单纯的笑了。

 

 

3、#赵蕊蕊#  #握紧你的右手,命运就掌握在我们的手里#


赵蕊蕊回顾了自己在奥运会前夕病痛的折磨,在退役和继续为国出征之间的抉择,“我不相信命运,我只相信我的手。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

  

 

亲情篇

4、#斯琴高娃#   #写给母亲#


斯琴高娃这样的老戏骨,一读文章就能让我立马进入情景,她读的是贾平凹的《写给母亲》,她读完这篇文章的时候,董卿和许多观众都掩面哭泣,甚至于我在写这篇文章,去朗读者微博上找图片的时候,看到斯琴高娃读信的图片和读的句子,还是会热泪盈眶。



斯琴高娃说:妈妈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我们可以不顾一切,把最真实的自己还原在她面前的那个人,但有时我们却忽略了她的感受,为了不后悔,珍惜在一起的时光吧。少跟爸妈拌嘴,多回家看看,趁一切还来得及。

 

 

5、#麦家#    #父母的小心翼翼不是出于一份恐惧,而是出于一份爱#


麦家来到节目,讲述了三代父子之间的叛逆与隔阂,这里的麦家,不是谍战小说家,而是一个普通的父亲,眼眶红了,惆怅也遮不住。


“我非常讨厌自己曾经有那么叛逆的时期”,因为曾经自己与父亲有过青春期的隔阂,说起自己儿子与自己的对峙,他给予了无线的包容和坚持。



麦家读着自己写给儿子出国留学前的那封信,不知道他是读给儿子,还是读给曾经的自己,我突然明白了,他也是在读给现在我们这一代人。


《朗读者》真正的目的就是要与观众共情,前期的一切准备都是为了抵达这种共情。

 

 

6、#徐静蕾#   #地上死了一个人,天上就多了一颗星星#



徐静蕾在《朗读者》里是一个一想起奶奶就热泪盈眶的小女孩,她不能看关于老人的电影,不能提起奶奶的好,在她读史铁生《奶奶的星星》节选时,也数度哽咽。“地上的人死了,天上就多了一颗星星。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

 

7、#张梓琳#  #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每天都能睡到自然醒#


张梓琳这段打动我的地方在于,一个新手妈妈是如何慢慢体会到为人父母的艰辛,以及父母对孩子的真实期望,她读的是刘瑜写的《愿你慢慢长大》,刘瑜体会到了望子成龙的压力,可孩子终究不是属于父母的。



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就是希望我们幸福,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张梓琳带着她有内涵的温柔气质娓娓道来:“与其说妈妈希望你成为那样的人,不如说妈妈希望你能和妈妈相互勉励,帮助对方成为那样的人。淳淳的母爱直抵人心。

 

 

8、#柳传志#  #写给儿子婚礼的致辞# 


只要你是一个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么行业,你都是我的好孩子。”柳传志的这句话,是他的父亲送给他的,他现在将这句话送给了他的儿子,董卿透露她和导演们第一次去见柳总的时候,柳总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四四方方的纸,他说他思前想后,还是决定读这封家书,读完之后,在场的所有人都沉默了,因为大家都哭了。淳淳的父爱直达人心。



无论你在外是什么,事业多么成功,回归家庭,他终究还是一个父亲,而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很简单,只是希望我们幸福。董卿谈及与自己父亲的关系时说,随着年龄的变化,父亲更听自己的话。柳传志说这种变化更多的不是“怕”,而是“在意”。

 

 

 

爱情篇

9、#冯亦代#  #黄宗英#   #耄耋之恋与生命延续#


散文家冯亦代和演员黄宗英是黄昏恋,1999年黄宗英生日前一天,病榻上的冯亦代花了一整天时间,写下了这封信,现在我这个人说穿了,是为你而生存,因你而生存,没有别的了……我又得去检查,虽然只有两个星期,那总是不在一块儿的,我所希望实现的,是永远永远不分离……”。点评嘉宾香港岭南大学教授许子东在听完这封信之后说道:你以为是浪漫,其实是写实。中南大学教授杨雨表示同意:浪漫的背后,其实是一种很浓郁的生命的悲情。

 

 

10、#蔡琴#  #杨德昌#



那些深埋在我心底,长久不愿再去回想的,曾经对他的记忆,突然袭上来,我脱口轻喊出一句:杨德昌,你怎么可以就这样走了呢?”73岁的归亚蕾站在舞台中央,此刻她很想变成自己的朋友蔡琴,她抬起头,凝注两秒,像在帮蔡琴索要一个10年前的答案,这句话道出了十年的甜蜜、辛酸、悲愤、痛苦、感激。当年杨德昌离开蔡琴,07年杨德昌去世,蔡琴写下了这封致媒体的信让他活在我的歌里吧。

 

 

 

《朗读者》和《见字如面》里的故事没有脱口秀里的风趣幽默 54 28689 54 15535 0 0 1992 0 0:00:14 0:00:07 0:00:07 2889没有网络小说的猎奇,也没有毒鸡汤、神转折,科技冲击着我们的生活,但我坚信,总有一些东西,比如情感、热忱,这些是不会瓦解的。因为这些作为人类最宝贵的品质,和千百年来流传的文字一般,永远流传于世,我们也能一直从这些文字中汲取能量。





微信名:Yuhe雨荷

微信ID:yuhe621

📝擅长自我发现,life project management的手帐三年级生
🎼书籍杂食动物,喜欢classic art performances
🌱seeding rookie with growth mindse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