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英文科技期刊跻身国际先进水平,美发现使植物耐旱的RNA丨相约科技早新闻
【今日封面——星空下的阿里天文台】
◆20日出版的英国《科学报告》杂志报道,巴西和德国科学家近日重建了巴西萨特恩纳利亚龙的大脑,发现这种恐龙有可能是食肉类动物。萨特恩纳利亚龙又名农神龙,生活在约2.3亿年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恐龙之一,虽然体型较小(长约1.5米,重约10公斤),但也属于蜥脚亚目,这个亚目的恐龙基本都是巨型食草类动物。这是首次研究萨特恩纳利亚龙的头骨部分。
◆美国科学家发现,一种长链RNA(核糖核酸)能增强实验植物拟南芥耐受干旱和盐分的能力,这项发现将有助于开发农林植物新品种。
艾滋病病毒
◆两项20日发表的动物研究结果显示,抗体组合策略可能比单一抗体更有效防治艾滋病。中和抗体是免疫细胞分泌的一类蛋白,能在某些病毒侵入细胞之前与该病毒结合,阻止其黏附、感染细胞,相当于把病毒“中和”掉。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和法国赛诺菲集团科学家研制了一种三合一抗体。这种抗体不仅比单独三种抗体更容易生产,降低了成本,而且比单一一种抗体更加有效,并减少了抗药性的产生。
上海交大SCI期刊《纳微快报》
◆“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启动四年来,累计投入近5亿元推动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英文科技期刊群。这是记者21日从正在重庆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获悉的。近年来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品种数量不断增长,学术质量稳步提升。2013年以来,我国新批创办英文或中英双语科技期刊84种,主要为服务优势重点领域、前沿空白领域和新兴交叉领域的科技、学术期刊。其中2014年创刊的《纳微快报》、2016年创刊的《光子学研究》等均在较短时间内跃居全球同类期刊影响力前列,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阿里天文台
◆海拔5000多米的西藏阿里拥有稀薄的大气和澄澈的夜空,是天文学家窥探遥远宇宙的理想之地。中国科学家正致力于将这里打造成世界级天文高地。聆听宇宙诞生“初啼”的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计划已经启动,高能宇宙线高精度探测以及中国最大光学望远镜建设等一系列天文项目都在谋划之中。近日,一个国际台址评估小组做出结论,阿里具有国际优良台址的潜质。中国12米望远镜的科学性能,在某些重要指标上有望超过夏威夷的10米级凯克望远镜。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专家团队联合国内12家著名大学医院肝病中心,历经5年研究,建立了慢加急性肝衰竭诊断与预后评估的中国标准(COSSH-ACLF)。中国诊断标准将使乙肝人群ACLF的早期诊断更加敏感,并为该人群的及时救治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单分子科学团队的董振超研究小组,日前通过发展与扫描隧道显微镜相结合的单光子检测技术和分子光电特性调控手段,在国际上首次清晰地展示了空间位置和形貌确定的单个分子在电激励下的单光子发射行为及其单光子源阵列。这些成果不仅为在纳米尺度研究金属附近分子的光物理现象提供了新手段,也为研发面向光电集成量子技术的电泵单分子单光子源提供了新思路。
◆记者21日从2017中国超高层建筑产业国际峰会上获悉,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世界上200米以上高层建筑竣工面积最多的国家。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建成和封顶的2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达485栋,规划待建的2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近百栋。
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来自网络
音频由科大讯飞配音阁提供技术支持
编辑:王小龙
审校:管晶晶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科技早新闻∣可以听的科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