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剧《清平乐》后,看BBC为何将宋朝捧上天:胜过欧洲文艺复兴
刚刚收官的热播电视剧《清平乐》选取了宋仁宗一朝作为切入角度,通过讲述“宋仁宗与他的前朝后宫那些事儿”,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宋朝盛时的社会风貌。
在剧中登场的还有不少文人墨客。那些给后人留下“需背诵全文”佳作的北宋大家,如晏殊、范仲淹、欧阳修,一个个从教科书里的人物变成了屏幕上的鲜活形象。
你知道吗?BBC也曾拍过宋朝,跳出了帝王将相和前朝后宫的单一套路,通过更多接地气且易被忽略的细节,从多方面去讲述他们眼中的宋文化。
在系列纪录片《中国》(The Story of China)的第三集,BBC讲述了他们所理解的宋朝故事,并将其称为“黄金时代”(Golden Age)。
(您可到“风行欧洲”主页面,在对话窗口发送“黄金时代”,获取本集完整版链接。)
该片认为,宋朝的开封是当时地球上最伟大最令人兴奋的地方。宋人的发明创造能力,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开封的繁荣昌盛也比文艺复兴早了400年。主持人很推崇发明家苏颂,认为他是标杆,而达芬奇应该被称为“西方的苏颂”。
该片发现,宋朝的一本食疗秘籍反映出的关于美好生活的概念,展现了宋文化超越任何早期人类文明,包括古希腊文明。
该片还指出,中国本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化社会,宋朝拥有当时最为平等主义的社会体系,领先于世界。
在BBC的视角中,大宋的“兴”与“衰”对比强烈,也曾经济发达,人才济济,有过先进的城市管理,有过繁荣的民间文化,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领先世界,最终却仓皇玉碎。
01
鼎盛时期
在故事的开端,BBC人文纪录片“常驻”主持人兼英国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Michael Wood)走进了中国中部城市开封。
伍德指出,千年前,这里是宋朝国都,地球上最伟大最令人兴奋的地方,宋人的发明创造能力,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建筑成就
片中指出,早在12世纪早期,宋朝已经有了城市建筑指南《营造法式》(Building Standards Manual),原是用于指导上流社会如何建造私宅,但这几乎等同于告诉你怎么去打造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那是当时全球最大的城市。
《营造法式》不光掀起了一股建筑潮,还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城市生活概念。
哈佛大学历史学者徐力恒博士在片中指出,宋朝商业贸易形式多样,城市中有各种各样的商店和餐馆,更重要的是,宋朝没有宵禁。
城市管理方面,大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解除宵禁的封建王朝,在贸易繁荣的开封,宋人已经有了丰富多彩的夜生活。
伍德探访了为数不多的留存于世的宋朝古建筑,惊叹于“开宝寺塔”的庄严。
站在旧城墙遗址上,伍德也折服于古人的建筑智慧:为了对抗黄河的冲击,宋人将城墙地基挖得比后来各个朝代更深60英尺(约18米)。
黄河或许会将雄伟的建筑磨砺成碎石,然而,对于开封所承载的古都记忆,人们用流传至今的方式去纪念——那就是语言和绘画。
社会生活
当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卷缓缓铺开,伍德惊艳于这幅画对宋人市井生活的鲜活展现。
伍德认为,这幅画体现了宋都开封是普罗大众的幸福之城,繁荣昌盛,不因王侯将相,也与宗教传道无关,这比崇尚人文价值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早了400年。
饮食文化
宋朝的繁荣还体现在饮食文化中,饮食与餐桌礼仪相辅相成,更有食谱《山家清供》流传至今,其中记录了“蟹酿橙”等菜式。
或许拍摄时受条件限制无法迅速还原出一道“蟹酿橙”,一向对美食缺乏想象的BBC改以橙器所盛银耳莲子羹致敬古法。这就是传说中的英式幽默吗?
公民意识
宋代瑰宝何其多,活字印刷术是其中不可忽略的一项。
BBC在本片中指出,活字印刷术简化了书籍印刷的难度,促进了人们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升。
宋时流传至今改编而成的《寿亲养老新书白话图解:四时调摄食疗秘籍》不失为古老人类智慧的体现,其中充满了对老年群体的人文关怀,也是古人健康意识的反映。
伍德感叹:
你简直不敢相信,书中反映出的关于美好生活的概念,展现了宋文化超越任何早期人类文明,包括古希腊文明。
科学技术
宋朝的科学技术,包括突火枪、火箭、指南针等发明璀璨如繁星,BBC指出,宋朝有一位全能型的“最强发明家”——苏颂。
苏颂官拜宰相,同时也是一个科技狂人,领导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天文钟“水运仪象台”。
站在“水运仪象台”现代复制品的操作台上,伍德说:
这就像是宋朝的大本钟。
称道苏颂时,伍德极尽美辞:“这是一个全才,宋朝的教育既赋予了他艺术感性,又给了他理性的科学思考,同时使他具备无穷的创造力和好奇心。可对照的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但确切地说,苏颂才是标杆,达芬奇应该被称为‘西方的苏颂’。”
BBC认为,宋朝的科学技术如此繁荣,得益于宋人在科学理论上不受束缚,宋人探索思考对宇宙和时间的本质时没有阻碍。
体育运动
宋时,至13世纪初,中国人口翻了一番,增至2亿人,占当时世界总人口三分之一以上。
英国人一向以发明了现代足球运动为傲,但BBC也承认“人丁兴旺”的宋朝发明了不少运动项目,其中一项叫做“蹴鞠”。
蹴鞠有着广泛的民众基础,这是宋朝社会开放的体现。
02
帝国灭亡
说到宋朝的盛极而衰, BBC借用了“风雨飘摇”的意象。
站在开封的雨夜里,伍德描述着宋朝国都的沦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痛的悲剧之一。大宋朝廷曾试图贿赂侵略者,但侵略者只想要更多,包括金银玉帛和女人,而大宋朝廷手中的筹码所剩无几。
他说的是史书中记载的“靖康之变”。公元1127年,宋徽宗与宋钦宗父子被押往今黑龙江境内的五国城,二帝在此“坐井观天”,郁郁而终,宗室女眷被充入金国官妓院。
宋徽宗文化艺术造诣极高,作为书法家,他创造了“瘦金体”;另一方面,这位“文艺复兴王子”式的人物对财政、国防开支、军队部署概不关心,BBC引用了他的一句自白:“我乃平庸之辈,终为亡国之君。”
大宋的命运急转直下。
辽、金、西夏、蒙古侵扰不断,当成吉思汗率领铁骑攻下临安,偏居江南遥望中原故土的南宋也终于奏响挽歌。
最后一战——崖山海战,托孤大臣陆秀夫对年幼的南宋少主赵昺说“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随后背负幼帝投海殉国。
大宋曾经多么繁荣鼎盛,亡国时就有多么惨烈。
03
盛衰暗线
从北宋到南宋,从鼎盛到亡国,《黄金时代》这一集穿插着许多对比,交织成“盛极而衰”过渡的暗线。
浮生若梦一才女
着墨最多的一条暗线是一个女人。她的一生,串联起了北宋和南宋。
她就是李清照,大宋一等一的好词人。
她的出场十分有排面,BBC用了一首《醉花阴》:
Drunk in the Shade of Flowers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A day of Sadness drag on.
The incense in the golden burner is running out.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Once more the festival of double Ninth returns,
And my mesh-curtained bed and jewelled pillows
Are just drenched in the chill of midnight.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After drinking wine at dusk under the chrysanthemum hedge
A subtle fragrance fills my sleeves.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Don’t say one is not pining away!
When the west wind blows the blinds aside,
I am frailer than those yellow flowers.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她年少时,父亲就鼓励她写诗、参加集会与男子竞诗,年方17岁的她已才名远扬。”片中这样介绍李清照。
BBC认为:“现代女性主义提供了一个具有批判意义的视角,即,在一个男性主导的社会,这是一个才华横溢且有抱负的年轻女子,不甘于将言论局限在自我的小范围中,更希望在公共场合和政治场合发出声音。”
伯明翰大学学者Naomi Standen教授称:“在当时,诗歌创作是男性之间实现社会互动的重要方式之一,诗人们饮酒作对。高阶层女性通常不会参与男性的诗歌集会。”
此外,李清照的诗文题材并不局限于儿女情长,她针砭时弊同样一针见血。
BBC也引用了她写的《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一):“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如老。胡兵忽从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代表着女权意识觉醒的人物,在时代洪流中也不过一株浮萍。大宋不敌异族侵略节节败退,她亦随着国家的衰落不得不背井离乡,一路漂泊。
才女少年成名,老来漂泊无依,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就像是帝国命运的一个缩影。
儒家思想与大学
“对于女性来说,宋朝是不是个矛盾的社会?”伍德提了一个问题,“女性的声音变得清晰了,但同时,缠足也在宋朝愈发普遍。”
“宋朝女性可以接受高等教育,但她们必须在以男性为主导的儒家社会框架内接受调教,必须遵从父权、夫权、君权,这是为了确保社会凝聚力。”片中引用了宋朝保守派政治家司马光的观点去解释宋朝女性地位的矛盾两面性。
儒家思想“统治”着宋朝,士大夫阶层对儒家思想的解读,可能会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但也可能是消极影响。
伍德指出:“那是儒家社会价值观的伟大时代,它所创造的社会思潮又惊人地现代化。中国的大学高校可以追溯至很久以前,远早于西方。”
“在11世纪的开封,就有一所国家大学。”伍德说的是国子监。
公元1043年,宋仁宗时期,应天府书院改升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北宋最高学府。
国子监的意义在于,由国家提供资金支持,吸引全国各地的有才之士前来读书并考取功名,这些人或许是未来的国家栋梁,一些人原本出身贫寒,是教育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科举考试可以视作一种选贤举能的制度,它有利于激活社会流动性,但同时也把社会的另一半人口,也就是女性,拒之门外。
革新与守旧之争
北宋固然是中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然至宋神宗朝,“积贫积弱”的现象已十分突出。
在宋神宗的支持下,革新派的代表王安石主持变法,从财政、军事、教育多方面改革弊端,誓要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富国强兵。
跟王安石形成对比的是司马光,革新派与守旧派发生了激烈的交锋。
伍德称:“大儒行事崇尚规矩,守旧派官员吓破了胆,向皇帝上奏,弹劾激进的王安石。”
有意思的是,伍德提出了一种观点:
“新政终结者”司马光并非全盘反对改革,他只是坚持要在“守护祖宗基业”的框架内渐进修正。
BBC指出:“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史学设想,在11、12世纪,中国本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化社会,宋朝拥有当时最为平等主义的社会体系,领先于世界。”
是什么使得这个现代化社会化为泡影?BBC指出了两点:
在革新派与守旧派的对峙中,王安石变法引发了一系列重大事件,超出了掌权者的控制。
在大宋王朝的最后50年,“内忧”气候变化和饥荒,“外患”异族军队的侵扰。儒家所信奉的“天命”尚未应验,王朝和谐的气数却已散尽。
《黄金时代》这一集纪录片充满了BBC对宋朝的“人”、儒家思想、君权制度的思考。
在历史长河中,多少人造就了新的经济、科学、艺术、文化成就,然而封建王朝总是逃不开由盛而衰的更迭历程。或许,BBC终是参悟了中国封建王朝更迭背后的奥义。
(您可到“风行欧洲”主页面,在对话窗口发送“黄金时代”,获取本集完整版链接。)
文丨风行欧洲撰稿人 武陵
本文为风行欧洲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网络
European Trends | 风行欧洲
往期精选 Editors’ Choice
联系我们:
微信号:littlesmart1978
邮箱:fuzhongwenhua@126.com
感谢点亮“在看”,欢迎转发分享☟